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子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226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电子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子卡,尤其涉及可翻转式的多功能电子卡。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06年2月1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755683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多功能电子卡,其包括第一接口、与第一接口相对的第二接口及可套接于第二接口上的后盖,使用时,可将所述后盖套接于第二接口上,然后将该电子卡插入电子设备的对应卡槽中,通过第一接口与电子设备达成电性连接实现第一使用功能;另外,可将所述后盖摘除,从而露出第一接口使之插入至电子设备的对应槽道中达成电性连接;然而,如此设置,上述多功能电子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当需将处于第一使用功能状态下的电子卡从电子设备中取出时,由于所述后盖是套接于第二接口上,长期使用后,所述后盖与第二接口的结合不牢靠,使用者容易只将后盖拔出而将电子卡的其他部分留在电子设备中,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其次,所述后盖与第二接口为刚性配合,长期使用会使第二接口受到损坏,进而影响该多功能电子卡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多功能电子卡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且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电子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电子卡,其包括固定部、可相对于固定部转动的转动部、连接固定部与转动部的铰链、电路板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转动部设有一狭槽及可在狭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可与第二接口相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的转动部设有可在狭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可与第二接口相抵压或脱离,通过滑块的滑动可以减小滑块与第二接口之间的摩擦,有效保护了第二接口,提高了电子卡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为翻转式结构,使用比较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翻转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滑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示图。
图9是图6中点划线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转动部翻转后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100,用以与对应电子设备(未图示)电性连接,其包括固定部1、安装于固定部1内的电路板1 2、可相对固定部1转动的转动部2及连接固定部1和转动部2的铰链3。
所述固定部1包括第一底座11及扣置于第一底座11上的第一盖体13,其中,所述第一底座11设有第一上表面111、第一下表面112、左侧面113及右侧面114,所述第一上表面111设有第一凹室1111,所述第一凹室11111的前部设有若干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通槽1112,所述第一凹室1111的后端两侧位置形成有两突出部1113,所述每一突出部1113中间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十”字形的第一配合槽1114;所述第一下表面112位于第一通槽1112的两侧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凸肋1121,所述左侧面113及右侧面114对应设有开口1131及1141。
所述第一盖体13与第一底座11的形状相似,其包括一平板状的第一顶部131、第一底部132及两侧部133、134,其中第一顶部131的后端两侧设有两与第一底座11“十”字形的第一配合槽1114相似的“十”字形的通孔1311;所述第一底部132于通孔1311之间设有一圆弧状的斜面1321及若干凸条1322;所述两侧部133、134设有分别与第一底座11开口1131及1141相对应的凹口1331、1341。
所述电路板12包括一基部121及自基部121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22,所述基部121固定于第一底座11第一凹室1111内,所述延伸部122延伸出固定部1之外,所述基部121的顶面设有一记忆芯片1211、所述基部121的底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导电片1212;所述延伸部122为矩形结构,所述延伸部122顶面靠近基部121的一端设有一圆弧状的斜坡1221,所述延伸部122的底面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导电片1222,所述延伸部122的末端设有一收缩部123,所述收缩部123的侧面投影大致为“〕”形,其设有一上倾斜面1231及下倾斜面1232。其中,第一导电片1212及第二导电片1222均与记忆芯片1211电性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11、电路板12的基部121(包括第一导电片1212)及第一盖体13共同构成一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标准SD卡的接口;所述延伸部122(包括第二导电片1222)构成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USB插头。
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所述转动部2包括第二底座21、安装于第二底座21上的滑块22及扣置于第二底座21上的第二盖体23,所述第二底座21设有一第二上表面211及第二下表面212,所述第二上表面211设有第二凹室2111,所述第二凹室2111的中部设有若干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通槽2112,所述第二凹室2111的前端两侧位置处形成有两突部2113,所述第二凹室2111的后端凹设有一狭槽2116,所述突部2113中间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十”字形的第二配合槽2114,该第二配合槽2114与第一配合槽1114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配合槽2114的后端适当位置处设有两定位孔2115;所述狭槽2116为“L”形,其设有第一止挡壁2117及第二止挡壁2118。另外,在靠近第二止挡壁2118处,所述第二底座21的第二上表面211设有一延伸入狭槽2116内的突出块213,该突出块213包括与滑块22配合的第一斜面2131及第二斜面2132(如图9所示)。
请参照图7所示,滑块22大致为“L”形,其包括一长方体状的基板部221、自基板部221左端垂直向后延伸的弯折部222及自基板部221右端向前突出的凸部223,其中,所述基板部221包括顶面2211、底面2212及前表面2213;所述凸部223是自前表面2213向前延伸而成,所述凸部223包括一凸块2231、自凸块2231右侧向下延伸的竖直部2233及由凸块2231与竖直部2233共同围成的凹部2235,所述凸块2231设有一向凹部2235内倾斜的接触面2232,所述竖直部2233包括一内倾斜面2234及与内倾斜面2234相对称的外倾斜面2237,其中,内倾斜面2234用以与第二底座21的第一斜面2131配合,外倾斜面2237用以与第二底座21的第二斜面2132配合;所述凹部2235设有一配合面2236,所述配合面2236略突出于基板部221的前表面2213,由此形成阶梯状以保证与电路板12收缩部123相配合的手感。
请参照图4、图5所示,所述第二盖体23大致为“U”形结构,其包括一平板状的连接部232及自连接部232两侧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突出部231,所述连接部232设有一与滑块22相配合的配合槽2321,所述突出部231的自由端设有与第二底座21“十”字形的第二配合槽2114相似的“十”字形的通孔2311,所述突出部231设有与定位孔2115配合的定位拄2312。
请参照图6所示,所述铰链3包括一椭圆状的主体部31及分别自主体部31前部、后部向两侧垂直延伸的圆柱状的第一卡持块32及第二卡持块33。
所述多功能电子卡1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标准的SD存储卡,其设有一防写推钮(未图示),防写推钮是活动组设于第一底座11的开口1141及第一盖体13的凹口1341之间,其可于上述空间内滑移运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100与其它电子设备所设有的标准SD存储卡插槽内的防写侦测开关相配合,达到数据写保护的目的。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组装时,首先,利用铰链3将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21连接起来,其中,铰链3的主体部31同时收容于第一配合槽1114及第二配合槽2114内,所述第一卡持块32卡合于第一配合槽1114内,所述第二卡持块33卡合于第二配合槽2114内,所述第一、第二卡持块32、33可分别绕各自的轴心上下转动;其次,将电路板12安装于第一、第二底座11、21上,其中,电路板12的基部121收容于第一底座11的第一凹室1111内、电路板12的延伸部122收容于第二底座21的第二凹室2111内(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板12的第一、第二导电片1212、1221分别对应于第一底座11的第一通槽1112及第二底座21的第二通槽2112并均暴露于第一、第二下表面112、212;再次,将防写推钮安装于第一底座11上、将滑块22安装于第二底座21的狭槽2116内,其中,滑块22的弯折部222延伸出第二底座21,当使用者对弯折部222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时,所述滑块22可在上述狭槽2116内滑动;最后,将第一盖体13及第二盖体23分别扣置于第一、第二底座11、21上,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盖体13、23的通孔1311、2311均与铰链3相配合,所述第一盖体13第一底部132的斜面1321对应于电路板12的斜坡1221,所述第一盖体13的凸条1322抵靠第一底座11,同时,第一盖体13两侧部133、134的凹口1331、1341分别对应于第一底座11的开口1131及1141,所述防写推钮可滑动于第一底座11的开口1141及第一盖体13的凹口1341之间;所述第二盖体23的定位柱2312与第二底座21的定位孔2115相配合,同时,所述第二盖体23的配合槽2321与滑块22相配合。
请参照图1、图6及图10所示,使用时,当滑块22抵靠于狭槽2116的第一止挡壁2117时,所述滑块22凸块2231的接触面2232抵靠于电路板12的上倾斜面1231(如图8所示),滑块22的外倾斜面2237抵压第二底座21的第二斜面2132,从而使滑块22固定,此时,转动部2不能相对于固定部1旋转,第二接口固定于第二底座21内且锁扣稳定,该多功能电子卡100可插入至电子设备对应的SD卡插槽中,通过第一接口与电子设备达成电性连接实现第一使用功能;另外,由于配合面2236突出于基板部221的前表面2213,当使用者对弯折部222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滑块22向相反方向运动时会有较好的手感;当所述滑块22抵靠于狭槽2116的第二止挡壁2118时,所述滑块22凸块2231的接触面2232滑离电路板12的上倾斜面1231,滑块22的内倾斜面2234抵压第二底座21的第一斜面2131,从而使滑块22固定于第二止挡壁2118,此时,该多功能电子卡100的转动部2可绕铰链3相对于固定部1向下旋转,从而使第二接口暴露出来(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接口可插入至电子设备的对应槽道中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实现第二使用功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100的转动部2设有可在狭槽2116内滑动的滑块22,所述滑块22设有可与第二接口相配合的凸块2231,所述滑块22的凸块2231与第二接口之间为滑动摩擦,有效保护了第二接口,提高了电子卡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卡100为翻转式结构,使用比较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电子卡,其包括固定部、可相对于固定部转动的转动部、连接固定部与转动部的铰链、电路板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设有一狭槽及可在狭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可与第二接口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与第二接口相配合的凸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基板部、自基板部延伸的弯折部及自基板部向前突出的凸部,其中,所述弯折部延伸出第二底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设有一与第二接口相配合的凸块、自凸块向下延伸的竖直部及由凸块与竖直部共同围成的凹部,所述凹部设有一配合面,该配合面突出于基板部的前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设有一内倾斜面及一外倾斜面,所述转动部设有一延伸入狭槽内的突出块,该突出块设有分别与内倾斜面配合的第一斜面及与外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一底座,所述转动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狭槽设置在第二底座内,所述电路板包括安装于第一底座上的基部及延伸至第二底座的延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为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设有一收缩部,所述收缩部设有一上倾斜面;所述凸块设有一向内倾斜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可与上倾斜面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一记忆芯片,所述基部设有与记忆芯片电性连通的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第二底座分别设有与第一、第二导电片相配合的第一、第二通槽,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片分别暴露于第一、第二底座,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底座及基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子卡设有扣置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盖体及扣置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盖体,所述延伸部靠近基部处设有一斜坡,所述第一盖体设有与斜坡相配合的斜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为SD卡,所述第二接口为USB接口。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电子卡包括固定部、安装于固定部内的电路板、转动部及连接固定部与转动部的铰链,其中,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转动部设有一狭槽及安装于狭槽上的滑块,所述狭槽设有第一止挡壁及第二止挡壁,所述滑块可在狭槽的第一、第二止挡壁之间滑动,所述滑块设有一凸块;使用时,当滑块抵靠第一止挡壁时,所述凸块抵压第二接口从而使第二接口固定于转动部内;当滑块抵靠第二止挡壁时,所述凸块滑离第二接口,此时所述转动部可相对于固定部向下翻转,从而使第二接口暴露出来与对应的电子设备达成电性连接,如此设置,通过滑块的滑动可以减小凸块与第二接口之间的摩擦,有效保护了第二接口,提高了电子卡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5K7/18GK2917195SQ200620072588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顾浩, 郑启升, 牟之权, 何家勇, 周晓海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