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464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市面上采用风扇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通常将风扇和散热器前后放置,电磁感应线圈组件通常置于在风扇或散热器上方。请参阅说明书附图中的图5,为传统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传统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包括电磁感应线圈组件201、风扇202、驱动电路203和散热器 204。其中,风扇202、驱动电路203和散热器204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均位于电磁感应线圈组件201的下方。控制电路206与驱动电路203相连,机壳205容纳上控制电路 206和整个电磁加热装置。由于传统方法中,风扇202、驱动电路203和散热器204三者的位置关系为前后放置,而非上下放置,因而导致传统的加热装置结构不够紧凑,体积不够小巧,需要较大的机壳205才能容纳下整个电磁加热装置。因此,在应用上述电磁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时,尤其是进行组合式加热时,具有较大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传统电磁加热装置结构不够紧凑、体积不够小巧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的电磁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碗状的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顶部用于产生交变磁场的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内部与所述线圈组件相连的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并且紧贴所述驱动电路中发热元件的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支架底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器正下方的风扇,其中,所述风扇的下部为进风口,上部为出风口,所述支架上在散热器和风扇之间的位置开口通透。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屏蔽所述驱动电路电磁感应的屏蔽环,所述屏蔽环为非铁金属环,设置在所述线圈组件和驱动电路之间。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中,还包括多个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线圈组件、 屏蔽环和支架的紧固件。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所述驱动电路中发热元件包括桥堆和 IGBT。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所述散热器包括与所述桥堆和IGBT紧贴的基座以及和所述基座相连的翅片,所述翅片与水平面垂直。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所述支架的侧面还设有多个排气口。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线圈组件中心空位中用于检测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送给所述驱动电路的传感器。[00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上的磁条和线圈绕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巧,可以方便应用于一个或多个灶头的电磁加热组合装置,特别适用于多个灶头的电磁加热组合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应用场合示意图;图5为传统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风扇106(图1中未标号,请参阅图2或图3)完全被线圈组件103(图1中未标号,请参阅图2或图幻所覆盖。而在传统的电磁加热装置中,线圈组件201没有完全将风扇202覆盖住,必然会使风扇202的一部分或者整个都凸显出来,增大了传统电磁加热装置的体积。相比较传统电磁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巧。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紧固件101、传感器102、线圈组件103、屏蔽环104、散热器105、风扇106、支架107、桥堆108、 IGBT109、电容110、电感111、驱动电路112。支架107近似碗型,支架107的底部安装风扇106 ;支架107的内部凸台安装散热器105和驱动电路112,包括桥堆108、IGBT109、电容110、电感111 ;支架107的顶部安装线圈组件103。线圈组件103和驱动电路112之间还设有屏蔽环104。屏蔽环104可以有效地屏蔽掉驱动电路112对线圈组件103的电磁感应的影响,以保证线圈组件103能够正常工作,产生符合要求的交变磁场。屏蔽环104可以是非铁的金属环,例如,铝环。不采用铁来制造屏蔽环104,是因为铁容易会受线圈组件103的电磁感应影响而变热。线圈组件 103、屏蔽环104和支架107通过三个紧固件101连接固定,紧固件101可以是螺钉。相应地,线圈组件103的线圈支架上和金属环104上分别设有供紧固件101穿过的三个通孔,支架107上设有供紧固件101插入的三个紧固孔。本实用新型紧固件101的个数并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是其他个数,例如,四个。相应地,线圈组件103的线圈支架上和金属环104上分别设有供紧固件101穿过的四个通孔,支架107上设有供紧固件101插入的四个紧固孔。线圈组件103进一步包括线圈绕组、组件支架和磁条。线圈组件103和驱动电路 112相连,线圈组件103在驱动电路112的驱动下,产生交变磁场、当金属锅具置于线圈组件103的上方时,金属锅具则切割交变磁力线而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金属锅具中的金属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金属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驱动电路112处于线圈组件103和控制电路114(图2和图3中未显示,请参阅图 4)之间,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114控制指令信号后,驱动线圈组件103产生交变磁场。驱动电路112为印刷电路板,包括桥堆108、IGBT109、电容110、电感111。驱动电路112的工作原理采用的是现有的技术,驱动电路112中发热量最大的元件为桥堆108和IGBT109,因此需要对桥堆108和IGBT109进行散热。否则,桥堆108和IGBT109因为大量发热累积高温而烧毁,将直接导致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无法工作。散热器105包括基座和翅片。基座与桥堆108和IGBT109紧贴,因而桥堆108和 IGBT109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传递给基座。翅片包括多个垂直排列的金属薄片,均与基座相连,因而基座上的热量也能够及时传递给翅片。散热器105设置在支架107的凹陷处,风扇 106设置在支架107的底部并且处于散热器105的正下方。风扇106下部为进风口,上部为出风口。支架107上在散热器105和风扇106之间的部分开口通透,因而风扇106能够顺利地将风由底部吹到顶部,也即将空气由外界送入到散热器105中。由于散热器105的翅片与水平面垂直,因此更有利于空气穿过散热器105的翅片,更有利于利用空气的流动及时带走散热器105上的热量,从而及时带走桥堆108和IGBT109上的热量。支架107的特殊构造,风扇的转向以及驱动电路112的元器件的特殊布置使得风扇106吹出的风还能够流经电容110和电感111。具体表现为散热器105并不完全覆盖风扇106的出风口,而是空余一部分出风口,从而预留给一部分冷空气给电感111和电容110 散热用。风扇106正向为顺时针转动,空余的出风口位于散热器105翅片的末端以外,散热器105与支架107的围墙一起可以形成一条导风通道,电感111的位置在风扇106的右边, 因为风扇106是顺时针转动,即电感111处于导风通道的出口处,可以及时对电感111进行散热。支架107的侧面还设有多个排气口,电容110被设置于最接近支架107的排气口处, 排气口有顺畅的空气流通,可确保电容110的周围空气流通,以利散热。此外,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还设有传感器102,传感器102为温度传感器,与驱动电路112相连,并处于驱动电路112上方。由于线圈组件103为环形结构,因而线圈组件103的中心处有一个空位,传感器102就置于线圈组件103的中心。传感器102检测线圈组件103上金属锅具底部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发送给驱动电路112。驱动电路 112接收温度值,并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值来驱动线圈组件103产生合适强度的交变磁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所采用的强制对流冷却散热方式的对流路径为冷空气从风扇106的下部进入,从风扇106的上部排出,一部分冷空气进入散热器105,另一部分冷空气通过支架107的引导,流过驱动电路112上电感111和电容110等元件的表面。流入散热器105的冷空气在流出散热器105后,进入线圈组件103,最后通过线圈组件103的匝间间隙和支架107的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体外。流经驱动电路112上电容 110和电感111等元件的表面的空气,一部分直接由支架107的排气口排出,也有一部分继续上升流入线圈组件103,从线圈组件103的匝间间隙排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中冷空气的换热过程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冷空气先对散热器105换热,从散热器105出来的空气温度相对于线圈组件103的温度来说仍然较低, 然后继续对线圈组件103换热;另一部冷空气先对驱动电路112上电容110和电感111等
5元件换热,换热后的空气温度也低于线圈组件103,然后继续对线圈组件103换热。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应用场合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可用于组合式加热。为解释之便利性,图5中部分零件未显示出来,例如,用于覆盖在线圈组件103上的玻璃面板等。在该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可作为四个通用的加热模块,经过排布后置入经过设计的机壳113内,再通过布线将四个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驱动电路112分别与控制电路114相连即组装完成,由此可以构造成四灶头电磁炉。在其他应用中,也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构成其他数量灶头的电磁炉。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利用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构造的单灶电磁炉尤其能够显示出便于携带的特点。由于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近似于圆形,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组装,例如,构成双灶电磁炉、 三灶电磁炉、四灶电磁炉等等,不会像传统电磁加热装置那样,因为造型不规则而使得组装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碗状的支架(107)、安装在所述支架(107)顶部用于产生交变磁场的线圈组件(103)、安装在所述支架(107)内部与所述线圈组件(103) 相连的驱动电路(112)、设置在所述支架(107)内部并且紧贴所述驱动电路(107)中发热元件的散热器(105)、设置在所述支架(107)底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器(105)正下方的风扇 (106),其中,所述风扇(106)的下部为进风口,上部为出风口,所述支架(107)上在所述散热器(105)和风扇(106)之间的位置开口通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屏蔽所述驱动电路 (112)电磁感应的屏蔽环(104),所述屏蔽环(104)为非铁金属环,设置在所述线圈组件 (103)和驱动电路(1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线圈组件(103)、屏蔽环(104)和支架(107)的紧固件(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11 中发热元件包括桥堆(108)和IGBT (1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0 包括与所述桥堆(108)和IGBT(109)紧贴的基座以及和所述基座相连的翅片,所述翅片与水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7)的侧面还设有多个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线圈组件 (103)中心空位中用于检测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送给所述驱动电路(112)的传感器 (1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103)包括线圈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上的磁条和线圈绕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碗状的支架、安装在支架顶部用于产生交变磁场的线圈组件、安装在支架内部与线圈组件相连的驱动电路、设置在支架内部并且紧贴驱动电路中发热元件的散热器、设置在支架底部并且位于散热器正下方的风扇,其中,风扇的下部为进风口,上部为出风口,支架上在散热器和风扇之间的位置开口通透。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巧,可以方便应用于一个或多个灶头的电磁加热组合装置,特别适用于多个灶头的电磁加热组合装置。
文档编号H05B6/12GK202024385SQ201120028490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卢海东, 朱纪流, 梁仕林, 梁峰, 郑书权 申请人: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