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7426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空作业设备,具体是ー种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高大空间不断提升、高度不短攀升,为满足对室内高空设备进行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对升降工作平台的高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升降工作平台的起升高度必须达到与建筑物、高位设备相适应,而缩合后的整机高度必须尽可能低,以确保设备能够经建筑物的常设出入口进入作业场所和撤离作业场所。由于低的缩合高度和升降作业平台大高度的要求,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矛盾。已有的技术是塔式升降工作平台,采用上下两套起升机构,一定程上解决了缩合 高度要求和起升高度的矛盾,但还不能够满足如大型展厅、变电设备、航空航天等行业的使用要求,臂架式作业平台虽然有较好的最大作业高度和较低的缩合高度,但不能进行垂直升降作业,且整机缩合后长度较长,许多场合由于地面的障碍物等,同样受到限制而无法作业。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如专利号为ZL02295367. I、授权公告号为CN2589449Y的“多桅柱组的作业平台”,申请号为200510050620. 7、公开号为CN1837018A的“自行走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专利号为200720106326. 8、授权公告号为CN201010491Y的“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申请号为201010258869. 8、公开号为CN101962995A的“施工用多桅柱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具有占据空间小,升降高度较大的特点,但是现有的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多为单层结构,仍难以达到现代高大建筑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高空作业设备难以兼顾起升高度高、缩合高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包括底架、至少三层桅柱组、平台护栏,每个桅柱均由伸缩节装配而成,所述的至少三层桅柱组中最下层各桅柱的最下ー节伸缩节固定在所述的底架上,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一节上且该两节伸縮节重叠,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位于下层各桅柱的内侧,所述的平台护栏装配在最上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伸缩节上。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平台护栏高于最上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伸缩节。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平台护栏的上沿与最上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伸缩节等闻。作为优选技术手段,各层所述的桅柱在纵向、横向均呈对称布置。作为优选技术手段,相邻两层桅柱的位置在纵向、横向彼此错开。作为优选技术手段,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通过框架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上。[0012]作为优选技术手段,各层所述的桅柱分别配置独立的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底架上对称布置张紧轮,各张紧轮上绕张紧绳,各张紧绳的上端连接在中间层桅柱组的最上ー节伸缩节上。进ー步的,所述的张紧轮内设有用于卷绕张紧绳的卷簧,该连接张紧绳的伸缩节升至最大高度时所述的张紧绳张紧。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底架上设有支腿、行走转向底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层桅柱组,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一节上且该两节伸縮节重叠,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作业高度,减小了缩合高度尺寸,满足了垂直升降作业的需要,有效地确保了安全作业的要安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各桅柱起升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所示结构的各桅柱缩合状态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阴0ト底架;02-最下层桅柱,21-最下层驱动装置,22-框架;03-第二层桅柱,31-第二层驱动装置,32-框架;04-最上层桅柱,41-最上层驱动装置,42-框架;05-平台护栏;06_张紧轮;07_张紧绳;08_支腿;09_行走转向底盘;yy_纵向;
XX-横丨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如图1-3所示,其包括底架01、至少三层桅柱组(图示为三层,具体实施时可为更多层)、平台护栏05,每个桅柱均由伸缩节装配而成(每个桅柱的具体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均有述及,在此不予赘述,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时,桅柱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至少三层桅柱组中最下层各桅柱02的最下ー节伸缩节固定在底架01上,相邻两层桅柱组(图示为最下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最上层)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一节上且该两节伸縮节重叠,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位于下层各桅柱的内侧(參见图2,据此,下层各桅柱中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安放上层桅柱组),平台护栏05装配在最上层各桅柱04的最上ー节伸缩节上。因此,如图I所示当各层桅柱均起升时即可达到各层叠加的高度,满足高空作业需求,如图3所示当各层桅柱均缩合时,三层桅柱组重叠在一起,仅具有最下层的高度,减小了缩合高度尺寸,确保设备能够经建筑物的常设出入口进入作业场所和撤离作业场所,满足了垂直升降作业的需要。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虽然图1-3包含了以下所有附加技术特征,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该情形,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根据具体作用将它们选用在上段所述的技术方案上。首先,平台护栏05高于最上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伸缩节,此时平台护栏可以装配在最上层各桅柱的最上一节伸缩节的顶端,以便平台护栏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或者,平台护栏的上沿与最上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伸缩节等高,以便降低缩合时整个升降作业平台的高度。其次,參见图2,各层桅柱在纵向yy、横向xx均呈对称布置,确保有足够的提升能力和抗摇摆能力。第三,相邻两层桅柱的位置在纵向yy、横向xx彼此错开,以便布置驱动装置的液 压油管等设备的配件、附件。第四,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通过框架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上,由此保证各层桅柱组的稳定性以及相邻两层桅柱组之间的稳定性,提升整个升降作业平台的抗摇摆能力。第五,为了确保升降的安全性,各层桅柱02、03、04分别配置独立的驱动装置21、31、41。具体实施时,可为各独立的驱动装置配置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可设于底架上,电气控制系统可设置逻辑控制电路,确保控制升降动作时只允许其中的ー层进行动作,不允许两层或多层的同时升降,且上升时必须由最下层开始自下而上逐层接力式起升、缩合下降时必须是由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接力式缩合下降。第六,为了控制中间层和最下层传动机构间隙带来的浮动,确保最上层升降时基础更加稳固,且使平台能够承受更多的侧向载荷,底架01上对称布置张紧轮06,各张紧轮06上绕张紧绳07,各张紧绳07的上端连接在中间层桅柱组的最上ー节伸缩节上。进ー步的,张紧轮06内设有用于卷绕张紧绳07 (如钢丝绳)的卷簧,该连接张紧绳的伸缩节升至最大高度时张紧绳张紧,由此赋予张紧轮自动收放功能,当桅柱起升吋,钢丝绳在起升动カ的带动下自动释放,且在中间层升到最大高度时正好处以张紧状态;桅柱缩合下降时,钢丝绳在卷簧的作用下自动绕卷在钢丝绳轮盘上,无需人工控制。以此作为多层桅柱式升降エ作平台的附加安全装置。第七,底架01上设有支腿08、行走转向底盘09,支腿用于增强底架的稳定性,行走转向底盘可增加底架的移动灵活性。
权利要求1.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包括底架(01)、至少三层桅柱组、平台护栏(05),每个桅柱均由伸缩节装配而成,所述的至少三层桅柱组中最下层各桅柱(02)的最下ー节伸缩节固定在所述的底架(01)上,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ー节伸缩节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一节上且该两节伸縮节重叠,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位于下层各桅柱的内侧,所述的平台护栏(05)装配在最上层各桅柱(04)的最上ー节伸缩节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平台护栏(05)高于最上层各桅柱(04)的最上ー节伸缩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平台护栏(05)的上沿与最上层各桅柱(04)的最上ー节伸缩节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各层桅柱在纵向(yy)、横向(XX)均呈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相邻两层桅柱的位置在纵向(yy)、横向(XX)彼此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通过框架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ー节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各层所述的桅柱(02、03,04)分别配置独立的驱动装置(21、31、41)。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架(01)上对称布置张紧轮(06),各张紧轮上绕张紧绳(07),各张紧绳(07)的上端连接在中间层桅柱组的最上ー节伸缩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张紧轮(06)内设有用于卷绕张紧绳(07)的卷簧,该连接张紧绳的伸缩节升至最大高度时所述的张紧绳张紫。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架(01)上设有支腿(08)、行走转向底盘(0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属于高空作业设备,现有高空作业设备难以兼顾较高的起升高度与较低的缩合高度,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架、至少三层桅柱组、平台护栏,每个桅柱均由伸缩节装配而成,所述的至少三层桅柱组中最下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固定在所述的底架上,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的最下一节伸缩节装配在下层各桅柱的最上一节上且该两节伸缩节重叠,相邻两层桅柱组中上层各桅柱位于下层各桅柱的内侧,所述的平台护栏装配在最上层各桅柱的最上一节伸缩节上。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作业高度,减小了缩合高度尺寸,满足了垂直升降作业的需要,有效地确保了安全作业的要安全。
文档编号B66F11/04GK202625764SQ20122031563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王金方, 陈建平, 陈觉平 申请人:杭州赛奇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