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049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装置,尤其涉及显示部侧框体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滑 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显示部侧框体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滑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这样 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例如公开在JP特开2009-3614号公报、JP特开2008-283272号公报以 及JP特开2008-33595号公报中。在上述JP特开2009-361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便携式终端装置), 包括盖体,其具有显示部;基体,其具有操作部;板状的滑动构件,其夹在盖体和基体之 间。在该电子设备中,在盖体和基体完全重叠的状态下,使盖体作为滑动构件相对于基体而 在纵方向上滑动而将其用作为便携式电话,并且使盖体经由滑动构件而在横方向上滑动而 将其用作为PC终端。此外,在滑动构件上,在沿着纵方向和横方向延伸的四个边上形成有 薄板状的边缘部,在各个边缘部直接嵌入分别安装在盖体和基体上的槽状的引导部的状态 下,相对于引导部滑动。由此,使盖体相对于基体而分别向纵方向和横方向滑动。另外,在上述JP特开2008-2832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便携式终 端装置),包括第一构件,其具有显示部;第二构件,其具有操作部;金属制的基体(滑动 板),其夹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在该电子设备中,在第一构件在第二构件上与其完 全重叠的状态下,第一构件经由基体而相对于第二构件而向第一方向(纵方向)滑动,并且 第一构件经由基体而向第二方向(横方向)滑动,由此使电子设备的形态(外观形状)发 生变化。由此,该电子设备用作为便携式电话和信息输入终端等。此外,在基体的侧端部形 成有沿着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薄板状的边缘部,该边缘部在直接嵌入具有安 装在第二构件侧的槽状的导轨部的第一滑动体的状态下,相对于导轨部而滑动。另外,在基 体的上表面上,将金属板切出而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部,安装在 第一构件侧的第二滑动体的薄板状的边缘部在直接嵌入基体的导轨部中的状态下,相对于 导轨部而滑动。另外,在上述JP特开2008-3359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第一框 体,其具有显示部;第二框体,其具有操作键(操作部)。在该便携式终端中,在第一框体与 第二框体完全重叠的状态下,第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而在纵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一框体 相对于第二框体而在横方向上滑动,由此使便携式终端的形态(外观形状)发生变化。由 此,将该便携式终端用作为照相机或信息输入终端(PDA)等。此外,设置在第一框体的里面 侧的圆柱状的突起部直接与形成在第二框体的表面侧的L字形状的引导槽卡合,并在槽内 进行移动,由此使第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滑动,其中,上述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重叠。然而,在上述JP特开2009-3614号公报中记载的电子设备中,基体的薄板状的边 缘部直接嵌入分别安装在盖体和基体上的槽状的引导部中,因此,由于边缘部的厚度薄而 可能会在边缘部和引导部之间相应地容易产生晃动。因此,在使盖体相对于操作部而滑动时,存在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另外,在上述JP特开2008-283272号公报中记载的电子设备中,基体的薄板状的 边缘部也直接嵌入安装在第二构件上的槽状的导轨部,并且安装在第一构件侧的第二滑动 体的薄板状的边缘部直接嵌入基体的导轨部。因此,可以想到,由于基体的边缘部以及第二 滑动体的边缘部的厚度薄,所以相应地在边缘部和导轨部之间容易产生晃动。因此,存在如 下问题在使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滑动时,容易出现晃动的问题。另外,在上述JP特开2008-33595号公报中记载的便携式终端中,由于第一框体的 圆柱状的突起部在直接与第二框体侧的引导槽卡合的状态下在槽内进行滑动,因此在突起 部和引导槽之间容易产生晃动。因此,在世第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滑动时,存在容易产生 晃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 框体滑动时所产生的晃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具有操作部侧框体,其具有操作部侧 引导部,并且在该操作部侧框体内设置有操作部,显示部侧框体,其具有显示部侧引导部, 并且在该显示部侧框体内设置有显示部,滑动板,其配置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和上述操作 部侧框体之间,用于使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在第一方向以及与上 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滑动,第一滑动构件,其配置在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 侧引导部和上述滑动板之间,第二滑动构件,其配置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的显示部侧引导 部和上述滑动板之间;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经由上述第一滑动构件而与上 述滑动板卡合,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的显示部侧引导部经由上述第二滑动构件而与上述滑动 板卡合。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如上述,设置第一滑动构件以及 第二滑动构件,并且使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经由第一滑动构件而与滑动板接 合,使显示部侧框体的显示部侧引导部经由第二滑动构件而与滑动板接合,由此使第一滑 动构件以及第二滑动构件分别位于滑动板和操作部侧引导部之间以及滑动板和显示部侧 引导部之间,这样能够进一步使滑动板和操作部侧引导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滑动板和显示部 侧引导部之间的间隙相应地减小。由此,在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滑动时,能 够抑制显示部侧框体以及操作部侧框体两者发生晃动。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优选地,滑动板是金属制的滑动板,第 一滑动构件以及第二滑动构件分别是树脂制的滑动构件。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与滑动 板和第一滑动构件或第二滑动构件均是金属制的情况相比,通过金属构件和树脂构件的接 触,能够进一步减小滑动板和第一滑动构件摩擦时的摩擦音以及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构件摩 擦时的摩擦音。因此,能够一边减小滑动时发出的声音(摩擦音),一边减少滑动时的晃动。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优选地,滑动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 伸的第一卡合部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卡合部,第一滑动构件以夹住滑动板的第一卡 合部的状态,而与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卡合,第二滑动构件以夹住滑动板的第 二卡合部的状态,而与显示部侧框体的显示部侧引导部卡合。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第
6一滑动构件以及第二滑动构件均能够以夹住滑动板的状态保持滑动板,并使滑动板能够滑 动。由此,能够充分确保滑动板与第一滑动构件以及第二滑动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在 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滑动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两个框体出现晃动。在上述滑动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结构中,优选地,操作部侧引导部 以及显示部侧引导部各自的剖面呈L字形状,第一滑动构件以及第二滑动构件各自的剖面 呈U字形状,在U字形状的第一滑动构件嵌入操作部侧框体的上表面和L字形状的操作部 侧引导部之间的空间内的状态下,滑动板的第一卡合部嵌入U字形状的第一滑动构件的槽 部内,并且,在第二滑动构件嵌入显示部侧框体的下表面和L字形状的显示部侧引导部之 间的空间内的状态下,滑动板的第二卡合部嵌入U字形状的第二滑动构件的槽部内。如果 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利用第一滑动构件(第二滑动构件)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两者,能够通过 更宽阔的接触面积,相对于操作部侧引导部(显示部侧引导部)而可滑动地保持第一接合 部(第二接合部)。在上述滑动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结构中,优选地,通过使第一卡合 部相对于夹住第一卡合部的第一滑动构件的U字形状的槽部的内侧面滑动,或使第一滑动 构件的外侧面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滑动,从而使滑动板相对于操作部侧 框体而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有效利用位于操作部侧框体和滑动板 之间的第一滑动构件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能够使滑动板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容易地在第一 方向上滑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地,通过使显示部侧引导部相对于夹住第二卡合部的第二 滑动构件的外侧面滑动,从而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滑动板而沿着第二方向滑动。如果采 用这样的结构,则有效利用位于显示部侧框体和滑动板之间的第二滑动构件的外侧面,能 够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滑动板容易地在第二方向上滑动。在上述滑动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结构中,优选地,操作部侧引导部 与操作部侧框体一体设置,并且,显示部侧引导部与显示部侧框体一体设置。如果采用这样 的结构,则与分开设置操作部侧引导部和操作部侧框体或分开设置显示部侧引导部和显示 部侧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构成便携式终端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其结果,能够简化 滑动机构。在上述滑动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结构中,优选地,在显示部侧框体 的下表面,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对置地设置有一对显示部侧引导部,并且,在操作部 侧框体的上表面,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对置地设置有一对操作部侧引导部,第一卡 合部设置在滑动板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上,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滑动板的第二方向上的两 端部上,在俯视时,由一对显示部侧引导部保持滑动板的第一卡合部,并且由一对操作部侧 引导部保持滑动板的第二卡合部。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滑动板以稳定的状态相 对于操作部侧引导部以及显示部侧弓I导部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各个方向上滑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地,滑动板还具有平坦部,该平坦部连接第一卡合部和第二 卡合部,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操作部侧框体侧的高度位置,并且,第二卡合部 设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与第一卡合部相反一侧的显示部侧框体侧的高度位置。如果采用这 样的结构,则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被操作部侧引导部以及显示部侧 引导部保持。由此,不干涉彼此的移动方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而能够使操作部侧框体和显示部侧框体进行相对滑动。在上述滑动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结构中,优选地,第一接合部和第 二接合部与滑动板一体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与分开设置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 与滑动板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抑制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从滑动板 脱落。在上述滑动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结构中,优选地,滑动板相对于操 作部侧引导部而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并且,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滑动板而沿着第二方向滑 动。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通过相对于显示部侧框体的滑动板的移动,能够使显示部侧框 体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相对于滑动板的显示部侧框体的移动,能够使显示部侧框 体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高效地在第一方向 以及第二方向的各个方向上滑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地,滑动板的第一接合部的长度大于操作部侧引导部的长 度,滑动板的第二接合部的长度小于显示部侧引导部的长度。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 使滑动板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范围内稳定地滑动。另外,能够使显 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滑动板在沿着第二方向的移动范围内稳定地滑动。在上述滑动板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并且显示部侧框体沿着第二方向滑动的结构中, 优选地,第一滑动构件固定在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上,或固定在滑动板的第一 接合部上。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滑动板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容易地滑动。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优选地,还具有一个操作键部,该操作 键部包括第一操作键,在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而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的情 况下使用该第一操作键,第二操作键,在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而在第二方 向上滑动的情况下使用该第二操作键。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根据显示部侧框体相 对于操作部侧框体的滑动位置,将一个操作键部分别用于第一操作键和第二操作键,因此 与分开设置第一操作键和第二操作键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能够简 化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构造。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优选地,还具有第一弹簧构件,其连 接在滑动板和操作部侧框体之间,在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而在第一方向上 滑动时,该第一弹簧构件向第一方向上的滑动方向产生弹力,第二弹簧构件,其连接在滑动 板和显示部侧框体之间,在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而在第二方向上滑动时, 第二弹簧构件向第二方向上的滑动方向产生弹力。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利用第一弹簧 构件以及第二弹簧构件的弹力,能够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第一方向以及 第二方向上滑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进行滑动动作。在还具有上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的结构中,优选地,滑动板具有在第 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卡合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卡合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卡合部和 第二卡合部的平坦部,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操作部侧框体侧的高度位置,并 且,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与第一卡合部相反一侧的显示部侧框体侧的高度位 置,第一弹簧构件配置在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第一卡合部的高度位置之间的区域内,并且, 第二弹簧构件配置在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第二卡合部的高度位置之间的区域内。如果采 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容易地在由平坦部和第一接合部形成的阶梯空间内存放第一弹簧构
8件,并且容易地在由平坦部和第二接合部形成的阶梯空间内存放第二弹簧构件。其结果,设 置第一弹簧构件以及第二弹簧构件,也能够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无障碍地滑动。在还具有上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的结构中,优选地,第一弹簧构件以 及第二弹簧构件是扭转弹簧。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恰当利用扭转弹簧的弹力(恢 复力),能够容易得到用于使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 上滑动的驱动力。在上述滑动板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并且显示部侧框体沿着第二方向滑动的结构中, 优选地,第一滑动构件固定在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上。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 能够使滑动板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容易地滑动。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优选地,操作部侧框体还具有突起部, 该突起部与显示部侧框体卡合,显示部侧框体还具有L字形状的引导槽,该引导槽在显示 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滑动时与突起部卡合,引导槽形成在显示部侧框体中,并且 引导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一致,通过使突起部在L字形状的引导槽 内移动,在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而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滑 动时,防止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而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滑 动。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的显示部侧框体的移动方向限制 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因此能够得到根据各个移动方向能够容易地切换控 制模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地,突起部呈针状,与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一体 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与分开设置突起部和操作部侧引导部的情况不同,能够简化 操作部侧框体的制造工序和构造。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在纵方向上滑动的情况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在横方向上滑动的情况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处于未滑动的初始状态的情况的 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操作部侧主体的结构的分解 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显示部侧主体的结构的分解 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滑动机构的分解立体 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滑动板和操作部侧框体的盖构件之间的卡合状态的部分剖 面图。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滑动板和显示部侧框体的壳构件之间的卡合状态的部分剖 面图。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滑动板和操作部侧框体的盖构件之间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6所示的滑动板和操作部侧框体的盖构件之间的卡合状态的立体 图。图11是表示图6所示的滑动板和显示部侧框体的壳构件之间的卡合状态的立体 图。图12是表示图6所示的滑动板和显示部侧框体的壳构件之间的卡合状态的立体 图。图1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X方向上滑动 时的弹簧构件的配置的俯视图。图14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X方向上滑动 时的弹簧构件的配置的俯视图。图15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X方向上滑动 时的弹簧构件的配置的俯视图。图1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Y方向上滑动 时的弹簧构件的配置的俯视图。图1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Y方向上滑动 时的弹簧构件的配置的俯视图。图1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在Y方向上滑动 时的弹簧构件的配置的俯视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 图18,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00的结构进行说 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一例,说明使本发明应用于显 示部侧主体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而在X-Y方向上滑动的滑动型的便携式电话机100的情 况。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00是具有滑动机构的便携式终端装置。艮口, 如图1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00具有俯视时(从Z方向观察)具有纵长形状的操作部侧主 体10、安装在操作部侧主体10的上表面侧(Zl侧)并且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能够在图 1的Y方向和图2的X方向上滑动的显示部侧主体30。此外,X方向和Y方向分别是本发 明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一例。另外,如图3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用户不使显示部侧主体30滑动而使显示部侧主 体30完全重叠在操作部侧主体10上,从而能够以便携式电话机100的平面面积最小的状 态保持便携式电话机100。另外,如图4所示,操作部侧主体10由操作部侧框体13、操作电路基板14和 操作键部15构成。压铸成形的金属制(Mg制或Al制)的盖构件11相对于由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或ABS树脂形成的树脂制的壳构件12而在Z方向上嵌入,由此形成 操作部侧框体13。另外,操作电路基板14存放在操作部侧框体13的内部,并且具有使便携式电话机100实现各种功能的作用。另外,操作键部15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L字形状的板 状(片状),覆盖盖构件11的规定的区域。另外,操作键部15经由未图示的FPC(挠性印刷 基板)而与操作电路基板14相连接。此外,包括盖构件11和壳构件12的操作部侧框体13 是本发明的“操作部侧框体”的一例。另外,操作电路基板14以及操作键部15是本发明的 “操作部”的一例。另外,如图5所示,显示部侧主体30由显示部侧框体33和显示部34构成,显示部 34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由聚碳酸酯(PC)或ABS树脂形成的树脂制的面板部31相对于压铸 成形的金属制(Mg制或Al制)的壳构件32在Z方向上嵌入,由此形成显示部侧框体33。 另外,显示部34存放在显示部侧框体33的内部,并且经由FPC (未图示)而与操作电路基板 14(参照图4)相连接。由此,如图1所示,在使显示部侧主体30向规定方向(Y方向)滑动 的状态下,用户一边观察显示部34,一边通过操作键部15(参照图4)中的区域15a的操作 键对便携式电话机100进行操作,其中,上述区域15a露出在操作部侧主体10的上表面上。 此外,包括面板部31和壳构件32的显示部侧框体33是本发明的“显示部侧框体”的一例。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操作部侧主体10(参照图4) 一侧的壳构件12 和显示部侧主体30 (参照图5) —侧的壳构件32经由配置在操作部侧主体10和显示部侧 主体30之间的金属板制(金属制)的滑动板50而相连接,其中,上述滑动板50具有大约 0. 5mm以上并且大约0. 6mm以下的厚度。针对该滑动机构,下面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如图6所示,在构成操作部侧主体 10 (参照图4)的金属制的盖构件11的上表面上一体形成有一对引导部11a。该引导部Ila 形成在盖构件11中的未配置操作键部15(参照图4)的大致矩形状的区域lib上。另外, 一对引导部Ila在区域lib的Y方向的端部附近,沿着X方向延伸。此外,引导部Ila是本 发明的“操作部侧引导部”的一例。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一对引导部Ila分别具有侧壁部Ilc和檐部lld,侧壁 部Ilc从盖构件11的上表面大致垂直地向上方(Zl方向)突出,具有大致2mm的高度,檐 部Ild从侧壁部Ilc的上端部分别向Yl方向以及Y2方向改变方向而延伸,其方向改变角 度为大致直角。即,引导部Ila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剖面形状。另外,各个引导部Ila能够 将树脂制的滑块51保持在被盖构件11(区域lib)的上表面、侧壁部Ilc和檐部Ild包围 的、沿着X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区域(参照图7)内,该滑块具有良好的滑动性,并且由POM(聚 醛树脂(polyacetal))等形成。另外,滑块51具有大致0. 5mm的厚度t (参照图7),并且具 有剖面为大致U字状的槽部51a。槽部51a沿着引导部Ila的延伸方向(图6的X方向) 而以大致直线状延伸。因此,滑块51完全嵌入到引导部Ila的槽状的区域内。此时,如图 7所示,引导部Ila的开口和槽部51a的开口朝向同一方向(Yl方向或Y2方向)。此外,滑 块51是本发明的“第一滑动构件”的一例。另外,如图6所示,在构成显示部侧主体30 (参照图5)的壳构件32上一体形成有 一对引导部32a。即,一对引导部32a在壳构件32的内侧的X方向的两端部附近沿着Y方 向延伸。此外,引导部32a从壳构件32的下表面32d —侧露出,因此,在图6中,用虚线来 表示引导部32a。此外,引导部32a是本发明的“显示部侧引导部”的一例。另外,如图6以及图8所示,一对弓丨导部32a分别具有壳构件32的Y方向的侧壁 部32b以及从侧壁部32b向水平方向(XI方向以及X2方向)突出的梁部32c。另外,各个引导部32a能够将树脂制的滑块52保持在被壳构件32的下表面32d、侧壁部32b和梁部 32c包围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槽部32e(参照图8)内。另外,滑块52具有大致0. 5mm的厚 度t (参照图8),并且具有剖面为大致U字状的槽部52a,该滑块52沿着引导部32a的延伸 方向(图6的Y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因此,滑块52完全嵌入到引导部32a的槽部 32e内。此时,如图8所示,槽部32e的开口和槽部52a的开口朝向同一方向(XI方向或X2 方向)。此外,滑块52是本发明的“第二滑动构件”的一例。另外,如图6所示,滑动板50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平坦部50a、经由金属板的弯曲 加工而与平坦部50a的周缘部一体形成的一对边缘部50b和一对边缘部50c。另外,边缘部 50b在平坦部50a的Y方向上的端部沿着X方向延伸。另外,边缘部50c在平坦部50a的 X方向上的端部沿着Y方向延伸。另外,边缘部50b形成在从平坦部50a向Z2侧(离盖构 件11近的一侧)下降大致2mm的高度位置,并且,边缘部50c形成在从平坦部50a向Zl侧 (离壳构件32近的一侧)上升2mm的位置。此外,使边缘部50b和50c分别相对于平坦部 50a偏移大致2mm,由此能够在边缘部50b和平坦部50a之间的Z2侧的间隙(平坦部50a 的下表明和盖构件1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边缘部50c和平坦部50a之间的Zl侧的 间隙(平坦部50a的上表面和壳构件3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上分别配置后述的弹簧构 件61以及62。此外,边缘部50b的本发明的“第一卡合部”的一例,边缘部50c是本发明的 “第二卡合部”的一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边缘部50b沿着保持在引导部1 Ia的滑块 51的槽部51a而嵌入的状态下,滑动板50经由滑块51而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的盖构件 11在X方向上滑动。即,在X方向上的滑动使滑动板50从图9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10 (图 1)所示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滑块51固定在引导部Ila—侧,因此使滑动板50的 边缘部50b相对于滑块51的槽部51a(参照图7)的内侧面滑动。另外,如图8所示,在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c沿着保持在引导部32a的滑块52的 槽部52a而嵌入的状态下,显示部侧主体30的壳构件32经由滑块52而相对于操作部侧主 体10的盖构件11在Y方向上移动。即,在滑动板50被引导部Ila保持从而被限制在Y方 向上的移动状态(参照图9等)下,在Y方向上的滑动使显示部侧主体30的壳构件32从 图11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12 (图2)所示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滑块52固定在滑 动板50的边缘部50c —侧,因此使引导部32a的内侧面(被下表面32d(参照图8)、侧壁 部32b和梁部32c包围的槽部32e)相对于滑块52的外侧面而滑动。此外,在图12中,为 了方便说明,以切除了包括壳构件32的下表面32d的上部区域的状态,来示出壳构件32的 内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盖构件11的一侧(Y2侧)的引导部Ila上, 形成有从檐部Ild向上方(Zl方向)突出规定高度的针状的突起部lie。另外,如图6所 示,在显示部侧主体30的壳构件32上,在下表面32d —侧形成有俯视时具有大致L字形状 的引导槽32f (用虚线表示)。另外,在显示部侧主体30经由滑动板50与操作部侧主体10 组合的情况下,突起部lie插入到引导槽32f中。由此,在壳构件32相对于盖构件11而滑 动时,突起部lie在引导槽32f的内部沿着X方向或Y方向移动。此外,由于引导槽32f呈 L字形状,因此在壳构件32相对于盖构件11在Y方向上滑动时,限制突起部lie在X方向 上移动;并且在壳构件32相对于盖构件11在X方向上滑动时,限制突起部lie在Y方向上移动。由此,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仅在X方向上和Y方向中的一个 方向滑动。此外,引导槽32f可以被形成为在壳构件32内具有从下表面32d —侧沿着Zl 方向的规定的深度的槽状,也可以是向Zl方向贯通壳构件32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滑动机构,用户能够以使显示部侧主体30 从图3所示的初始状态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而在X方向上和Y方向中的某一方向上滑 动的状态,来使用便携式电话机100。即,在用户使显示部侧主体30向Yl方向滑动的情况 下,如图1所示,对与操作键部15中的区域15a对应的操作键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将便携式 电话机100用作为便携式电话,其中,上述区域15a从操作部侧主体10的上表面露出。另 外,在用户使显示部侧主体30向Xl方向滑动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对与操作键部15中的 区域15b对应的操作键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将便携式电话机100用作为信息输入终端(PDA 等),其中,上述区域15b从操作部侧主体10的上表面露出。此外,与区域15b对应的操作 键以及与区域15a对应的操作键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操作键”以及“第二操作键”的一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盖构件11和滑动板50之间,可转动地安装 有由扭转弹簧构成的弹簧构件61。具体地说,弹簧构件61的环状的端部61a可转动地与凸 起部Ilf卡合,并且,弹簧构件61的环状的端部61b可转动地与设置在滑动板50的平坦部 50a的下表面侧的凸起部50d卡合,上述凸起部Ilf在盖构件11上向Zl方向突出。此外, 弹簧构件61是本发明的“第一弹簧构件”的一例。由此,在显示部侧主体30完全重叠在操作部侧主体10上的状态(图3的初始状 态)下,弹簧构件61 (用虚线表示)配置在图13所示的位置,由此利用弹簧构件61的弹力 始终向X2侧按压壳构件32。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开始使显示部侧主体30 (参照图3)相对 于操作部侧主体10向Xl侧滑动,则如图14所示,滑动板50的凸起部50d相对于盖构件 11的凸起部Ilf向Xl方向移动,由此使弹簧构件61以端部61a作为转动中心慢慢向A方 向转动。此外,在弹簧构件61开始向A方向转动时,弹簧构件61变形,端部61a与61b之 间的距离缩短,因此,用户克服弹簧构件61的向X2侧的弹力进行反作用,以使显示部侧主 体30向Xl侧滑动。另外,在上述的滑动动作中,在弹簧构件61向A方向转动时,在弹簧构 件61的转动动作的途中,弹簧构件61的弹力从X2方向切换为Xl方向。并且,在完成了显 示部侧主体30向Xl侧的滑动的状态下,弹簧构件61 (用虚线表示)配置在图15所示的位 置,由此利用弹簧构件61的弹力始终向Xl侧按压壳构件32 (参照图11)。此外,在使显示 部侧主体30从Xl侧向X2侧滑动的情况下,也在滑动动作的途中,弹簧构件61向与上述相 反的方向(B方向)转动,并且使弹力的方向从Xl侧切换为X2侧。这样,在用户使显示部 侧主体30在X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时,利用伴随着弹簧构件61的转动的施力方向的变化, 协助显示部侧主体30 (参照图3)的滑动动作。此外,在图13 图15中,为了图示的方便, 示出了去掉滑动板50上的壳构件32的状态(其中,仅用双点划线表示与盖构件11的突起 部lie卡合的引导槽32f的位置)。另外,同样,在壳构件32和滑动板50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由扭转弹簧构成的弹簧 构件62。具体地说,弹簧构件62的环状的端部62a可转动地与在壳构件32 (下表面32d) 上向Z2方向突出设置的凸起部32g卡合,并且,弹簧构件62的环状的端部62b可转动地与 设置在滑动板50的平坦部50a的上面侧的凸起部50e卡合。此外,弹簧构件62是本发明 的“第二弹簧构件”的一例。
13
由此,显示部侧主体30 (参照图1)完全重叠在操作部侧主体10上的状态下,弹簧 构件62配置在图16所示的位置,由此,利用弹簧构件62的弹力始终向Y2侧按压壳构件 32(参照图11)。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开始使显示部侧主体30(参照图1)相对于操作部侧 主体10向Yl侧滑动,则如图17所示,壳构件32的凸起部32g相对于滑动板50的凸起部 50e向Yl侧移动,由此使弹簧构件62以端部62a作为转动中心慢慢向B方向转动。此外, 在弹簧构件62开始向B方向转动时,弹簧构件62变形以使端部62a和62b之间的距离缩 短,因此,用户克服弹簧构件62的向Y2侧的弹力,以使显示部侧主体30向Yl侧滑动。另 外,在上述滑动动作中,在弹簧构件62向B方向转动时,在弹簧构件62的转动动作的途中, 弹簧构件62的弹力从Y2方向切换为Yl方向。并且,在完成了显示部侧主体30向Yl侧的 滑动的状态下,弹簧构件62配置在图18所示的位置,由此,利用弹簧构件62的弹力始终向 Yl侧按压壳构件32 (参照图11)。另外,在使显示部侧主体30从Yl侧向Y2侧滑动的情况 下,也在滑动动作的途中,弹簧构件62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A方向)转动,并且使弹力的 方向从Yl侧切换为Y2侧。这样,在用户使显示部侧主体30在Y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时, 利用伴随着弹簧构件62的转动的施力方向的变化,协助显示部侧主体30(参照图1)的滑 动动作。此外,在图16 图18中,为了图示的方便,示出了去掉滑动的同时露出的操作键 部15(图1的区域15a等)的状态。另外,在图16 图1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与盖构件11 的突起部lie卡合的壳构件32的引导槽32f的滑动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设置滑块51和滑块52,并且使操作部侧主体10的引导 部Ila经由滑块51而与滑动板50卡合,并且,使显示部侧主体30的引导部32a经由滑块 52而与滑动板50卡合。由此,由于在滑动板50和引导部Ila之间以及滑动板50和引导 部32a之间分别设有滑块51以及滑块52,因此能够使滑动板50和引导部Ila之间的间隙 (参照图7)以及滑动板50和引导部32a之间的间隙(参照图8)相应地减小。其结果,在 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滑动时,能够抑制显示部侧主体30以及操作部 侧主体10两者发生晃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滑动板50做成金属制,并且将滑块51和滑块52均做成 由具有良好的滑动性的POM等构成的树脂制。由此,例如,与滑动板50、滑块51和52均为 金属制的情况相比,通过使金属构件和树脂构件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小滑动板50和滑块51 摩擦时的摩擦音以及滑动板50和滑块52摩擦时的摩擦音。因此,能够减小滑动时发出的 声音(摩擦音),并降低滑动时的晃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槽部51a夹入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b中的状态下,使滑 块51与操作部侧主体10的引导部Ila卡合。而且,在槽部52a夹入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c 中的状态下,使滑块52与显示部侧主体30的引导部32a卡合。由此,滑块51和滑块52均 在夹住滑动板50的状态下保持滑动板50而使滑动板50够滑动。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滑 动板50、滑块51以及52各自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在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 主体10滑动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出现两个框体晃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构件11的上表面和大致L字形状的引导部Ila之间 的空间内嵌入有大致U字形状的滑块51的状态下,使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b嵌入到大致 U字形状的滑块51的槽部51a内;并且在壳构件32的下表面和大致L字形状的引导部32a 之间的空间内嵌入有滑块52的状态下,使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c嵌入到大致U字形状的滑块52的槽部52a内。由此,利用滑块51 (滑块52)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两者,以宽阔的接 触面积,来保持边缘部50b (边缘部50c)而使边缘部50b (边缘部50c)能够相对于引导部 1 Ia (引导部32a)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b相对于夹住边缘部50b的 滑块51的大致U字形状的槽部51a的内侧面滑动,从而使滑动板50相对于盖构件11 (操 作部侧主体10)而沿着X方向滑动。由此,有效利用夹在盖构件11和滑动板50之间的滑 块51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能够容易地使滑动板50相对于盖构件11 (操作部侧主体10)在 X方向上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壳构件32的引导部32a相对于夹住边缘部50c的 滑块52的外侧面滑动,从而使壳构件32 (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滑动板50沿着Y方向 滑动。由此,有效利用夹在壳构件32和滑动板50之间的滑块52的外侧面,能够容易地使 壳构件32 (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滑动板50在Y方向上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操作部侧主体10的盖构件11 一体设置有引导部11a, 并且与显示部侧主体30的壳构件32 —体设置有引导部32a。由此,与分开设置引导部Ila 和盖构件11的情况以及分开设置引导部32a和壳构件32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构成便携 式电话机100的部件数量的增加。其结果,能够简化滑动机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构件32的下表面上,在X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 置地设置有一对引导部32a,并且,在盖构件11的上表面上,沿着Y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相 对置地设置有一对引导部11a。另外,边缘部50b设置在滑动板50的X方向的两端部上,并 且,边缘部50c设置在滑动板50的Y方向的两端部上。并且,针对滑动板50,俯视时用一对 引导部32a来保持边缘部50b,并且用一对引导部Ila来保持边缘部50c。由此,能够使滑 动板50以稳定的状态相对于引导部Ila以及引导部32a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的各个方 向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部50b设置在比平坦部50a更接近盖构件11 (操作部 侧主体10) —侧的高度的位置,并且边缘部50c设置在比平坦部50a更接近与边缘部50b 相反一侧的壳构件32 (显示部侧主体30) —侧的高度的位置。由此,边缘部50b以及边缘 部50c分别在不同高度的位置(Z方向)被引导部Ila以及引导部32a保持。由此,不干涉 彼此的移动方向(X方向或Y方向),就能够使操作部侧主体10和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滑 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部50b和边缘部50c与滑动板50—体形成。由此,与 分开设置边缘部50b、边缘部50c和滑动板50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抑制边缘部50b和边缘 部50c中的至少一个从滑动板50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板50相对于引导部1 Ia沿着X方向滑动,并且壳构件 32 (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滑动板50沿着Y方向滑动。由此,通过相对于盖构件11的滑 动板50的移动,能够使显示部侧主体30在X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相对于滑动板50的壳 构件32的移动,能够使显示部侧主体30在Y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显示部侧主体30 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高效地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的各个方向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b的长度(Y方向)大于引导部Ila 的长度(X方向),并且滑动板50的边缘部50c的长度(Y方向)小于引导部32a的长度(X方向)。由此,能够使滑动板50相对于盖构件11 (操作部侧主体10)而沿着X方向稳定地 滑动。另外,能够使壳构件32 (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滑动板50在沿着Y方向的移动范 围内稳定地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滑块51固定在盖构件11的引导部Ila中,因此能够 使滑动板50相对于盖构件11而顺滑地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一个操作键部15,其具有区域15b的操作键和区域 15a的操作键,其中,区域15b的操作键是在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在X方向上滑动的情况 下针对显示部侧主体30使用的操作键,区域15a的操作键是在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在 Y方向上滑动的情况下针对显示部侧主体30使用的操作键。由此,能够按照显示部侧主体 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的滑动位置,将一个操作键部15分开使用于区域15b的操作键 和区域15a的操作键,因此与作为独立的操作键部来设置这些操作键的情况不同,能够抑 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能够简化便携式电话机100 (操作部侧主体10)的构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弹簧构件61,其连接在滑动板50和操作部侧主体10 之间,并且在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而在X方向上滑动时,在X方向上 的滑动方向上产生弹力。由此,利用弹簧构件61的弹力能够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 作部侧主体10在X方向上(XI方向以及X2方向)滑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进行在X方向 上的滑动动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弹簧构件62,其连接滑动板50和显示部侧主体30之 间,并且在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在Y方向上滑动时,在Y方向上的滑 动方向上产生弹力。由此,利用弹簧构件62的弹力能够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 侧主体10在Y方向上(Yl方向以及Y2方向)滑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进行在Y方向上的 滑动动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61配置在平坦部50a的高度位置和边缘部50b 的高度位置之间的区域内(平坦部50a的下表面和盖构件1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 弹簧构件62配置在平坦部50a的高度位置和边缘部50c的高度位置之间的区域内(平坦 部50a的上表面和壳构件3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容易地在由平坦部50a和 引导部Ila形成的阶梯空间(平坦部50a的下表面和盖构件1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内 存放弹簧构件61,并且能够容易地在由平坦部50a和引导部32a形成的阶梯空间(平坦部 50a的上表面和壳构件3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内存放弹簧构件62。其结果,设置弹簧构 件61以及弹簧部62,也能够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无障碍地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扭转弹簧用作为弹簧构件61以及弹簧部62。由此,恰当 地利用扭转弹簧的弹力(恢复力),能够容易地用于得到使显示部侧框体33相对于操作部 侧框体13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滑动的驱动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槽32f以引导槽32f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以及Y方向 大致一致的状态形成在壳构件32上,并且突起部lie在大致L字形状的引导槽32f内进行 移动,由此,在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沿着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滑动时,防止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沿着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 滑动。由此,能够将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的显示部侧主体30的移动方向限制为X方向 和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因此能够得到按照各个移动方向可容易切换控制模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lie呈针状,与盖构件11的引导部Ila —体形成。 由此,与分开设置突起部lie和引导部Ila的情况不同,能够简化盖构件11的制造工序以 及构造。此外,应注意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上均是例示,并不限制本发 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进而包 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一例的 便携式电话机100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显示部侧框体能够相对于操 作部侧框体滑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即可,也可以适用于便携式电话机以外的便携式终端装 置,例如,能够适用于这样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在使显示部侧框体向第一方向滑动的情况下 具有游戏机的功能,并且在使显示部侧框体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动的情况下具 有PC设备的功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利用由扭转弹簧构成的弹簧构件61以及62来控 制(协助)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滑动动作的例 子,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扭转弹簧以外的片簧或螺旋弹簧等弹簧构 件(施力构件)等来控制滑动动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金属板(金属制)形成滑动板50的例子,但是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由树脂成型品构成的滑动板。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例子,S卩,在滑动板50和盖构件11之间的滑 动机构中,通过将滑块51固定在引导部Ila的槽状的区域内,使滑动板50(边缘部50b)相 对于槽部51a(参照图7)的内侧面滑动,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如图19所示的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将与边缘部50b大致相同长度的滑块71预先嵌入 到滑动板70的边缘部50b中,从而将其固定在边缘部50b —侧。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 通过嵌件成型在金属制的滑动板70上一体形成树脂制的滑块52以及71。在这样的情况 下,使固定在边缘部50b的滑块71的外侧面相对于引导部Ila的内侧面(被图7所示的盖 构件11的上表面、侧壁部Ilc和檐部Ild包围的大致U字形状的内侧面)滑动。此外,滑 块71是本发明的“第一滑动构件”的一例。如果这样构成该变形例,则能够在将滑块71以 及滑块52预先安装在滑动板70上的状态下,使它们与操作部侧主体10以及显示部侧主体 30组合,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便携式电话机100的组装作业。另外,由于滑块71固定在引 导部11a,因此能够使滑动板70相对于操作部侧框体13顺滑地滑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盖构件11上形成针状的突起部lie并且在壳 构件32上形成了引导槽32f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盖构件11上形成 引导槽,并且在壳构件32上形成与引导槽卡合的突起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侧主体10而能够 在X方向上以及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滑动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只要 本发明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彼此垂直,也可以使显示部侧主体30相对于操作部 侧主体10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以外的方向滑动。
权利要求
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侧框体,其具有操作部侧引导部,并且在该操作部侧框体设置有操作部,显示部侧框体,其具有显示部侧引导部,并且在该显示部侧框体设置有显示部,滑动板,其配置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和上述操作部侧框体之间,用于使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在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滑动,第一滑动构件,其配置在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和上述滑动板之间,第二滑动构件,其配置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的显示部侧引导部和上述滑动板之间;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经由上述第一滑动构件而与上述滑动板卡合,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的显示部侧引导部经由上述第二滑动构件而与上述滑动板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板是金属制的滑动板,上述第一滑动构件以及上述第二滑动构件分别是树脂 制的滑动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板具有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卡合部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 ~ 卡合部,上述第一滑动构件以夹住上述滑动板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 作部侧引导部卡合,上述第二滑动构件以夹住上述滑动板的第二卡合部的状态,与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的显 示部侧引导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侧引导部以及上述显示部侧引导部各自的剖面呈L字形状, 上述第一滑动构件以及上述第二滑动构件各自的剖面呈U字形状, 在U字形状的上述第一滑动构件嵌入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上表面和L字形状的上述操 作部侧引导部之间的空间内的状态下,上述滑动板的第一卡合部嵌入U字形状的上述第一 滑动构件的槽部内,并且,在上述第二滑动构件嵌入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的下表面和L字形 状的上述显示部侧引导部之间的空间内的状态下,上述滑动板的第二卡合部嵌入U字形状 的上述第二滑动构件的槽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对于夹住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上述第一滑动构件的U字形状的槽 部的内侧面滑动,或使上述第一滑动构件的外侧面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 导部滑动,从而使上述滑动板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显示部侧引导部相对于夹住上述第二卡合部的上述第二滑动构件的外侧面滑 动,从而使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上述滑动板而沿着上述第二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侧引导部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一体设置,上述显示部侧引导部与上述显示 部侧框体一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的下表面,在上述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对置地设置有一对上述显示部侧引导部,并且,在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上表面,在上述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 对置地设置有一对上述操作部侧引导部,上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上述滑动板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上,上述第二卡合部设 置在上述滑动板的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在俯视时,一对上述显示部侧引导部保持上述滑动板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并且一对上 述操作部侧引导部保持上述滑动板的上述第二卡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板还具有平坦部,该平坦部连接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 上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第一高度的位置,上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第二高度的位置,上 述第一高度的位置比上述平坦部更接近上述操作部侧框体一侧,上述第二高度的位置比上 述平坦部更接近与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反一侧的上述显示部侧框体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与上述滑动板一体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板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引导部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滑动,并且,上述显示部 侧框体相对于上述滑动板而沿着上述第二方向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板的第一卡合部的长度大于上述操作部侧引导部的长度,上述滑动板的第二 卡合部的长度小于上述显示部侧引导部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滑动构件固定在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上,或固定在上述滑动 板的第一卡合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一个操作键部,该操作键部包括第一操作键,在使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滑 动的情况下使用该第一操作键,第二操作键,在使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滑 动的情况下使用该第二操作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一弹簧构件,其连接在上述滑动板和上述操作部侧框体之间,在使上述显示部侧框 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滑动时,该第一弹簧构件向上述第一方向 上的滑动方向产生弹力,第二弹簧构件,其连接在上述滑动板和上述显示部侧框体之间,在使上述显示部侧框 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滑动时,该第二弹簧构件向上述第二方向 上的滑动方向产生弹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板具有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卡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 二卡合部以及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平坦部,上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第一高度的位置,上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第二高度的位置,上 述第一高度的位置比上述平坦部更接近上述操作部侧框体一侧,上述第二高度的位置比上 述平坦部更接近与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反一侧的上述显示部侧框体一侧,上述第一弹簧构件配置在上述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高度位置之间 的区域内,并且,上述第二弹簧构件配置在上述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高 度位置之间的区域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弹簧构件以及上述第二弹簧构件是扭转弹簧。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滑动构件固定在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操作部侧引导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还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与上述显示部侧框体卡合,上述显示部侧框体还具有L字形状的引导槽,该引导槽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上 述操作部侧框体滑动时与上述突起部卡合,上述引导槽形成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上,并且上述引导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上述第一 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一致,使上述突起部在L字形状的上述引导槽内移动,由此在上述显示部侧框体相对于上述 操作部侧框体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滑动时,防止上述显示部 侧框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滑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呈针状,与上述操作部侧框体的上述操作部侧引导部一体形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包括具有操作部侧引导部的操作部侧框体、具有显示部侧引导部的显示部侧框体、配置在显示部侧框体和操作部侧框体之间的滑动板、第一滑动构件以及第二滑动构件。并且,操作部侧引导部经由第一滑动构件而与滑动板卡合,显示部侧引导部经由第二滑动构件而与滑动板卡合。
文档编号H05K5/00GK101945549SQ201010222599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日
发明者山际大祐, 新银康裕, 神野世纪, 锦织义久 申请人: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