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373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发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面板,特别是一种有机发光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装置(泛指有机发光面板与有机发光元件)是一种利用有机官能性材料(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s)的自发光的特性来达到显示效果的元件。其可依照有机官能性材料的分子量不同分为小分子有机发光元件(small molecule OLED,SM-OLED)与高分子有机发光元件(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PLED)两大类。
于有机发光装置中,尤其在高分子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全彩制程中,利用喷墨印刷方法来形成有机发光层成为目前主流的制程之一。利用喷墨印刷形成有机发光层的优点很多,第一,不需使用光罩或网版,仅需进行单一步骤即可将有机发光层任意印刷成所需的图案,如文字或是不规则图形等较复杂的图案,此等图案使得有机发光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可大幅度地缩短产品从设计到制造所需的周期。
第二,由于只需进行对准、喷墨印刷以及固化等简单的步骤,而不必进行曝光、显影等步骤,所以无需使用微影制程中的显影剂与去光阻剂,亦可减少环保问题的产生。第三,喷墨印刷使用的设备少、材料使用率高、制造周期短,更进一步降低制造的成本。
就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全彩化制程而言,三原色发光材料独立发光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式,而三原色发光材料独立发光的方法是将三种发光材料分别涂布于画素区域中,其中,高分子发光材料的涂布方式大致可分为旋转涂布法(Spin Coating)及喷墨印刷法(Ink Jet Printing)。
就喷墨印刷制程而言,如图1所示,熟知该项技术者以一喷墨头(未示于图中)将高分子发光材料(墨滴4)精确地喷至第一电极表面的画素内以形成有机发光层,此一方式的优点是只需进行对准、喷墨印刷以及固化,所需使用的设备及制作步骤少,可节省制程所耗费的成本,因此,目前广为业者所使用。
又,请再参照图1所示,现有的有机发光面板用的电极基板1包含一基板11、一第一电极12、以及一阻隔层13,其中该阻隔层13的侧壁大多呈现平滑状。于喷墨印刷制程中,若将墨滴4喷至第一电极12表面以形成一有机发光层时,因为墨滴滴入前具有一高速度,因此会使溅起,进而产生波动,如此不仅容易造成溢流情形,还因该阻隔层13的侧壁呈平滑状而无法有效吸收溅起时的波动,进而使有机发光层的均匀性不佳。
承上所述,虽然喷墨印刷法具有前述优点,但此制程仍有下列缺失一、高分子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于画素内分布不均;二、高分子发光材料自喷墨头喷至画素内时会有溅起的情形而造成邻近画素的污染。此二者为目前制程上良率提升的瓶颈所在。因此,寻求有效解决上述两项缺点的方法,乃是提升当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全彩化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有机发光材料滴入后溅起,以及滴入时所产生的波动的有机发光面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高度均匀性的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面板。
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特征是于一电极基板的阻隔层侧壁形成高低差的纹路,据以有效防止有机发光材料滴入后溅起,以及滴入时所产生的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是一有机发光面板的有机发光层的阻隔层侧壁形成高低差的纹路,据以有效防止有机发光材料滴入后溅起,以及滴入时所产生的波动,进而获致一具有高度均匀性的有机发光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面板,其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电极、一阻隔层、一有机发光层、及一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形成于该基板的一侧;阻隔层形成于第一电极之上,且阻隔层的侧壁面具有一高低差的纹路;有机发光层形成于阻隔层之间;第二电极形成于有机发光层之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于阻隔层侧壁形成高低差的纹路,用以增加墨水与阻隔层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两者间的附着力以及减少第一电极内墨滴的内聚力,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面板可使墨滴于第一电极表面时,能有效防止有机发光材料滴入后溅起,以及滴入时所产生的波动。又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面板因其阻隔层形成有高低差的纹路,故所形成的有机发光层可减少墨滴喷溅现象的发生,进而使其均匀度增加。


图1为现有电极基板的画素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基板的画素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基板的画素单元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基板的画素单元的又一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面板的画素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面板的画素单元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 电极基板11基板12第一电极13阻隔层2 电极基板21基板22第一电极23阻隔层231 纹路231’ 垂直条状的纹路231” 凸粒状的纹路3 有机发光面板31基板32第一电极33阻隔层34有机发光层35第二电极36电极阻隔层4 墨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2~图4来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极基板。于本实用新型中,有机发光材料包含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与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等。
请参照图2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基板2,包含一基板21、一第一电极22以及一阻隔层23。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板21可为一玻璃基板、或一塑料基板、或是一柔性基板,在此,塑料基板与柔性基板可为一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基板、一聚酯(polyester,PET)基板、一环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基板或一金属铬合物基材-环烯共聚物(metallocene-based cyclic olefin copolymer,mCOC)基板。
该第一电极22形成于该基板21的一侧,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22以溅镀(sputtering)或是离子电镀(ion plating)的方式形成于该基板21上。该第一电极22的材料为一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其中该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可为氧化铟锡(ITO)或是氧化铝锌(AZO)、或是氧化铟锌(IZO),且其厚度一般约在500以上。
该阻隔层23设置于第一电极22之上,用以形成数个画素(图2表示单一画素单元),且该阻隔层23的侧壁上具有高低差的纹路231,该阻隔层23侧壁的纹路231可为锯齿状、波浪状、或是不规则状。当然该阻隔层23侧壁的纹路231’亦可为图3所示的垂直条形状。或是图4所示,该阻隔层23侧壁的纹路231”亦可为凸粒状的不规则形状。此外,该阻隔层23为一不导电物质,且可以曝光显影方式制成。该阻隔层23的材料可为光阻材料、高分子材料或小分子材料,其中光阻包括但不限定为感光型聚亚醯胺光阻、感光型酚醛树脂类光阻或非感光型聚亚醯胺光阻。
承上所述,于本实用新型中,阻隔层23的侧壁纹路231的功能是缓冲墨滴4滴在第一电极22画素内的波动,以减少墨滴的喷溅,达到避免邻近画素被喷溅的墨滴污染的目的,再者,波浪状纹路增加墨滴与阻隔层的接触面积,藉此使墨滴与阻隔层间的附着力增加,相对降低墨滴的内聚力,进而增加墨滴的均匀性,增加产品的良率。
以下将以图5及图6来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面板3包含一基板31、一第一电极32、一阻隔层33、一有机发光层34、及一第二电极35。
该第一电极32形成于该基板31的一侧。
该阻隔层33形成于第一电极32之上,用以形成数个画素(图4表示单一画素单元),且该阻隔层33的侧壁上具有高低差的纹路,该阻隔层33侧壁的纹路可为锯齿状、波浪状、或是不规则状。此外,该阻隔层33为一不导电物质,且可以曝光显影方式制成。该阻隔层33的材料可为光阻材料、高分子材料或小分子材料,其中光阻包括但不限定为感光型聚亚醯胺光阻、感光型酚醛树脂类光阻或非感光型聚亚醯胺光阻。
该有机发光层34形成于阻隔层33之间。该第二电极35形成于有机发光层34之上。
又,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面板3更可包含一电极阻隔层36,该电极阻隔层36形成于该阻隔层33上。电极阻隔层36的侧壁上亦可具有高低差的纹路,例如可为锯齿状、波浪状、或是不规则状等。
承上所述,于本实用新型中,阻隔层33的侧壁纹路的功能是缓冲墨滴滴在第一电极32画素内的波动,以减少墨滴的喷溅,达到避免邻近画素被喷溅的墨滴污染的目的,再者,波浪状纹路增加墨滴与阻隔层的接触面积,藉此使墨滴与阻隔层间的附着力增加,相对降低墨滴的内聚力,进而增加墨滴的均匀性,换言之,即是增加有机发光层34的均匀性。
上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电极,形成于该基板的一侧;一阻隔层,形成于该第一电极之上,该阻隔层的侧壁面具有一高低差的纹路;一有机发光层,形成于阻隔层之间;以及一第二电极,形成于该有机发光层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选自玻璃基板、塑料基板及柔性基板至少其中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为导电的金属氧化物电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的金属氧化物电极为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铟锌及氧化铝锌之一所形成的电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阻隔层为不导电物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阻隔层材料选自光阻材料、高分子材料或小分子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阻隔层侧壁的纹路选自锯齿状、波浪状或不规则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阻选自感光型聚亚醯胺光阻、感光型酚醛树脂类光阻或非感光型聚亚醯胺光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发光面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电极、阻隔层、有机发光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形成于基板的一侧;阻隔层形成于该第一电极之上,该阻隔层的侧壁面具有一高低差的纹路;有机发光层形成于阻隔层之间;第二电极形成于有机发光层之上。
文档编号H05B33/10GK2640188SQ0327583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6日
发明者韩于凯, 萧夏彩, 施明忠 申请人: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