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打扰模式的管理方法及用户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91870阅读:来源:国知局
户终端在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之后,会根据该生理参数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当判断出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用户终端会自动开启防打扰模式;当判断出目标用户不处于睡眠状态时,如果用户终端此时处于防打扰模式,就会关闭其防打扰模式,如果用户终端此时不处于防打扰模式,就继续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用户的生理参数。
[0058]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该生理参数包括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次数时,用户终端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0059]步骤11)判断该呼吸频率是否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并判断该脉搏次数是否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
[0060]步骤12)当该呼吸频率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且该脉搏次数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时,确定该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
[0061]具体实现中,由于用户在处于睡眠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的呼吸频率要比处于清醒状态时的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要低,且平稳,且处于睡眠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次数要比处于清醒状态时的脉搏次数要低。因此,智能穿戴设备或者用户终端可以预先记录目标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脉搏次数,并根据一般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呼吸频率减小量的范围以及脉搏次数减小量的范围来确定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呼吸频率范围以及脉搏次数范围。
[0062]因此,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次数之后,就会判断该呼吸频率是否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并判断该脉搏次数是否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如果该呼吸频率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且该脉搏次数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那么用户终端就可以确定出该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
[0063]同样的,由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其体温以及血压也比处于清醒状态时的体温和血压要低,所以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检测体温和血压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其判断方式与根据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的判断方式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64]S103、用户终端开启防打扰模式,并结束本流程。
[0065]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根据目标用户的生理参数判断出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用户终端就会开启防打扰模式。在防打扰模式下,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来电或短信时,可以不提醒目标用户(即不会以振动或响铃或亮屏的方式提醒目标用户),也可以在拒绝来电时告知来电方该目标用户正在休息。
[0066]可见,在图1所描述的方法中,用户终端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生理参数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如果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就会开启用户终端的防打扰模式。这样可以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自动开启防打扰模式,减少用户手动设置防打扰时间段的操作,从而更加灵活地实现对用户终端的防打扰模式的管理,提升用户体验。
[0067]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防打扰模式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能够接收短信以及接听电话。如图2所示,该防打扰模式的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68]S201、用户终端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
[0069]S202、用户终端根据该生理参数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203 ;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201。
[0070]S203、用户终端开启防打扰模式。
[0071 ] S204、当在防打扰模式下用户终端接收到来电或短信时,用户终端识别该来电或短信的标识信息。
[0072]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防打扰模式下,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来电或短信时不会提醒用户。但是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用户终端在开启防打扰模式之后,用户的重要联系人会联系用户,这样就会导致用户不能及时接到重要来电或不能及时查看到重要短信。因此,用户终端可以预先设置指定联系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当用户终端在防打扰模式下接收到来电或短信时,会识别该来电或短信的标识信息。
[0073]需要说明的是,当在防打扰模式下用户终端接收到来电或短信时,用户终端识别该来电或短信的标识信息的步骤中,防打扰模式不仅限于通过判断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开启的,也可以是用户手动开启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074]其中,该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来电或短信的电话号码、来电方姓名或短信发送方的姓名等信息。
[0075]S205、用户终端判断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是否为指定联系人,若是,执行步骤S206 ;若否,执行步骤S207。
[0076]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指定联系人可以包括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且该指定联系人可以为通讯录中指定分组(如家人、朋友等)中的所有联系人,也可以为指定姓名或电话号码的联系人,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077]因此,当识别出该来电或短信的标识信息时,用户终端就会进一步获取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姓名或该姓名在通讯录中的分组,然后再进一步判断该联系人是否为指定联系人。也就是说,该用户终端可以判断该短信或来电的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的姓名是否为指定联系人中的联系人姓名,或该联系人的姓名是否为指定分组中的联系人姓名,如果是,就确定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为指定联系人。
[0078]进一步的,当判断出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为指定联系人时,用户终端就会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一提示信息;当判断出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不为指定联系人时,该用户终端就会进一步检测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数量。
[0079]S206、用户终端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0080]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智能穿戴设备提示目标用户存在指定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也就是说,当用户终端判断出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为指定联系人时,该用户终端会向该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一提示信息。当该智能穿戴设备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提示信息时,就会通过振动或响铃等方式提醒用户,以便用户能够及时接到指定联系人的来电,或查看到指定联系人的短信,从而避免错过重要电话或短信,提升用户体验。
[0081]S207、用户终端检测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数量。
[0082]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段与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第二预设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也可以为3分钟、5分钟,甚至10分钟,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083]通常情况下,用户终端在防打扰模式下仍然对指定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可能是目标用户不想错过重要联系人的所有来电或短信。但是,如果其他联系人在防打扰模式下同样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并且来电次数和短信数量较多,那么可能表明该联系人有急事需联系上目标用户。因此,用户终端可以在判断出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不为指定联系人时,检测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该联系人的来电和/或短信的数量。
[0084]S208、当该数量超过预设数量时,用户终端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0085]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预先设定在防打扰模式下接收到同一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预设数量。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该标识信息所标记的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数量时,用户终端可以进一步判断该数量是否超过该预设数量,如果超过,那么可以就表明该联系人可能有急事需要联系到目标用户。因此,该用户终端就可以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0086]其中,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智能穿戴设备提示目标用户存在同一联系人的该数量的来电或短信,因而,该智能穿戴设备在振动或响铃时,会在显示界面上显示该联系人的该数量的来电或短信的提示信息,从而方便目标用户及时回复该联系人。
[0087]举例来说,假设用户预先在手机上设置防打扰模式下指定联系人为老板,而其余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预设数量为3。如果用户正在午休,手机就可以根据其佩戴的手环发送的生理参数来判断出该用户正处于睡眠状态,因而,手机就会自动开启防打扰模式。在防打扰模式下,如果老板打来电话,那么手机就会向手环发送提示信息,使得手环通过振动将用户叫醒,从而能够避免用户未能及时接到老板的来电。而如果在防打扰模式下有某个朋友打来电话,手机在刚开始是不会向用户提示。假如在3分钟内接到该朋友5次来电,那么手机也会向手环发送提示信息,使得手环通过振动将用户叫醒,从而使用户能够及时接到该朋友的电话。
[0088]可见,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用户终端可以在防打扰模式下接收到指定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来提醒用户,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未能及时接到指定联系人的来电或查看到指定联系人的短信。进一步的,用户终端也可以在防打扰模式下设置针对同一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预设数量,当同一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数量超过预设数量时,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智能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