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449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结构的基板连接装置。
以往,电气设备具有多个电气基板。而且开发了连接各电气基板的各种技术。例如在照相机中,也需要对安装主CPU的主基板、及安装闪光灯发光用的变压器等的辅助基板进行固定,期望稳定的固定法。
在这样的状况下,例如在实公昭36-21789号公极中,公开了关于在一个印刷布线用绝缘基板上设置的开口部中,机械地插入其他印刷配线用绝缘基板之后,例如进行焊接等使二者导通部电气固定的印刷布线基板的连接装置的技术。
即,在该技术中如图5所示,在基板100的开口部101中插入基板102的状态下,对该基板100的导通部103和基板102的导通部104通过焊接等进行电气固定。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基板100的开口部101从制造上的理由考虑要比基板102的厚度宽得多。
为此,即使在基板100的开口部101中插入了基板102时。该基板102也可能在上述开口部101的宽度方向(W)上移动。从而存在焊接将二者卸下工艺非常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连接装置,其以简单的构成,可以使2个以上的基板容易电气连接。还可以使插入的基板在插入对象基板的配合用开口部中固定,不会产生不必要地移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基板3;及具有插入槽2的第2基板1,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插入的,并且其具有以防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移动而形成的槽形状。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上述柔性印制电路基板是在变形的同时插入上述插入槽2中的。
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及第2基板1,该第2基板1包括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4;以及非直线状的插入槽2,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插入的,并由与上述第1连接图形的表面相接触的突状部、和相对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所具有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的背面侧进行离间的凹面部2a形成,可防止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移动。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连接图形4是在上述突状部的配置位置上形成的。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上述柔性印制电路基板在变形的同时插入上述插入槽2中。
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上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及第2基板1,该第2基板1包括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4;以及非直线状插入槽2,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以插入的,并形成有、与表面侧设置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相接触的突状部、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背面侧相离间的凹面部2a、可防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移动,并且具有对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表面侧所形成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以外的表面部分进行离间形成的离间部分、和对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以外部分的背面侧部分相接触所形成的接触部分。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上述柔性印制电路板在变形的同时插入上述插入槽2中。
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基板3;及具有插入槽2的第2基板1,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以插入的,并在槽宽度方向形成有突状部,以便使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配合以被保持。
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2基板1,其具有在局部形成突状部的非直线状的插入槽部;及第1基板3,其在与上述插入槽部相配合而安装的状态下,与上述第2基板电气导通,当上述第1基板与在第2基板上设置的上述插入槽部相配合时,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插入槽部保持上述第1基板,以使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插入槽部的槽宽度方向上不会移动。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槽部2的突状部上,设置有使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导通的导通部4。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槽部2上,面向略呈直线状的槽部内形成多个上述突状部。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槽部2上,面向略呈直线状的槽部内形成多个上述突状部。
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具有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4的第2基板1;及非直线状的插入槽2,其是在可插入上述第1基板的第2基板上形成的,并形成有与上述第1连接图形表面相接触的突状部;及通过槽宽面在同上述突状部对置的一侧、与上述第1基板的背面侧相离间的凹面部2a而构成的,以便阻止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移动。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相对上述第2基板1略呈垂直地插入而保持在上述插入槽中。
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及背面上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具有插入槽的第2基板1,该插入槽是上述第1基板可以插入的,其形成有相对于上述第1基板的表面及背面的规定位置相接触、而形成的多个突状部,以便阻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及第2连接图形4,其至少被设置在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突状部的局部、并相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中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3,通过在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的上述突状部,在阻止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被支撑。
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本发明的第1种形式中所提供的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基板;及具有插入槽的第2基板,该插入槽可以插入上述第1基板,并且所形成的槽形状可防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移动。
第2种形式所提供的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该第2基板包括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以及非直线状的插入槽,该插入槽可以插入上述第1基板,并由与上述第1连接图形的表面相接触的突状部、与对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具有上述第1连接图形的背面一侧进行离间的凹面部所形成的可防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移动。
第3种形式所提供的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上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该第2基板包括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以及非直线状插入槽,该插入槽可以插入上述第1基板,形成有与表面一侧设置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相接触的突状部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背面一侧相离间的凹面部,可防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移动、同时具有对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表面一侧所形成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以外的表面部分离间形成的离间部分,和对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以外部分的背面一侧部分相接触所形成的接触部分。
第4种形式所提供的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基板;及具有插入槽的第2基板,该插入槽可以插入上述第1基板,并在槽宽方向形成突状部,以便使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配合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
第5种形式所提供的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2基板,在其一部分上具有形成突状部的非直线状的插入槽部;及第1基板,在配合在上述插入槽部的安装状态,与上述第2基板电气导通。当上述第1基板配合在第2基板上设置的上述插入槽部上时,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插入槽部保持上述第1基板,以便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插入槽部的槽宽方向上不会移动。
第6种形式所提供的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具有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的第2基板;及在可插主上述第1基板的第2基板上形成的、形成有与上述第1连接图形表面相接触的突状部、及槽宽对面上述突状部的一侧上与上述第1基板的背面一侧相离间的凹面部所构成的非直线状的插入槽,以便阻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移动。
第7种形式所提供的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及背面上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具有插入槽的第2基板,可以插入上述第1基板,对于上述第1基板的表面及背面的规定位置相接触而形成的多个突状部,以便阴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移动;及至少在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突状部的一部分上设置、并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A及1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基板连接装置的构成的概念图。
图2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基板连接装置进一步具体化的构成图。
图3A至3C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基板连接装置使用于照相机上时的构成图。
图4A及4B表示以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基础的基板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构成图。
图5表示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基板连接装置构成例的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基板连接装置构成的概念图。如该图1A所示,在第2基板1上设置有非直线状的槽2。在该槽2中,还具有凸起部。在该凸起部的基板表面上,形成焊接用接合区图形部4。在与该槽2中的凸起部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凹部2a。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突状部相当于凸起部,凹面部相当于凹部2a。
这样的槽形状在凸起部和凸起部之间可产生间隙。而且在凹部和凹部之间产生对所插入的第1基板3相接触、挤压的部分。第1基板3配合在上述第2基板1的槽2中,使该导通部电气连接在上述接合区图形部4上。
对第1基板3上设置的接合区图形部(相当于图2的标号6)和上述接合区图形部4间进行焊接。
这样,由于将第2基板1上设置的槽2作成非直线状,所以当在该槽2上配合第1基板3时,该凸起部(相当于接合区图形部4的形成部)与该第1基板3的接合区图形部6相接触,将该第2基板3在槽3的宽度方向上挤压、支持。
从而,可以防止第1基板3在第2基板1的槽3中不必要移动的情况。进而使焊接及两基板卸下工艺变得简单。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如该图1A中所示,例如即使使槽2的宽度W0比插入该槽2的第1基板3的厚度大,也可通过在槽内壁2b和槽2中形成的凸起部的尖端2c间的台阶高差W1调整W0-W1。即可以使W0-W1作成比所插入的第1基板3的厚度t大或小。
在此,当所插入的第1基板3是硬质基板时,(W0-W1)≥t。这样,可以设定使所插入的第1基板3在其厚度方向上在槽2中稍许移动,或几乎不动。
当在接合区图形部4和6间进行焊接时,希望(W0-W1)=t。但是插入槽2中的第1基板3在板厚度方向上即使有很小的移动,如果焊接可靠也不会有不良情况(此处,将该2个状态定义为“不能移动”状态)。
另外,即使(W0-W1)<t,只要所插入的第1基板3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也可以像图1B所示那样,该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在变形的同时可以插入槽2内,所以没有问题,且也容易焊接。
当这时也在槽2中插入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中时,该凸起部(相当于接合区图形部4的形成部)使该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在槽3的宽度方向上挤压、支持。
此外,上述第1及第2基板3、1即使二者都是硬质基板也可以,二者都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也可以。另外,某一方是硬质基板,另一方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也可以。
图2是将实施例所涉及的基板连接装置进一步具体化所示的构成图。如图2所示,在第2基板1上除了上述的非直线状的槽2之外,还设置螺钉固定用的开口部7。第1基板1通过该开口部由螺钉固定在图中未画出的基台上。
在上述第2基板1的槽2中,配合第1基板3以使在该覆盖层开口部5上形成的导通部接合区图形部6与第2基板1的接合区图形部4相接触。
这时,相当于第2基板1的接合区图形部4的形成区域的凸起部,在槽2的宽度方向支持第1基板3。从而,可以防止第1基板3在槽2中不必要移动的情况。在第2基板1上至少包括闪光灯充电电路的一部分。
在此,上述第1及第2基板3、1也可以二者都是硬质的基板,二者也可以都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另外,也可以某一方为硬质基板,而另一方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
图3A至3C是表示将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板连接装置使用于照相机上时的构成图。
即,图3A是该照相机的后方透视图,图3B是该照相机的侧视图,图3C是该基板连接装置的概要图。
如图3A中所示,在照相机的前面配置有镜头镜筒16。在照相机的左方配置有闪光灯发光单元15。在照相机的内部中央部设置有孔径13。在照相机的左方设置有暗盒室14,在右方设置有卷片室12。在实际使用时,在上述暗盒室14中装放胶卷盒。胶卷卷入卷片室12的卷轴12a上。
再如图3B所示,在照相机的右方,与机身10平行配置电容器11。该电容器11的引线端子20通过焊锡21固定在闪光灯基板17的开口部上。该闪光灯基板17上配置变压器19。闪光灯基板17通过螺钉固定在机身10上。
如图3C所示,在闪光灯基板17的电容器11的配置端相反一侧,配置上述的非直线状的槽22。在该槽22上如图3B所示插入柔性印制电路基板18。这时,槽22的凸起部支持使该柔性印制电路基板18在槽宽方向上(基板的厚度方向)不移动。这样在支持的状态通过焊接,使对应于闪光灯基板17和柔性印制电路基板的各接合区图形间进行电气连接。
图4A、4B是表示基板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构成图。
首先,图4A中所示的例子,从在第2基板30上设置有一部分曲面的槽31这一点上,是相当于基板连接装置的又一实施例。
即,在第2基板30上设置具有一部分曲面的非直线状的槽31。再在该第2基板30的槽31的凸起部上形成焊接用的接合区图形部33。
在与该槽31中的凸起部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凹部31a。通过这样的槽形状,在凸起部和凸起部之间产生空隙。并且,在凹部和凹部之间产生对于所插入的基板接触、挤压的部分。第1基板32配合、焊接在上述第2基板30的槽31上,使该导通部电气连接在上述接合区图形部33上。
这样,由于将第2基板30上设置的槽31作成具有一部分曲面的非直线状,从而将产生以下效果。即,当在第2基板30的槽31上配合第1基板32时,该凸起部(接合区图形部23的形成部)在槽31的宽度方向支持该第1基板32。
另一方面,图4B中所示的例子具有的特征是,在第2基板40的槽41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凸起部,在该凸起部上形成接合区图形部43、44。
即,在第2基板40上,设置有非直线状的槽41。
在第2基板40的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凸起部上,形成焊接用的接合区图形部43、44。与该槽41中的凸起部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凹部41a。
通过这样的槽形状,在凸起部和凸起部之间生成空隙。并且在凹部和凹部之间生成对所插入的基板相接触、挤压的部分。而且第1基板42配合、焊接在上述第2基板40的槽41中,以便使该导通部电气连接在上述接合区图形部43、44上。
这样,通过使第2基板40上设置的槽41作成上下方向具有凸起部的非直线状,当在该槽41上配合第1基板42时,该凹部(接合区图形部43、44的形成部)在槽41的宽度方向支持该第1基板4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该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有种种的改良、变更。例如,上述第1基板上设置的槽的形状,并不限定上述的情况,可以采用各种形状。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能提供基板连接装置,用简单的构成就可以使2个以上的基板容易进行电气连接,并可以使插入的基板在插入对象的基板配合用开口部中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基板(3);及具有插入槽(2)的第2基板(1),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插入的,并且其具有以防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移动而形成的槽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上述柔性印制电路基板是在变形的同时插入上述插入槽(2)中的。
4.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及第2基板(1),该第2基板(1)包括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4);以及非直线状的插入槽(2),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插入的,并由与上述第1连接图形的表面相接触的突状部、和相对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所具有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的背面侧进行离间的凹面部(2a)形成,可防止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连接图形(4)是在上述突状部的配置位置上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上述柔性印制电路基板在变形的同时插入上述插入槽(2)中。
8.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上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及第2基板(1),该第2基板(1)包括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4);以及非直线状插入槽(2),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以插入的,并形成有、与表面侧设置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相接触的突状部、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背面侧相离间的凹面部(2a)、可防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移动,并且具有对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表面侧所形成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以外的表面部分进行离间形成的离间部分、和对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连接图形以外部分的背面侧部分相接触所形成的接触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是柔性印制电路基板(3a),上述柔性印制电路板在变形的同时插入上述插入槽(2)中。
11.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基板(3);及具有插入槽(2)的第2基板(1),该插入槽(2)是上述第1基板可以插入的,并在槽宽度方向形成有突状部,以便使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配合以被保持。
12.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2基板(1),其具有在局部形成突状部的非直线状的插入槽部;及第1基板(3),其在与上述插入槽部相配合而安装的状态下,与上述第2基板电气导通,当上述第1基板与在第2基板上设置的上述插入槽部相配合时,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插入槽部保持上述第1基板,以使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插入槽部的槽宽度方向上不会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槽部(2)的突状部上,设置有使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导通的导通部(4)。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槽部(2)上,面向略呈直线状的槽部内形成多个上述突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槽部(2)上,面向略呈直线状的槽部内形成多个上述突状部。
16.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具有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图形(4)的第2基板(1);及非直线状的插入槽(2),其是在可插入上述第1基板的第2基板上形成的,并形成有与上述第1连接图形表面相接触的突状部;及通过槽宽面在同上述突状部对置的一侧、与上述第1基板的背面侧相离间的凹面部(2a)而构成的,以便阻止被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3),相对上述第2基板(1)略呈垂直地插入而保持在上述插入槽中。
18.基板连接装置,用于对基板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及背面上具有第1连接图形的第1基板(3);具有插入槽的第2基板(1),该插入槽是上述第1基板可以插入的,其形成有相对于上述第1基板的表面及背面的规定位置相接触、而形成的多个突状部,以便阻止所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及第2连接图形(4),其至少被设置在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突状部的局部、并相对上述第1连接图形(6)进行连接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中插入的上述第1基板(3),通过在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的上述突状部,在阻止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被支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记载的基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槽(2)的槽宽形成比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板连接装置,可以简单的构成使2个以上的基板容易进行电气连接,并使插入的基板在插入对象的基板配合用开口部中固定,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移动。本发明在第1基板1上设置非直线状的槽2,在其凸起部上形成焊接用的接合区图形部4。而且第2基板3配合、焊接在上述第1基板1的槽2中,使该导通部电气连接在上述接合区图形部4上。
文档编号H05K1/14GK1368838SQ0110260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4日
发明者施磊, 高梨立男 申请人: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