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打扰模式的管理方法及用户终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91870阅读:来源:国知局
穿戴设备来提醒用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用户错过重要信息,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0089]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防打扰模式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能够接收短信以及接听电话。如图3所示,该防打扰模式的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90]S301、用户终端获取当前的位置信息。
[0091]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获取其当前所在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集成GPS定位、辅助GPS定位、无线网络定位、基站定位等方式获取,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092]举例来说,以无线网络定位-WIFI定位为例,用户终端上可能会安装各种定位应用程序,这些定位应用程序打开之后,首先会侦测用户终端接入的WIFI的路由器地址,然后在其WIFI位置数据库和地图数据的配合下完成定位,从而得到用户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要使用WIFI定位,用户终端必须支持并启动WIFI。通过WIFI定位的精度取决于WIFI路由器的密度以及WIFI位置数据库的详细程度。
[0093]又举例来说,以集成GPS定位为例,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有24颗GPS卫星分布在距离地面1.2万公里6个道平面上,以12小时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任意时刻地面上任意点都可以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集成GPS定位需要用户终端内置有GPS模块,该GPS模块只有接收功能,没有发射功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的24颗GPS卫星会不断向地球发射包括有发射时间、卫星位置等重要参数的无线信号。因此,用户终端接收到GPS卫星发射的无线信号之后,会利用多个GPS卫星的同一时间发出的信号到达的先后顺序以及时差计算出该用户终端距各个GPS卫星的距离,然后根据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组成3个方程式,计算出用户终端的位置坐标为(X,Y,Z)。考虑到卫星时钟与用户终端的时钟之间可能存在着误差,一般情况下,用户终端在定位的时候是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可以得到用户终端的经玮度和高度。事实上,用户终端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用户终端可以按照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计算得到用户终端当前所处位置的位置信息。
[0094]S302、用户终端判断该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S303 ;若否,执行步骤S307。
[0095]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预先设定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位置,如办公室、家里等,并存储该位置具体的位置信息,即预设位置信息。用户终端在获取到当前所处位置的位置信息之后,会进一步判断该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是否匹配。其中,该位置信息可以为坐标信息等,该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匹配可以理解为:该位置信息所标记的地点与预设位置信息所标记的为同一地点,或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如50米)内。
[0096]因此,当判断出该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匹配时,该用户终端就会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当判断出该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不匹配时,该用户终端就会关闭防打扰模式。
[0097]S303、用户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0098]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的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WIF1、NFC等连接。在通信连接建立完成之后,用户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就可以随时进行通信。这样在用户可能会处于睡眠状态的地点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可以减少用户终端以及智能手环进行数据交互时的功耗。
[0099]S304、用户终端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
[0100]S305、用户终端根据该生理参数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306 ;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304。
[0101]S306、用户终端开启防打扰模式。
[0102]S307、用户终端关闭防打扰模式。
[0103]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出用户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不匹配时,用户终端就会关闭当前启动的防打扰模式。进一步的,用户终端在关闭防打扰模式之后,还可以自动断开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减少智能穿戴设备以及用户终端的功耗。
[0104]可选的,如果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不匹配,且用户终端未开启防打扰模式,那么用户终端就不做任何操作。
[0105]举例来说,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设置家的位置信息,当用户回到家时,手机在检测到当前的位置信息与家的位置信息一致时,就会自动与用户手腕上的手环建立通信连接,手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手机发送该用户的生理参数。当用户接收到手环发送的生理参数,并根据该生理参数判断出该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手机就会自动开启防打扰模式。而当用户从离开家,也就是手机在检测到当前的位置信息与家的位置信息不一致时,手机就会自动关闭之前开启的防打扰模式,并断开与手环的通信连接。
[0106]可见,在图3所描述的方法中,用户终端只有在预设位置才会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从而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用户的生理参数。用户终端并在离开预设位置时关闭防打扰模式,并断开与智能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不仅可以减小用户终端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耗,还可以防止用户在开启防打扰模式之后忘记关闭而导致未能及时接到来电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0107]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用户终端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该用户终端400能够接收短信以及接听电话。如图4所示,该用户终端400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0108]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
[0109]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能够检测用户的生理参数的穿戴设备。其中,该生理参数是由该智能穿戴设备在单位时间段内针对目标用户采集的,也可以是在由多个单位时间段组成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针对目标用户采集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该单位时间可以为I分钟,该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为3分钟、5分钟,也可以为10分钟,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110]因此,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将单位时间段内针对目标用户采集的生理参数发送给用户终端400,也可以将多个单位时间段组成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针对目标用户采集的生理参数发送给用户终端400,本发明所述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该生理参数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心率等身体机能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111]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是通过蓝牙、WIF1、NFC等无线传输方式将采集到的目标用户的生理参数发送给用户终端400。
[0112]判断单元402,用于根据该生理参数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0113]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单元401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之后,判断单元402会根据该生理参数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当判断单元402判断出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开启单元403会自动开启防打扰模式;当判断单元402判断出目标用户不处于睡眠状态时,如果用户终端400此时处于防打扰模式,就会关闭其防打扰模式,如果用户终端400此时不处于防打扰模式,接收单元401就继续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用户的生理参数。
[0114]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该生理参数包括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次数时,判断单元402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0115]判断该呼吸频率是否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并判断该脉搏次数是否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
[0116]当该呼吸频率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且该脉搏次数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时,确定该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
[0117]具体实现中,由于用户在处于睡眠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的呼吸频率要比处于清醒状态时的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要低,且平稳,且处于睡眠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次数要比处于清醒状态时的脉搏次数要低。因此,智能穿戴设备或者用户终端400可以预先记录目标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脉搏次数,并根据一般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呼吸频率减小量的范围以及脉搏次数减小量的范围来确定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呼吸频率范围以及脉搏次数范围。
[0118]因此,在接收单元401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次数之后,判断单元402就会判断该呼吸频率是否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并判断该脉搏次数是否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如果该呼吸频率在预设呼吸频率范围内,且该脉搏次数在预设脉搏次数范围内,那么判断单元402就可以确定出该目标用户处于睡眠状态。
[0119]同样的,由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其体温以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