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146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蜂窝式电话、PHS(个人手持对讲系统)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装置、电子辞典、便携式导航装置或者类似装置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滑动型蜂窝式电话,其具有一个由下壳体和上壳体组成的壳体组件,其中上壳体能够贴靠着下壳体滑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壳体组件。当上壳体贴靠着下壳体充分滑动来将所述壳体组件打开时,滑动机构中的滑槽显露于上壳体的背面。显露出来的滑槽会使得蜂窝式电话的外观难看。此外,由于滑槽呈孔的形式,所以当上壳体贴靠着下壳体充分滑动来将所述壳体组件打开时,灰尘和泥土颗粒往往会通过滑槽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
日本专利特开No.2003-319042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其被设计成用来消除前述缺陷。如附图中的

图15所示,这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一个前壳体201,其具有一对横剖面基本上呈T形状的齿203,和一个后壳体202,其具有一对导槽204,这对导槽204的长度即前壳体201与后壳体202相互面对的区域的长度。
前壳体201上的齿203可滑动地接合在后壳体202上的相应导槽204中。导槽204容许齿203沿其从端部204a滑动至另一端部204b。
由于导槽204的长度局限于前壳体201与后壳体202相互面对的区域之内,所以即使当前壳体201贴靠着后壳体202充分滑动来将壳体组件打开时,导槽204也不会从前壳体201与后壳体202相互面积的区域中显露出来。因此,当所述壳体组件被打开时,导槽204不会显露出来,从而使得这种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观不会难看,并且灰尘和泥土颗粒也不会通过导槽204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
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3-319042所公开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前壳体201和后壳体202通过两个齿203和两条导槽204相互工作性连接起来。换句话说,前壳体201和后壳体202通过将齿203接合于导槽204中而在两个位置相互工作性连接起来。因此,将前壳体201和后壳体202相互连接起来的强度相对较弱。
还有,由于前壳体201和后壳体202由齿203和导槽204支承起来,所以在它们相互贴靠着滑动时,它们往往会垂直摇摆,并且也许无法顺畅地相互贴靠着滑动。
发明概述所希望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其包括能够相互贴靠着滑动并且在不会发生摇摆的条件下得以稳定支承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以便稳定地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此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一对滑槽,这对滑槽限定在所述上壳体的基本上下半个区域中,接近所述上壳体的相应的相对侧面,并且沿着所述上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滑槽,这对滑槽限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基本上上半个区域中,接近所述下壳体的相应的相对侧面,并且沿着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连接孔,这对连接孔限定在所述上壳体中,位于限定在所述下壳体中的所述滑槽的对应下端部附近,并且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应相对面相互叠置时,通过限定在所述下壳体中的滑槽该对连接孔是可见的;一对连接孔,这对连接孔限定在所述下壳体中,位于限定在所述上壳体中的所述滑槽的对应上端部附近,并且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应相对面相互叠置时,通过限定在所述上壳体中的滑槽该对连接孔是可见的;一对上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其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所述上壳体中的滑槽中;以及一对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其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所述下壳体中的滑槽中;通过将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上壳体中的滑槽中的所述上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中的所述连接孔内,以及通过将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下壳体中的滑槽中的所述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中的所述连接孔内,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被可滑动地相互连接起来,同时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应相对面相互叠置。
由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设备具有两对滑动轴结构,其中所述壳体通过将上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上壳体中的滑槽中而相互连接起来,并且所述壳体通过将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下壳体中的滑槽中而相互连接起来,所述壳体被牢固地相互可滑动连接起来。
上壳体的滑槽限定于该上壳体的基本上下半个区域中,并且下壳体的滑槽限定于该下壳体的基本上上半个区域中。当所述个人终端设备利用完全相互叠置起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关闭起来时,下壳体上的滑槽由所述上壳体覆盖起来。因此,当所述个人终端设备被关闭起来时,所述壳体上的滑槽无法从外部看到。当所述个人终端设备被打开时,上壳体上不带有滑槽的区域从下壳体上突伸出来,上壳体上的滑槽由下壳体上具有滑槽的区域覆盖起来,并且下壳体上的滑槽由上壳体上具有滑槽的区域覆盖起来。因此,当所述个人终端设备被打开时,所述壳体上的滑槽也无法从外部看到。
根据本发明,上壳体具有一种形状,该形状弯曲成朝向与其面对着下壳体的相对面相对的表面内凹,并且下壳体也具有一种形状,该形状弯曲成朝向其面对着上壳体的相对面内凹。如果上壳体在其上具有一个显示面板,那么当所述个人终端设备被打开时,上壳体上的显示面板被沿着所述曲线形状略微地前推,以容许使用者更好地看到显示面板。
还有,根据本发明,一根导轴被安装在下壳体上,并且具有一个能够环绕该导轴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接头。当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沿着弯曲的下壳体移动时,连接于一个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上的导轴上的接头,环绕所述导轴的轴线发生转动,由此消除(take up)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沿着弯曲下壳体移动的路径与连接于所述一个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上的导轴的接头直线移动的路径之间存在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还包括滑动力减小部分,用于减轻当所述导轴上的弹簧伸展和收缩时施加于所述导轴上的接头和一个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上的接头上的滑动力。主要地,当所述便携式终端设备被打开时,通过所述导轴上的接头和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上的接头传递至上壳体的滑动力,利用所述滑动力减小部分减小。因此,上壳体和下壳体以适中的速度相互贴靠着滑动。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下面的描述将会明白本发明的前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所述附图作为例子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简述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蜂窝式电话;图2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处于关闭状态的蜂窝式电话;图3是蜂窝式电话的壳体组件中某些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位于上壳体上的齿条,用于与位于蜂窝式电话下壳体上的小齿轮发生啮合;图5A和5B是一根位于蜂窝式电话下壳体上的导轴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A、6B和6C是一个用于与导轴上的分叉接头发生接合的分叉接头滑动连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7是一个放大视图,示出了导轴上的分叉接头与分叉接头滑动连接构件相互接合的方式;图8是位于便携式终端设备下壳体上的导轴安置构件的视图;图9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壳体组件如何发生弯曲;图10示出了壳体组件的曲线与直线延伸的导轴之间的关系;
图11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处于关闭状态的蜂窝式电话中的某些部件;图12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蜂窝式电话中的某些部件;图13是一个放大的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当蜂窝式电话被关闭时,导轴上的分叉接头与分叉接头滑动连接构件的工作方式;图14是一个放大的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当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时,导轴上的分叉接头与分叉接头滑动连接构件的工作方式;而图15是一个常规滑动型蜂窝式电话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能够应用于任何一种依赖各种不同系统的蜂窝式电话,例如包括PDC(个人数字蜂窝)、CDMA(码分多址)、W-CDMA(宽带码分多址)、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等等。
蜂窝式电话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包括滑动型蜂窝式电话,其包括一个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的壳体组件,上壳体1和下壳体2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组件的长度方向相互贴靠着滑动。图1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蜂窝式电话,而图2示出了处于关闭状态的蜂窝式电话。
上壳体1在其前侧面上具有一个显示面板3。在显示面板3与上壳体1的上端1a之间,扬声器4被设置在上壳体1的前侧面上。在显示面板3与上壳体1的下端1b之间,上壳体控制板5也被设置在上壳体1的前侧面上。
上壳体控制板5包括一个在中部具有中心按键12的十字形按键6、一个挂断按键7、一个接通按键8、一个邮件按键9、一个清除按键10以及一个网络连接按键11。上壳体控制板5容许使用者在该蜂窝式电话如图2中所示被关闭起来的同时,发出和接听呼叫、形成和浏览邮件信息以及浏览网页。
如图1中所示,下壳体2在其前侧面上具有一个下壳体控制板15,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时该下壳体控制板15显露出来。下壳体控制板15包括从0至9键的十个数字按键以及包括#和*按键的符号按键。
在下壳体2的下端2a与下壳体控制板15的下端15a之间,下壳体2还在其前侧面上具有一个麦克风16。在其右侧面2b上,下壳体2具有一个打开和关闭杠杆17,为了打开所述蜂窝式电话需要滑动该打开和关闭杠杆17,和一个快门按钮18,用于执行照相机功能。
图3以分解透视图形式示出了所述蜂窝式电话的壳体组件中的某些部件。具体来说,图3示出了一个第一壳体构件21,其是贴靠在下壳体2上的上壳体1的下侧壳体构件,一个第二壳体构件22,其是贴靠在上壳体1上的下壳体2的上侧壳体构件,以及一个第三壳体构件23,其是下壳体2的下侧壳体构件。
如图3中所示,第一壳体构件21具有一对滑槽31、32,它们的长度小于第一壳体构件21全长的一半。滑槽31、32均形成于第一壳体构件21的基本上下半个区域中,并且被设置成接近第一壳体构件21的相应相对侧面,并沿着所述相对侧面延伸。
第一壳体构件21具有一块设置于其一部分上的连接板33,其中所述部分位于该第一壳体构件21的基本上中部的上方,并且横跨该第一壳体构件21延伸。利用在连接板33对置端部附近螺接在该连接板33上的连接销33a,连接板33被紧固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上。连接板33在其上具有形成于对应连接销33a邻近的连接孔33b。第一壳体构件21通过连接孔33b被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
贴靠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第二壳体构件22也具有一对滑槽41、42,它们的长度小于第二壳体构件22全长的一半。与形成于第一壳体构件21的基本上下半个区域中的滑槽31、32不同,滑槽41、42形成于第二壳体构件22的基本上上半个区域中,并且被设置成接近第二壳体构件22的相应相对侧面,并沿着所述相对侧面延伸。
第二壳体构件22具有一对形成于该第二壳体构件22的基本上中部区域的相应相对侧面上的连接孔43、44。即将在后面给予描述的滑动连接构件51、52,利用通过对应滑槽31、32螺接入对应连接孔43、44内的螺钉53被紧固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由此将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可滑动地相互连接起来。
打开和关闭杠杆17被基本上居中地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22的右侧面上。该打开和关闭杠杆17通常由一个螺旋弹簧进行偏压,以便在图3中沿着由箭头所示的关闭方向移动。一个设置于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锁定机构46被工作性联接在该打开和关闭杠杆17上。具体来说,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关闭时,锁定机构46具有一根接合在形成于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孔47中的锁定指状物46a,来保持所述蜂窝式电话处于关闭状态。当使用者沿着由箭头所示的打开方向滑动打开和关闭杠杆17时,锁定机构46中的锁定指状物46a与孔47脱开,容许上壳体1在即将于后面给予描述的导轴60上的螺旋弹簧48的偏压作用下,沿着一个在下壳体2上显露出下壳体控制板15的方向贴靠着下壳体2滑动。
第二壳体构件21和第三壳体构件23分别具有邻近锁定机构46形成于其上的相应小齿轮安置构件55a、55b。当第二壳体构件22和第三壳体构件23被相互连接起来时,小齿轮安置构件55a、55b被以相互面对的关系相互贴靠在一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箱状小齿轮安置单元。
小齿轮61被可旋转地保持在小齿轮安置单元中,用于沿着第二壳体构件22的长度方向在一个平面中旋转。所述小齿轮安置单元在其中容纳着一个与小齿轮61组合起来的转速减速器63。转速减速器63用作一直贴靠在小齿轮61上的阻尼器,用于降低小齿轮61的转速。
图4以透视图形式示出了从第一壳体构件21贴靠着第二壳体构件22的侧面看到的第一壳体构件21。如图4中所示,第一壳体构件21具有一条邻近滑槽31设置的齿条62,并且齿条62略微长于滑槽31。当第二壳体构件22和第三壳体构件23被相互连接起来时,置于小齿轮安置单元中的小齿轮61保持与齿条62啮合。小齿轮62的旋转运动由齿条62转换成直线运动,该直线运动被传递至第一壳体构件21。
导轴60用于施加一个用于促使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互贴靠着滑动的力。该导轴60的总长度略微小于下壳体2的全长。该导轴60包括一个直杆状轴体、装配在直杆状轴体上的圆环状螺旋弹簧48和分叉接头49(a bifurcated joint)、安装于所述轴体前端上的前端护圈50a、以及安装于所述轴体后端上的后端护圈50b。
分叉接头49具有一个圆环状套管49a,该套管49a的长度大约是导轴60全长的六分之一,和一个分叉构件49b,其沿着一个垂直于圆环状套管49a长度方向的方向从圆环状套管49a突伸出来。分叉接头49能够随着螺旋弹簧48的拉伸或者收缩沿着导轴60移动,并且能够环绕导轴60的轴线进行旋转。
如后面所述,导轴60通过分叉构件49b与一个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a bifurcated engagement slide connection member)接合,用于通过该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将滑动力从螺旋弹簧48传递至上壳体1。
两对滑轴结构为了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装在一起,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连接孔43、44被分别置于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滑槽31、32中,并且滑动连接构件51、52利用从第一壳体构件21侧螺接入对应连接孔43、44内的螺钉53被紧固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滑动连接构件51、52的宽度均略微大于滑槽31、32的宽度。
通过滑动连接构件51、52如此通过滑槽31、32被螺接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对应连接孔43、44中,在滑动连接构件51、52接合于滑槽31、32中的同时,第一壳体构件21被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
在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已经被相互连接起来之后,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连接板33上的连接孔33b,能够通过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滑槽41、42看到。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利用一个螺钉53通过滑槽41被紧固在一个连接孔33b中,而滑动连接构件67利用一个螺钉53通过滑槽42被紧固在另外一个连接孔33b中。
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的宽度略微大于滑槽41、42的宽度。通过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由此通过滑槽41、42被螺接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对应连接孔33b中,在滑动连接构件67接合在滑槽41、42中的同时,第一壳体构件21被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中,第一壳体构件21利用滑动连接构件51、52连接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而第二壳体构件22利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连接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上。换句话说,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利用两对滑轴结构相互连接起来。因此,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被牢固地相互连接起来,同时它们能够相互贴靠着滑动。
导轴的组装接着,使得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发生接合,并且将导轴60组装入第二壳体构件22内。
图5A是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的局部放大侧向正视图,而图5B是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如图5A和5B所示,分叉构件49b具有一个插入销71和一个骑跨销72(a riding pin),它们相互交错设置。
图6A是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的放大平面图,图6B是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的放大右侧正视图,而图6C是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的放大左侧正视图。如图6A至6C中所示,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具有一个销嵌槽75(a pin insert),分叉构件49b上的插入销71将被插入其中,和一个安装凸起76,分叉构件49b上的骑跨销72将骑跨在其上。
图7以透视图形式示出了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相互接合的方式。如图7中所示,为了将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与分叉接头49相互连接起来,分叉构件49b上的插入销71被插入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销嵌槽75内。在将插入销71插入销嵌槽75内的同时,分叉构件49b上的骑跨销72骑跨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安装凸起76上。以这种方式,导轴60被连接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
通过分叉接头49如此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发生接合,导轴60被置于并且固定在图8中所示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导轴安置构件79上。
图8以平面图形式示出了导轴安置构件79。如图8中所示,导轴安置构件79具有一个前端抓持部80,用于抓持住导轴60上的前端护圈50a,和一个后端抓持部81,用于抓持住导轴60上的后端护圈50b。
导轴安置构件79还具有挡块82、83,用于分别抵靠在前端护圈50a的前端和后端护圈50b的后端上,来防止导轴60沿着第二壳体构件22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即位移。
导轴安置构件79具有一个轨座87,用于支承起置于其上的导轴60。轨座87具有一个形成于一对横向间隔开的导轨84、85之间的沟槽86,其中导轨84、85在前端抓持部80与后端抓持部81之间延伸,并且将它们相互连接起来。
当导轴60被沿着一个垂直于图8所在纸面的方向推压在导轴安置构件79上时,导轴60被置于导轴安置构件79上。当导轴60被置于导轴安置构件79上时,导轴60全部被支承在轨座87上。前端护圈50a由前端抓持部80抓持住,而后端护圈50b由后端抓持部81抓持住。前端护圈50a的前端保持贴靠在挡块82上,而后端护圈50b的后端保持贴靠在挡块83上。以这种方式,导轴60在不会发生摆动的条件下被置于导轴安置构件79上。
如图9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具有整体逐步弯曲的壳体构件21、22,以便向上内凹(朝向显示面板3)。当这种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时,位于上壳体1上的显示面板3被沿着弯曲形状略微地前推,以容许使用者更直观地看到显示面板3。但是,导轴60的形状形成为象一根直杆。
如图10中所示,导轴安置构件79中的轨座87呈楔形,以便在将直杆状导轴60置于弯曲的第二壳体构件22上时,弥补在直杆状导轴60与弯曲的第二壳体构件22之间形成的间隙。因此,直杆状导轴60被稳固地置于逐步弯曲的第二壳体构件22上。
小齿轮与转速减速器的组装接着,将小齿轮61和转速减速器63组装到述小齿轮安置单元内。具体来说,当第二壳体构件22和第三壳体构件23相互连接起来,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小齿轮安置构件55a和第三壳体构件23上的小齿轮安置构件55b共同组成了所述小齿轮安置单元。
在将小齿轮61置于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小齿轮安置构件55a中,并且将转速减速器63置于第三壳体构件23上的小齿轮安置构件55b中之后,第二壳体构件22和第三壳体构件23被相互连接起来。
小齿轮61在保持与图4中所示的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齿条62发生啮合的同时,被置于箱状小齿轮安置单元中,并且保持一直贴靠在位于小齿轮安置构件55b上的转速减速器63上。
最后,如图1中所示其上安装有显示面板3的壳体构件被连接到第一壳体构件21上。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此时得以组装完毕,其能够滑动至在图1和2中示出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下面将对用于打开和关闭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的某些部件的滑动运动进行描述。图11和12以透视图形式示出了从第二壳体构件22侧看到的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中组装有导轴60。图11示出了处于关闭状态的蜂窝式电话,而图12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蜂窝式电话。
关闭蜂窝式电话的滑动运动为了关闭所述蜂窝式电话,即为了使得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相互叠置,使用者将沿着图12中由箭头所示的关闭方向从打开位置滑动第一壳体构件21,在所述打开位置,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如图12中所示那样相互背离移动。
在打开位置,如图12中所示,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保持分别贴靠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滑槽41、42的端部41a、42a上。当第一壳体构件21沿着所述关闭方向滑动时,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也沿着对应滑槽41、42在所述关闭方向上滑动。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具有两对如前所述的滑轴结构,所以当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沿着对应滑槽41、42滑动时,滑动连接构件51、52也分别沿着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滑槽31、32滑动。
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被连接在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上。因此,当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滑动时,分叉接头49也沿着所述关闭方向滑动,同时压缩螺旋弹簧48。
随着使用者沿着所述关闭方向进一步滑动第一壳体构件21,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将抵靠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滑槽41、42的另外一个对应端部41b、42b上,如图11中所示。与此同时,锁定机构46中的锁定指状物46a(参见图3)接合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孔47中。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此时如图11中所示那样基本上完全叠置起来。所述蜂窝式电话处于关闭位置,同时螺旋弹簧48在分叉接头49的作用下受到最大压缩,阻止第一壳体构件21发生滑动。
打开蜂窝式电话的滑动运动为了打开所述蜂窝式电话,即为了使得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相互背离移动,使用者在图12中沿着箭头所示的打开方向从关闭位置滑动打开和关闭杠杆17,在所述关闭位置,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如图11中所示那样相互叠置。
当打开和关闭杠杆17沿着所述打开方向滑动时,锁定机构46中的锁定指状物46a以与打开和关闭杠杆17呈联动的关系从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孔47中脱出。
由于当所述蜂窝式电话已经关闭时,即当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已经相互叠置起来时,螺旋弹簧48已经在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的作用下得以最大压缩,所以锁定指状物46a与孔47的脱开容许螺旋弹簧48在其自身存储能量的作用下伸展。当螺旋弹簧48伸展时,连接于分叉接头49上的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在螺旋弹簧48的力的作用下,自动地沿着滑槽41在所述打开方向上滑动。
由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被连接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上,所以该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的滑动会促使第一壳体构件21也沿着所述打开方向滑动。通过第一壳体构件21的滑动,滑动连接构件67也会沿着滑槽42在所述打开方向上滑动。
第一壳体构件21沿着所述打开方向的进一步滑动会使得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抵靠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滑槽41、42的对应端部41a、42a上,如图12中所示。当所述蜂窝式电话到达这样的打开位置时,即第一壳体构件21的基本上一半从第二壳体构件22上突伸出来,第一壳体构件21沿着所述打开方向的滑动停止,如图12中所示那样,显露出下侧壳体控制板15。
如参照图9所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具有整体上逐步弯曲的壳体构件21、22,以便向上内凹(朝向显示面板3)。由于滑槽41、42也发生弯曲,所以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以及滑动连接构件67会沿着弯曲的滑槽41、42滑动,如图10中所示。
如图10中所示,呈直杆形式的导轴60利用楔形轨座87被安装在弯曲的第二壳体构件22上。
因此,尽管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沿着弯曲的滑槽41滑动,但是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仍直线移动。因为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分叉接头49由此沿着不同路径移动,所以连接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有可能发生断裂。
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随着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沿着滑槽41滑动,分叉接头49环绕导轴60的轴线发生转动,由此消除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分叉接头49沿其移动的路径之间的差异。
图13以放大的横剖视图形式示出了在所述蜂窝式电话被关闭时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和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的工作方式,而图14以放大的横剖视图形式示出了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时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和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的工作方式。
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关闭时,如图11中所示,分叉接头49沿着第二壳体构件22的全长被置于一个基本上中间的位置处。此时指示分叉接头49基本上被置于第二壳体构件22的曲线顶端处。由于第二壳体构件22的曲线顶端可以被看作该第二壳体构件22的曲线起始点,所以分叉接头49被置于一个平整区域中。因此,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关闭时,插入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销嵌槽75中的插入销71和骑跨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安装凸起76上的骑跨销72均平行于第二壳体构件22水平放置,如图13中所示。
当所述蜂窝式电话从关闭位置逐步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即当第一壳体构件21逐步背离第二壳体构件22移动时,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沿着第二壳体构件22上的弯曲的第二滑槽41滑动,并且连接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分叉接头49沿着导轴60直线移动,远离沿着弯曲的第二滑槽41滑动的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
随着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沿着弯曲的第二滑槽41滑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朝向第二壳体构件22推动分叉接头49。分叉接头49由此被迫沿着在图14中示出的打开方向转动。
相反,当所述蜂窝式电话逐步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即当第一壳体构件21逐步朝向第二壳体构件22移动时,分叉接头49上的骑跨销72(参见图7)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安装凸起76(参见图6A至6C)的作用下被逐步地背离第二壳体构件22推动。分叉接头49由此被迫沿着在图13中示出的关闭方向转动。
如前所述,当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沿着弯曲滑槽41滑动并且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直线移动时,分叉接头49环绕导轴60的轴线发生转动,弥补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分叉接头沿其滑动的路径之间的差异。因此,防止了在所述蜂窝式电话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连接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分叉接头49发生断裂。
根据本发明的蜂窝式电话可以在导轴60上的螺旋弹簧48的偏压作用下被自动地打开。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时,由螺旋弹簧48产生并且沿着打开方向施加的力被稍微减小,并且被传递至上壳体1。
具体来说,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关闭时,如图11中所示,导轴60上的螺旋弹簧48受到分叉接头49的压力作用。当所述蜂窝式电话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随着螺旋弹簧48伸展而由该螺旋弹簧48产生的力通过分叉接头49和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传递至第一壳体构件21,迫使第一壳体构件21沿着所述打开方向滑动。
当第一壳体构件21如此滑动时,小齿轮61(参见图3)保持与第一壳体21上的齿条62啮合并且旋转。与此同时,小齿轮61抵靠着位于所述小齿轮安置单元中的转速减速器63旋转。
因此,小齿轮60的转速被转速减速器63降低,因为转速减速器63与小齿轮61保持摩擦抵靠接合。随着螺旋弹簧48伸展而由该螺旋弹簧48产生的力由此得以减小,并且被传递至第一壳体构件21。上壳体1和下壳体2以适中速度相互贴靠着滑动,来自动地将所述蜂窝式电话打开。
如前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中,第一壳体构件21利用滑动连接构件51、52连接在第二壳体构件22上,并且第二壳体构件22利用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滑动连接构件67连接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上。换句话说,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利用两对滑轴结构相互连接起来。因此,第一壳体构件21和第二壳体构件22被牢固地相互连接起来,同时它们能够相互贴靠着滑动。
如图3中所示,滑槽31、32形成于第一壳体构件21的基本上下半个区域中,而滑槽41、42以与滑槽31、32对称的关系形成于第二壳体构件22的基本上上半个区域中。上壳体1能够沿着一个在下壳体2上显露出下壳体控制板15的方向滑动。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时,形成于第一壳体构件21上的滑槽31、32被第二壳体构件22的基本上上半个区域遮挡,无法从外部看到。因此,无论所述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或者关闭或者处于打开与关闭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滑槽31、32、41、42均无法从外部看到。
根据本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具有整体上逐步弯曲的壳体构件21、22,以便向上内凹(朝向显示面板3)。因此,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打开时,位于上壳体1上的显示面板3被沿着弯曲形状略微地前推,以便使用者更好地观看到显示面板3。
导轴安置构件79上的轨座87呈楔形,其中直杆状导轴60被置于该轨座87上,以便弥补直杆状导轴60和弯曲的第二壳体构件22之间的间隙,与此同时直杆状导轴60被置于弯曲的第二壳体构件22上。因此,直杆状导轴60被稳固地置于逐步弯曲的第二壳体构件22上。
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能够环绕该导轴60的轴线进行旋转。当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沿着弯曲滑槽41滑动并且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直线移动时,分叉接头49环绕导轴60的轴线进行转动,弥补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分叉接头49沿其移动的路径之间的差异。因此,防止了连接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上的分叉接头49在所述蜂窝式电话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发生断裂。
当所述蜂窝式电话被全力打开时,小齿轮61的转速利用转速减速器63降低。随着螺旋弹簧48伸展而由该螺旋弹簧48产生的力由此得以减小,并且被传递至第一壳体构件21。上壳体1和下壳体2以一个适中的速度相互贴靠着滑动,来自动地将所述蜂窝式电话打开。
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构件21、22在整体上逐步弯曲,以便向上内凹(朝向显示面板3)。因此,导轴安置构件79上的轨座87呈楔形,其中导轴60被置于该轨座87上,并且导轴60上的分叉接头49能够发生旋转,来弥补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和分叉接头49沿其移动的路径之间的差异。但是,壳体构件21、22在形状可以是平直的。
在壳体构件21、22平直的情况下,由于分叉接合滑动连接构件66直线移动,所以轨座87无需呈楔形,并且可以沿着第二壳体构件22的长度方向平直延伸,并且可以省除分叉接头49的可旋转机构。
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于蜂窝式电话。但是,本发明的原理也能够适用于多种其它滑动型终端设备,包括PHS(个人手持对讲系统)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装置、电子辞典等等。
尽管已经详细地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实施例,但是必须明白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其进行多种改变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一对滑槽,这对滑槽限定在所述上壳体的基本上下半个区域中,接近所述上壳体的相应的相对侧面,并且沿着所述上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滑槽,这对滑槽限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基本上上半个区域中,接近所述下壳体的相应的相对侧面,并且沿着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连接孔,这对连接孔限定在所述上壳体中,位于限定在所述下壳体中的所述滑槽的对应下端部附近,并且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应相对面相互叠置时,通过限定在所述下壳体中的滑槽该对连接孔是可见的;一对连接孔,这对连接孔限定在所述下壳体中,位于限定在所述上壳体中的所述滑槽的对应上端部附近,并且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应相对面相互叠置时,通过限定在所述上壳体中的滑槽该对连接孔是可见的;一对上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其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所述上壳体中的滑槽中;以及一对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其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所述下壳体中的滑槽中;其中,通过将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所述上壳体中的所述滑槽中的所述上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中的所述连接孔内,以及通过将可滑动地接合在限定于所述下壳体中的所述滑槽中的所述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中的所述连接孔内,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被可滑动地相互连接起来,同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相应的相对面相互叠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还包括导轴,其具有杆状轴体和装配在该杆状轴体上的弹簧和接头,所述接头能够随着所述弹簧的伸展和收缩而沿着所述杆状轴体移动;其中,所述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连接在所述导轴上的接头上的接头;以及所述导轴沿着下壳体的长度方向安装于该下壳体中,同时所述导轴的所述接头被连接在所述一个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的接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一种形状,该形状弯曲成朝向与所述上壳体的面对着所述下壳体的相对面相对的所述上壳体的表面内凹;所述下壳体具有一种形状,该形状弯曲成朝向所述下壳体的面对着所述上壳体的相对面内凹;所述导轴的所述接头能够环绕所述导轴的轴线旋转;以及当所述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沿着所述下壳体的形状移动时,所述导轴的所述接头环绕该导轴的轴线进行旋转,以消除所述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沿着移动的路径与所述导轴的所述接头沿着移动的路径之间的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还包括滑动力减小部分,用于当所述导轴上的所述弹簧伸展和收缩时降低通过所述导轴的所述接头和所述一个下壳体滑动连接构件的所述接头施加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滑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力减小部分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上并且沿着所述上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并且保持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小齿轮;以及一直保持抵靠所述小齿轮的转速减速器。
全文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话,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具有一对滑槽,这对滑槽沿着该上壳体的相应的相对侧面限定于该上壳体的基本上下半个区域中,并且下壳体也具有一对滑槽,这对滑槽沿着该下壳体的相应的相对侧面限定于该下壳体的基本上上半个区域中。滑动连接构件利用通过上壳体的对应滑槽螺接入下壳体中的对应连接孔内的螺钉紧固在下壳体上,并且分叉接头滑动连接构件和滑动连接构件利用通过下壳体中的对应滑槽螺接入连接板中的对应连接孔内的螺钉紧固在上壳体的连接板上。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利用所述滑动连接构件进行滑动,并且被稳固地相互连接起来防止发生摆动。
文档编号H05K7/18GK1832507SQ200610059770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7日
发明者天野彻, 饭野温和, 白田笃 申请人: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