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787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 提高乘客安全性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在停止时,依靠制动器来保持电梯轿厢和平衡重。万一制动 器发生故障而导致制动力不足时,则难以将电梯轿厢保持在楼层停靠位 置。作为上述问题的对应措施,专利文献1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2002-2004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梯停靠位置校正装置,其在电梯轿厢中安 装了线性输出的位置检测器,在电梯轿厢停靠在楼层上时,如果因制动器 发生异常而导致电梯轿厢的停靠位置超出了停靠位置允许误差范围时,使 电动机启动,而将电梯轿厢移动到停靠位置允许误差范围以内。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9-221285号公报公开了 一种电梯安全装置,其使用吊索保持装置,当制动器检测器检测到制动器 动作,或者电梯门开闭检测器检测到电梯门打开,或者速度检测器检测到 电梯轿厢的速度超过了规定速度时,使吊索保持装置动作,以对电梯轿厢 和平衡重进行保持。又,专利文献3的国际公开第2004/050523号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梯控 制系统,其在制动器动作期间,如果发生了因制动器的保持力不足而导致 电梯轿厢移动的情况时,通过编码器检测电动机的旋转,使电动机驱动, 以产生阻止电动机旋转的力矩。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00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9-221285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4/050523号文件可是,在专利文献l的结构中,需要在电梯轿厢中设置昂贵的线性输出的位置检测器。尤其是针对不具备位置检测器的已安装电梯系统,有必 要增设昂贵的位置检测器。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需要增设吊索 保持装置。该结构同样也存在需要新增设机器设备,从而导致成本增加,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的问题。又,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由于需要在电梯轿厢开始移动后才能启动功率变换器,使电动机动作,所以,到实际开始 驱动所需的延迟时间长,其结果,可能导致电梯轿厢在延迟期间内产生大 的移动量。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不需要在已安装电梯系统中 增设新的装置,在万一制动器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力保持 电梯轿厢,而不会产生时间延迟,能够确保电梯轿厢内乘客的安全。此外,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预防性的安全机构, 该安全机构用于收集电梯轿厢的楼层停靠位置数据,并将其发送到监视中心。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向功率变换器发送零速度指令值,使功率 变换器在制动器处于动作状态的时候也一直动作。此外,作为解决上述问 题的其他方法,收集电梯轿厢的楼层停靠位置数据,并且作为履历进行保 存,当发现异常征兆时,向监视中心通报。发明效果根据本方案,由于速度通过制动器的保持力被固定在零上,所以基本 上不产生力矩电流。并且,如果采用的电动机是永磁电动机,由于不需要 励磁电流分量,所以,即使功率变换器以零速度动作,也基本上不会产生 电流,因此功率损失非常小。又,万一制动器发生了故障时,由于能够通 过功率变换器在瞬间提供力矩,所以电梯轿厢不会移动,从而可以确保乘 客的安全。此外,根据上述其他方案,能够对异常的预兆进行检测。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已安装电梯中大幅度地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在先技术中的电梯轿厢停靠楼层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第一楼层停靠动作的框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第三楼层停靠动作的框图。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四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图9是第四楼层停靠动作的框图。图IO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流程图。图12是第一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框图。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第二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框图。图15是电梯轿厢位置履历信息的例示图。符号说明1功率变换器2电动机3绳轮4电梯轿厢5平衡重6旋转式编码器7制动器8控制器9制动电路10电源11监视中心18制动器驱动处理部分19功率变换器控制运算部分20电梯门驱动部分21速度控制系统22电流控制系统23 PWM运算部分24驱动电路25功率变换器主电路42力矩指令大小比较部分43变换器停止部分44紧急控制模式驱动部分57力矩指令履历获取部分58调速器滑轮59调速器编码器60位置检测器61遮蔽板67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大小比较部分 75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履历获取部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系统,至少包括功率变换器l;由 功率变换器1驱动的电动机2;随着电动机2的动作旋转的绳轮3;与巻 绕在绳轮3上的吊索连接,随着绳轮3的旋转进行升降动作的电梯轿厢4 和平衡重5;安装在电动机2上,用于检测电动机轴旋转的旋转式编码器 6;在乘客上下电梯等时使电动机2进入休止状态,以对电梯轿厢4进行 保持的制动器7;生成控制电梯轿厢4升降和制动器7驱动的控制信号的 控制器8;通过控制器8的控制信号使制动器7开闭的制动电路9。功率 变换器1将电源10的商用电力变换成任意频率的电力,以稳定地驱动电 动机2。功率变换器1的驱动信号在控制器8中根据功率变换器1的输出 电流信息以及从旋转式编码器6获得的电动机的磁极位置信号和速度信号 等计算。电梯轿厢4通过绳轮3由电动机2驱动,其以与电动机2的转速 成比例的速度进行升降。监视中心ll在以后说明。图2是在先技术中的电梯轿厢停靠楼层时的动作流程图。在电梯轿厢停靠楼层时,由电动机2驱动电梯轿厢4,使电梯轿厢运行到目的层的楼 层停靠位置上(步骤12)。在电梯轿厢4到达楼层停靠位置后,关闭制动器 7,以对电梯轿厢4进行保持(步骤13)。 一般来说,制动器7采用无故障 形式(fail safe),通过弹簧力等将制动片按压在被制动体上,当制动电路9 处于不工作状态时(不向制动器7输出信号时),制动器7处于制动状态, 而当从制动电路9向制动器7输出了解除信号时,制动力被解除,电动机 2进入能够驱动的状态。帝U动器7的制动可以由控制器8通过制动电路9 进行控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制动器的制动状态(制动器关闭状态) 称之为"制动器处于驱动状态",或者"控制器正在驱动制动器"。通常, 当制动器7处于驱动状态时,电动机2不工作,从旋转式编码器6输出至 控制器8的速度和位置信号也不发生变化。为此,当制动器被驱动后,功 率变换器1的主电路停止,电梯轿厢4门打开(步骤14)。在这一状态下, 乘客可以上下电梯。图3是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与图2的不 同之处在于,在制动器处于驱动状态时,也一直保持对功率变换器的驱动。 首先,与图2的在先技术中的电梯轿厢停靠楼层时的动作流程图的动作一 样,由电动机2驱动电梯轿厢4,使电梯轿厢4运行到目的层的楼层停靠 位置上(步骤15),在电梯轿厢4到达楼层停靠位置后,关闭制动器7,以 对电梯轿厢4进行保持(步骤16)。然后,在制动器正在动作的状态下也一 直使功率变换器动作,向功率变换器发送零速度指令值,使电梯门打开(步 骤17)。在电梯门打开的状态下,功率变换器一直以零速度指令值被继续 驱动。图4是图3的第一楼层停靠动作的框图。此时的控制器8由制动器驱 动处理部分18和功率变换器控制运算部分19以及电梯门驱动部分20构 成。在进行图3的步骤16的制动器驱动时,由制动器驱动处理部分18向 制动电路9发送信号,使制动器7驱动。在功率变换器控制运算部分19 中,作为用于进行功率变换器1的控制运算、对功率变换器1进行控制的 控制系统,具有速度控制系统21、电流控制系统22和PWM运算部分23。 速度控制系统21运算并输出从旋转式编码器6得到的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和速度指令之间的差分值为零时的力矩指令值(T *)。力矩指令值被变换成 电流指令值,并在电流控制系统22中进行电压指令值的运算,使得与实际流过的电流值之间的差分值为零。在PWM运算部分23中,将电压指 令值变换成用于控制功率变换器1的ON/OFF信号。经PWM运算部分23 运算后的控制信号被发送到功率变换器1的驱动电路24,由驱动电路24 驱动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25,使电动机2动作。在此,通过将速度指令值 控制成零,能够在速度控制系统21运算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为零时的力矩 指令值,能够通过电流控制系统22和PWM运算部分23以及功率变换器 1使电动机2进入休止状态。在图3的步骤17中,作为速度指令值输出零指令。此时,由于速度 通过制动器的保持力被固定在零上,所以电动机2产生的力矩非常小,从 速度控制系统21输出的力矩指令值也非常小。为此,几乎没有伴随着力 矩发生而产生的电流流过。此外,如果电动机2是永磁电动机时,由于不 需要励磁电流分量,所以即使将功率变换器l控制成以零速度动作,也基 本上没有电流流过电动机2,因此,即使功率变换器一直处于驱动状态, 功率损失也非常小。又,万一在制动器发生故障时,由于能够瞬间提供力 矩,使从旋转式编码器6获得的电动机的转速为零,所以电梯轿厢不会移 动,从而可以确保乘客的安全。此外,图3的步骤17的电梯门打开动作 由电梯门驱动部分20进行。图4的速度控制系统21 —般采用比例控制和积分控制并用的所谓PI 控制方式,但这种控制方式有可能因积分控制而导致误差分量累积起来。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图3的步骤17中的功率变换器的持续运行的速 度控制系统21可以采用只进行比例控制(P控制)的结构。由此,具有能够 使电梯轿厢保持稳定的休止状态的效果。图5是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在图3的第 一楼层停靠动作中,即使制动器7在正常工作,功率变换器1的主电路25 也一直处于驱动状态,所以,虽然电流量不大,但还是有少量的电流输出。 为此,在第二楼层停靠动作中,在没有出现电梯呼叫的情况下,实施使功 率变换器1的主电路25停止的处理。0的层的楼层停靠位置上(步骤26),在电梯轿厢4到达楼层停靠位置后,关 闭制动器7,以对电梯轿厢4进行保持(步骤27)。然后,将速度指令值控 制成零后,使功率变换器继续工作,使电梯门打开(步骤28)。在乘客走下 电梯后关闭电梯门(步骤29)。在一般的电梯中,在电梯门关闭后经过规定 的时间仍然没有下一呼叫发生的情况下,实施电梯轿厢4内的照明等的关 闭处理。而在第二楼层停靠动作中,则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还进行使 功率变换器1的主电路25停止的处理(步骤30)。由此,具有能够降低功 率变换器1的驱动时间,降低用电量和抑制主电路20疲劳老化的效果。图6是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在第三楼层 停靠动作中,在制动器7正常工作时,实施使功率变换器1的主电路25 停止的处理。首先,与图3的第一楼层停靠动作流程图的动作一样,由电 动机2驱动电梯轿厢4,使电梯轿厢4运行到目的层的楼层停靠位置上(步 骤31),在电梯轿厢4到达楼层停靠位置后,关闭制动器7,以对电梯轿厢 4进行保持(步骤32)。然后,将速度指令值控制成零后,使功率变换器继 续工作,使电梯门打开(步骤33)。之后,通过条件分支34,对从速度控制 系统21输出的力矩指令值和预先规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在 制动器7正常工作时,使力矩指令值变小,而在制动器7出现了异常时, 由于需要以来自电动机的力矩对电梯轿厢进行制动,所以力矩指令值变 大。由此,通过将基准值设定在中间点上,如果力矩指令值在基准值以下, 则判断制动器7为正常,从而使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停止(步骤35)。因此, 具有能够降低功率变换器1的驱动时间,降低用电量和抑制主电路25的 疲劳老化的效果。此外,在条件分支34中,如果力矩指令值在基准值以上,则判断制 动器7发生了异常,通过以电方式提供力矩来对电梯轿厢进行保持,并在 这一状态下,通过语音提示系统或者蜂鸣器等催促电梯轿厢4内的乘客尽 快离开电梯(步骤36)。在电梯轿厢4内安装有检测负载重量的重量传感器, 通过该重量传感器确认电梯轿厢中己经没有乘客后(步骤37),通过功率变 换器1驱动电动机2,使电梯轿厢移动到最高层附近(步骤38)。之后,在 最高层附近使电梯轿厢减速,并使电梯轿厢超过最高层的楼层停靠位置, 之后使电梯轿厢(或者最底层附近的平衡重)以极低的速度与缓冲器碰撞(步骤39),之后停止功率变换器1(步骤40)。并且,在步骤41中向监视中 心通报。在步骤38中使电梯轿厢移动到最高层附近的理由在于,在电梯轿厢 内没有乘客的情况下,在制动器7没有进行制动,并且功率变换器l处于 停止状态的条件下,电梯轿厢4会在平衡重的作用下上升。因此,通过上 述处理,可以预先通过电方式的控制使电梯轿厢安全地移动到最高层附 近。并且,在步骤39中,以极低的速度使电梯轿厢与缓冲器碰撞的理由 在于,如果长时间以电方式使电梯轿厢4处于休止状态,则存在会消耗电 力,热负担会集中在构成功率变换器主电路25的半导体开关中的特定的 半导体开关上,从而可能导致该等半导体开关破损等问题。为此,通过以 不会发生损伤的极低速使电梯轿厢与缓冲器碰撞,并使功率变换器停止, 就能够降低电力消耗,避免半导体开关受到损伤等,从而能够防止不良事 态的进一步扩大。在这一状态下使功率变换器l停止后,电梯轿厢在最上 部处于停止状态(如上所述,电梯轿厢在平衡重的作用下,不会下降)。又, 即使在长时间持续以电方式使电梯轿厢4处于休止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 通过使电梯轿厢4进行微量的上下移动,而达到防止热负担集中在特定开 关上的效果。图7是图6的第三楼层停靠动作的框图。此时的控制装置8除了包括 图4的制动器驱动处理部分18和功率变换器控制运算部分19以及电梯门 驱动部分20夕卜,还包括力矩指令大小比较部分42和变换器停止部分43 以及紧急控制模式驱动部分44。图6的条件分支34中的力矩指令值与基 准值之间的比较在力矩指令大小比较部分42中实施,在判断制动器7没 有出现异常时,由变换器停止部分43发出使PWM运算部分23停止输出 的指令,使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25停止工作。当力矩指令大小比较部分 42判断制动器7中发生了异常时,切换至紧急控制模式驱动部分44,在 速度指令值为零的状态下以电方式对电梯轿厢进行制动,并且在步骤36 中发出警告,催促乘客离开电梯。进而,当乘客离开电梯后,由紧急控制 模式驱动部分44发出指令,使电梯轿厢移动到最高层,并在向监视中心 通报后停止功率变换器。图8是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楼层停靠动作的流程图。第四楼层停靠动作与第三楼层停靠动作一样,是在判断为制动器7工作正常时,使功率变换器1的主电路25停止工作的另一个示例。首先,与图3的第一楼 层停靠动作流程图的动作一样,由电动机2驱动电梯轿厢4,使电梯轿厢 4运行到目的层的楼层停靠位置上(步骤45),在电梯轿厢4到达楼层停靠 位置后,关闭制动器7,以对电梯轿厢4进行保持(步骤46)。然后,将速 度指令值控制成零后,使功率变换器继续工作,并使电梯门打开(步骤47)。 之后,对从速度控制系统21输出的力矩指令值和根据过去的履历值算出 的值进行比较(步骤48)。也就是说,当制动器7出现异常时,力矩指令值 会大于过去的履历值。因此,在力矩指令值大于过去的履历值时,判断为 制动器7出现了异常。由此,具有能够提高异常判断精度的效果。在步骤48的条件分支中,在当前的力矩指令值与履历值基本相同, 从而判断制动器工作正常时,作为履历值保存该力矩指令值(步骤49),并 停止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步骤50)。此外,也可以设定为根据步骤49所 取得的力矩指令值的履历判断制动器老化的进展情况,在判断为制动器虽 然在运行方面不存在问题但优选对制动器进行更换时,向监视中心通报。 并且,如果在步骤48中判断为制动器7发生了异常时,与第三楼层停靠 动作一样,在以电方式供给力矩的状态下对电梯轿厢进行保持,并且催促 乘客离开电梯(步骤51),在确认电梯轿厢内已经没有乘客后(步骤52),使 电梯轿厢移动到最高层附近(步骤53)。然后,以极低速使电梯轿厢与缓冲 器碰撞(步骤54),使功率变换器1停止(步骤55),并向监视中心通报(步骤 56)。图9是图8的第四楼层停靠动作的框图。此时的控制装置8除了包括 图7的制动器驱动处理部分18、功率变换器控制运算部分19、电梯门驱 动部分20、力矩指令大小比较部分42、变换器停止部分43以及紧急控制 模式驱动部分44外,还包括力矩指令履历获取部分57。在图8的步骤48 中,在力矩指令大小比较部分42中对力矩指令值与根据来自力矩指令履 历获取部分57的过去的履历值算出的值进行比较,在判断为制动器7没 有发生异常时,由变换器停止部分43发出使PWM运算部分23停止输出 的指令,使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25停止工作。在力矩指令大小比较部分 42中如果判断制动器7中发生了异常时,则切换至紧急控制模式驱动部分44,在速度指令值为零的状态下以电方式对电梯轿厢进行制动,并且在步 骤51中发出警告,催促乘客离开电梯。进而,当乘客离开电梯后,由紧急控制模式驱动部分44发出指令,使电梯轿厢移动到最高层,并在向监 视中心通报后停止功率变换器。在第三楼层停靠动作和第四楼层停靠动作中,采用了将力矩指令值与 规定值或者履历值进行比较的方法,但也可以使用与力矩指令值具有比例 关系的力矩电流值等进行比较。此外,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动器7的故障或者异常,不仅可以包括 制动器7本身的故障或者异常,还可以包括因制动电路9等的制动系统的 故障或者异常而导致制动器7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第二实施例图IO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梯系统,至少包括功率变换器l;由 功率变换器1驱动的电动机2;随着电动机2的动作旋转的绳轮3;与巻绕在绳轮3上的吊索连接,随着绳轮3的旋转进行升降动作的电梯轿厢4和平衡重5;安装在电动机2上,用于检测电动机轴的旋转的旋转式编码 器6;在乘客上下电梯时使电动机2进入休止状态,以对电梯轿厢4进行 保持的制动器7;生成用于控制电梯轿厢4升降和制动器7驱动的控制信 号的控制装置8;根据控制装置8的控制信号驱动制动器7的制动电路9; 用于检测电梯轿厢4速度异常的作为调速器系统的一部分的调速器滑轮 58;安装在调速器滑轮58上的调速器编码器59;用于在电梯轿厢4升降 时正确掌握位置的设置在电梯轿厢4中的位置检测器60;以及为了位置检 测器60能够正确掌握位置而设置在建筑物侧的壁面上的遮蔽板61。调速器系统用于检测电梯轿厢4的速度异常,是在设置在升降通道上 部的调速器滑轮58和设置在升降通道下部的张紧轮上,巻绕有与巻绕在 绳轮3上的主吊索不同的调速器绳索的装置。由于调速器绳索与主吊索不 同,其目的不是为了悬吊重物,所以调速器滑轮58可以在伸縮量和拉伸 力很小的状态下旋转。因此,通过在调速器滑轮58上安装调速器编码器 59来读取位置时,可以正确地掌握电梯轿厢的位置。 一般来说,电梯在进 行楼层停靠动作时,使用安装在电动机2上的旋转式编码器6的信息来推 算电梯轿厢的位置,并在位置检测器60每次通过设置在建筑物侧的壁面上的遮蔽板61时反复校正推算值,由此通过控制器8来掌握电梯轿厢4 的位置。然后,使电梯轿厢停止在楼层停靠位置上,并使制动器7驱动。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电梯轿厢以正常的动作停靠,并在这一状态下,通过调速器编码器59检测得到的正确的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和掌握楼层停靠 位置误差,检测包括制动器在内的异常的征兆。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流程图。 与图2的电梯轿厢停靠楼层时的动作一样,由电动机2驱动电梯轿厢4, 使电梯轿厢4运行到目的层的楼层停靠位置上(步骤62),在电梯轿厢4到 达楼层停靠位置后,使制动器7驱动,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以零速度 指令值使功率变换器1动作,以对电梯轿厢4进行保持(步骤63)。此时, 由调速器编码器59检测得到的电梯轿厢的位置(楼层停靠位置误差)(步骤 64)。在此,电梯轿厢的位置检测时间优选控制在制动器7开始驱动后至电 梯轿厢门打开为止的期间内。也就是说,在乘客上下电梯时,可能会产生 因电梯轿厢的振动而无法稳定地检测电梯轿厢位置的情况,所以,通过在 乘客上下电梯之前进行检测,具有能够获得高精度信息的效果。然后,通 过条件分支65,判断所取得的值是否大于预先规定的楼层停靠位置误差的 基准值,如果判断为比基准值小,则结束异常征兆检测处理。而当所取得 的值大于基准值时,则通报监视中心(步骤66)。在此,基准值也可以设定 成比会对动作造成影响的值更小的值,并将该值作为掌握预兆现象的值通 报给监视中心。此外,也可以设置成当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值明显大于基准 值时,在向监视中心通报后,使电梯的运行进入休止状态。图12是图11的第一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框图。此时的控 制装置8除了包括制动器驱动处理部分18和功率变换器控制运算部分19 以及电梯门驱动部分20外,还包括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大小比较部分67。 图11的条件分支65中的所取得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值和预先规定的基准 值之间的比较在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大小比较部分67中实施,当判断楼层 停靠位置误差值大于基准值而发生了异常时,通报监视中心11。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流程图。 该方式与图1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电梯轿厢的位置(楼层停靠位置误差) 的过去的履历信息进行 保存。首先,与图11的第一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动作一样,由电动机2驱动电梯轿厢4,使电梯轿厢4运行到目的层的楼层停靠位置上(步骤68),在电梯轿厢4到达楼层停靠位置时, 使制动器7驱动,以对电梯轿厢4进行保持(步骤69),并由调速器编码器 59检测得到的电梯轿厢的位置(楼层停靠位置误差)(步骤70)。然后,将在 步骤70中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与过去履历中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判 断该位置是否与过去的履历值有大的变化(步骤71)。如果与过去的履历相 比没有大的变化,则作为履历信息对在步骤70中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 进行保存(步骤72),之后结束异常征兆检测处理。如果与过去的履历相比 具有大的变化,则通报监视中心(步骤73),并作为履历信息对在步骤70 中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进行保存(步骤74),之后结束异常征兆检测处理。图14是图13的第二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的框图。此时的控 制装置8除了包括图13的制动器驱动处理部分18、功率变换器控制运算 部分19、电梯门驱动部分20以及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大小比较部分67夕卜, 还包括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履历获取部分75。图13的步骤71的条件分支中, 在步骤71中获得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与从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履历获取部 分75得到的过去履历值之间的比较在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大小比较部分67 中实施,当判断发生了异常时,向监视中心ll通报。图15是第二楼层停靠位置误差发生时处理中的电梯轿厢位置(楼层停 靠位置误差)履历信息的例示图。在图15中,求出过去履历的平均值,并 将该平均值与在步骤70中获得的电梯轿厢位置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区 分楼层停靠位置误差是因为遮蔽板61的设置精度的问题而引起的,还是 因发生了异常而引起的。并且,通过定期地向监视中心发送履历信息,具 有在因为遮蔽板61的设置精度的问题而引起了楼层停靠位置误差时,可 以通过维修来进行纠正的效果。此外,在图15中,相对于过去的履历, 只发生了一次变化大的楼层停靠位置误差信息,就向监视中心进行通报, 但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过去的履历,连续发生了几次变化大的楼层停靠 位置误差信息时,才向监视中心进行通报。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 式,而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采用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梯系统,具有功率变换器;由所述功率变换器驱动的电动机;随着所述电动机的动作而旋转的绳轮;与卷绕在所述绳轮上的吊索连接,随着所述绳轮的旋转而进行升降动作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重;使所述电动机进入休止状态而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保持的制动器;以及生成用于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升降和所述制动器开闭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梯轿厢停止在楼层停靠位置上,并且所述制动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控制器以零速度指令值驱动所述功率变换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梯轿厢门 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以所述零速度指令值驱动所述功率变换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速 度控制系统,在以所述零速度指令值驱动所述功率变换器时,该速度控制 系统进行比例控制动作。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 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发生电梯呼叫,则使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停止。
5.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动机产生的力矩的指令值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使所述功率变换器 的主电路停止。
6.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 使所述电动机产生的力矩的指令值的履历值,并且在所述履历值与当前的 力矩指令值基本相等时,使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停止。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催促装置,当所述力矩指令值大于所述基准值时,该催促装置催促所述电梯轿厢内的乘 客离开电梯。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催促装置,当 所述当前的力矩指令值与所述履历值不同时,该催促装置催促所述电梯轿 厢内的乘客离开电梯。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指令值大 于所述基准值时,使所述电梯轿厢移动到比最上层停靠位置更高的位置后 停止。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的力矩指令值与所述履历值不同时,使所述电梯轿厢移动到比最上层停靠位置更 高的位置后停止。
11.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力矩指令值 大于所述基准值时,向监视中心通报。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的力矩 指令值与所述履历值不同时,向监视中心通报。
13. —种电梯系统,具有功率变换器;由所述功率变换器驱动的电动 机;随着所述电动机的动作而旋转的绳轮;与巻绕在所述绳轮上的吊索连 接,随着所述绳轮的旋转而进行升降动作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重;使所述电 动机进入休止状态而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保持的制动器;生成用于控制所 述电梯轿厢升降和所述制动器开闭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电 梯轿厢速度异常的作为调速器系统一部分的调速器滑轮;以及安装在所述 调速器滑轮上的调速器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一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通过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电 梯轿厢,使所述电梯轿厢运行到目的层的楼层停靠位置,在所述电梯轿厢 到达楼层停靠位置时,驱动所述制动器,以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保持,并 通过所述调速器编码器检测得到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或者楼层停靠位 置误差。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调速器编 码器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或者所述楼层停靠位置误差的时间是从所 述制动器开始驱动后至所述电梯轿厢门打开为止的期间。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调速 器编码器获得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或者所述楼层停靠位置误差作为履 历信息保存的装置。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通报装置, 当所述调速器编码器获得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或者所述楼层停靠位置误差与预先设定量或者根据过去的履历获得的平均值之间的误差分量超 过预先规定的大小时,该通报装置向监视中心通报。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电梯系统,不需要在已安装好的电梯系统中增设新的装置,就能够提高电梯轿厢内乘客的安全,并且不会产生时间延迟。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向功率变换器发送零速度指令值,使功率变换器在制动器系统处于动作状态的时候也一直动作。由于速度通过制动系统的保持力被固定在零上,所以基本上不产生力矩电流。并且,如果采用的电动机是永磁电动机,由于不需要励磁电流分量,所以,即使功率变换器以零速度动作,也基本上不会产生电流,因此功率损失非常小。又,万一制动器系统发生了故障时,由于能够通过功率变换器在瞬间提供力矩,所以电梯轿厢不会移动,从而可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文档编号B66B1/02GK101254878SQ20071014164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
发明者三田史明, 大沼直人, 稻叶博美, 绫野秀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