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6664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体与座体。灯体包括基板、后盖与发光单元。后盖与基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后盖配置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不重叠且不对称设置。发光单元容置于容置空间并具有阳极层与阴极层,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阳极层与阴极层其中之一,第二电极电性连接阳极层与阴极层其中之另一。座体具有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第三电极对应第一电极设置,第四电极对应第二电极设置,其中,灯体可分离的卡合座体,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三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第四电极。
【专利说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 OLED)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照明装置包括节能电灯泡或日光灯等,使用者在安装这些照明装置时并不容易发生正负极接反,而导致照明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状况。以节能灯泡而言,其具有类似钨丝灯泡的螺旋形底座以及相应的座体,使用者只需将省电灯泡旋入座体固定即可,安装上直接方便。以日光灯而言,其通过交流电驱动,使用者将日光灯管安装到相应的座体时,不需顾及日光灯管的方向性,只需将日光灯管卡入座体即可。
[0003]目前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发展日趋纯熟,应用也日渐广泛,其中,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照明装置也已开始量产,并且由于有机发光二极体具备的诸多特性及优点,例如反应快速、发光均匀、环保、轻薄与具有可挠性等,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有机发光二极体将会成为照明装置市场的明日之星。然而,因为有机发光二极体通过直流电驱动,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照明装置,若在安装时不慎将正负极接反,恐怕会有烧毁的危险。现有的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照明装置,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友善,因为在将灯体安装至座体的过程,需由使用者负责分辨正负极,除了安装上的麻烦,还存在误接的可能。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其藉由防误接的结构设计,能够免除安装上误接的可能,增加安装时的方便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体与座体。灯体包括基板、后盖与发光单兀。后盖与基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后盖配置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不重叠且不对称设置。发光单元容置于容置空间并具有阳极层(anode layer,亦称正极层)与阴极层(cathode layer,亦称负极层),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阳极层与阴极层其中之一,第二电极电性连接阳极层与阴极层其中之另一。座体具有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第三电极对应第一电极设置,第四电极对应第二电极设置,其中,灯体可分离的卡合座体,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三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第四电极。
[000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后盖的中央。
[000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对称配置于第一电极的周围。
[000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环状并围绕第一电极。
[000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后盖的边缘。
[00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且该些第一电极彼此对称设置及/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且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对称设置。
[00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有机发光二极体,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夹有有机层(organic layers),阳极层贴合于基板。
[001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层为透明及/或所述阴极层为透明。
[0013]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以及相应的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的结构设计,可避免使用者将灯体组装到座体时误接正负极的可能,除了能确保照明装置可正常运作之外,同时还便于拆装。本发明较现有技术具有更佳的相容性与强健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爆炸图。
[0015]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3(a)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0017]图3(b)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0018]图4(a)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0019]图4(b)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0020]图5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0021]图6为以图3(b)为例的不同极性电极互相对称的后盖的上视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100:灯体
[0024]110:基板
[0025]111:容置空间
[0026]120、420、520:后盖
[0027]120s:对称轴
[0028]121、321、321s、421、521:第一电极
[0029]122、322、322s、422、522:第二电极
[0030]130:发光单元
[0031]131:阴极层
[0032]132:阳极层
[0033]133:有机层
[0034]140:前盖
[0035]200:座体
[0036]203:第三电极
[0037]204:第四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请同时参照图1、图2与图3(a),图1所绘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爆炸图,图2所绘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a)所绘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照明装置包括灯体100与座体200。座体200通常设置于天花板或墙壁等处,并电性连接至电电力系统的末端。灯体100可分离的卡合于座体200中,其卡合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灯体100中所具有的发光单元130通常会有一定小时数的使用寿命,例如数千小时,当发光单元130累计使用一定小时数时,将会出现光度衰减或是不再发光等状况,因此,灯体100属于耗材,是需要更换的消耗品。而当使用者要更换灯体100时,需要将旧的灯体100从座体200中拆卸下来,并安装上新的灯体100。
[0040]灯体100包括基板110、后盖120、发光单元130与前盖140。前盖140与后盖120互相卡合以固定发光单元130,后盖120与基板11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11,发光单元130容置于容置空间111中,并设置在基板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为具有矩形切面的透明玻璃,发光单元130为有机发光二极体,发光单元130具有阴极层131、阳极层132与有机层133,阳极层132贴合于基板110上,有机层133位于阴极层131与阳极层132之间,有机层133还包括有发射层(emissive layer)与传导层(conducting layer)(图中未绘示),发射层通过阴极层传导电子,传导层通过阳极层产生电洞,藉由电子与电洞的作用,发射层会产生光。
[0041]发光单元130的发光方向可分为顶部发光(top-emitting)、底部发光(bottom-emitting)与双向发光(dual-emitting)等,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上述任一种。若发光单元130为顶部发光时,阴极层131需为透明,例如阴极层131可采用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薄膜,而阳极层132则采用不透明的金属薄片。若发光单元130为底部发光时则与上述结构相反,阴极层131为不透明而阳极层132为透明。若发光单元130为双向发光,则阴极层131与阳极层132皆为透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30上亦罩设有一层保护玻璃(cover glass)(图中未绘示)。
[0042]前盖140作为出光面,后盖120作为组装面并用以抵接座体200。后盖120配置有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彼此间的位置不重叠且不对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只有一个且位于后盖120的中央,第二电极122有两个且对称配置于第一电极121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可仅有一个,或是,第二电极亦可为三个以上并采取对称或不对称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电极的周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电性连接阴极层131,第二电极122电性连接阳极层132,其连接方式可通过挠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板(图中未绘示),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亦可电性连接阳极层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阴极层,其重点在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为不同极性的电极。
[0043]座体200具有第三电极203与第四电极204,第三电极203对应第一电极121设置,第四电极204对应第二电极12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极203位于座体200的中央,第四电极204对称配置于第三电极203的两侧。当使用者将灯体100安装到座体200上时,第一电极121电性连接第三电极203,第二电极122电性连接第四电极204。并且,后盖120以及座体200为相应的矩形,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灯体100相对于座体200于水平方向上具有O度与180度两种安装角度,但不限于此。并且在安装时,除了以O度与180度安装外,其余的安装角度并不会使灯体100与座体200产生电性导通或极性接反的状况。因此本发明具有防止使用者误接极性的效果。
[0044]请参照图3(b),图3(b)所绘示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图3(b)以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为例,并改变了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的结构设计。图3(b)所示的第一电极321与第二电极322各为两个,并且分别配置于后盖120的边缘。具体而言,其为两两一组分别位于后盖120的左上角与右下角,并且第一电极321与第二电极322互不对称,而两个第一电极321之间互为点对称,两个第二电极322之间亦互为点对称,在此状况下,旋转180度以后安装,极性仍不会接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灯体100相对于座体200亦具有O度与180度两种安装角度。而座体上的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图中未绘示)亦分别对应第一电极321与第二电极322而改变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0045]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同性电极之间可对称也可不对称,但重点在于,不同极性电极必须互不对称。请参照图6,图6所绘示以图3(b)为例的不同极性电极互相对称的后盖的上视图。图6与图3(b)的差异在于,若连接对角的两端点并画出一条对称轴120s,且以两个第一电极321s为一组但改为配置于对称轴120s的同一侧,而两个第二电极322s为一组但改为配置于对称轴120s的另一侧,则此组第一电极321s与此组第二电极322s之间互为线对称。假使当灯体100安装于座体200且两者相对角度为O度时,极性为正确相接,则若两者相对为180度时,将会产生极性接反的状态。因此在安装上,将会导致使用者误接极性的可能。
[0046]请同时参照图4(a)与图4(b),图4(a)所绘示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图4(b)所绘示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图4(a)以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为例,并改变了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的结构设计。图4(a)所示的第一电极421配置在后盖120的中央,第二电极422则为环状并围绕第一电极421,本实施例具有O度、90度、180度与270度等四种安装角度。图4(b)以图4 (a)所示为例,并进一步改变了后盖120的形状。图4(b)所示的后盖420为圆形,相应的座体(图中未绘示)也会呈圆形,本实施例具有O度到360度的安装角度。
[0047]图5所绘示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图5以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为例,并改变了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与后盖120的结构设计。图5所示的后盖520为三角形,且每一角的夹角为60度,第一电极521位于后盖520的中央,第二电极522位于后盖520的三个角端并为三角形,本实施例具有O度、120度与240度等三种安装角度。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形状不限定为三角形或圆形,另外,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数量皆可为两个以上。
[0048]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照明装置,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以及相应的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的结构设计,可避免使用者将灯体安装到座体时误接的可能,再加上后盖与座体的形状设计,可规范容许的安装角度。即使除了规范容许的安装角度之外,以其它的角度也能安装,但安装后的灯体与座体并不会产生电性导通,也就不会有极性接反的情况。本发明除了能防止误接,确保照明装置可正常运作之外,同时还便于拆卸与安装。本发明较之现有技术具有更佳的便利性、相容性与强固性。
[0049]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体,该灯体包括: 一基板; 一后盖,与该基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后盖配置有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不重叠且不对称设置;一发光单元,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并具有一阳极层与一阴极层,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阳极层与该阴极层其中之一,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阳极层与该阴极层其中之另一;以及一座体,具有一第三电极与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对应该第一电极设置,该第四电极对应该第二电极设置,其中,该灯体可分离的卡合该座体,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第四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位于该后盖的中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对称配置于该第一电极的周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极为环状并围绕该第一电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位于该后盖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且该些第一电极彼此对称设置及/或该第二电极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且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包括一有机发光二极体,该阳极层与该阴极层之间夹有一有机层,该阳极层贴合于该基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阳极层为透明及/或该阴极层为透明。
【文档编号】H05B33/12GK103596313SQ20121028948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陈静珊, 钟杰兴, 李志轩, 林振祺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