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122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固定结构,尤指一种不需使用手工具,即可将外围 设备安装固定在电子装置内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电脑已成为了人类生活及工作中的必需品之一,它不仅让各类信 息的储存更为方便,传递更为快速,文书处理作业上更为简单,也为人们 在衣食住行育乐各个方面上带来许多便利。而电脑只是各类逻辑运算主机 的一种通称,依照用途及型态来作区分,电脑大致可以区分为服务器(server)及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 一般而言,电脑主要 包括机壳、主机板、中央处理单元(CPU )、内存模块、声卡、显示卡、电 源供应器,及软盘机(floppy disk drive)、硬盘机(hard disk drive)、 光驱(0Ptical diskdrive)、刻录机等外围设备。请参照图1所示,当组装电脑时,中央处理单元、内存、声卡及显示 卡等,皆可直接嵌入主机板上的对应的插槽(slot)中。而该等外围设备1 大多都是先嵌入电脑内部的一框架2,再以螺丝3及手工具,将螺丝3锁固 至框架的螺孔20及外围设备1上,使外围设备1能够固定于框架2上。由上述可知,现有的外围设备1是通过螺丝3来锁固至框架2上,由 于縲丝3的样式众多,所以在维修电脑的外围设备1的过程中,维修人员 必须准备多种类型的螺丝起子来进行螺丝3的拆卸与组装,极为费时与不 便。又,螺丝3容易遗失,并且倘若螺丝3掉落于主机板上,而未发现, 当电脑开机时,将造成主机板短路,因而造成重大的损失。故,上述的外围设备1的固定方式,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有待 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能够不需使用手工 具及螺丝,将外围设备快速地安装到电子装置内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包括一框架 及至少一固定器;其中该框架设在一电子装置内,其底面分别向上延伸设 有至少二凸出部,各该凸出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在该外围设备被 安装至该框架时,各该第一开口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一侧面所开设的孔 洞,该框架底面并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开设在该框架底面未 安装该外围设备的位置;该固定器包含一片体,该片体的一侧面上分别凸 设有至少二个凸出体,各该凸出体的设计尺寸及位置,是分别贯穿各该凸 出部上的第一开口,且嵌入该外围设备上开设的对应孔洞,该片体在背对 该凸出部的另一侧面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弹片,该弹片的一自由端分别延 伸设有一拨动部及一卡制部;
其中各该第一开口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一侧面所开设的孔洞,该片 体的各该凸出体,分别贯穿各该凸出部上的第一开口,且嵌入该外围设备 上开设的对应孔洞,该卡制部伸入并卡抵在该框架底面所设的第二开口中, 又该拨动部被拨动,即令该卡制部脱离该第二开口的位置。
由上所述,当该外围设备安装至该框架时,令该外围设备的孔洞分别 对应至各该第一开口,再将该固定器的各该凸出体分别贯穿各该第一开口, 且嵌入该外围设备上开设的对应孔洞,此时,该卡制部即可伸入并卡抵在 该框架底面所设的第二开口中,令该固定器不致从该框架上脱落;当欲将 该外围设备从该框架取下时,则仅需拨动该拨动部,令该卡制部脱离该第 二开口,并令该片体的各该凸出体分别脱离第一开口及该外围设备上的对应孔洞,即可顺利将该外围设备自该框架取下,如此,使用者即可在完全 无需手工具的情形下,达成快速拆装该外围设备的目的。


图l:已知硬盘与框架的组合示意图2:本发明外围设备、框架与固定器的组合示意图3:本发明的一固定器的立体图4:本发明外围设备、框架与固定器的另一组合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固定器落入第二开口内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外围设备 框架…,' 第一开口 定位槽 片体…" 弹片…" 卡制部
4
5
52 58 60 62 66
孔洞…" 凸出部 , 第二开口 固定器 凸出体 拨动部
40 50 54 6
61 6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 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该固定结构是
用以固定一外围设备4(如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等)至一电子装置(如
伺服机或个人电脑等)内;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框架5及至少一固定器6(如图 3所示);其中该框架5设在该电子装置内,其底面分别向上延伸设有至少二凸出部50,各该凸出部5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 52,以在该外围设备4 被安装至该框架5时,各该第一开口 52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4 一侧面所 开设的孔洞40;该框架5底面并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 54,该第二开口 54 开设在该框架5底面未安装该外围设备4的位置。
请参阅图3所示,该固定器6包含一片体60,该片体60的一侧面上分 别凸设有至少二凸出体61,各该凸出体61的设计尺寸及位置,是分别贯穿 各该凸出部50上的第一开口 52,且嵌入该外围设备4的对应孔洞40内(如 图2所示),该片体60在背对该凸出部50的另一侧面上,固设有至少一个 弹片62,该弹片62的一 自由端分别延伸设有一拨动部64及一卡制部66。
再请参阅图2所示,当欲将该外围设备4安装定位至该框架5时,使 用者需先将该外围设备4安装至该框架5,令该外围设备4 一侧面所开设的 孔洞40分别对应至各该第一开口 52,再将该片体60的各该凸出体61,分 别贯穿各该凸出部50上的第一开口 52,且嵌入该外围设备4上开设的对应 孔洞40,此时,该卡制部66即可伸入并卡抵在该框架5底面所设的第二开 口54中,令该固定器6不致从该框架5上脱落。当欲将该外围设备4从该 框架5取下时,则仅需拨动该拨动部64,令该卡制部66脱离该第二开口 54,并令该片体60的各该凸出体61分别脱离第一开口 52及该外围设备4 上的对应孔洞40,即可顺利将该外围设备4自该框架5取下,如此,使用 者即可在完全无需手工具的情形下,达成快速拆装该外围设备4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再请参阅图2所示,该框架5的底面向上延 伸设有四个凸出部50,该等凸出部50是平行地排成两列,以在其间形成一 用以安装该外围设备4的区域,其中一列的两个凸出部50的各该第一开口 52,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4一侧面所开设的二孔洞40,另一列的两个凸 出部50的各该第一开口 52,则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4另一侧面所开设的 二孔洞40,该框架5底面在邻近该区域的位置,分别各设置一个第二开口 54。当使用者将该外围设备4安装至两列凸出部50间形成的区域内后,即可将二固定器6分别安装至该两列的凸出部50,此时,各该固定器6的凸 出体61分别贯穿每一列凸出部50上的第一开口 52,且嵌入该外围设备4 的对应孔洞40内,使得各该固定器6的片体60贴靠在对应的该等凸出部 50,并令该固定器6自由端的卡制部66,伸入并卡抵在该第二开口 54中, 如此,即可在完全无需手工具的情形下,利用该固定器6,将该外围设备4 固定在该框架5上,且令该外围设备4不致轻易从该框架5上脱落。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该框架5的底面向上延 伸设有二个凸出部50及一定位槽58,其中该二凸出部50是排成一列,且 与该定位槽58保持平行,以在其间形成一用以安装该外围设备4的区域, 该二凸出部50的各该第一开口 52,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4一侧面所开设 的二孔洞40,而该定位槽58则是用以定位该外围设备4的另一侧面,该框 架5底面在邻近该区域及该二凸出部50的位置,则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开口 54。如此,当该外围设备4被安装到排成一列的凸出部50与该定位槽58 共同形成的区域内后,即可将固定器6安装在该一列的凸出部50,此时, 该固定器6的凸出体61分别贯穿该列的凸出部50上的第一开口 52,且嵌 入该外围设备4的对应孔洞40内,使得该固定器6的片体60贴靠在对应 的该等凸出部50,并该固定器6自由端的卡制部66,伸入并卡抵在该第二 开口54中,如此,即可在完全无需手工具的情形下,利用该固定器6及该 定位槽58,将该外围设备4固定在该框架5上,且令该外围设备4不致轻 易从该框架5上脱落。
在此需特别强调的是,在该等实施例中,该框架5在相邻用以安装该 外围设备4的区域上,分别以二个凸出部50平行地排成一列,但,本发明 实际实施时,并不局限于此,该框架5在相邻用以安装该外围设备4的区 域上,也能够以至少二个凸出部50平行地排成一列。
在该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该卡制部66朝该框架5的 远离该弹片62的方向向下延伸,以形成一块体,该块体的底面低于该弹片62的底面,当使用者将该固定器6安装在同一列的凸出部50上时,该卡制 部66即自然落下伸入到该第二开口 54内,令该固定器6不易从该框架5 上脱落(如图2及图4所示)。另当使用者再施加外力于该弹片62上后,令 该弹片62产生的变形,该块体伸出该第二开口 54外,再将该固定器6从 该同一列的凸出部50取下,即可由该框架5拆下该外围设备4,如此,该 卡制部66仅能在使用者施加外力于弹片62上,令弹片62产生的变形,该 卡制部66才可离开该第二开口 54,使得该固定器6不易因该电子装置被碰 撞或摇晃而掉落出该框架5夕卜。在此需特别强调的是,本发明在实际实施 时,该卡制部6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凡在该卡制部66能伸入该第二 开口54内,令该固定器6不易从该框架5上脱落的形状,皆属本发明所称 的卡制部66的范畴。又,再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该拨动部64可为由该弹片62的自由 端向上延伸所形成的提把,由使用者提取该提把,以便该弹片62产生变形, 而令该卡制部66离开与该第二开口 54。再者,该拨动部64与该弹片62相 隔一段距离,使得使用者仅与稍加外力于该拨动部64上,该弹片62即可 产生变形,以便该卡制部66脱离该该第二开口 54的位置。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 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 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是用以固定一外围设备至一电子装置内,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框架,设在所述电子装置内,其底面分别向上延伸设有至少二个凸出部,各该凸出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在该外围设备被安装至该框架时,各该第一开口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一侧面所开设的孔洞,该框架底面并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开设在该框架底面未安装该外围设备的位置;至少一固定器,该固定器包含一片体,该片体的一侧面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二个凸出体,各该凸出体的设计尺寸及位置,是分别贯穿各该凸出部上的第一开口,且嵌入该外围设备的对应孔洞内,该片体在背对该凸出部的另一侧面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弹片,该弹片的一自由端分别延伸设有一拨动部及一卡制部;其中各该第一开口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一侧面所开设的孔洞,该片体的各该凸出体,分别贯穿各该凸出部上的第一开口,且嵌入该外围设备上开设的对应孔洞,该卡制部伸入并卡抵在该框架底面所设的第二开口中,又该拨动部被拨动,即令该卡制部脱离该第二开口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 以该等凸出部平行地排成两列,并在其间形成一用以安装该外围设备的区 域,其中一列的各该凸出部的第一开口,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备一侧面所 开设的二孔洞,另一列的各该凸出部的第一开口,则分别对应至该外围设 备另一侧面所开设的二孔洞,该第二开口设在该框架底面邻近该区域的位 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 还设有一定位槽,并以该等凸出部平行地排成一列,且与该定位槽保持平行,以在其间形成一用以安装该外围设备的区域,而该定位槽用以定位该 外围设备的另一侧面,该框架底面在邻近该区域及该二凸出部的位置,则 设有一个第二开口。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制部朝该框架的远离该弹片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块体,该块体的底面 低于该弹片的底面,且该块体伸入该第二开口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拨动部 为由该弹片的自由端向上延伸所形成的提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外围设备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框架及至少一固定器;该框架设在一电子装置内,其底面分别向上延伸设有至少二凸出部,各该凸出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其底面未安装该外围设备的位置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该固定器包含一片体,该片体的一侧面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二个凸出体,各该凸出体分别贯穿各该凸出部上的第一开口,且嵌入外围设备上开设的对应孔洞,片体在背对该凸出部的另一侧面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弹片,该弹片的一自由端分别延伸设有一拨动部及一卡制部;如此,使用者可在完全无需手工具的情形下,快速拆装该外围设备。
文档编号H05K7/14GK101408782SQ20071015241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林伟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