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530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器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尤指一种方便维修、更换较易坏的电子元件的显示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高科技电子信息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产品已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而目前网络通讯技术正在极速膨胀的发展,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娱乐带至另一崭新的领域,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即可透过网络通讯来互相传递所需的实时信息、广告宣传或往来邮件等,亦可通过上网来搜索所需的信息、线上聊天或网络游戏等休闲娱乐,来提供使用者在工作、娱乐、学习时的快速与便捷性,如此,人们与计算机的联也越来越密不可分,并可通过显示器来传递计算机主机内的资料讯息,作为计算机和使用者沟通的接口,从早期的CRT(映像管显示器)到目前的液晶显示器,其主要针对轻、薄、不占空间的趋势发展,而目前一般显示器结构大多以前、后壳体将面板、IC及微处理器等电子零元件封装结合于壳体内,并于显示器的壳体边缘装设有发光元件及变压器,使显示器具有灯光显示作用,以形成密封完好的显示器结构,但此种液晶显示器或触控式显示器极易因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壳体内的发光元件、变压器的效能渐渐衰减或是IC、微处理器使用周期寿命低而损坏,如欲更换新品或升级硬件时,须先拆开显示器本体,将显示器的前、后壳体分离,并依序取出显示器内各零件,再更换新的电器模块,后将显示器重新组装结合,进而使其拆装、组装的操作动作极为繁琐、不方便,万一于拆、组装的过程中,不小心遗失或损坏某个体积微小的螺丝或零件,势必会造成显示器无法顺利组装完成或是故障无法使用。
由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陷,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的壳体结构,该显示器壳体的后侧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槽,并于容置槽内收容有较易坏的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为与容置槽上的上盖相结合,于更换较易坏的电子元件时,仅需拆卸上盖,即可连带将电子元件取出更换,以达到电子元件稳固定位及易于维修更换的目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如下一种显示器的壳体结构,于显示器壳体内形成有可供预设电器模块置入的容置空间,并于显示器壳体后侧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槽,且容置槽为与容置空间相通连,其特征是,该容置槽内收容有预设电器模块的电子元件,并于容置槽上对应有一上盖,且上盖为与预设的电子元件相结合,并配合有结合手段,使上盖紧密结合于容置槽上,而预设的电子元件则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内。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手段如下一种显示器的壳体结构,于显示器壳体内形成有可供预设电器模块置入的容置空间,并于显示器壳体后侧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槽,且容置槽为与容置空间相通连,其特征是,该容置槽内收容有预设电器模块的电子元件,并于容置槽上对应有一上盖,并于上盖内侧连接有对应的定位板,且定位板与预设的电子元件相结合,并配合有结合手段,使上盖紧密结合于容置槽上,而结合有预设电子元件的定位板则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内。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拆卸电子元件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中符号说明1、显示器壳体10、容置空间 12、上盖11、容置槽 121、定位板2、电子元件21、激活变压器 22、控制板3、结合手段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及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壳体结构于显示器壳体1内形成有可供预设电器模块(图中未示出)置入的容置空间10,并于显示器壳体1后侧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槽11,且容置槽11为与容置空间10相通连,而电器模块中某些较易坏的电子元件2,如显示器内用的发光元件的激活变压器21或一般具IC、微处理器的控制板22,为可收容于容置槽11内来作随时更换,并于容置槽11上对应有一上盖12,且上盖为与较易坏的电子元件2相结合,再进一步配合结合手段3,使其上盖12紧密的结合于容置槽11上,而与电子元件2相结合的上盖12则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11内,若欲升级或更换新的电子元件2时,仅需将上盖12拆卸,再将欲更换的电子元件2取出即可进行更换维修作业,便不须将整组显示器全部拆开,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显示器可为一般桌上型液晶显示器或触控式显示器,而前述的结合手段3仅是将上盖12结合固定于容置槽11上,其结合手段3可用螺丝锁固或用卡钩卡扣等方式,使上盖12易于拆卸并可将电子元件2取出即可,以进行更换易损坏的电子元件2,且电子元件2可为电路板、发光元件、激活变压器等,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上盖12内侧为可进一步连接有一定位板121,其定位板121可为金属材质所构成,并具有防止EMI(电磁干扰)的功能,并使定位板121为与较易坏的电子元件2相结合,使其上盖12与定位板121相连接,再配合有结合手段3,来使上盖12紧密的结合于容置槽11上,便可使与电子元件2相结合的定位板121则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11内,若欲升级或更换新的电子元件2时,仅需将上盖12拆开,再将定位板121取出即可连带将欲更换的电子元件2拿出进行更换维修作业,而电子元件2的结合方式,可视使用者的需求或设计的不同而以上盖12或定位板121的方式结合实施,而前述的结合手段3仅是将上盖12结合固定于容置槽11上,以及使定位板121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11内,其结合手段3可用螺丝锁固或用卡钩卡扣等方式,使上盖12易于拆卸并可将容置槽11内的定位板121取出即可,以进行更换易损坏的电子元件2,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通过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可改善已有技术的关键在于该显示器的壳体结构设计,可将较易损坏的电子元件2,如显示器用的激活变压器21或一般具IC、微处理器的控制板22等置于显示器壳体1的容置槽11内,来直接作随时更换新品或升级硬设备的措施,且电子元件亦可与定位板121或上盖12相结合,以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11内,于拆卸时,即可立即将电子元件2取出进行更换,不须将整组显示器全部拆开,进而避免因拆开整组显示器,而导致某些较微小的零元件遗失、损坏、或是因元件定位不良而无法再紧密封装整体显示器壳体,以达到显示器方便维修、更换电子元件及将电子元件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内的目的。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器的壳体结构,于显示器壳体内形成有可供预设电器模块置入的容置空间,并于显示器壳体后侧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槽,且容置槽为与容置空间相通连,其特征是,该容置槽内收容有预设电器模块的电子元件,并于容置槽上对应有一上盖,且上盖为与预设的电子元件相结合,并配合有结合手段,使上盖紧密结合于容置槽上,而预设的电子元件则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电子元件可为显示器用的激活变压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电子元件可为一般具IC或微处理器的控制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结合手段可为螺丝锁固的方式,将上盖结合于容置槽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结合手段可为卡钩卡扣的方式,将上盖结合于容置槽上。
6.一种显示器的壳体结构,于显示器壳体内形成有可供预设电器模块置入的容置空间,并于显示器壳体后侧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槽,且容置槽为与容置空间相通连,其特征是,该容置槽内收容有预设电器模块的电子元件,并于容置槽上对应有一上盖,并于上盖内侧连接有对应的定位板,且定位板与预设的电子元件相结合,并配合有结合手段,使上盖紧密结合于容置槽上,而结合有预设电子元件的定位板则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电子元件可为显示器用的激活变压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电子元件可为一般具IC或微处理器的控制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结合手段可为螺丝锁固的方式,将上盖结合于容置槽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结合手段可为卡钩卡扣的方式,将上盖结合于容置槽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显示器的壳体结构,该显示器壳体内有供预设电器模块置入的容置空间,并于显示器壳体后侧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与容置空间相通连,该容置槽上方则对应有一上盖,该上盖与预设的电子元件相结合,并配合有结合手段,使上盖紧密结合于容置槽上,而预设的电子元件则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内。在更换易损的电子元件时,可直接拆卸上盖,连带将欲更换的电子元件取出即可,该结构不须将整组显示器全部拆开,进而避免某些较微小的零部件在拆、装的过程中遗失或损坏,以缩减更换流程,并达到显示器方便维修更换电子元件及将电子元件稳固的定位于容置槽内的目的。
文档编号H05K7/00GK2790109SQ20052001634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周妙咨, 潘嘉祥, 徐嘉言 申请人:鸿翊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