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337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叉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叉车。
背景技术
现有叉车的货叉一般是2根,货叉上、下两面是相同形状的长方形,如果 货物零散的话,它就无法移动货物。叉车的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各种环境的使 用,造成能源和劳动力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满足多种环境使用,能实现省力、便捷 的多功能叉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多功能货车, 包括车辆主体、挡板和货叉,货叉安装在挡板上,其特征在于货叉有3-8 根,每根货叉的上下部均为上宽下窄;两边的货叉是两根有相对坡度的直角梯 形长方体,直角分别位于两边货叉的外侧,坡度分别位于两边货叉的内侧;中 间的货叉是具有相同形状的等腰梯形长方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多功能叉车,包括车辆 主体、挡板和货叉,货叉安装在挡板上,其特征在于货叉有3-8根,每根货 叉的上下部均为上宽下窄;两边的货叉是两根有相对坡度的直角三棱柱,直角 分别位于两边货叉的外侧,坡度分别位于两边货叉的内侧;中间的货叉是具有 相同形状、两边有相同坡度的等腰三棱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此结构的多功能叉车,只要货物整齐、有 规格地放在犟物上,叉车就可以移动货物,无需托盘;放落货物时,只要将垫 物整齐、有规格地放置,操作人员无需准确对准垫物,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货 叉之间有坡度的一面就可将货物相互挤压到所需要的地方,使货物整齐、有规 格地放置,从而实现省力、便捷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货叉的仰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货叉的仰视图。
图中l、车辆主体,2、挡板,3、货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车辆主体l、挡板2和货叉3, 货叉3安装在挡板2上,货叉3有四根,每根货叉3的上下部均为上宽下窄; 两边的货叉3是两根有相对坡度的直角梯形长方体,直角分别位于两边货叉3 的外侧,坡度分别位于两边货叉3的内侧;中间的货叉3是具有相同形状的等 腰梯形长方体。当移动货物时,只要货物整齐、有规格地放在垫物上,无需托 盘,该叉车就可以移动货物;放落货物时,只要将垫物整齐、有规格地放置, 操作人员无需准确对准垫物,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货叉3之间有坡度的一面就 可将货物相互挤压到所需要的地方,使货物整齐、有规格地放置。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车辆主体l、挡板2和货叉3, 货叉3安装在挡板2上,货叉3有四根,每根货叉3的上下部均为上宽下窄; 两边的货叉3是两根有相对坡度的直角梯形长方体,直角分别位于两边货叉3 的外侧,坡度分别位于两边货叉3的内侧;中间的货叉3是具有相同形状的等 腰梯形长方体。当移动货物时,只要货物整齐、有规格地放在垫物上,无需托 盘,该叉车就可以移动货物;放落货物时,只要将垫物整齐、有规格地放置, 操作人员无需准确对准垫物,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货叉3之间有坡度的一面就 可将货物相互挤压到所需要的地方,使货物整齐、有规格地放置。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叉车,包括车辆主体(1)、挡板(2)和货叉(3),货叉(3)安装在挡板(2)上,其特征在于货叉(3)有3-8根,每根货叉(3)的上下部均为上宽下窄;两边的货叉(3)是两根有相对坡度的直角梯形长方体,直角分别位于两边货叉(3)的外侧,坡度分别位于两边货叉(3)的内侧;中间的货叉(3)是具有相同形状的等腰梯形长方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叉车,其特征在于货叉(3)的数 量为四根。
3、 一种多功能叉车,包括车辆主体(1)、挡板(2)和货叉(3),货叉(3) 安装在挡板(2)上,其特征在于货叉(3)有3-8根,每根货叉(3)的上下 部均为上宽下窄;两边的货叉(3)是两根有相对坡度的直角三棱柱,直角分别 位于两边货叉(3)的外侧,坡度分别位于两边货叉(3)的内侧;中间的货叉(3)是具有相同形状、两边有相同坡度的等腰三棱柱。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叉车,其特征在于货叉(3)的数 量为四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叉车,包括车辆主体、挡板和货叉,货叉安装在挡板上,货叉有3-8根,每根货叉的上下部均为上宽下窄;两边的货叉是两根有相对坡度的直角梯形长方体或三棱柱,直角分别位于两边货叉的外侧,坡度分别位于两边货叉的内侧;中间的货叉是具有相同形状的等腰梯形长方体或三棱柱。采用此结构的多功能叉车,只要货物整齐、有规格地放在垫物上,叉车就可以移动货物,无需托盘;放落货物时,只要将垫物整齐、有规格地放置,操作人员无需准确对准垫物,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货叉之间有坡度的一面就可将货物相互挤压到所需要的地方,使货物整齐、有规格地放置,从而实现省力、便捷的目的。
文档编号B66F9/12GK201010485SQ200620156499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3日
发明者林江山 申请人:林江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