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74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
背景技术
先前技术中,比如说明书WO 02/26612和US 5117960披露了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中人员沿水平方向或向上/向下倾斜地被运送在传送装置上。这样一种自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包括人员运载装置和扶栏,后者在整个长度上顺延人员运载装置延伸。扶栏包括扶栏带,制成为环圈。乘客可以抓握住扶栏带的上部手扶部分以求支承。下部返回部分隐而不见,在自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的框架结构内运行。扶栏还包括扶栏框架, 扶栏框架包括折转导引装置,安放在扶栏端部以形成所谓的折转并支承和导引扶栏带的折转部分,以便允许扶栏带的运动方向折转180°。如说明书US 5477卯4和US 5634546中所述,完成折转的折转导引装置通常包括多个压力滚轮,以大约180°的弧形方式顺序配置,各轮之间带有间距。再参照说明书WO 02/26612和US 5117960,扶栏带由驱动装置予以驱动,后者包括制成为环圈的驱动带。驱动带在预定长度上与扶栏带形成驱动接触,在此说明中称作接触部分。驱动带由动力装置予以驱动。说明书WO 20/26612披露了一种系统,其中驱动带用作人员运载装置和扶栏带两者的驱动件。驱动带在扶栏带的平直返回部分之内与扶栏带的可见外侧接触,而压力滚轮设置在扶栏带的对置内侧。由于驱动带的驱动力作用在扶栏带的可见外侧上,说明书中说, 扶栏带应当用耐久材料制成以防止损坏。问题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扶栏带太贵。此外,用以驱动扶栏带的当前型式的驱动方案不适用于其中机架指望具有尽可能低的结构、而且设计用来安装在固定底座上而无需在此固定底座上形成凹坑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和自动扶梯。说明书US 5117960披露了一种装置,用于借助于直接接合扶栏带返回部分的驱动带来驱动扶栏带。扶栏带在它通过由两根带形成的咬隙时被驱动。驱动带的接触部分与扶栏带的内侧接触,亦即与扶栏带上的槽底接触。驱动带由多个弹簧加载的压力滚轮压靠在扶栏带上。在扶栏带的对置一侧上有一第二条自由运行的压力带,跨过转向和压力滚轮并制成为环圈,接触扶栏带的可见外侧。这种办法的问题是,扶栏带承受推压力,可能导致扶栏带材料在时间历程中的疲劳。接触扶栏带可见外侧的压力带可导致扶栏带的磨损。此外,为了达到充足的驱动力,压力带及其转向和压力滚轮是一定需要的,这导致结构庞大而昂贵。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各项缺点。本发明的具体目的是要披露一种用于驱动扶栏带的方案,既简单而又便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披露一种用于驱动扶栏带的方案,不导致扶栏带的磨损, 从而使得扶栏带的使命寿命得以延长。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披露一种驱动方案,占据尽可能小的空间并可应用于指望具有尽可能低结构的机架、而且有待安装在固定底座上而无需在此固定底座上形成凹坑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和自动扶梯。发明实施例也表明在本申请的说明书部分和附图之中。申请中披露的发明内容也可以以不同于权利要求的其他一些方式予以确定。发明内容也可以包括几项单独的发明, 尤其是如果本发明按照各种显然或隐含的子任务或关于所获得的各项优点或各组优点来予以考查的话。在此情况下,包含在以下各项权利要求之中的某些特性从各单独发明原理的观点来看可能是多余的。在本发明基本原理的框架之内,本发明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结合其他一些实施例予以运用。按照本发明,驱动带的接触部分跨过折转导引装置的至少一些压力滚轮,在各压力滚轮与扶栏带的折转部分之间。本发明基于以下认识,即处在正常张力下的扶栏带可以通过使驱动带在折转导引装置中业已存在的各压力滚轮与扶栏带之间通过而利用各压力滚轮予以驱动。由于扶栏带因其正常张力所致而以充足的力量压靠折转部分中的驱动带,在扶栏带的外侧就不必设置任何对应支承,从而使得可以获得一种非常便宜、简单和紧凑的驱动方案。可以采用由通常材料制作的扶栏带,而其磨损减小,其使用寿命延长。本发明的驱动方案特别适于用在其中机架指望具有尽可能低的结构、而且设计用来安装在固定底座上而无需在此固定底座上形成凹坑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和自动扶梯。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各压力滚轮依次配置而形成大约180°的圆弧。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驱动带基本上跨过所有的压力滚轮。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转向滚轮,位于系列压力滚轮的一端处, 以及驱动滚轮,位于系列压力滚轮的另一端处,所述驱动滚轮配置得由动力装置使之转动。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转向滚轮安放在系列压力滚轮的上端处,而驱动滚轮安放在系列压力滚轮的下端处。在最为有利的情况下,所有存在的压力滚轮得到利用,因为接触面越大,它们之间出现的滑移越小,并因此各带经受因滑移所致的磨损越少。如果获得充足的摩擦力,在一些应用场合下,驱动带可以只是跨过一些压力滚轮。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制成为环圈的驱动带包括返回部分,在驱动带环圈中它处在对置于接触部分的一侧上。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背面张紧滚轮,靠近系列压力滚轮、在转向滚轮与驱动滚轮之间彼此间隔开来、以圆弧方式依次设置,驱动带的返回部分跨过这些背面张紧滚轮。利用各背面张紧滚轮,驱动带和所有滚轮可以封裹在折转导引装置的狭窄弧形框架内,所以外观将不会与当前所使用的设备有所不同。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驱动带是带齿皮带,在驱动带环圈内侧上制齿。驱动滚轮是带齿轮。一些压力滚轮也是带齿轮。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扶栏带的截面基本上呈C形轮廓,其内带有槽道,此槽道由底部和侧壁限定并向内通入扶栏带环圈。驱动带的接触部分与槽道的底部摩擦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用于驱动扶栏带的驱动装置相对于输送方向设置在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的出口一端。在本发明的一端实施例中,用于驱动扶栏带的驱动装置设置在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的入口和出口两端处。在本发明的一端实施例中,折转导引装置包括框架,各压力滚轮、各背面张紧滚轮、转向滚轮和/或驱动滚轮的轴都连接于此框架。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中,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是具有低矮结构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用以安装在固定底座上,诸如地板或其他支座上。


以下,本发明将参照其各项实施例的一些范例和所附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自动人行道一项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用于驱动传送装置和扶栏带的设置在图1中自动人行道出口端的装置的轴测视图;图3是用于驱动图2中扶栏带的装置的示意简图;图4是沿图3中装置的IV-IV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具有低矮结构的自动人行道用以安装在固定基底上,诸如地板或其他支座上,这意味着不是必须在固定基底上做出用于自动人行道机械的凹坑。在一项范例的以下说明中,本发明参照水平的自动人行道予以说明,但是显然,本发明的各项相应原理也可以应用于自动坡道和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包括人员运载装置1,可以为本技术领域中熟练人员所知的任一可用型式的传送装置,比如台板式传送装置或皮带传送装置。人员运载装置1安装在传送机架 22上。传送机架22以其整个长度铺设在地板上。支承在传送机架22上的通常是两部扶拦 2,以其整个长度在人员运载装置每一侧顺延人员运载装置延伸。每一扶栏2包括制成为环圈的扶栏带3。扶栏带环圈3的上面可见部分,基本上以与人员运载装置1相同的速度在人员运载装置1的输送方向运行,在此称作手扶部分4,乘客可以在传送装置1上行进的同时用手抓握以求支承。扶栏带环圈3的下部,在相对于人员运载装置1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运行并在传送机架22内部隐而不见,在此称作返回部分5。手扶部分4与返回部分5之间的扶栏带环圈3部分,扶栏带3的运动方向在此折转 180°,在此称作折转部分6。扶栏2包括扶栏框架7,固牢于传送机架22。扶栏框架7的大部分表面区域通常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诸如玻璃。在扶栏2的端部处是折转导引装置8,从内侧支承扶栏带环圈并导引扶栏带的折转部分6,后者在折转导引装置8上转过半径大约是500mm的180° 圆弧。折转导引装置8包括多个压力滚轮9,它们以180°圆弧方式依次配置,彼此间隔一段距离。参照图2和3,驱动装置10,包括制成为环圈并由动力装置13经由带齿皮带传动予以驱动的驱动带11,设置用来带动扶栏带3。在图2中的范例中,动力装置13是电动机,优选地是配有一些永久磁铁的轴向同步马达(KONE EcoDisc ),设置在扶栏3的一侧并呈扁平结构,可以装设在较小空间之内。动力装置13也可以是任何其他适当的动力装置。在图2中的范例中,动力装置13也用来驱动台板式传送装置1。在系列压力滚轮9的上端处有转向滚轮14而在下端处有驱动滚轮15,后者由动力装置13使之转动。驱动带环圈11包括在此称作接触部分12的部分。尤其是从图3、也从图4中的剖面视图中可以看出,驱动带11的接触部分12与扶栏带3形成摩擦驱动接触。驱动带11的接触部分12在各压力滚轮9与扶栏带3折转部分6之间越过折转导引装置中的系列压力滚轮中的所有压力滚轮9,使得接触角是完整的 180°。驱动带11还包括返回部分16,它在驱动带环圈中相对于接触部分12位于相反一侧且其中驱动带相对于接触部分12的运动方向沿相反方向运动。多个背面张紧滚轮17,小于多个压力滚轮9,靠近系列压力滚轮9在转向滚轮14与驱动滚轮15之间、彼此间隔一段距离地、以圆弧方式配置成一个系列。驱动带11的返回部分6越过各背面张紧滚轮17。驱动带11是带齿带,在驱动带环圈的内侧上形成有齿。因此,至少驱动滚轮15是带齿轮。各压力滚轮9也可以是带齿轮。参照图3和4,扶栏带3的截面基本上呈C形轮廓。在其内部具有槽道18,由底部 19和侧壁20予以限定。槽道18向内通入扶栏带环圈3。驱动带11的接触部分12与槽道 18的底部19形成摩擦驱动接触。折转导引装置8包括框架21,各压力滚轮9、各背面张紧滚轮17、转向滚轮14和/或驱动滚轮15都连接于此框架。各滚轮优选地是塑料滚轮,各自用轴承安装在轴上,轴的一端固牢于框架12。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范例;相反,在确定在各项权利要求中的发明原理的范畴之内,多种变型是可能的。附图标记列表
人员运载装置(1)
扶栏⑵
扶栏带(
上面手扶部分⑷
下面返回部分(5)
折转部分(6)
扶栏框架(7)
折转导引装置⑶
压力滚轮(9)
驱动装置(10)
驱动带(11)
接触部分(12)
动力装置(13)
转向滚轮(14)
驱动滚轮(15)
驱动带的返回部分(16)
背面张紧滚轮(17)
槽道(18)
底部(19)
侧壁(20)
框架
传动机架(22)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运送人员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包括人员载送装置(1);在其整个长度上顺延人员运载装置延伸的扶栏O),所述扶栏包括扶栏带(3),形成为环圈并具有上部手扶部分G),乘客可以用手抓握手扶部分以求支承;下部返回部分(5);以及手扶部分与返回部分之间的折转部分(6);扶栏框架(7),包括折转导引装置(8),设置在扶栏的端部以形成所谓的折转并支承和导引扶栏带的折转部分(6),所述折转导引装置(8)包括多个压力滚轮(9),以圆弧方式顺序设置,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以及用于带动扶栏带的驱动装置(10),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带(11),制成为环圈并具有接触部分(12),接触部分(1 在预定的长度上与扶栏带C3)驱动接触;以及用于驱动此驱动带的动力装置(13),其特征在于,驱动带(11)的接触部分(1 跨过折转导引装置(8) 的至少一些压力滚轮(9),位于压力滚轮(9)与扶栏带(3)的折转部分(6)之间,动力装置(13)位于扶栏一侧,所述动力装置(13)是电动机,并呈扁平结构,其中,所述动力装置(13) 还用于驱动所述人员载送装置(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各压力滚轮 (9)顺序配置成大约180°的圆弧。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驱动带 (11)基本上跨过所有压力滚轮(9)。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10)包括转向滚轮(14),位于系列压力滚轮(9)的一端,以及驱动滚轮(15),位于系列压力滚轮(9)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滚轮(1 设置成由动力装置(1 使之转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转向滚轮(14)安放在系列压力滚轮(9)的上端处,而驱动滚轮(15)安放在系列压力滚轮的下端处。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制成为环圈的驱动带(11)包括返回部分(16),返回部分在驱动带环圈中处在与接触部分(12)相对的一侧;以及驱动装置(10)包括多个背面张紧滚轮(17),彼此间隔开地呈圆弧方式顺序配置在转向滚轮(14)与驱动滚轮(1 之间,靠近系列压力滚轮(9),驱动带(11)的返回部分(6)跨过所述各背面张紧滚轮(17)。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驱动带 (11)是带齿带,在驱动带环圈内侧上形成有齿;以及驱动滚轮(1 是带齿轮。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一些压力滚轮(9)是带齿轮。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扶栏带 (3)的截面基本上呈C形轮廓,其上带有槽道(18),此槽道由底部(19)和侧壁00)限定并向内通入扶栏带环圈;以及驱动带(11)的接触部分(1 与槽道(18)的底部(19)形成摩擦接触。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扶栏带C3)的驱动装置(10)相对于运送方向设置在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的出口端。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扶栏带C3)的驱动装置(10)设置在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的入口和出口两端处。
12.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折转导引装置(8)包括框架(21),压力滚轮(9)、背面张紧滚轮(17)、转向滚轮(14)和/或驱动滚轮(15)的轴连接于所述框架。
1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是呈低矮结构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用以安装在固定底座上,诸如地板或其他支座上。
1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 是配有永久磁铁的轴向同步电动机。
1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3)至少部分地位于扶栏带(3)的环圈之内。
16.一种用于输送人员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包括人员运载装置(1);在其整个长度上顺延人员运载装置延伸的扶栏O),所述扶栏包括扶栏带(3),形成为环圈并具有上部手扶部分G),乘客可以用手抓握手扶部分以求支承;下部返回部分(5);以及手扶部分与返回部分之间的折转部分(6);扶栏框架(7),包括折转导引装置(8),设置在扶栏的端部以形成所谓的折转并支承和导引扶栏带的折转部分(6),所述折转导引装置(8)包括多个压力滚轮(9),以圆弧方式顺序设置,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以及用于推动扶栏带的驱动装置(10),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带(11),驱动带制成为环圈并具有接触部分(12),接触部分在预定长度上与扶栏带C3)形成驱动接触,驱动带(11)的接触部分(1 在压力滚轮(9)与扶栏带(3)的折转部分(6)之间跨过折转导引装置(8) 的至少一些压力滚轮(9);以及用于驱动驱动带的动力装置(13),动力装置(13)位于扶栏一侧,所述动力装置(13)是电动机,并呈扁平结构,其中所述动力装置(13)还用于驱动所述人员载送装置(1)。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3)至少部分地位于扶栏带(3)的环圈之内。
18.按照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 是配有永久磁铁的轴向同步电动机。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运送人员的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包括人员载送装置(1);在其整个长度上顺延人员运载装置延伸的扶栏(2);以及用于带动扶栏带的驱动装置(10),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带(11),制成为环圈并具有接触部分(12),接触部分(12)在预定的长度上与扶栏带(3)驱动接触;以及用于驱动此驱动带的动力装置(13),其特征在于,驱动带(11)的接触部分(12)跨过折转导引装置(8)的至少一些压力滚轮(9),位于压力滚轮(9)与扶栏带(3)的折转部分(6)之间,动力装置(13)位于扶栏一侧,动力装置(13)是电动机,并呈扁平结构,其中,动力装置(13)还用于驱动人员载送装置(1)。
文档编号B66B23/04GK102267658SQ2011101758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3日
发明者乔马.穆斯塔拉蒂, 埃斯科.奥兰科, 马克.奥森多夫 申请人:通力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