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0870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属于起升重物的液压起重设备。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液压千斤顶有立式和卧式两种,虽然应用广泛,但是仍然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一、立式千斤顶由于受行程的制约,最小结构高度很难降低,在空间矮小的地方使用时比较困难;二、卧式千斤顶1、千斤顶在工作过程中油缸处于转动状态、所承受的力远远大于千斤顶所顶起物体的重量,支撑效率低、工况差、操作费力;2、千斤顶在升降过程中,支撑点在水平方向有较大的位移,所以稳定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它的起升臂与重物的接触点(支撑点)只作垂直升降运动,水平方向无位移;能快速接触被起升物体,然后缓慢平稳地起升重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液压控制系统I通过管路与水平安装的快速液压缸II连接,快速液压缸II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滑块与连杆机构III在A点铰接(如

图1),A点和D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当快速液压缸II的活塞杆通过滑块带动连杆机构III的A点在水平方向运动时,则点B绕固定点D转动,如果连杆机构满足AB=BC=BD,则连杆机构III的支撑点C作垂直升降运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方案,其优点是支撑力大、工作效率高、受力状态好、安全可靠、稳定性强、操作力与升降高度成反比,最小结构高度低,实用于矮小的空间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加以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的原理图。
活塞及活塞杆2在缸体1内可以往复运动,在活塞及活塞杆2的内腔R中有一个小活塞杆3并能相对运动,小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在缸体1上,活塞及活塞杆2的端部通过滑块4与起升臂6在A点铰接,连杆7的一端在起升臂6的中点B处铰接、一端在机体上的固定点D处铰接,A、D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顶托盘8铰接在起升臂6的支撑点C处;排油阀10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活塞及活塞杆2的内腔R相连、入口与油泵12的吸排油口相连;吸油阀18的出口与油泵12的吸排油口相连、入口与油箱相通;安全阀11接在排油阀10的入口,卸荷阀16接在排油阀10的出口,顺序阀15的入口与排油阀10的出口相连、出口与快速液压缸的G腔相通;备吸阀14的出口与快速液压缸的G腔相通、入口与油箱相通;梭动阀9接于顺序阀15的出口和油箱17之间,手把13与油泵12的柱塞铰接。
一、起升重物时手把13上下往复移动,油泵12不断由吸油阀18吸油,经排油阀10排油。在千斤顶的顶托盘8接触被起升重物之前,系统的压力较低,顺序阀15关闭,油泵12排出的液体经排油阀10、a孔、小活塞杆3的内孔作用在活塞及活塞杆2内的R腔上,使活塞杆2推动滑块4快速向右运动,连杆7绕着固定的绞接点D顺时针转动,顶托盘8快速升起。此时,快速液压缸的G腔经备吸阀14、b孔吸油补充液体、S腔经c孔排油。
当千斤顶的顶托盘8接触到被起升重物时,系统的压力迅速升高,使顺序阀15打开,压力液体经排油阀10、a孔、小活塞杆3的内孔进入活塞及活塞杆2内的R腔,同时,压力液体经排油阀10、顺序阀15、b孔进入快速液压缸的G腔,使活塞及活塞杆2推动滑块4缓慢向右运动,连杆7绕着固定的绞接点D顺时针转动,顶托盘8缓慢升起,重物上升。
二、下放重物时打开卸荷阀16,活塞及活塞杆2内的N腔经a孔、卸荷阀16与油箱17相通;导致梭动阀9右端的控制液体压低于左端,阀芯右移处于左阀位,此时,快速油缸的G腔经b孔、梭动阀9与油箱17相通,在重物的作用下,连杆7绕着固定的绞接点D逆时针转动,滑块4带动活塞及活塞杆2向左移动,顶托盘8下降。
当顶托盘8下降到脱离重物以后,靠复位弹簧(略画)的作用,顶托盘8继续下降,直至最小结构高度为止。
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其特征是,水平安装的快速液压缸II的活塞及活塞杆(2)的端部通过滑块(4)与起升臂(6)在A点铰接,连杆(7)的一端在起升臂(6)的中点B处铰接,另一端在机体上的固定点D处铰接,A、D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活塞及活塞杆(2)带动滑块(4)在水平方向运动,B点绕D点转动,当AB=BC=BD时,起升臂6的支撑点C是垂直升降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它的特征是:液压控制系统I通过管路与快速液压缸II连接,快速液压缸II的活塞杆通过滑块与连杆机构III在A点铰接,当连杆机构III满足一定的尺寸关系时,A点在水平方向运动,B点绕D点转动,连杆机构III上的支撑点C作垂直升降运动(水平方向无位移)。它的特点是:能快速接触被起升物体、升降平稳、支撑力大、工作效率高、受力状态好、安全可靠、稳定性强、操作力与升降高度成反比、最小结构高度低,适用于矮小的空间环境。
文档编号B66F3/24GK2474512SQ01204979
公开日2002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6日
发明者隋文臣 申请人:隋文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