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1521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压千斤顶,特别是涉及维修汽车、方便换胎用的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目前换胎及维修使用的千斤顶都是一层油压千斤顶,此种油压千斤顶自身高度在25-30cm,当汽车更换轮胎时常常迂到车桥距地面低,而千斤顶的自身高度无法放入车桥下面,或者车桥距地面高,千斤顶又顶不到车桥上,只能用木块等物体垫起车桥或千斤顶,调整合适的高度进行换胎或维修,即麻烦又不安全,若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出现上述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延误了运输时间,影响交通也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油压千斤顶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身高度低的多层伸举缸塞的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底座、油缸、多层伸举缸塞、顶塞、柱塞及柱塞油缸。千斤顶底座包括底座支承板、外壳、储油仓盖、油缸,底座支承板上设有吸油道、注入主油道、回油顶丝,储油仓盖设有减压气孔及其丝堵,油缸下端螺纹连接在底座支承板上,上端螺纹连接储油仓盖,外壳上下两端分别镶入储油仓盖和底座支承板上,油缸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为储油仓,构成千斤顶底座。柱塞油缸螺纹连接在底座支承板上并与吸油道和注入主油道相通,以封油密封,柱塞装配在柱塞油缸内,压杆插筒以销轴连接在柱塞上端。多层伸举缸塞叠装油缸内,顶塞装配在次级伸举缸塞内,次级伸举缸塞装配在初级伸举缸塞内。顶塞挡盖螺纹连接在顶塞上,提手把柄以螺钉活动连接在顶塞挡盖上,构成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
上述的千斤顶所有的油压空间都是使用油封密封。
上述的多层伸举缸塞,初级伸举缸塞顶端面上设有卡簧凹槽19,次级伸举缸塞顶部上设有卡簧20,次级伸举缸塞上的卡簧20落入初级伸举缸塞上的卡簧凹槽19内可叠装油缸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伸举缸塞结构,可降低千斤顶的自身高度,比常用的千斤顶降低了10cm,在车换胎时车桥距地面较低常用千斤顶无法放入情况下,使用多层伸举缸塞千斤顶,可使较低车桥一举升到换胎高度,简便快捷大大省去换胎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底座22、油缸15、多层伸举缸塞5、顶塞3、柱塞8及柱塞油缸9。千斤顶底座22包括底座支承板12、外壳14、储油仓盖21、油缸15。底座支承板12上设有吸油道11、注入主油道10、回油顶丝13,储油仓盖21设有减压气孔丝堵17,油缸15下端螺纹连接在底座支承板12上,上端螺纹连接储油仓盖21,外壳14上下两端分别镶入储油仓盖21和底座支承板12上,油缸15与外壳14之间的空间为储油仓16,构成千斤顶底座22。柱塞油缸9螺纹连接在底座支承板12上并与吸油道11和注入主油道10相通并以封油珠密封,柱塞8装配在柱塞油缸9内,压杆插筒7以销轴连接在柱塞8上端。多层伸举缸塞5叠装在油缸15内,顶塞3装配在次级伸举缸塞4内,次级伸举缸塞4装配在初级伸举缸塞6内。顶塞挡盖2螺纹连接在顶塞3上,提手把柄1以螺钉活动连接在顶塞挡盖2上,构成三层车用油压千斤顶。上述的三层油压千斤顶所有油压空间都是使用油封18密封。自身高15cm,伸举高度24cm,一层承载45T、二层承载32T、三层承载20T。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顶塞3装配在初级伸举缸塞6内构成二层油压千斤顶,自身高18cm,伸举高度32cm,一层承载50T、二层承载35T。
权利要求1.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底座(22)、油缸(15)、柱塞(8)及柱塞油缸(9),其特征在于多层伸举缸塞(5)可叠装在油缸(15)内,顶塞(3)装配在次级伸举缸塞(4)内,次级伸举缸塞(4)装配在初级伸举缸塞(6)内,顶塞挡盖(2)螺纹连接在顶塞(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伸举缸塞(5)的初级伸举缸塞(6)顶端面上设有卡簧凹槽(19),次级伸举缸塞(4)顶部上设有卡簧(20),次级伸举缸塞(4)上的卡簧(20)可落入初级伸举缸塞(6)上的卡簧凹槽(19)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可为三层油压千斤顶或二层油压千斤顶。
专利摘要多层车用油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底座、油缸、柱塞及柱塞油缸,其特征在于多层伸举缸塞可叠装在油缸内,顶塞装配在次级伸举缸塞内,次级伸举缸塞装配在初级伸举缸塞内,顶塞挡盖螺纹连接在顶塞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伸举缸塞结构,可降低千斤顶的自身高度,比常用的千斤顶降低了10cm,在车换胎时车桥距地面较低常用千斤顶无法放入情况下,使用多层伸举缸塞千斤顶,可使较低车桥一举升到换胎高度,简便快捷大大省去换胎时间。
文档编号B66F3/24GK2571729SQ02275220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3日
发明者夏东生 申请人:夏东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