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联接器和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286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联接器和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门联接器和锁定机构本发明涉及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门联接器,所述门联接器被设置作为门驱动机构的组成部分、优选是电梯门驱动机构的组成部分。这样的门联接器根据其类型是已知的。尤其是从已经出现在当代现有技术中的专利申请WO 2005/077807公开了,这种门联接器的接合橇板14、15支承在可转动的摆杆11、13上并且这些摆杆11、13借助启闭门的同步带106来驱动,同步带作用于在按规定运行中转动的操作杆1,操作杆在中间设有同样可转动运动的凸轮18情况下又借助转动支承的接合橇板14、15的操作机构或者说连杆10驱 动摆杆11、13转动,由此,摆杆被迫进行其接合和分离所需要的运动。此外,转动的操作杆I在给定时间借助可转动运动的凸轮18如此作用于门锁定机构,以使门锁定机构被解锁。WO 2005/077807已公开的门联接器虽然工作可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是不利的,因为它由于有要求严格的仿制物而由相当多的活动构件组成,其制造和安装造成相应成本。上述的门联接器的另一个在大多应用场合中倒是次要的而在其它应用场合中是重要的缺点在于,它不能毫无问题地适用于变型构造,就是在现代化改造领域内存在的设备需要门联接器或者说门联接器概念,借此可以显示变型的多种多样性,即,可以塑造这样的门联接器,其接合橇板在接合状态中相互保持截然不同的橇板间距,以便应对当前遇到的旧设备的状况。很容易理解的是,上述的门联接器从其基本概念上讲不太适用于此,这是因为复杂的仿制物不能以相同的或者只是最小程度改变的零部件来表明不同的橇板距离,而是每次都要完全改动门联接器,以表明不同的橇板距离。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将利用权利要求I的特征来完成。本发明的门联接器包括固定在被驱动的第一门上的多个接合橇板,就是说它在基本原理上是典型的联接器。接合橇板的彼此相对距离是可变的,即,这些接合橇板可被置入第一位置,它们在第一位置上在电梯行驶方向上能经过本身不具有自己的驱动装置的第二门的接合件,而不与之相互接触,并且这些接合橇板能被置入第二位置,它们在第二位置上大多是无间隙地抵靠接合件,从而第二门现在跟随第一门的开启运动。根据本发明,这些接合橇板配备有保持并引导它的或者说确定其瞬时运动方向的长孔。在此情况下,每个接合橇板配设有至少两个长孔,不过,每个接合橇板的长孔数量也可以更多一些。借助该长孔,这些接合橇板如此保持在销(短杆等)上,从而当接合橇板以其长孔沿着销相对销运动时,接合橇板的彼此相对距离至少在局部改变。为了完整起见,就可能出现的变化回避方式而规定,虽然在接合橇板中形成长孔是适当并因而优选的,但理论上讲,也可以在保持接合橇板的底板(或者统称底座)的相应位置上形成长孔,这些销应当牢固固定在接合橇板上并且随后该接合橇板能借助其销插入底板上的长孔中。还要强调的是,保持接合橇板的销是指这样的构件,其将接合板可相对底板移动地保持在底板上。本发明门联接器的特点是其结构简单,它只包括少量活动构件。门联接器优选放弃了在力从牵引机构/齿带传递至接合橇板的路径中设置转动运动的构件,在这里要强调,或许可选设置的销定位板不是按照上述意义设置在传力路径中,这是因为其本身只由接合橇板来驱动,因而本身不起到驱动接合橇板的作用。本发明门联接器的特点还在于,它根据其基本原理允许以最低成本和在尽量使用同型构件的情况下构成不同的变型方案(就是说完整的一系列联接器构造),这些变型方案基本上只以其接合橇板在工作中彼此相对所处的距离来区别。就是说,可以简单地制造一整套联接器,它们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还是能接合到不同的层门或者说应对各种层门方面的状况。显然,这样的一系列联接器构造尤其也对旧设备现代化改造行业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手段来提高安全性和可接近性。优选如此构成这些长孔,S卩,其纵轴线至少在局部沿这样一个方向延伸,所述方向(并非不显著地,例如超过因误差造成的程度)不仅偏离各接合橇板的连接面的方向,而且偏离各接合橇板的连接面的法线方向。优选地,这些长孔至少在局部相对于连接面成30°至60°的角度α延伸,所述角度α优选为40° -50°。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驱动装置或者随后要说明的滑槽板的运动被有效转换为接合橇板在垂直于其连接面的方向上的运动 分量。长孔的纵轴线在此是指这样的轴线,其基本上(即抛开可能有的单纯局部的、大多单侧的凹口、缺口等)与两个纵向侧壁是等间距的,所述纵向侧壁限定长孔的长度。此时,每个长孔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端部,在该端部其纵轴线基本平行于各接合橇板的连接面延伸或者在保证自锁的方向上延伸,从而这些接合橇板不会被从外侧在一个垂直于连接面的方向上作用于其连接面的力压合和/或分开。此外,这些长孔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这样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其纵轴线是连续弯曲的并且没有拐点。在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内规定,至少在一个接合橇板中如此形成这些长孔,即该接合橇板可翻转安装,从而所述接合橇板的连接面或是位于一侧,或是在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由此一来,同一个接合橇板可被用作下述这样的接合橇板所述接合橇板的连接面在这些接合橇板移动分开时按规定和与之对应的接合件相互作用,或者所述接合橇板的连接面在这些接合橇板移动靠近时按规定和与之对应的接合件相互作用。优选地,这些销本身分别成对地固定在一个可转动的销定位板上,在此,优选其中一个可转动的销定位板是轿厢门锁的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通过接合橇板来操作轿厢门锁钩。可以省掉必需单独用于只要接合橇板已经抵靠接合件就脱开轿厢门锁钩的复杂机构。优选地,该接合橇板的导向和驱动如此设计,S卩,只要接合橇板是自由运动(就是说能不受阻碍地移动分开或者靠近),这些接合橇板就沿着这些销运动,而且其销定位板不会转动;而只要接合橇板以其连接面抵靠到接合件并因而无法再进行上述意义上的自由运动,则这些接合橇板使销定位板转动。优选地,这两个销定位板通过可转动地铰接在两个销定位板上的第一导杆相互连接,第一导杆强迫两个销定位板进行同步转动。在另一个优选变型范围中规定,这两个接合橇板通过沿对角线延伸的可转动交接在两个接合橇板上的第二导杆相互连接,第二导杆将其中一个接合橇板的运动传递至另一个接合橇板。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只需要(通过滑槽板)直接驱动两个接合橇板之一,而第二接合橇板通过所述导杆被另一接合橇板拖动。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接合橇板、优选两个接合橇板通过一个滑槽板被驱动,该滑槽板通过开启和关闭一个或多个门扇的优选呈齿带形式的牵引机构作为整体被强制进行单纯的平移运动,其中,该滑槽板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相对于其由驱动装置强制执行的运动方向倾斜地延伸的长孔,各有一个接合橇板的接合件插入该长孔,只要滑槽板运动,则借助该接合件强制接合橇板做运动。作为本文意义上的滑槽板,普遍化地理解,也可以是指并非主要呈板状的滑槽板机构,即使板状结构因为其所需结构空间小而是优选的。该装置优选包括支承部 或底板,该支承部或底板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承载门扇的滑座上,其中滑槽板安装在梁的第一侧,而接合橇板安装在支承部的与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侦U。由此,得到了结构很紧凑的机械结构,尽管接合橇板和滑槽板因为布置在不同侧而能分别占有自己的运动自由间隙,这提高了供这些构件所用的结构设计自由度。就是说,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I特征的装置,即优选具有根据权利要求I前序部分的附加特征的装置,它具有传动装置,借此将驱动装置的运动传递到接合橇板,在这里,传动装置为滑槽板传动装置,即这样一种传动装置,其具有在一般呈驱动皮带形式的牵引机构的作用下单纯平移运动的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其自身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接合橇板的其它形式的平移运动。此时是这样的,即,在驱动链中在中间没有设置可转动的传动机构的情况下,传动在转换机构和接合橇板之间进行,具体而言设有两个可转动的机构,但它们不用于将运动从转换机构真正传递到接合橇板,而是只调整已经由转换机构传递至接合橇板的运动。优选地,该转换机构在此可按照上述意义上的滑槽板构造来构成。该装置此外可以采用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改进。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中规定,至少一个接合橇板被牵引机构驱动,这个接合橇板本身驱动轿厢门锁钩,从而牵引机构只是在中间设置接合橇板的情况下间接驱动轿厢门锁钩,为此一般是这样的,即,从牵引机构传递到轿厢门锁定机构的传力路线没有被分为作用于接合橇板的传力路线(一部分)和用于脱开轿厢门锁钩的沿着一条平行路径延伸的传力路线(另一部分),而是该传力路线完全经过接合橇板来脱开轿厢门锁钩。从属权利要求意义上的其它优点、作用方式和实施可行方式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到,其中图I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从层门一侧观察的视图;图2是图I的局部放大视图,示出了接合橇板的细节;图3是表示滑槽板和接合橇板配合作用的视图;图4是滑槽板的细节图;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从轿厢内侧看的视图;图6示出了滑槽板的另一细节图;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此时处于全关闭且与层门分离的位置;图8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此时连接到层门;图9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此时脱开锁钩;

图10示出了在接合橇板内的长孔的细节。第一实施例(无轿厢门锁定机构)图I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从轿厢外侧看的视图,该轿厢外侧朝向层门。第一实施例不具有由门驱动机构本身操作的轿厢门锁定机构。用于同步操作轿厢门和层门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简称门联接器)具有导轨I。导轨按照规定安装在轿厢门ロ的门楣区域内。导轨I具有导向机构2,滑座3和4在该导向机构上导向移动。在两个滑座3、4的每ー个上分別安装一个在此未示出的门扇。用于门驱动装置的电机6借助定位机构安装在导轨I上,该定位机构同样由多个部分构成。电机驱动环行的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与门联接器8有效联接,并通过该门联接器驱动滑座3,该门联接器8安装在滑座上。为了完整起见还要强调,这两个滑座3和4通过在此仅示意性示出的呈连续环圈形式延伸的同步索来相互连接,从而左侧滑座3的每次运动被马上传递给右侧的滑座4。所述的组件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构成由电机驱动的中心开启式门,该门具有各自一个朝左或朝右开启的门扇。所述门联接器8的主要组成部件是在图I中能清楚看到的接合橇板9和10。门联 接器8的在图I中能清楚看到的另ー个组成部件是其底板11,该底板11与滑座3联接,优选用螺栓联接。同样,门联接器8的一个组成部件是滑槽板12,随后将对其加以介绍并且图中只能看到其侧向超出底板11的部分,该超出部分构成滑槽板12的导向机构的一部分。此外,在图I中能示意性地看到接合件13和14,它们被固定在在此未示出的层门扇上并且借此使层门扇与轿厢的接合橇板9和10相互作用并被接合橇板带入两个用双箭头OP象征的方向。因为所述的层门扇直接或者借助滑座并通过与联接两个轿厢门扇的同步机构相似的同步机构与另ー层门扇联接,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使两个层门扇运动。如结合图I同样不难看到的那样,这些接合橇板9和10配设有多个长孔16和17,接合橇板借助长孔16和17在固定在底板11上的销18 (或者销栓或短杆)上移动。这些销在最简单情况下可以具有光滑圆柱形杆,其固定不动并且接合橇板9和10在该杆上滑动。要求严格的结构具有以下目的,滑槽板12能尽量容易接近地且一致地驱动接合橇板9和10,这样的结构使用了多个销,每个销上装有可转动的套管,套管相对于接触它的接合橇板表面滚动。可以结合图2比结合图I更好地看到接合橇板9、10的与之相关的细节。图2示出了图I所示接合橇板9和10的上侧区域的放大局部。在图2中首先看到了连接面19和20,它们在这里位于接合橇板9、10的朝外的侧面上。这些连接面设置用干与接合件13和14相互作用,也再次參见图I。此外,根据图2能以特写看到长孔16和17。这些长孔在这里直接开设在接合橇板的塑料中,就是说由塑料壁围绕,塑料壁具有突出的导向性能。或者,橇板也可以由轻金属压铸件构成或者由深冲板构成,从而在长孔区域内得到扩大的导向表面(长孔由朝内翻的板凸缘围绕)。承受较高载荷的实施方式使用金属嵌件,金属嵌件构成长孔边缘,并且金属嵌件被注塑包封以接合橇板的塑料。就像所设计的那样,各有ー个具有加粗头部的销18插入这些长孔,销优选呈加有垫圈地被拧入销端面中的螺丝形式。为此,销搭靠孔的边缘并且阻止接合橇板9、10可能从销18上被抽出,就是说保证了接合橇板保持就位。在图2中能看到的长孔16具有仅局部为笔直而在其余区域为弯曲的纵轴线LI。纵轴线LI在图2下侧所示的区域BI内如此取向,即它大致与连接面19的表面成45°的角度α,针对该角度α也參见图9。在上方,紧接在区域BI后,长孔16的纵轴线LI弯曲,从而长孔16最后过渡至区域Β2,在此区域Β2内,其纵轴线LI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连接面19。围出长孔边缘的侧壁跟随纵轴线LI的走向。区域BI标明了ー个运动阶段,在此运动阶段中,接合橇板9在驱动它的滑槽板12运动时执行ー项运动,该运动不仅实施沿着或者说平行于连接面19的方向的运动分量,而且实施垂直于该连接面的运动分量,从而接合橇板9和10相互分开或靠近。区域Β2标明了这样的运动阶段,在此运动阶段中,接合橇板基本上沿着或者说平行于连接面19运动。对待长孔17的做法原则上与对待长孔16相似。但是长孔17具有三个区域,即,第一区域Β3,在此区域内其纵轴线平行于连接面20延伸,第二区域Β4,在此区域内其纵轴线大致相对于连接面20成45°角度α延伸,随后是另ー个区域Β5,在此区域内长孔17的纵轴线又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连接面20延伸。区域Β4标明了ー个运动阶段,在此运动阶段中,接合橇板10在驱动它的滑槽板12 运动时执行ー个运动,该运动不仅实施沿着或者说平行于连接面20的方向的运动分量,而且实施垂直于该连接面的运动分量,从而接合橇板9和10相互分开或靠近。区域Β3和Β5标明了这样的运动阶段,在所述运动阶段中,接合橇板基本上沿着或者说平行于连接面20运动。这些长孔优选如图10所示地构成。就是说,它们朝向长孔的敞开两侧具有长孔的沉槽,该沉槽可容纳长孔的导销头。这种长孔17的构造g在使得接合橇板10也能“反向”使用,因而关于该接合橇板10存在下述情况同一接合橇板10或是可被用作接合橇板,其连接面20在接合橇板9和10相互分开时按照规定和与之相应的接合件14相互作用;或是可被用作接合橇板,其连接面20在接合橇板9和10相互靠拢时和与之对应的接合件14按照规定相互作用,分别是沿着在图I中用字母OP表示的箭头方向和相反的方向。还要说明的是为何长孔16、17拒绝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中其纵轴线平行于连接面19或者20,其理由在于,接合橇板9、10在这些销18位于这些区域(B2或者说B3或B5)的时候无法再通过从外侧垂直作用于连接面19、20的力被压迫靠近或分开,这是因为每个接合橇板9、10此时固定夹紧/叉固在与之对应的接合件13或14 (作为一方面)和两个销18(作为另一方面)之间。因而,销18侧向压迫长孔壁的这样ー个区域,该区域平行于相关的连接面19或20延伸,也參见图I对此的图示,这在此处是以文字来描述的。这允许接合橇板9和10施加大力到层门接合件并因此进行强有力的运动过程,而且不会出现接合橇板有时在并非不显著的驱动カ和惯性力作用下被压迫合拢或分开至少一段距离(就是说弹性地顺从)并通过这种方式出现干扰的撞击或碰撞,因为层门至少有时只以相当大的间隙连接到轿厢门。根据图2能马上理解,接合橇板9和10只要其被迫沿着箭头OP方向运动则相互分开或靠近并且与此同时地升高或下降,这是因为这些销18在此实施例中是固定不动的。接合橇板9和10优选由塑料制成,理想地优选由POM(多聚甲醛)或PA (聚酰胺)制成。生产接合橇板时应尽量避免采用纤维加强材料,以避免出现因不可避免混入的纤维破碎而引起的擦蚀磨损。目前结合图I和图2都看不到接合橇板9和10如何被环行的牵引机构7驱动。这现在应该结合图3来描述。图3示意示出图I所示门联接器的视图,但这是从背面来观察的,并且省略了底板
11(拆下底板11)。现在,在图3中未受阻挡地看到滑槽板12。图3仅示意性地示出,但还可以想到,滑槽板12借助相应的滑槽板销25 —方面在其被滑槽板销25所插入的第一长孔21中被引导,并且另一方面,在其两个滑槽板导向面24上被引导,在该滑槽板导向面上下各抵靠ー个滑槽板销25。因此,滑槽板12只能平移,确切说在由双箭头T表示的两个方向上。该滑槽板利用其第二长孔22和其第三长孔23与接合橇板9、10连接。这样,从各个接合橇板分别伸出ー个滑槽销26,该滑槽销26插入滑槽板的第二长孔22和第三长孔23。显然,在滑槽板12在双箭头T方向之一上运动时通过滑槽销26強迫接合橇板9、10做 运动,该滑槽销26与长孔22、23的长孔壁相互作用。在此情况下,该运动的真正过程取决于接合橇板9、10的长孔16、17的结构。根据图3还注意到,滑槽板的第二长孔22和第三长孔23具有不同延伸的纵轴线和也具有不同的长度。这与以下因素相关,两个接合橇板之一,在这里是接合橇板9,必需能够完成比另ー接合橇板更长的运动距离。为了解锁层门锁定机构而需要这样做。层门锁定机构的解锁如此进行,接合橇板之一作为第一接合橇板碰到与之对应的接合件并由此在箭头OP方向(见图I)上停住,而另ー个接合橇板还能够且必须能够在箭头OP方向上继续移动一段距离,以便将与之对应的活动的接合件压到ー边一段距离并由此脱开层门锁定机构。图4与图3的视图相关,但在此示出了滑槽板12处于其按规定安装于底板11上的状态。在这里还是再次能清楚看到滑槽板12如何以其第一长孔21和其滑槽板导向面24保持或者说运转在滑槽板销25 (也能以滑槽板滚轮形式构成)之间。利用其固定机构31,滑槽板被固定在牵引机构上。于是,能再看到第二长孔22和第三长孔23,借此并通过滑槽销26来驱动接合橇板9和10,该滑槽销26穿过底板11内的相应开ロ。现在,第一次结合图4看到滑槽板锁定机构是如何构成的,它负责使得只要门不处于其关闭位置就不让滑槽板12运动。该锁定机构通过ー个朝向其锁定位置用弹簧件(在此呈螺旋弹簧形式)被预紧的锁闭杆27构成,该锁闭杆可转动地支承在其支承套28(Lagerauge)中。该锁闭杆落入滑槽板12的锁闭缺ロ 30中,并且呆在那里,直到再次解除锁定之前。如此解锁该锁定机构,在此呈滚轮形式的接触机构29碰到图4未示出的斜台,该斜台固定在导轨I或者与之对应的定位板34上并且像马上描述的那样发挥作用。与之前公开的技术状态不同,本发明范围内的轿厢门锁钩K通过橇板来直接操作,无需在中间设置“仿制物(Mimik) ”。图5从后侧示出图I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视图,就是说从轿厢内侧看过去。又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已经提到的构件,它们在这里也像之前那样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不。
图I和图5示出处于这样ー个位置的两个滑座3和4,在此位置上,中分启闭式轿厢门还没有完全关闭,因为其门扇还相互分开一段距离,因此当时在门扇之间还是空出一段间隙。不过,轿厢门还正想关闭。因而牵引机构7的前行分支32在箭头TV所示的方向上移动,牵引机构7的回行分支33在箭头TH所示的方向移动。因此,底板11也和固定于其上的组成部件一起沿箭头TV方向运动。因为这种运动,就在门扇马上就要在中央相遇并完全关闭合上之前(一般约IOmm处),接触机构29接触到固定在定位板34上的斜台(也在图5中被遮住,因而没有示出)并且在该斜台上移动。由此ー来,锁闭杆27将顺时针转动,从而它脱离与锁闭缺ロ 30的接合。因此,及时地在两个门扇相互碰撞的时刻解除了滑槽板12相对于底板11的锁定。同等意义的情况也适用于侧开启式门,S卩,在最快速移动的门扇达到完全关闭位置不久前(一般约IOmm处)。固定在滑座3上的底板11现在与滑座3保持在一起,而滑槽板现在与牵引机构7一起沿箭头TV方向继续运动。就是说,使滑槽板12相对于底板11移动,并在此时执行单纯的平移运动。在平移运动过程中,滑槽板借助第一和第二长孔21、22的壁作用于插在接合橇板9、10中的滑槽销26并且驱动接合橇板9、10。这造成该接合橇板开始首先在平行于其连接面19、20的方向上运动,直到这些销18均已经离开与其对应的长孔16、17的这样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长孔平行于连接面19、20延伸。这样ー来,首先解除了接合橇板9和10的相对于在双箭头OP方向之一上的运动的锁定。只要接合橇板9和10沿着与其对应的销18滑动,直到这些销18已到达长孔的倾斜延伸区域,那么这些接合橇板9和10就开始相对移动并由此最后脱离与接合件13和14的接合。由此ー来,轿厢门被锁定(假如,不同于当前提出的第一实施例,还设有一个轿厢门锁定机构),同时轿厢门和层门之间的接合被終止,从而轿厢随后可继续其行驶,因为接合橇板可以不受阻碍地从接合件13和14之间的间隙移出。不需要进ー步说明的是,接合橇板8和9接合到下个停靠位的层门的接合件13、14并且在此开启门按照意义相同的方式但反过来进行。图6示意示出了瞬间状况,此时门已关闭且接合橇板9和10处于分离运动中关门过程马上就要结束前。如人们能清楚看到的那样,在这里,滑槽板12已经相对于其如图4所示的位置明显向左移动,就是说,移向图5用箭头TV表示的方向,并且滑槽销26和进而还有接合橇板9和10已经被压入ー个明显其它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接合橇板已经相互分开较小距离。当人们观看滑槽销26的彼此相对位置时,即使没有画出接合橇板,人们也能清楚看到这种情况。依据图6也能看到如何使锁闭杆27脱离与锁闭缺ロ 30的配合(如上所述)并且以其位于图内的滚轮滚向解锁斜台35。迄今本文所述的内容是清楚明白的,因此人们也能以其它方式如下描述本发明的
其中ー个重要方面根据本发明,采用了只平移运动的呈滑槽板12形式的转换机构,它将强加于其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接合橇板9、10的其它形式的但同样是单纯的平移运动。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撑张式联接器(Spreizkuppler),描述内容也按照大意也适用于闭合式联接器(Schlie β kuppler)。第二实施例(带有轿厢门锁定机构)图7、图8和图9示出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并且发挥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的功能,除了以 下描述的不同之处之外。针对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就其范围(意义)而言也适用于第二实施例。出于同样缘故,之前已经提出的第一实施例构件和与之对应的第二实施例构件用相同标记表不O尤其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已经详细描述的滑槽板驱动装置及其滑槽板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滑槽板驱动装置及滑槽板相同,如果不算以下变化的话,即,在第二实施例的替代变型中采用第二导杆39,它代替其中ー个滑槽销26。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唯一重大区别是,这些销18在第二实施例中不是固定不动地锚固在底板11上,而是固定在销定位板36、37上,销定位板36、37本身可转动地支撑在底板上。此外,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还在于,第二实施例因为销18以不同方式固定,所以还具有第一导杆38并可选地具有第二导杆39。现在将描述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该变型方案的功能作用。图7示出轿厢门完全关闭时的门联接器。这两个接合橇板9和10处于完全合拢位置并因而没有在轿厢恰好着地之前与属于层门的接合件13和14互相接合(附图未示出层门)。已经在这些图中看到,这些插入长孔16、17并由此引导接合橇板9、10并确定其位置的销18在此没有牢固固定在底板11上,而是固定在销定位板36或销定位板37上。销定位板36或37延伸至包括嘴形切ロ的门锁定机构,只要该门锁定机构与相应的配对件接合,那么该门锁定机构就锁闭轿厢门。图8所示的记录瞬间在时间上紧着图7所示的记录瞬间。在图8所示记录瞬间的时刻,门驱动装置已经被启动一段时间,因而电机6已经使牵引机构7移动一段距离,即直到滑槽板12刚刚将两个门联接器9、10抵靠到接合件13、14上。根据图8能清楚看到销定位板36、37的转动轴线40和41。直到如图8所示的时刻,滑槽板12的继续运动只是导致这两个接合橇板9、10在箭头OPP方向上相互分开并且还略微抬起,这两种运动是因为长孔16、17在销18上导向移动。这些销18或其上固定有销18的销定位板36和37此刻还没有相对于底板11运动。从图8所示的位置开始,ー个接合橇板10在继续离开过程中仍然大致在侧向上即在箭头OPP方向上运动,同时将活动的接合件13压向ー边,从而层门锁定机构被解锁,就像在第一实施例范围中描述的那样(根据附图只能有限地看到)。不过,在接合橇板9、10最后均接触到接合件13、14的时刻,即它们无法再继续在侧向(箭头0ΡΡ)上运动,运动状况发生改变。就是说,现在出现了其最終状况如图9所示的运动。虽然滑槽板12在牵引机构7的持续影响下继续运动并且它还继续驱动接合橇板9和10,但是,接合橇板9和10因为其抵靠接合件13和14而可以被阻止继续沿箭头OPP方向运动,而是只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即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朝上运动。接合板也这样动作,这是因为这些销18现在移动到长孔16、17的平行于接合橇板9、10连接面19、20地延伸的区域中。因为其相应变形,此时长孔16、17迫使这些销18缩小其在箭头OPP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上的间距,由此,在这些销18上出现顺时针转矩。結果,销定位板36和另ー个销定位板37 (顺时针)都转动。因为是一体的,所以整个轿厢门锁钩37因此顺时针转动并被解开。为保证销定位板36、37同步运动,设有导杆38。导杆38将两个销定位板36、37连接起来并因此将两个各销定位板36和37的转动运动同步。第二导杆39呈横导杆形状,沿对角线延伸并且连接接合橇板10的上侧区域和另一接合橇板9的下侧区域。横导杆不是主要用于已通过导杆38连同销定位板36、37所保证的同步动作。相反,它g在使得其中ー个接合橇板用于拖动另ー个接合橇板,从而在此替 代解决方式中只是两个接合橇板之ー配备有ー个滑槽销26,滑槽板12借此滑槽销26驱动该接合橇板。另ー接合橇板本身不再与滑槽板直接接合,而是借助第二导杆被另ー接合橇板驱动并因此本身没有滑槽销26。不过,当设有第二滑槽销26吋,S卩,确切说当实现与在第一实施例范围内所述的一样的滑槽板导向机构时,第二导杆39可以被无替代地省掉。为完整起见而要强调的是,这些接合橇板在两个实施例中也能在相反运动方向上被驱动,就是说,由此它们不是从内侧,而是从外侧抵靠现在容纳在两者间的接合件(附图未示出)。顺便要强调,一些从属权利要求希望加以保护的是,它们即使没有通过援引之前权利要求得到的附加特征,也独自请求保护仅其自身所包含的特征。最后要强调的是,借以描述实施例的附图是真正的结构图,因此所有的附图所示细节均作为本发明重要内容而请求予以保护。这种很简单地构成的门联接器适于ー种电梯,该电梯的不太频繁使用的上层层门不同于其频繁使用的底层层门并且更廉价。这是因为由摆杆支承的门联接器的撑张运动在结构上受到限制,而根据本发明的导向橇板几乎能以任意长度构成,从而同一个门联接器可以操纵具有不同接合件间距的不同层门。它也非常便于实现预开门,在这里,在轿厢还没有完全抵达之前,轿厢门和层门就已经开始打开。需要注意的是,该接合橇板在井道长度方向上是相应长的。最后,它也适用于实现一种回拉式门联接器,以将门槛间隙限制到最小。另ー个优点在于,本发明的门联接器适于减小井道头高度,这是因为在井道纵向上的包括其延伸尺寸的其竖向行程尤其被如此缩小,即,通过使用导槽,代替了強制接合橇板来回运动的摆杆。
附图标记列表I 导轨2 导向机构3 左滑座4 右滑座
5-6电机7牵引机构8门联接器9接合橇板10接合橇板
11底板12滑槽板13接合件,其呈井道门接合滚轮的形式14接合件,其呈井道门接合滚轮的形式15导轨16长孔17长孔18销19连接面20连接面21第一长孔22第二长孔23第三长孔24滑槽板导向面25滑槽板销26滑槽销27滑槽板的锁闭杆28支承套29呈滚轮形式的接触机构用于解锁滑槽板
30滑槽板的锁闭缺ロ31固定机构32前行分支33回行分支34定位板35解锁斜台36上销定位板37下销定位板,其呈轿厢门锁钩的形式38第一导杆39第二导杆40销定位板36的转动轴线41销定位板37的转动轴线LI纵轴线BI区域
B2区域B3区域B4区域B5区域T滑槽板12的横向运动方向 TV前行分支的运动方向( 闭时)TH回行分支的运动方向(关闭时)OP门的打开和关闭方向OPP接合橇板9、10的运动方向,其垂直于连接面19、20H滑槽板锁闭杆27的解锁运动方向K轿厢门锁钩
权利要求
1.一种装置,其用于同步地操作和锁定在通行方向上基本前后设置的电梯门,如轿厢门和层门,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门上的多个接合橇板(9、10),所述多个接合橇板的彼此相对距离是可变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橇板(9、10)的运动由长孔(16、17)来确定,保持所述接合橇板的多个销(18)是如此在所述长孔中运动的,即,当所述长孔沿着所述销运动时,所述接合橇板的彼此相对距离至少在局部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16、17)的纵轴线至少在局部在这样一个方向上延伸,所述方向不仅偏离各个所述接合橇板(9、10)的连接面(19、20)的方向,而且偏离各个所述接合橇板的连接面(19、20)的法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这样的端部(B2、B3、B5),在所述端部中,所述长孔的纵轴线基本上平行于各个所述接合橇板的连接面(19、20)延伸或者说在保证自锁的方向上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接合橇板(9、10)内如此构成所述长孔(16、17),即,所述接合橇板能够被翻转安装,以使所述接合橇板的连接面(19、20)或者位于一侧或者位于与这一侧相反的另一侧。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18)本身以成对方式分别固定在一个可转动的销定位板(36、37)上,其中,优选其中一个所述可转动的销定位板是轿厢门锁定机构(K)的组成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橇板(9、10)的导向和驱动装置如此设计,即,只要所述接合橇板能自由运动,所述接合橇板就沿着这些销(18)运动而不使其销定位板(36、37)转动,并且只要所述接合橇板以其连接面(19、20)抵靠所述接合件(13、14),则所述接合橇板使所述销定位板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两个销定位板(36、37)通过第一导杆(38)相连,所述第一导杆强制这两个销定位板(36、37)同步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两个接合橇板(9、10)通过沿对角线延伸的第二导杆(38)相连。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接合橇板(9、10)、优选两个接合橇板通过一个滑槽板(12)被驱动,所述滑槽板通过启闭门扇的牵引机构(7)作为整体被迫进行单纯的平移运动,其中,所述滑槽板具有相对于其被驱动装置强制进行的运动方向倾斜地延伸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长孔(16、17),在所述长孔或每个长孔中插入接合橇板的滑槽销(26),只要所述滑槽板(12)运动,则借助于所述滑槽销使得相关接合橇板被迫运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槽板中的每个长孔(16,17)具有一个如此取向的部分,所述部分在所述滑槽板(12)被驱动时强迫所述接合橇板基本只在平行于其连接面的方向上运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用于将所述装置固定在承载门扇的滑座上,其中,所述滑槽板(12)安装在所述底板(11)的第一侧(11),而所述接合橇板(9、10)安装在所述底板(11)的与所述第一侧对置的一侧。
12.—种具有权利要求I所述特征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同步操作和锁定在通行方向上基本前后设置的电梯门,其中所述装置具有传动装置,借助于所述传动装置将驱动装置的运动传递至所述接合橇板(9、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是滑槽板传动装置,所述滑槽板传动装置具有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影响下单纯平移运动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将其自身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所述接合橇板(9、10)的其它形式的单纯平移运动。
13.一种电梯,其具有在移动行程内在导轨上导向移动的轿厢,所述轿厢通过轿厢门来保护,所述电梯还具有层门装置和可选的对重以及升降所述轿厢的电梯驱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门配备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并且在运行中借助在层门上的相应定位的接合件来启闭所述层门。
14.一种装置,其用于同步操作和锁定在通行方向上基本前后设置的电梯门如轿厢门和层门,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门上的接合橇板(9、10),所述接合橇板的彼此相对距离是可变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合橇板运动期间,所述接合橇板的运动在所述距离改变时通过至少一个导杆造成对轿厢门锁定机构的直接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同步操作和锁定在通行方向上基本前后设置的电梯门如轿厢门和层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门上的多个接合橇板(9、10),所述多个接合橇板的彼此相对距离是可变的,接合橇板(9、10)的运动由长孔(16、17)来确定,保持所述接合橇板的销(18)在所述长孔中如此移动,即,当所述长孔沿着销运动时,所述接合橇板的彼此相对距离至少在局部改变。
文档编号B66B13/12GK102666349SQ20108003741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
发明者F·米特迈尔, R·奥伯莱特纳 申请人:威特德国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