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888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中央处理器或其它电子组件等热源热发散的散热器,以及风扇架与散热器紧结定位,达到最佳强固性和形成两途径散热。
背景技术
随着处理器频率愈来愈快,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也随之增加,电子散热技术俨然已成为成就强大运算功能下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封闭的计算机机壳中存在着热交换空间,不论是应用热传导(Thermal Conduction)、热对流(Thermal Convection)或是热辐射(Thermal Radiation)原理,散热器(Cooler)的主要功能是将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or Uint)、绘图加速芯片(GPU;Graphics Processor Unit)或其它芯片组(Chipset)在运作中所衍生的大量热能,迅速地透过热沉(Heat Sink)、热管(HeatPipe)、鳍片(fin)、风扇等等结构组合传输至系统之外,一方面避免中央处理器等高阶操作数件在瞬间的热脉冲之下停摆,另一方面则防止热量在系统内累积拉高系统温度(System Temperature)所导致的整体系统效能降低、甚或电子组件的可靠度或寿命的减损。因此,为了确保系统运作的安全与效能的正常发挥,散热器的结构设计乃至于系统中热传途径(Thermal Path)的规划建置,亟需电子散热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努力。
习用的散热器1包含一与前述中央处理器或电子组件等热源(图未示)贴合的底座10,底座10上方设有鳍片组11,鳍片组11具有多数鳍片,鳍片可以选择式的定植于底座10上,或与热导管12对应穿套,且将热导管12定位于底座10上(如参阅图1),不论其以那一种方式建立,均是要藉由底座10快速的将热源产生的热量由鳍片组11向外发散达到有效散热;又为了提升其散热效能,乃进一步于散热器1上方设一风扇架13,风扇设于风扇架13顶面或侧面任一侧,风扇旋动气流导引鳍片组11的热发散,就上述结构而言,风扇架13和底座10的定位,主要藉成型于底座10两端的凸柱14,凸柱14对应穿越风扇架13底缘的通孔130,利用成型模具将凸柱14铆合,使风扇架13和底座10定位;但就前述结构而言,风扇架13被凸柱14扣合搭设于底座10端侧,事实上风扇架13边壁底缘和底座10并没有紧贴,而是存在有相当的间隙,因此除其结构强度不佳外,在进行成品掉落试验时,其二者会受外力冲击而脱出,再者风扇架13和底座10具相当的间隙,其间仅具机械性连结关系,而无任何热传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缺失,基本上使底座和风扇架能紧结定位,提升结构强度,再者密结一体的底座与风扇架乃进一步提供热源发出的热量可由两途径对外散热,其一由底座经鳍片组发散;其二由底座经风扇架散热,以达到最佳散热目的和效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其中散热器包含底座和鳍片组,风扇架罩合于鳍片组上方;主要藉由风扇架边壁底缘插入底座两端外侧设置的凹沟中,以及形变的凹沟外侧壁内缩压掣边壁,使风扇架和底座紧结一体,以达到最佳强固性和散热效能。
由于底座与风扇架密结一体,中央处理器或其它电子组件等热源产生的热量,由底座导引经鳍片组发散,当然风扇旋动气流乃进一步提升散热效能,另风扇架裸设于散热器外围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而形成一冷区,底座导引热源产生热量可由其结合边壁直接传导至风扇架整体,由风扇架提供散热,简言之,风扇架边壁及其整体外壳乃自成一散热途径,并负担散热功能,利用其表面积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使底座热量快速导引向外发散。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目的功效。


图1是习用风扇架和散热器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冲压底座的外侧壁形变压掣风扇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冲压底座的嵌槽形变压掣风扇架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一)、习用部分1、散热器13、风扇架10、底座 130、通孔11、鳍片组 14、凸柱12、热导管
(二)、本实用新型2、散热器 232、内侧壁21、底座 24、嵌槽211、凹槽 3、热源22、鳍片组 4、风扇架221、鳍片 41、边壁23、凹沟 42、通孔231、外侧壁5、成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
首请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散热器2包含底座21和由多数鳍片221组成的鳍片组22,底座21成型多道凹槽211,鳍片221定植于凹槽211中,较佳的方式是采用成型模具冲压两凹槽211间的底座21表面,使鳍片221和底座21铆合;另也可参照如图1所示的方式,将鳍片组和热导管对应套装,再将热导管固定在底座21上,前揭结合技术均为习知方式,乃不另赘述,但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其中包含导热膏填注于鳍片和底座间使其结合,也为一可行方式,又不论以何种方式建立,中央处理器或电子组件等热源3产生的热量,可透过贴合于其上方的底座21和鳍片组22散热。
散热器2的底座21两端外侧对应风扇架4的边壁41设有凹沟23,风扇架4边壁41底缘对应插入凹沟23中,利用成型模具5冲压凹沟23外侧壁231,外侧壁231为呈外推降设的斜面,且外侧壁231受力形变内缩压掣边壁41(请参考图4),使风扇架4和底座21紧结定位,且选择式的于风扇架4顶面或侧面配置风扇(图未示),由于底座21与风扇架4密结一体,中央处理器或其它电子组件等热源3产生的热量,由底座21导引经鳍片组22发散,当然风扇旋动气流乃进一步提升散热效能,另风扇架4裸设于散热器2外围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而形成一冷区,底座21导引热源3产生热量可由其结合边壁41直接传导至风扇架4整体,由风扇架4提供散热,简言之,风扇架4边壁41及其整体外壳乃自成一散热途径,并负担散热功能,利用其表面积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使底座21热量快速导引向外发散。
次请参阅图2、4,风扇架4边壁41底缘,成型若干通孔42,边壁4底缘插入凹沟23中,形变的凹沟23外侧壁231内缩压掣边壁41,同时凹沟23内侧壁232凸出的嵌入通孔42中紧结,达到最佳强固效能,且能兼顾其紧结密合效果。
续请参阅图5、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和组合立体图,其与前述实施相同,其中散热器2包含底座21和由多数鳍片221构成的鳍片组22,鳍片组22定位于底座21的凹槽211上,风扇架4边壁底缘插入底座两端凹沟23中,其不同点在于凹沟23外侧壁231外围的底座21表面上设有一嵌槽24,成型模具5冲压嵌槽24迫使外侧壁231形变,形变的外侧壁231内缩压掣边壁41,同时凹构23内侧壁232凸出的嵌入通孔42中紧结,使风扇架4和底座21紧结定位,藉由上述结构,也能获致良好定位和散热效能。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散热器包含底座和鳍片组,风扇架罩合于鳍片组上方,其特征在于底座两端外侧对应风扇架的边壁设有凹沟,风扇架边壁底缘插入凹沟中,以及形变的凹沟外侧壁内缩压掣边壁,风扇架紧结一体定位于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风扇架的边壁底缘成型有若干通孔,边壁底缘插入凹沟中,形变的凹沟外侧壁内缩压掣边壁,以及凹沟内侧壁凸出的嵌入通孔中紧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两端外侧对应风扇架的边壁设有凹沟,凹沟外侧壁为外推降设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两端外侧对应风扇架的边壁设计有凹沟,凹沟外侧壁外围的底座表面上设有一嵌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多道凹槽,鳍片组包含多数鳍片,鳍片定植于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鳍片组与热导管对应套装,热导管固定在底座上,风扇架罩合于鳍片组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风扇架设在风扇架顶面、侧面之任其一面配置。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器风扇架紧配定位结构,包含散热器和风扇架,散热器具有一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鳍片组,其中底座两端外侧对应风扇架的边壁设有凹沟,边壁底缘插入凹沟中,利用成型模具和冲压技术,使凹沟外侧壁受外力冲击形变内缩并压掣边壁,使风扇架和底座紧结定定位;藉此不仅提升风扇架和底座结合强度,同时底座和风扇架密结一体,热源发出的热量可由鳍片组、风扇架两途径对外散出,进而达到最佳的散热效能。
文档编号H05K7/12GK2917205SQ20062011369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9日
发明者陈世明 申请人:陈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