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03449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国际专利分类G06F17/00,H04L29/00的电子商务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交易,还是基于现金的货物交换。这种交易形式已逐渐被全球计算机网络所替代。网络服务能提供各种货币媒介交易,如拍卖、电子商务、在线购物,而非货币媒介的交易,如易货交易、产品交换、共享服务等,却或多或少地被忽略了。然而,对非货币媒介交易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我所拥有、对我不再具有实用价值的物件,也许正是你所急需,这种情形比比皆是。如信息类、教育类资料、软件产品等等,因为不方便交换或共享,在线拍卖或在跳蚤市场甩卖又很费时间,这些物件多被当作废物仍掉。在国际范围内同样存在对易货贸易的需求。无论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希望能找到一种交易方式,避免由货币体系不同所带来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或出口转内销所带来的问题。在美国专利US5592376和US5687323中曾描述过一种艺术品交易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概念性的电脑化的会员赞助交易管理、一个两种货币体系的结算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用现金和社会经济发展代币券(CEDS)相结合的方式,办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在这种模式中,使用传统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并借助赞助者(社会组织、非赢利机构、教会、政府部门、劳动团体等)的参与。赞助者的作用是将会员(包括失业的、在职的、志愿者、社会救济领取者...)带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作为酬劳,赞助者将从会员购买活动中(以现金或CEDS方式)抽取一定量的咨询费,这样不仅能做到自给自足,而且更好地实现了社会服务的目标。上述交易系统展现了一种方法,即沿用货币交易的形式,利用计算机系统促成交易。但是,并没有象一些智能化代理软件一样,利用网络来促成物品和服务的直接交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它能帮助实现至少两名物主之间互换物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上述的电子易货交易装置提供的主电脑,该电脑以其具有的至少两个识别工具完成物主之间物品交换的信息识别。与此同时,围绕这一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该主电脑的工作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信息识别的最终、最佳的结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为实现上述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工作而提供的一种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实现至少两个物主之间互换物品时以向装置的内部系统约定的联系方式按选择步骤进行物品交换。
本发明的目的分别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一存储工具、一中央处理器的主电脑,至少一台数据显示装置,至少一对要约工具,一搜索工具,一智能化的代理工具,其中,所述的存储工具包括至少由用户数据库、物品提供数据库、物品需求数据库构成的数据库单元,所述的要约工具包括一订单工具、一接受工具,所述的智能化代理工具是一种比较所述物品数据库与所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数据的匹配器,所述的搜索工具是一种在所述物品提供数据库与物品需求数据库之间寻找匹配数据的比较器。另外,所述的主电脑还包括至少两个识别工具,其中,识别工具之一是订单要约工具、识别工具之二是答复工具。并且,该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主电脑的工作方法的实现步骤按识别工具类分,其一,所述的订单要约工具按下列步骤实现其工作进程A)通过甲的PC机,从用户甲处接收订单(要约);B)为该订单(要约)赋予一个跟踪号码(编码);C)将该订单(要约)的跟踪号码存放在数据库中;D)将订单(要约)跟踪号码与甲的通讯地址联系起来;E)借助乙的地址的引导,将订单(要约)发送到用户乙的PC里,带有编号的订单被格式化后显示在乙的PC机上;其二,所述的识别工具按下列步骤实现其工作进程F)通过用户乙的PC,从用户乙处接收“同意/拒绝”信息;G)从编码数据库中按订单跟踪号码的指引,提取用户甲的通讯地址;H)按用户甲的地址将“同意/拒绝”信息发送到甲的PC里,“同意”信息里包含乙的联系方式,同意/拒绝信息被格式化后显示在甲的PC上。同时,实现上述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在用户甲、用户已之间促成易物交易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台主电脑,包括存储工具和一个中央处理器;存储工具包括一个用户数据库,一个物品提供数据库,一个物品需求数据库;2)从多个用户那里接收多个联系方式,包括用户甲的联系方式;3)将联系方式资料存放在用户数据库中(包括用户甲的联系方式);4)接收对物品的多方面描述信息。(包括对物品一的描述);5)将对物品描述信息存放在物品提供数据库中(包括对物品一的描述);6)将每个物品描述信息与相应的联系方式挂钩,(将物品一的描述与用户甲的通讯地址挂钩);7)显示物品的描述信息(包括物品一);8)接收对物品一的选择;9)接收用户已的联系方式;10)将用户已的联系方式储存到用户数据库中;11)接收欲与物品一相交换的物品二的有关描述;12)将对物品二的有关描述储存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13)将对物品二的有关描述与用户联系方式挂钩;14)将一个订单信息(用物品二换取物品一)按用户一的联系方式传递给用户甲;15)从用户甲处接收答复;16)将答复转交用户已,包括用户甲的通讯地址(如果答复是肯定的话);17)如果为肯定答复,则更新物品提供数据库,将物品一删去;18)如果为否定答复,则在物品需求数据库中增加一种物品。
较之前述的背景技术和已检索到的相关专利文献本发明所具有的技术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它具备前述交易系统所没有的硬件资源优势且能在交易达成之前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依赖货币的交换方式且对国际间的物品(服务)交易对价值不明确物品(服务)交易都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并能使物品再利用变得十分容易,有利于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减低浪费、保护环境。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再详述本发明涉及的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图1本发明涉及的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2本发明涉及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关于描述图2的众多用户分别将自己所需物品输入主电脑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关于描述图2的用户甲在主电脑中搜索可以交换的物品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由图1至图4,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一存储工具、一中央处理器的主电脑,至少一台数据显示装置,至少一对要约工具,一搜索工具,一智能化的代理工具,其中,所述的存储工具包括至少由用户数据库、物品提供数据库、物品需求数据库构成的数据库单元,所述的要约工具包括一订单工具、一接受工具,所述的智能化代理工具是一种比较所述物品数据库与所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数据的匹配器,所述的搜索工具是一种在所述物品提供数据库与物品需求数据库之间寻找匹配数据的比较器。上述的订单工具还包括至少两台与上述主电脑相连接的PC机。上述的主电脑其存储工具还包括一编码数据库。
另外,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主电脑,它还包括至少两个识别工具,其中,识别工具之一是订单要约工具、识别工具之二是答复工具。并且,一种实现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主电脑的工作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甲的PC机,从用户甲处接收订单(要约);B)为该订单(要约)赋予一个跟踪号码(编码);C)将该订单(要约)的跟踪号码存放在数据库中;D)将订单(要约)跟踪号码与甲的通讯地址联系起来;E)借助乙的地址的引导,将订单(要约)发送到用户乙的PC里,带有编号的订单被格式化后显示在乙的PC机上;F)通过用户乙的PC,从用户乙处接收“同意/拒绝”信息;G)从编码数据库中按订单跟踪号码的指引,提取用户甲的通讯地址;H)按用户甲的地址将“同意/拒绝”信息发送到甲的PC里,“同意”信息里包含乙的联系方式,同意/拒绝信息被格式化后显示在甲的PC上。一种实现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是在用户甲、用户乙之间促成易物交易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台主电脑,包括存储工具和一个中央处理器;存储工具包括一个用户数据库,一个物品提供数据库,一个物品需求数据库;2)从多个用户那里接收多个联系方式,包括用户甲的联系方式;3)将联系方式资料存放在用户数据库中(包括用户甲的联系方式);4)接收对物品的多方面描述信息。(包括对物品一的描述);5)将对物品描述信息存放在物品提供数据库中(包括对物品一的描述);6)将每个物品描述信息与相应的联系方式挂钩。(将物品一的描述与用户甲的通讯地址挂钩);7)显示物品的描述信息(包括物品一);8)接收对物品一的选择;9)接收用户乙的联系方式;10)将用户乙的联系方式储存到用户数据库中;11)接收欲与物品一相交换的物品二的有关描述;12)将对物品二的有关描述储存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13)将对物品二的有关描述与用户联系方式挂钩;14)将一个订单信息(用物品二换取物品一)按用户甲的联系方式传递给用户甲;15)从用户甲处接收答复;
16)将答复转交用户乙,包括用户甲的通讯地址(如果答复是肯定的话);17)如果为肯定答复,则更新物品提供数据库,将物品一删去;18)如果为否定答复,则在物品需求数据库中增加一种物品。
并且,在上述方法中除了第1)至第6)步骤外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19)接收用户乙对所需物品和描述信息;20)将该描述信息存储到物品需求数据库中;21)比较可提供物品的描述与用户乙所寻找的物品描述,选择可能的匹配;22)将匹配物品的描述信息显示出来(包括物品一,如果物品一与所需物品的要求想吻合)23)接收对物品一的选择;24)接收用户乙的联系方式;25)将用户乙的联系方式储存到用户数据库中;26)接收欲用来交换物品一的物品二的描述信息;27)将对物品二的描述信息储存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28)将物品二的描述信息与用户乙的通讯地址联系起来;29)将用物品二交换物品一的请求按用户甲的地址发送到用户甲处;30)接收用户甲的答复;31)将答复送到用户乙处,如果答复肯定,则添加用户甲的通讯地址;32)如果答复肯定,则更新物品提供数据库,将物品一、二删去;33)如果答复否定,则增加物品需求数据库的项目。
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易货交易系统10,它可以促进发生在用户12(用户甲,下同)和用户16(用户已,下同)之间的、物品19和物品18的交换。如图2所示,该电子易货交易系统10包含一台主电脑20,它具备存储工具21和中央处理器22。主电脑20自带软件,使其不仅能接收数据,而且能智能化地协助用户12和用户16发现对方,相互交换物品19和物品18,完成一桩易货交易。如图2所示,主电脑20最好是曾用于艺术品交易系统的服务器。存储工具21最好是硬盘驱动器和RAM内存芯片。中央处理器22最好是CPU。这种计算机构造因在艺术品交易系统中的使用而众所周知,所以不再详细描述。主电脑20最好能通过全球互联网32(最好是INTERNET,其他类似的支持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网络也可以考虑)与多台PC30相连接。利用多台服务器,及曾在艺术品交易系统中使用的、世界多数地区能够获得的软件,就能使这种连接变得可行。众多PC30中,最好每一台都具有叫做“浏览器”(如微软的EXPLORER,或网景的NAVIGATOR)的软件系统。有关网络的问题在此不做进一步讨论。主电脑20的存储工具21包括一个用户数据库26、一个物品提供数据库27,和一个物品需求数据库28。用户数据库26储存每位用户的通讯资料,包括姓名、e-mail地址,也可详细到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物品提供数据库27和物品需求数据库28保存每件可用于交换的物品的资料。在推荐模式中,物品资料应包括以下信息类别、物品描述、位置参考、物主意向。类别名称最好从标准的商品/服务名称列表(包括宽泛的分类如服装、汽车、电子、体育用品等,或更具体的分类如自行车、高尔夫用具、垒球棒)中选择。艺术品交易系统里已列举了类目繁多的目录和子目录,并在程序中设计了弹性构造,使用户能自行创建类目。
物品描述——包含物品的特征描述,如尺寸、颜色、质地、式样。最好还包括对物品状况(如半旧还是全新)的介绍。在艺术品交易系统里有数量众多的描述,用户可作参考,程序里也可加进一个开放的区域,允许自由式的描述。
地理位置参照——指用户居住的城市或地区,只有双方住得较近,实物交换才有可能发生。
用户可以要求将自己的要约发布给主宰特定区域范围的某人,尤其当物品体积太大、运输费用昂贵,或物品价值过低、不值得远途运送时。
物主意向——用户是否打算以此物交换他物。可能的选项是用此物换取某种特定物品,以此物换取任何一种物品,通过售出该物获得现金,以此物换取某项服务,或甚至是无偿赠送。
例一某用户希望将自己的男式自行车换成女式,或者用摇篮和婴儿服换取任何适合四岁男孩使用的东西。其他有7岁左右男孩子和新生儿的家庭也许会对这种通行的交换方式感兴趣。例二已搬家的人把割草机送给那些仍住在老屋的人。例三某位著名乐团磁带的收藏者将自己的藏品交给另一位有同样爱好的人。在许多情况下,没人关心交换物真正值多少,至少有用的东西不会因无法处置而仍掉。
主电脑20具有一个数据输入工具40,用于输入物品提供数据库27、物品需求数据库28中物品的各种描述信息,以及用户数据库中用户的联系方式。具体实现时,是与主电脑20相连接的多台PC提供数据输入工具40。再具体一些,是由键盘和鼠标或其他输入设备完成数据输入。输入到每台PC30里的信息,通过全球互联网32,被上载到主电脑20。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装置还包括kiosks及其他扩充装置。将信息直接通过e-mail输入到主电脑20中也可以,当然这类方法不是最佳的。
主电脑20具有搜索工具42,用于搜索物品提供数据库27,寻找潜在的匹配。搜索工具42最好由一个能显示物品提供数据库27和物品需求数据库28内容的软件程序来担任。该程序能首先询问用户打算到哪个类目下寻找想要的东西?接着用户就可以滚动屏幕,搜索感兴趣的物品。在更理想化的情境中,用户可以选择通过其他方式,尤其是明确地域,来缩小寻找范围,这样用户就需要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自己的需要,程序就能够显示出符合需要的搜索结果。
在理想情境中,主电脑20还具备一个智能化代理工具44,能够比较物品需求数据库28和物品提供数据库27,并从中寻觅可能的匹配。智能化代理工具44最好是叫做“人工智能(AI)”软件程序。通过改进AI,使其还能够比较在物品提供数据库27中登记的不同物品,找到合适的匹配,并建议相互交换。
主电脑20具有数据显示装置46,用来显示可能的匹配。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数据显示装置46由众多与主电脑20相连接的PC30提供,数据由显示器等装置显示。信息从主电脑20下载并显示到PC30中的一台。将信息从主电脑20上打印出来,再邮寄给每位用户,这当然也可以,但这种人工方法并不可取。
主电脑20具备一个订单(要约)工具50,能在用户16提出用物品18交换物品19时,将订单从用户16处,通过主电脑20,发送到用户12处。主电脑20还包含一个答复工具54,能将接受订单的信息从用户12处,通过主电脑20传到用户16处。该订单工具50最好保密性强,不涉及用户16的联系方式,而答复工具可以不必保密,能够将用户12的联系方式传递给用户16。
在较理想的情形下,订单工具50使用以上所介绍的多台PC30(尤其是用户12的PC30A和用户16的PC30B)。在这种情况下,主电脑20具备一个编码用数据库52(存放在主电脑20的存储工具21中)。主电脑20安装有订单程序,按操作程序执行。该软件能通过PC30B,从用户16处接到订单,实际运行时,用户16一般是登录到主电脑20的网址,作为响应,主电脑20向用户16的PC机输入一张登记表(被适当软件如浏览器格式化,且正确显示),用户16在登记表内填写数据并将填完的表格传给主电脑20。
主电脑20赋予登记表一个订单跟踪号码,并将登记表内的数据转换成一份订单(已被格式化,将在PC30A上展示,最好按e-mail格式),订单跟踪号码被储存到编码数据库52中,并与用户16的地址相关联(如下所述)。这就使主电脑20用不着用户16的地址,就能分辨出订单的来源。这使得所有的订单都被置于保密状态。该订单包括其编码,依靠用户12的地址导引,传递到用户12的PC30A中。
答复工具54最好包含一个安装在主电脑20上的接受程序,它能够通过PC30A,从用户12处接收“同意”或“拒绝”信息,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用户12只需在标准的e-mail程序(如EUDORA中)按“回复”键,并选择“接受/拒绝”,该答复程序即能辨认并及时通知用户16。
如果订单被拒绝,主电脑20仅将被拒绝的消息转发给用户16(最好用e-mail通知,如果订单被接受,则将答复转发给用户16时,附带用户12的联系方式,一旦用户16收到通知,就可以与用户12直接联系。
为实现上述系统的流程动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成用户12、16之间的物品19、18互换的方法,这种方法需借用以上所述的主电脑20的使用。
具体地说,主电脑20可接收多个用户的联系方式,包括用户12的地址。主电脑20将这些地址信息。(包括用户12的信息)储存到用户数据26中。主电脑20还接收有关物品的描述信息,并储存到物品提供数据库27中。每个物品的描述都与相应的地址相关联,就象物品19与用户12的地址关联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对物品19感兴趣的用户,能凭借主电脑的引导,顺利地找到相应的用户(物主)。数据输入最好由上面所介绍的输入装置来实现。接着用户16利用PC30B登录到主电脑20,主电脑将物品的多条描述(包括物品19的描述)传递并显示在显示器或类似设备上。从这些数据中,用户16可以凭借兴趣做出物品19的选择。用户16键入选项(最好是用与PC30B相连的鼠标点击物品来完成),PC30B将选择信息借助全球互联网32送交主电脑20。主电脑20收到对物品19的选择信息的同时,还必须接收用户16的地址信息,这可以通过询问用户16或要求用户16在主电脑20上建立成员档案来实现。用户16的联系地址被存入用户数据库26。接下来用户16键入有关(可用来交换物品19的)物品18的描述。该描述先被输入PC30B,然后通过全球互联网32传送,由主电脑20接收,存入物品提供数据库27中,主电脑20在物品18的描述信息和用户16的地址间建立关联。主电脑20随即产生包含物品18资料的订单,该订单被送到用户12的地址,显示在PC30A上。(最好是通过e-mail或类似方式,沿互联网传送)。用户12浏览该订单并发回复(最好用e-mail答复),表示接受或取消。该答复由主电脑20接收,并按用户16的地址转发至用户20的PC30B。如果答复为肯定,主电脑20将在答复中加进用户12的地址。如果答复为否定,则不在答复中加入地址。这就保证了双方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如果答复为肯定,主电脑则更新物品提供数据库27,删去物品19的资料。如果答复为否决,主电脑20就将用户16所需物品的描述添加入物品需求数据库28中。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主要功能重点体现在·数据输入方式——能够从用户数据库、物品提供数据库、物品需求数据库中接收数据。·在物品提供数据库中搜索潜在匹配的能力——通过搜索,使后面的用户能够浏览从前用户输入的数据,找到先前的用户,从而实现匹配。·智能化代理方式(理想模式)——比较需求的物品与可供选择的物品,从中挑选最佳配对。·数据显示方式——显示潜在的匹配。·订单方式——用户甲将一个请求,通过主电脑发送给乙,表示希望用自己的A物品与乙的B物品相交换。·答复方式——乙将同意交换的信息能通过主电脑传递给甲。下订单(要约)过程最好加密,不显示甲的联系方式;接受订单(要约)过程则不必加密,可以将乙的联系方式传递给甲。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一存储工具、一中央处理器的主电脑,至少一台数据显示装置,至少一对要约工具,一搜索工具,一智能化的代理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存储工具包括至少由用户数据库、物品提供数据库、物品需求数据库构成的数据库单元,所述的要约工具包括一订单工具、一接受工具,所述的智能化代理工具是一种比较所述物品数据库与所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数据的匹配器,所述的搜索工具是一种在所述物品提供数据库与物品需求数据库之间寻找匹配数据的比较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的订单工具还包括至少两台与上述主电脑相连接的PC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的主电脑其存储工具还包括一编码数据库。
4.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主电脑,其特征是,所述的主电脑还包括至少两个识别工具,其中,识别工具之一是订单要约工具、识别工具之二是答复工具。
5.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主电脑的工作实现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的订单要约工具按下列步骤实现其工作进程A)通过甲的PC机,从用户甲处接收订单(要约);B)为该订单(要约)赋予一个跟踪号码(编码);C)将该订单(要约)的跟踪号码存放在数据库中;D4)将订单(要约)跟踪号码与甲的通讯地址联系起来;E)借助乙的地址的引导,将订单(要约)发送到用户乙的PC里,带有编号的订单被格式化后显示在乙的PC机上;并且,上述的识别工具按下列步骤实现其工作进程F)通过用户乙的PC,从用户乙处接收“同意/拒绝”信息;G)从编码数据库中按订单跟踪号码的指引,提取用户甲的通讯地址;H)按用户甲的地址将“同意/拒绝”信息发送到甲的PC里,“同意”信息里包含乙的联系方式,同意/拒绝信息被格式化后显示在甲的PC上。
6.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在用户甲、用户乙之间促成易物交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台主电脑,包括存储工具和一个中央处理器;存储工具包括一个用户数据库,一个物品提供数据库,一个物品需求数据库;2)从多个用户那里接收多个联系方式,包括用户甲的联系方式;3)将联系方式资料存放在用户数据库中(包括用户甲的联系方式);4)接收对物品的多方面描述信息。(包括对物品一的描述);5)将对物品描述信息存放在物品提供数据库中(包括对物品一的描述);6)将每个物品描述信息与相应的联系方式挂钩。(将物品一的描述与用户甲的通讯地址挂钩);7)显示物品的描述信息(包括物品一);8)接收对物品一的选择;9)接收用户乙的联系方式;10)将用户乙的联系方式储存到用户数据库中;11)接收欲与物品一相交换的物品二的有关描述;12)将对物品二的有关描述储存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13)将对物品二的有关描述与用户联系方式挂钩;14)将一个订单信息(用物品二换取物品一)按用户一的联系方式传递给用户甲;15)从用户甲处接收答复;16)将答复转交用户乙,包括用户甲的通讯地址(如果答复是肯定的话);17)如果为肯定答复,则更新物品提供数据库,将物品一删去;18)如果为否定答复,则在物品需求数据库中增加一种物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易货交易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9)接收用户乙对所需物品和描述信息;20)将该描述信息存储到物品需求数据库中;21)比较可提供物品的描述与用户乙所寻找的物品描述,选择可能的匹配;22)将匹配物品的描述信息显示出来(包括物品甲,如果物品甲与所需物品的要求想吻合);23)接收对物品甲的选择;。24)接收用户乙的联系方式;25)将用户乙的联系方式储存到用户数据库中;26)接收欲用来交换物品一的物品二的描述信息;27)将对物品二的描述信息储存到物品提供数据库中;28)将物品二的描述信息与用户乙的通讯地址联系起来;29)将用物品二交换物品一的请求按用户甲的地址发送到用户一处;30)接收用户甲的答复;31)将答复送到用户乙处,如果答复肯定,则添加用户一的通讯地址;32)如果答复肯定,则更新物品提供数据库,将物品一、二删去。33)如果答复否定,则增加物品需求数据库的项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易货交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的装置包括一台具有存储工具和中央处理器的主电脑,所述的主电脑通过全球互联网与多台PC机相连接,所述的存储工具包括至少由用户数据库、物品提供数据库、物品需求数据库构成的数据库单元。在主电脑的控制下上述数据库单元中各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按链接或匹处理方式与至少两台以上的用户PC机相互传输。为实现上述装置的工作进程,一种使用方法主要体现在对物品提供数据库、物品需求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搜索和比较并确定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的匹配的可能性的判断步骤和结果上,并且,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进行物品交换时该方法可以促成两个用户之间的订单和答复的保密性传递。
文档编号H04L29/00GK1367445SQ0110218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3日
发明者孙健 申请人:孙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