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676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块,特别是指一种在板式热管内设有独 立且不相联通的数热管,可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
技术背景已知用于排除发热组件热量的散热结构,例如电冰箱、冷气机、大 型电子广告牌,或是高速运作的电子组件等容易发热的设备,通常会设 置能帮助排除内部热量的散热模块,以维持装置运作的稳定;其中,在 一个常见的结构中,会在该容易产生热量的发热组件上设置具有良好导 热效能的辅助装置,如铜片、铝板或以热管贴近表面等不同结构型态的 散热模块,配置在该发热组件的表面上,将热量以对流的方式代换至该 散热模块的结构中,并且在散热模块远离发热组件的另端将热量排除。例如在一个散热模块为一热管结构的情形中,所述热管在散热模块 的前端,将热量从发热组件交换至装设在热管内的导热物质,该导热物 质在吸取热量后开始向散热模块的一散热端流动;如图1所显示的散热 端结构,在该散热端通常会设置一导热组织2 0 ,所述导热组织2 0具 有一结合端2 1可结合在该热管3 0的表面上,并于该导热组织2 0的 其余区域,形成可排除热量的开放端2 2;在此一现有的散热结构中, 该导热组织2 0为一沿着该热管3 0表面连续平行设置的散热片结构, 其中,该热管3 0至导热组织2 O之间热量的传递型态,就如图2所显 示的情形一样,由于该热管3 0的断面结构为一圆形轮廓,该热量经热 管3 0与导热组织2 0的结合部2 1 ,以辐射的型态朝导热组织2 0的 开放端2 2放射传递。或在另一如图3所显示的不同结构的散热端,该导热组件2 O为一 具有沟槽2 3的金属块结构,设置在一成连续弯曲分布型态的热管3 0 上;该导热组织2 0的结合部2 l与该热管3 O的接触型态,如图4的断面图所显示的情形,可知的是,该热量的传递型态一如前述也是成 辐射的型态朝该导热组织2 0的开放端2 2区域传递,并且因为该热管
3 0与导热组织2 0的接触面积仅为线状的结合型态,若要达到较佳的 散热效果,则需在该散热模块的散热端,规划一更大面积的结构型态, 而这样的散热模块其散热效率通常较为低落。在前述图2及图4所显示的热量传递情形中,明显可见该导热组织 2 0在传递热量时,并没有呈现平均散布的型态,而是根据热管3 0的 轮廓成圆形放射传递;而这样的传递方式,热量在该导热组织2 O远离 结合端2 1的区域,例如散热片的四个角落并无法有效发挥原本的散热 效率,因为大部分的热量在辐射传递个过程中,大都集中在距离热管3 0较近的区域,而距离较远的区域所能获得进而排除的热量就变得更 少。有鉴于已知结构中热量分布不均的缺失,若能重行设计该已知散热 模块的结构型态,使其具有不同于已知结构的组配关系,而能提高整体 的散热效率,将可增加该散热模块的使用型态及应用范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 一种散热模块结构,经由改良设计的散热模块结构及结合型态,将可提 高装置的散热效率,增进装置运作的效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 热模块结构,其包括一热管与一导热组织,该导热组织具有一和该热管 接触的结合端,将导热组织结合设置在该热管上一预定区域,并在该导 热组织的其余区域形成开放端;其特点是所述热管为板式热管,该板 式热管内设有数个独立且不相联通的单元热管。因此,藉由该配置有数个独立且不相联通的单元热管的板式热管, 以及该板式热管与导热模块间紧密结合所形成快速传递热量的结构型 态,能快速均匀地排除热量,有效提升散热模块效率,并可进一步将该 散热模块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图1是已知散热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己知散热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际使用状态的散热路径展示图。 标号说明1 0板式热管 1 1 单元热管2 0 导热组织 2 1 结合端2 2开放端 2 3 沟槽3 0热管 4 0发热组件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结构包括 一板式热 管l 0与一导热组织2 0的结合;该板式热管1 O的部份区域配置在一 发热组件4 0 (请参阅图9)上,用以排除在发热组件上所产生的热量; 该导热组织2 0具有用以和该板式热管1 0接触或连结的结合端2 1 , 用以将导热组织2 0结合设置在该板式热管1 O上一预定区域,并在该 导热组织2 0的其余区域形成一开放端2 2 ,而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 导热组织2 0为沿该板式热管1 O外围布置的数个导热片;其中,该板 式热管1 0内具有数个独立且不相联通的单元热管1 1 ,使该板式热管 1 0可迅速且均匀地进行热量的传递及热交换,进而提高散热模块的散 热效率。请参阅图6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在该板式热管1 0内的 数个单元热管1 1 ,采取一平行并列的分布型态,并且各个单元热管1 1间为独立不相联通地运作;实务上,该不同单元热管1 1内配装有可 相变化有物质,例如纯水或冷媒或有机溶剂或其组合的物质。在一个 配置有数个独立且不相联通有热管的结构型态中,将可大幅提升整体排 除热量有效率,较已知单一热管的结构型态,散热效率可高出数倍之多。
此外,热量在导热组织2 0内的传递型态,在所采之实施例中,如图中 所显示的平均散布在该导热组织2 0的开放端2 2上,有效利用该导热 组织2 0所有开放端2 2的散热区域,进而提高整体散热的效能。请继续参阅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其在该板式热管1 0上配置一具有沟槽2 3的金属块状导热组织2 0 。 其中该导热组织2 0的结合端2 1 ,与该板式热管1 0的表面形成大面 积的接合,较己知结构中仅仅线状接触有着更大的热量传递区域;此外 也因该结合部2 l与板式热管l 0所形成的大面积接合,使得板式热管1 0内的热量能如图8中所显示的传递型态,迅速且均匀的散布到该导 热组织2 0的开放端2 2 ,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所具有数热管配置的配置结构如图9所显示,当该板式热管1 0的一端以部份表面区域,直接或间接(中间设有 一散热片或热电偶等)地平贴在一发热组件4 0 (如一运作中的C P U)上时,各单元热管1 1可如箭头显示的方向,快速的将热量往导热组织2 O传送;即使在使用上遇到外力使该板式热管1 O产生破损,也只有 单一或少数的单元热管l 1受到影响,其余部份的单元热管1 l仍然能 够继续运作排除热量,维持装置的运作正常以及提供维修人员有更长的 应变时间,以确保装置运作不受影响,具有较已知结构更佳的可靠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结构,为提供发热组件一能快速排 除热量、有效提升散热模块效率的散热结构,藉由该配置有数个独立且 不相联通的单元热管1 1的板式热管1 0 ,以及该板式热管1 0与导热 模块2 0间紧密结合所形成快速传递热量的结构型态,确实改善已知散 热模块散热效率不佳的缺失,而可进一步将该散热模块应用于更广泛的 领域,如小型化的芯片模块或薄化电子广告牌的厚度,展现相当大的进 步。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模块结构,其包括一热管与一导热组织,该导热组织具有一和该热管接触的结合端,将导热组织结合设置在该热管上一预定区域,并在该导热组织的其余区域形成开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板式热管,该板式热管内设有数个独立且不相联通的单元热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该单 元热管相互成平行排列型态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单元热管内部充填有可产生相变化的物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 为纯水或冷媒或有机溶剂或其组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热组织为一沿该板式热管外围布置的导热片。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 组织为一沿该板式热管外围布置的导热片。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 组织为一沿该板式热管外围布置的导热片。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热组织为一具有沟槽组织的金属块状体。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 组织为一具有沟槽组织的金属块状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 组织为一具有沟槽组织的金属块状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 组织为一具有沟槽组织的金属块状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织为 一 具有沟槽组织的金属块状体。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 组织为一具有沟槽组织的金属块状体。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 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1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 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2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2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2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2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2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一端的部份区域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一发热组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模块结构,其为一板式热管与一导热组织的结合,该导热组织具有用以和该板式热管接触的结合端,可将导热组织结合设置在该板式热管上一预定区域,并在该导热组织的其余区域形成开放端;其中,该板式热管中设有数个个别独立不连通的单元热管所组织而成,使该板式热管可迅速且均匀地将热量向外释放,进而提高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018741SQ200720005889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9日
发明者李季龙, 林昌亮, 梁辉源, 颜久焱 申请人:帛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