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92045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 明。图40及图41中,粘接剂21具有使光透过的透光性。图40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 是在成像光学系统3与透明体2的接触面的整个面涂布有粘接剂21的情况。详细而言,为 了将成像光学系统3收纳于收纳部化,并将成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对象M-侧的部分固定 于收纳部化,通过使粘接剂21存在于成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对象M-侧的部分与透明体 21之间的整个面来进行粘接。
[0137] 图41示出图4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在成像光学系统3与透明体2的接触 面的外周部涂布有粘接剂21的情况。详细而言,为了将成像光学系统3收纳于收纳部化, 并将成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对象M-侧的部分固定于收纳部化,通过使粘接剂21存在于成 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对象M-侧的部分中的外周部与透明体21之间来进行粘接。在成像 光学系统3的外周部仅为支承成像光学系统3的多个透镜的板材、或者板材及成像光学系 统3的光学上无效的部分的情况下,粘接剂21可使用不透明的材料,例如使用具有遮光功 能的有色材料。该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透明树脂化(粘接剂21)可W为不透明的情况 相同。
[013引因此,根据图40及图4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能够得到无论固定部(卡合部 2c等)夹入基板6的力的大小如何,均可保持成像光学系统3的图像读取装置。图40及图 4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遮光构件5在透明体2固定有成像光学系统3,因此,可W 仅使成像光学系统3与贯通孔部5a或遮光构件5相接触。
[0139] 在图42、图43、图44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 说明。图42中,粘接剂22对成像光学系统3的侧面与透明体2的侧面(收纳部2L)进行 粘接,由此将成像光学系统3固定于透明体2。图43中,通过使模构件23插入成像光学系 统3的侧面与透明体2的侧面(收纳部2L)之间,来将成像光学系统3固定于透明体2。图 44中,卡合部2g将成像光学系统3卡合于透明体2的内部。利用卡合部2g,通过对成像光 学系统3进行卡合,来将成像光学系统3固定于透明体2。
[0140] 因此,根据图42、图43、图44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能够得到无论固定部(卡 合部2c等)夹入基板6的力的大小如何,均可保持成像光学系统3的图像读取装置。图 42、图43、图44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遮光构件5在透明体2固定有成像光学系统 3,因此,可W仅使成像光学系统3与贯通孔部5a或遮光构件5相接触。另外,图42、图43、 图44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具有通过将基板6卡合于透明体2来完成制作的结构。在 将基板6卡合于透明体2时,需要使基板6上所形成的遮光构件2的贯通孔部5a与成像光 学系统3相接触,由此来对贯通孔部5a的内部进行遮光。
[0141] 实施方式6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也可W利用固定部将透明体2固定于基板 6,并利用因该固定而得到的来自基板6的按压力,使遮光构件5与透明体2相接触。实施方 式6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也可W利用固定部将透明体2固定于基板6,并利用因该固 定而得到的来自基板6的按压力,使遮光构件5与透明体2及成像光学系统3相接触。在 实施方式6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如使用图2在实施方式1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 进行说明的那样,在使成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对象M-侧与透明体2相接触或固定的情况 下,如下所述。实施方式6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当在成像光学系统3与读取对象M之 间的部分的反射光的光路形成缺口时,需要使成像光学系统3的外形大于因该缺口化而得 到的开口(相当于图2所示的空间巧。在实施方式6中,对于空间S的处理也与包含实施 方式1的其他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了空间S、缺口 2n(也包含锥形形状的缺口)的图 示,但空间S、缺口 2n(也包含锥形形状的缺口)可形成于透明体2。
[0142] 实施方式7. 关于本发明所设及的实施方式7,使用图45~图50来进行说明。实施方式7中,对本 发明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源元件1的配置的变形例W及光源元件1的光源托架进行 说明。实施方式7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源元件1是上述边光方式的变形例。实施方 式7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光源元件1的配置的变形例)与其他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图像 读取装置的不同点如下所述。光源元件1在透明体2的相对于读取对象M的相反侧的端 部,沿着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形成有对来自光源元件1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区域15,且 形成于传感器IC4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处配置的光接收元件的附近、靠传感器 IC4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上配置的光接收元件的外侧,且该光源元件1与反射 区域15外的透明体2的相对于读取对象M的相反侧的端部相对地进行配置。因此,实施方 式7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与其他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彼此可W进行替换。
[0143] 图45是实施方式7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46是图45所示的图像读 取装置10的展开图(分解立体图)。图47是与由图45所示的Y轴和Z轴所规定的YZ平 面相平行的平面即假想平面处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剖视图,图48是实施方式7所设及的 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49是图48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展开图(分解立体图)。 图50是与由图48所示的Y轴和Z轴所规定的YZ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即假想平面处的图像 读取装置10的剖视图,关于假想平面,是与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卡止 部2c中的一个相交叉的部分的剖视图。另外,由于卡止部2c排列成两列,且在两列之间夹 有成像光学系统3,因此,严格来说,假想平面是与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 的卡止部2c中的两个相交叉的剖面。
[0144] 在图45、图46、图47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 其说明。图45、图46、图47中,光源元件1配置在基板6的与形成有传感器IC4的面相同 的面上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图45及图46中,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 两个端部形成光源元件1,但也可仅形成于一个端部。透明体2随着朝向主扫描方向狂轴 方向),端部向基板6侧弯曲,最终覆盖光源元件1。照明光从该覆盖的部分起进入透明体 2内,并被反射区域15反射,由此来从读取对象传送侧面化向读取对象M照射照明光。另 夕F,透明体1的端部的弯曲部分与读取对象传送侧面化连续,透明体1的端部的弯曲部分 的覆盖光源元件1的部分成为反射区域15外的透明体2的相对于读取对象M的相反侧的 端部。
[0145] 图45、图46、图4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从光源元件1向Z轴方向发出的 光被透明体1的端部的弯曲部分反射,大致向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弯曲,并且一边在透 明体2的内部进行反射一边向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传送。在向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 传送的过程中,被反射区域15反射,从而光被反射向Z轴方向。反射向Z轴方向的光的路 径(光路)与其他实施方式中从光源元件1发出的光的路径相同。此外,图47的图像读取 装置10中,防尘构件7、将遮光构件5、成像光学系统3、透明体2向基板6进行固定的固定 方法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
[0146] 因此,根据图45、图46、图4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即使是边光方式,也能够 得到可在基板6上或XY平面上形成光源元件1的图像读取装置。
[0147] 在图48、图49、图50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 说明。图48、图49、图50中,光源托架31 (L邸托架31)在安装有光源元件1的面插入透明 体2的端部。如图49所示,光源托架31形成有收纳形成有光源元件1的基板和透明体2的 端部的凹陷。图48及图49中,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光源托架31,但 也可仅形成于一个端部。托架销31a是形成于光源托架31的读取对象M-侧的相反侧的 端部的销。在本发明的附图中,示出托架销31a为卡扣(snap-fit)的情况。托架销用孔2m 是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中的透明体2的凸缘部2i上沿着副扫描方向(Y轴方 向)形成的供托架销31a插入的孔。托架销用孔6c是在基板6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 的端部,沿着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形成的供托架销31a插入的孔。
[014引光源托架31通过将托架销31a插入托架销用孔2m及托架销用孔6c,从而被固定 于透明体2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详细而言,通过使作为托架销31a的卡扣的 前端的折返部分凸出至基板6的与形成有传感器IC4的面相反的面一侧,来对光源托架31 进行固定。在透明体2中,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可W不形成凸缘部2i,而使基 板6的形成有托架销用孔6c的部分露出,从而直接将托架销31a插入该托架销用孔6c。相 反,在基板6中,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也可W不形成与凸缘部2i相对的部分, 而将托架销31a仅插入凸缘部2i上所形成的托架销用孔2m。并且,在基板6中,在主扫描 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也可W形成与凸缘部2i相对的部分,而不形成托架销用孔6c,将托 架销31a仅插入凸缘部2i上所形成的托架销用孔2m。
[0149] 光源托架31在透明体2的相对于读取对象M的相反侧的端部,沿着主扫描方向狂 轴方向),形成有对来自光源元件1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区域15,并且,该光源托架31在配 置于传感器IC4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的光接收元件的附近、固定于透明体2的 凸缘部2 (基板6)上的、配置于传感器IC4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的光接收元件 的外侧。图48和图49所示的光源托架31固定在透明体2的凸缘部2 (基板6),但光源托 架31也可W仅插入透明体2的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端部,从而W不与透明体2的凸 缘部2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固定。
[0150] 图48、图49、图50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是光源元件1配置在透明体2的主 扫描方向的端部上所设置的光源托架31上的情况。从光源元件1发出的光边在透明体2 的内部反射一边向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一边进行传播。在向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传 送的过程中,被反射区域15反射,从而光被反射向Z轴方向。反射向Z轴方向的光的路径 (光路)与其他实施方式中从光源元件1发出的光的路径相同。此外,图50的图像读取装 置10中,防尘构件7、将遮光构件5、成像光学系统3、透明体2向基板6进行固定的固定方 法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
[0151] 因此,图48、图49、图50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即使是边光方式,也能够得到 可内置光源元件1的图像读取装置。另外,图50所记载的剖视图具有与之前所说明的图47 所记载的剖视图相同的形状。该是因为两者的不同仅在于光源元件1的配置。 标号说明
[0152] 1 光源元件 Id光源光驱动电路 2 透明体(导光体) 2a导光部 化读取对象传送侧面(原稿设置面) 2c卡合部 2d卡合部 2e突起部 2f突起部 2g卡合部 2i凸缘部 2j螺钉孔 化突起部 2L收纳部(凹陷部) 2m托架销用孔 2n缺口(缺口部) 2r透明树脂 3 成像光学系统(透镜阵列部) 4 传感器1C(线传感器部) 5 遮光构件(遮光部) 5a贯通孔部 6 基板 貼孔 6b定位用孔 6c托架销用孔 7 防尘构件 8 外部连接器 9 螺钉 10图像读取装置 11信号处理1C 12信号处理部 12aCPU 1化RAM 12c信号处理电路 13a第1路径 13b第2路径 13c第2路径 13d第2路径 13e第2路径 13f第2路径 14反射镜面 14a反射镜面 14b反射镜面 14c反射镜面 15反射区域(反射图案,反射棱镜) 16固定夹 17固定夹 18粘接剂 19弹性体 21粘接剂 22粘接剂 23模构件 31光源托架 31a托架销
【主权项】
1.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对来自光源的光被读取对象反射后得到的反射光进行聚光,从 而读取所述读取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线传感器部,该线传感器部在该基板的一个面沿着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光接收元件; 透镜阵列部,该透镜阵列部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排列多个透镜,并将所述反射光朝向 所述线传感器部进行聚光; 遮光部,该遮光部对该透镜阵列部的所述线传感器部侧的部分进行支承,对所述透镜 阵列部所进行聚光的光以外的光进行遮挡; 透明体,该透明体由透明构件形成,在收纳部收纳所述透镜阵列部及所述遮光部,且覆 盖所述透镜阵列部的所述读取对象侧的部分和所述遮光部;以及 固定部,该固定部将该透明体固定于所述基板,利用因该固定而得到的来自所述基板 的按压力,使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透明体接触、或者使所述透镜阵列部隔着所述遮光部与所 述透明体接触、或者使所述遮光部及所述透镜阵列部与所述透明体接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体中,在所述透镜阵列部与所述读取对象之间的部分的所述反射光的光路被 切断。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体在内部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导光,使其向所述读取对象进行照射。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源元件作为所述光源,该光源元件与所述透明体的相对于所述读取对象的相反 侧的端部相对,沿着所述遮光部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排列有多个。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明体的相对于所述读取对象的相反侧的端部,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形成有对 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区域,并具有与所述透明体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端部相 对地形成的光源元件以作为所述光源,或者, 在所述透明体的相对于所述读取对象的相反侧的端部,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形成有对 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区域,并具有如下的光源元件以作为所述光源,所述光 源元件形成于所述线传感器部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处配置的所述光接收元件附近、靠 所述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处配置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反射区域外的所述透 明体的相对于所述读取对象的相反侧的端部相对。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体具有使所述透镜阵列部及所述遮光部的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两个侧面 中的一个面、或者所述透镜阵列部的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面露出的形 状。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体具有使所述透镜阵列部及所述遮光部的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两个侧面 中的一个面、或者所述透镜阵列部的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面露出的形 状, 所述透镜阵列避开通过第1假想线及第2假想线这两个假想线的假想平面进行配置, 所述第1假想线通过所述多个透镜的光轴与所述读取对象相交叉的点的列,且与所述主扫 描方向平行,所述第2假想线通过排列有多个的所述光源元件的排列,且与所述主扫描方 向平行。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体具有使所述透镜阵列部及所述遮光部的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两个侧面 中的一个面、或者所述透镜阵列部的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面露出的形 状, 所述透镜阵列避开通过第1假想线及第2假想线这两个假想线的假想平面进行配置, 所述第1假想线通过所述多个透镜的光轴与所述读取对象相交叉的点的列,且与所述主扫 描方向平行,所述第2假想线通过所述反射区域,且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平行。9. 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体与所述固定部为一体。10. 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贯穿所述基板进行固定,或者夹住所述基板进行固定。11. 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的贯穿所述基板的部分进行了熔接。12. 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将凸缘部和所述基板进行固定,所述凸缘部从所述透明体的相对于所述读 取对象的相反侧的端部向相对于所述线传感器部的相反侧延伸。13. 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备两个突起部和弹性构件,所述两个突起部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相交的 副扫描方向的前后方向,分别形成于所述收纳部的相反侧的所述透明体的表面,所述弹性 构件具有向所述基板的另一个面一侧弯曲的弯曲部分、以及分别形成于该弯曲部分的两端 且分别卡合于所述两个突起部的第1平坦部分和第2平坦部分,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第1平坦部分和所述第2平坦部分贯穿所述基板,或者夹住所述 基板,并存在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与所述基板的另一个面之间,使所述弯曲部分与所述基 板的另一个面抵接。14. 如权利要求6、7、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备:第1突起部,该第1突起部形成于所述收纳部的相反侧的所述透明体 的表面;第2突起部,该第2突起部形成于所述线传感器部的相反侧的所述遮光部的表面, 即从所述透明体露出的所述遮光部的表面;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具有向所述基板的 另一个面一侧弯曲的弯曲部分、以及分别形成于该弯曲部分的两端,且分别卡合于所述第1 突起部和所述第2突起部的第1平坦部分和第2平坦部分,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第1平坦部分和所述第2平坦部分贯穿所述基板,或者夹住所述 基板,并存在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与所述基板的另一个面之间,使所述弯曲部分与所述基 板的另一个面抵接。15. -种图像读取装置,对来自光源的光被读取对象反射后得到的反射光进行聚光,从 而读取所述读取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线传感器部,该线传感器部在该基板的一个面沿着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光接收 元件;透镜阵列部,该透镜阵列部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排列多个透镜,并将所述反射光朝向 所述线传感器部进行聚光;透明体,该透明体由透明构件形成,在收纳部收纳所述透镜阵列 部,并将所述透镜阵列部的所述读取对象侧的部分固定于所述收纳部,或者使所述透镜阵 列部与所述收纳部的一部分相接触来对所述透镜阵列部进行固定;以及遮光部,该遮光部 对所述透镜阵列部的所述线传感器部侧的部分进行支承,或者与所述透镜阵列部的所述线 传感器部侧的部分相接触,对所述透镜阵列部所进行聚光的光以外的光进行遮挡,且被所 述透过体覆盖。
【专利摘要】在对来自光源的光被读取对象反射而得到的反射光进行聚光,从而对读取对象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包括:基板;线传感器部,该线传感器部在该基板的一个面沿着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光接收元件;透镜阵列部,该透镜阵列部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多个透镜,并将反射光朝向线传感器部进行聚光;遮光部,该遮光部对该透镜阵列部的线传感器部侧的部分进行支承、或者与透镜阵列部的线传感器部侧的部分相接触,对透镜阵列部所进行聚光的光以外的光进行遮挡;以及透明体,该透明体由透明构件形成,在收纳部收纳透镜阵列部及遮光部,且覆盖透镜阵列部的读取对象侧的部分和遮光部。
【IPC分类】H04N1/028, H04N1/04, G03B27/54
【公开号】CN104919787
【申请号】CN201380063835
【发明人】松泽卓, 太田章, 大滨大辅, 仲嶋一, 河野裕之, 吉冈贞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8日
【公告号】EP2930919A1, US20150319329, WO2014087614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