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776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器固定座,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固定两个散热器的散热器固定座。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日益轻薄短小,但速度却一代比一代快。在工作速度愈来愈快的要求下,例如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等用于完成运算及主要控制功能的电子元件是计算机的中枢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例如计算机的电子产品内部元件密度愈来愈高,加上CPU高频运行时会产生高热,这种高热可能成为计算机系统瘫痪的潜在危机,所以散热问题已成为电子产品提高可靠性与寿命最难克服的技术瓶颈。
为了有效逸散CPU产生的高热,通常在CPU附近装设例如散热器的散热装置,例如用销柱将散热器直接叠设在设有CPU的电路板上,将CPU产生的高热直接逸散至外部。相关专利技术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456586号案、第483657号案以及第564010号案等。
以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456586号案为例,如图1所示,该专利是一种将散热器100用扣具10叠设到CPU承座20上的技术。该扣具10具有抵压部101、扣合部103以及挂孔105。该抵压部101是向下弯折的结构,该扣合部103是沿该抵压部101两端分别斜向上延伸且向下弯折而形成的,该挂孔105则形成在该扣合部103近末段处。这样,便可借由该挂孔105扣合在CPU承座20侧边上的挂耳201,将散热器100、CPU 30及CPU承座20结合在一起,该CPU承座20则结合到电路板上(未标出)。
但是,当组装及拆卸这种现有扣具10时,常需要另外使用特定的工具,才可将该扣具10的挂孔105扣合在CPU承座20的挂耳201上,或解除该扣具10与该CPU承座20间的卡扣状态。因此,这种现有技术在使用上极为不便。
同时,由于使用这种扣具10扣合在该CPU承座20上会造成该散热器100两端受力不均,无法确实将该散热器100固持在该CPU承座20的CPU 30上,以致会影响散热效果。此外,如上所述的组装步骤繁琐且复杂,使用比较费时费力。
再就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483657号案来看,该专利提供两组包括散热器固定座以及在该散热器固定座一端活动自如地枢设的压置条的固持装置,由该固持装置固持对电子元件(例如CPU)进行散热的散热器。该固定座可设置在散热器一侧的座体,并在该固定座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枢接孔座及卡槽。该压置条则是具有选定弯折形状的弹性条状体,且其中段是经过九十度转折并具有平折凸起的凹折部。
然而,使用这种现有技术时,为了将该压置条的自由端卡扣在该散热器固定座的卡槽以及令该压置条的中段凹折部嵌入散热器底盘的边缘沟槽内,必须在电路板上让出较大空间供该压置条进行回转;这样,势必增加电子产品的体积,不符合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短小的需求。而且,如无法提供较大空间供该压置条进行回转,则会令该压置条在进行回转时产生干涉问题,造成安装与拆卸上的困难。所以,这种现有技术除了造成空间浪费之外,在电子产品内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拆装时会更为不便。
同时,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功能与处理速度,常在例如计算机的电子产品中使用两个CPU;但是,使用上述现有技术时必须用四组左右成对称的固定座以及压置条进行固持,所以所需的空间相对更大,更不利于满足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短小的需求。
另由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564010号案来看,该专利是一种由固定座及两个弹性臂构成的散热器固定座,由该固持装置固持对例如CPU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该弹性臂的一端枢设结合在该固定座的枢合孔,另一端可卡持定位在该固定座的卡止槽。当不使用该散热器固定座时,可将两个弹性臂向内旋转而贴置在散热器底盘;使用时,令两个弹性臂旋转站立并利用中央的弹性压持部抵紧在散热器两侧肩部或其它选定位置,呈稳固的扣持定位。
但是,虽然此专利技术可解决上述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483657号案中造成空间浪费及干涉问题的缺点;但在使用双CPU的电子产品中,仍存在所需的空间较大,不利于满足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短小的需求的问题。
同时,上述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483657号以及第483657号案应用在双CPU的电子产品中,都存在使用对应或对称结构设置散热器的情况,势必令制造成本相对提高。所以,目前的产品均有待改进。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在有效利用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前提下,提供可缩小占用空间易于安装及拆卸、省时省力、成本较低且可提高散热效率的设计,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占用空间的散热器固定座,在有效利用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前提下,实现易于安装及拆卸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省时省力的散热器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的散热器同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器固定座。
为达上述以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散热器固定座,该散热器固定座包括座体,具有第一侧、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连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的第三侧以及连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且相对于第三侧的第四侧;一个第一定位件,一端枢设在该座体的第一侧,另一端则可转动自如地结合到该座体的第二侧,并且具有第二定位部以及第三定位部;以及两个第二定位件,分别枢设在该座体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且可分别由该第二定位部以及该第三定位部予以定位。
该座体是框型结构,其中,该座体是日字型的框型结构,并且以一体成形的座体较好。该座体还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以及一个第一卡扣部,其中,各该第一定位部可以是销柱,该第一卡扣部则可设在该第二侧外部,且该第一卡扣部可例如是扣柱或其它等效结构。该第一定位件是由设在该座体第一侧的支点部、枢接到该支点部的杠杆部以及枢接到该杠杆部的第二卡扣部所构成。其中,该第二定位部以及该第三定位部设在该杠杆部的中央处,该第二卡扣部则可呈卡钩结构或其它等效结构。各该第二定位件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弹性定位件,其中,各该第二定位件可以是由圆形、扁平形、椭圆形、矩形以及波浪状形状组成群组中的一种压条。各该第二定位件还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压制部,其中,各该压制部是分别从各该第二定位件两端朝中央处向下局部弯折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固定座借由一体成形且供设置对两个电子元件(例如双CPU)进行散热的散热器座体,实现节省设置空间的功效,并利用该第一定位件与各该第二定位件实现节省操作空间的功效,可克服现有技术因受限于结构无法缩小占用空间与操作空间的缺点。所以,本实用新型可在有效应用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前提下,提供易于安装及拆卸的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第一定位件以及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第二定位件可轻易地进行安装及拆卸,避免现有技术的组装步骤繁琐且复杂,使用上费时费力的问题,且无须使用特定工具即可进行组卸。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省时省力的效果,进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单座体设置散热器,可对两个电子元件进行散热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对称结构散热器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相对降低制造成本,可简化将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固定座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过程。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固定座可利用该第一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件平均地向散热器施压,可避免现有技术中使用扣具扣合在CPU承座上造成该散热器两端受力不均,无法确实将该散热器叠设到设有CPU的电路板上,影响散热效果的缺点,相对可提高散热效率。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固定座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在有效使用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前提下,提供可缩小占用空间、易于安装及拆卸、省时省力、成本较低且可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


图1是现有将散热器固持到电子元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其中一侧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散热器固定座未使用时的侧视图;以及图5是图2的散热器固定座未使用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固定座的实施例。这些附图均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且显示的构成并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绘制,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是一种选择性的设计,其构成布局形态可能更复杂。
图2至图5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固定座实施例绘制的示意图。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在电路板上固持至少一个散热器,对电路板上例如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但并非以此为限。同时,由于上述以及其它现有电子元件、电路板与散热器都可为适用对象,结构并未改变,所以为简化起见,并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结构更清晰易懂,在附图中仅显示出与本实用新型直接关联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散热器固定座包括座体1、一个第一定位件3及两个第二定位件5、7。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固定座可供固定两个散热器(未标出),但并非以此为限。
该座体1内部具有可供设置例如CPU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均未标出)上的多个第一定位部11,并包括第一侧12、相对于该第一侧12的第二侧13、连接该第一侧12与该第二侧13的第三侧14、连接该第一侧12与该第二侧13且相对于第三侧14的第四侧15以及设在该第二侧13外部的第一卡扣部16。该第一卡扣部16是呈例如扣柱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座体1是框型结构,例如是日字型的框型结构或其它等效结构。同时,为了提供较佳的固定效果,该座体1可以是一体成形且可供设置对两个电子元件(例如双CPU)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的座体,借以提供增加强度以及节省空间的功效。该第一定位部11可例如是销柱,其中,如何用例如销柱的第一定位部11,将该座体1固定到例如设有CPU的电路板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第一定位件3的一端枢设在该座体1的第一侧12,另一端则可转动自如地结合到该座体1的第二侧13,并且具有第二定位部31以及第三定位部32。同时,该第一定位件3可选择由设在该座体1的第一侧12的支点部33、枢接到该支点部33的杠杆部34以及枢接至该杠杆部34的第二卡扣部35所构成。该第二定位部31以及该第三定位部32可设在该杠杆部34的大致中央处。该第二卡扣部35则对应该座体1的第一卡扣部16呈卡钩结构。应注意的是,该第二卡扣部35与该第一卡扣部16的结构并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为限,只要可对应结合该座体1与该第一定位件3的等效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各该第二定位件5、7则分别有一端枢设在该座体1的第三侧14及第四侧15,且另一端可分别由该第二定位部31以及该第三定位部32予以定位。如图2所示,各该第二定位件5、7可例如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弹性定位件,例如圆形压条,并且还可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压制部51、71。各该压制部51、71可例如是分别从各该第二定位件5、7两端朝大致中央处向下局部弯折的结构,由该第一定位件3的第二定位部31以及第三定位部32压住各该第二定位件5、7(例如图3显示该第二定位部31可压住该第二定位件5的压制部51),各该压制部51、71可供抵压在该散热器上,由各该第二定位件5、7将施压力量平均分配到该散热器。
同时,设计各该第二定位件5、7的主要功用在于固持至少一个散热器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就附图中各该第二定位件5、7呈现的结构而言,例如可抵压在现有技术图1中散热器的圆形压条,但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应用相同或不同结构的散热器时,改变各该第二定位件5、7的形状例如扁平形、椭圆形、矩形、波浪状或其它等效形状的压条,并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为限。
如图3所示,当以该支点部33作为支点时,可令该杠杆部34的长度为L,设在该杠杆部34大致中央处的第二定位部31与该支点部33间的长度则为L/2,且设在该杠杆部34大致中央处的第三定位部32与该第二卡扣部35间的长度也是L/2。
因此,基于杠杆原理可知,由于该杠杆部34的长度L(也就是力臂长)是该第二定位部31以及该第三定位部32长度的两倍,所以仅需一半的力量即可轻易地以该第二定位部31以及第三定位部32压住各该第二定位件5、7。同时,该第二卡扣部35也可由该杠杆部34作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轻易地结合到该座体1的第一卡扣部16。此外,由于设计该第一定位件3的主要作用在于固持至少一个散热器,并由该散热器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以附图中该第一定位件3呈现立设型态而言,借由该第二卡扣部35的自重滑落也可提供稳固地定位效果,无须增设其它固定结构。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为了防止该第二卡扣部35可能滑动,通过其它定位组件进行固定位置,而且,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属于现有的技术,所以在此也不多作说明。
当未将散热器设置在该座体1内部且未在设有该电子元件的电路板(未标出)上叠设该散热器固定座时,如图4所示,可令该第一定位件3保持大致直立且未压住各该第二定位件5、7的状态。这样,便可供使用者先将该散热器固定到该座体1内部,并接着借由该第一定位部11将该散热器固定座叠设到设有该电子元件的电路板上。当然,也可先借由该第一定位部11将该散热器固定座设置到设有该电子元件的电路板上,再将该散热器设在该座体1内部,不以本实施例所述为限。
当已将该散热器设置在该座体1内部并且将该散热器固定座叠设到设有该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后,便可将该第一定位件3压下并压住各该第二定位件5、7。这样,便可在无须使用特定工具的情况下,由该散热器固定座的第一定位件3与第二定位件5、7,将该散热器固持到该电子元件上方进行散热。此时,由该第一定位件3所压住的第二定位件5、7具有弹性回复力。当拆下该散热器时,仅需解除该第二卡扣部35与该第一卡扣部16间的卡扣状态,便可利用各该第二定位件5、7具有的弹性回复力,将该第一定位件3往上推,同样无须使用特定工具便可轻易地拆下该散热器。
此外,若不使用该散热器固定座时,如图5所示,也可将该第一定位件3压下,缩小包装该散热器固定座所需的体积。应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的散热器固定座并未由该第一定位件3将各该第二定位件5、7压住,但当然也可令该第一定位件3将各该第二定位件5、7压住后再行包装,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在单一的座体1中设置用于例如双CPU的散热器,且可通过轻易压下该第一定位件3并借着该第一定位件3压住各该第二定位件5、7,将该散热器固持到设有该双CPU的电路板上方,除了无须提供较大空间进行回转并且避免进行回转时所产生的干涉问题之外,还可相对克服现有技术因受限于结构无法缩小占用空间的缺点。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缩小占用空间的散热器固定座,在有效使用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前提下,提供易于安装及拆卸的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借由杠杆原理设计该第一定位件3,可采用简易且省力的操作进行安装,且各该第二定位件5、7在受到该第一定位件3压住时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也可令拆卸操作简易、省力且无论安装或拆卸均不需使用工具。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固定座无论安装与拆卸均比现有技术省时省力。
此外,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克服现有技术因受限于结构无法缩小占用空间的缺点,更可省略现有技术中设置散热器的对应或对称结构,相对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由于结合该第一定位件3与各该第二定位件5、7可对该散热器整体均匀施力,所以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扣具造成散热器两端受力不均的问题,相对提高了散热效率。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缩小占用空间的散热器固定座,在有效使用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前提下,提供易于安装及拆卸、省时省力、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高散热效率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种种缺点,因此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固定座包括座体,具有第一侧、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连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的第三侧以及连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且相对于第三侧的第四侧;一个第一定位件,一端枢设在该座体的第一侧,另一端则可转动自如地结合到该座体的第二侧,并且具有第二定位部以及第三定位部;以及两个第二定位件,分别枢设在该座体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且可分别由该第二定位部以及该第三定位部予以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是框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是日字型的座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是一体成形的座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还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以及一个第一卡扣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定位部是销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部设在该第二侧外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部是扣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件是由设在该座体第一侧的支点部、枢接到该支点部的杠杆部以及枢接到该杠杆部的第二卡扣部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以及该第三定位部设在该杠杆部的中央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扣部呈卡钩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定位件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弹性定位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定位件是一种压条,它是由圆形、扁平形、椭圆形、矩形以及波浪状形状组成群组中一种的压条。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定位件还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压制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各该压制部是分别自各该第二定位件两端朝中央处向下局部弯折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散热器固定座,包括座体、一个第一定位件以及两个第二定位件,其中该座体具有第一侧、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连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的第三侧以及连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且相对于第三侧的第四侧,该第一定位件的一端枢设在该座体的第一侧,另一端则可转动自如地结合到该座体的第二侧,并且具有第二定位部以及第三定位部,各该第二定位件则分别枢设在该座体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且可分别由该第二定位部以及该第三定位部予以定位,在缩小占用空间的前提下,提供易于安装及拆卸、省时省力、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
文档编号H05K7/12GK2814672SQ20052010359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0日
发明者陈文华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