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7036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是在双面离型膜上涂布一层油墨层,再用涂布法将黏着层形成于油墨层表面上,制成仅由双面离型膜、油墨层和黏着层构成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该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收卷后,其双面离型膜的一面为油墨层且另一面与黏着层接触,即该双面离型膜同时保护油墨层和黏着层,因此不需要使用离型纸,能够省去贴合离型纸的步骤,有节约成本和时间的优势,又能够避免离型纸带来的跳屑、卷曲等严重问题。
【专利说明】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墨保护膜,特别涉及一种无纸无屑的、具有优异抗化性、电气特 性及挠曲性的,适用于高挠性的印刷电路板的油墨保护膜。

【背景技术】
[0002] 聚酰亚胺树脂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材料中,其中,用于软性印刷电路板的聚酰亚 胺铜箔基板,一般区分为单面板或双面板。通常,聚酰亚胺铜箔基板在应用上的问题受限于 聚酰亚胺材料的组成及其厚度。小型电子产品的配线材料大多采用设计自由度高、弯曲性 良好的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以下简称FPC),并且在不断向高速度 化、高挠曲发展的同时制定了各种厚度、作业性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市场上已推出 了传统PI保护膜(薄胶薄PI)、感光型PI (或压克力系)保护膜、非感光型PI保护膜(需上 光阻)被广泛采用。
[0003] 这些小型电子产品不仅要向更小型、轻量化发展,更具自由度的设计性也是一大 要素。在FPC领域,不仅是对主流的智能型手机,对触控面板设计的新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本发 明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具有无纸无屑环保性、抗化性佳、电气特性佳、高挠曲性以及遮蔽 性等特点,适用于超薄型高挠性的软性印刷电路板。
[0005]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种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由双面离型膜、形成于所述双面离型膜表面上的油墨 层以及形成于所述油墨层表面上的黏着层构成,所述双面离型膜是两面都具有离型剂的离 型膜,所述油墨层夹置于所述黏着层与所述双面离型膜之间;所述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收 卷后,所述双面离型膜的一面为所述油墨层且另一面为所述黏着层。
[0007] 进一步地说,所述油墨层和所述黏着层两者的总厚度为9?85微米。
[0008] 较佳地是,所述双面离型膜为PET氟塑离型膜、PET含硅油离型膜和PE离型膜中 的一种,且厚度为25?100微米。
[0009] 较佳地是,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1?25微米。
[0010] 较佳地是,所述黏着层的厚度为8?60微米。
[0011] 较佳地是,所述黏着层为树脂层。
[0012] 较佳地是,所述油墨层为含有色母添加物的树脂层。
[0013] 较佳地是,所述黏着层和所述油墨层的树脂材质各自为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 胺基甲酸酯系树脂、硅橡胶系树脂、聚对环二甲苯系树脂、双马来酰亚胺系树脂和聚酰亚胺 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4] 较佳地是,所述油墨层的色母添加物包括碳材料、钛白粉、颜料、染料和色粉中的 至少一种。
[0015] 上述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的制造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0016] 步骤一:在所述双面离型膜上涂布油墨,采用150°C?180°C低温固化形成油墨 层;
[0017] 步骤二:用涂布法将黏着层形成于油墨层表面上;
[0018] 步骤三:直接收卷。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在双面离型膜上涂布一层油墨层,再用涂布法将 黏着层形成于油墨层表面上,制成由双面离型膜、油墨层和黏着层构成的无纸无屑油墨保 护膜,该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收卷后,其双面离型膜的一面为油墨层且另一面与黏着层接 触,即该双面离型膜同时保护油墨层和黏着层,因此不需要使用离型纸,能够省去贴合离型 纸的步骤,有节约成本和时间的优势,又能够避免离型纸带来的跳屑、卷曲等严重问题,综 上,本发明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具有无纸无屑、超薄型、柔软性佳、彩色遮蔽、抗化性佳、 电气特性佳、可挠性佳,优于传统PI保护膜(薄胶薄PI)、感光型PI (或压克力系)保护膜、 非感光型PI保护膜(需上光阻),适用于翻盖手机、滑盖手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平版 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等应用,用来取代一般保护膜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 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 在发明中所述明度(lightness,又称L值)是指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对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定义,通常,白色明度 最高,黑色明度最低。本发明所述光泽度(Gloss)是指超薄油墨保护膜的油墨层表面的反 光程度,光泽度不具有单位,但其数值越大,代表其反射光的强度越强,反之,数值越小,代 表其反射光的强度越弱。
[0023] 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由双面离型膜1、形成于所 述双面离型膜表面上的油墨层2以及形成于所述油墨层表面上的黏着层3构成,所述双面 离型膜1是两面都具有离型剂的离型膜,所述油墨层2夹置于所述黏着层3与所述双面离 型膜1之间;所述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收卷后,所述双面离型膜1的一面为所述油墨层2且 另一面为所述黏着层3。
[0024] 上述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的制造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0025] 步骤一:在所述双面离型膜上涂布油墨,采用150°C?180°C低温固化形成油墨层 (常规PI膜固化温度需要达到350°c );
[0026] 步骤二:用涂布法将黏着层形成于油墨层表面上;
[0027] 步骤三:直接收卷。
[0028] 其中,所述油墨层和所述黏着层两者的总厚度为9?85微米。
[0029] 其中,所述双面离型膜为PET氟塑离型膜、PET含硅油离型膜和PE离型膜中的一 种,且厚度为25?100微米。
[0030] 其中,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1?25微米,考虑到加工的简便性,最佳厚度为5微 米。所述油墨层为含有色母添加物的树脂层,可以为黑色、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等各种颜 色。所述油墨层的树脂材质为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胺基甲酸酯系树脂、硅橡胶系树脂、 聚对环二甲苯系树脂、双马来酰亚胺系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墨层的 色母添加物包括碳材料、钛白粉、颜料、染料和色粉中的至少一种。颜料可包括有机材料和 无机材料所制得的。
[0031] 其中,所述黏着层的厚度为8?60微米。所述黏着层为树脂层。所述黏着层的树 脂材质为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胺基甲酸酯系树脂、硅橡胶系树脂、聚对环二甲苯系树 月旨、双马来酰亚胺系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32] 本发明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采用两面都具有离型剂的双面离型膜,收卷后,双 面离型膜的一面是油墨层且另一面是黏着层,能够省去贴合离型纸的步骤,具有节约成本 和时间的优势,又能够避免由离型纸带来的跳屑、卷曲等严重问题。
[0033] 就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的黑色油墨层而言,明度为小于或等于25,光泽度为小于 或等于20,则该黑色油墨层的厚度应为1?25微米。此外,本发明的明度除了通过由调整 黑色油墨层的厚度,也可调整该黑色油墨层所含添加物的含量,通常,添加于该黑色油墨层 的添加物含量为占黑色油墨层固含量的3?25 wt%,又以5?15 wt%为佳,例如,若黑色 油墨层固含量为100 g,则添加物含量为3?25 g。本发明的光泽度可以通过选用不同表 面粗糙度的离型膜使油墨表面的反光程度不同达到不同的Gloss值。
[0034] 本发明的光泽度(Gloss值)、黑度测试、挠曲性测试与柔软性测试如下:
[0035] -、光泽度(Gloss值)测试
[0036] 使用光泽度测试仪进行。
[0037] 测试条件:
[0038] 角度:60°
[0039] 测试样品大小:大于长X宽=10cmX4cm
[0040] 直接读数即可。
[0041] 二、黑度测试
[0042] 使用黑度测试仪进行。
[0043] 测试条件:
[0044] 角度:45
[0045] 测试样品大小:大于长X宽=4mX4cm
[0046] 直接读数即可。
[0047] 三、柔软性测试
[0048] 使用柔软性测试仪进行。
[0049] 测试条件:
[0050] 电压:AC220V
[0051] 测量范围:410克
[0052] 可读性:0.001克
[0053] 测试 R 角:2· 35 mm
[0054] 测试步骤
[0055] 1、调整测试仪的两个支撑脚,使水准泡位于水准仪器中心。
[0056] 2、接通仪器电源,将仪器清零。
[0057] 3、打开玻璃门,将试片(尺寸10 mmX30 mm) -端固定于托盘上方的夹座上,另一 端卡在托盘中心的卡座上,使试片成一 "U"字形,完毕后关上玻璃门。
[0058] 4、逆时针方向慢慢旋转仪器右端旋钮,使卡座缓慢下降,直至其与下方垫片接触, 此时试片R角即为2. 35 mm。
[0059] 5、待指示灯亮后,既可读取反变力读数。
[0060] 6、测试完毕后,将旋钮顺时针旋至原位,打开玻璃门,取下试片。
[0061] 7、重复3-6步骤,测试其他试片。
[0062] 四、挠曲性测试
[0063] 使用滑台测试仪进行。
[0064] 测试条件:
[0065] 使用电压:AC220V
[0066] 测试 R 角:1.0 _
[0067] 测试步骤:
[0068] 1、调整测试仪的两个支撑脚,将试片固定在测试机台上;
[0069] 2、接通仪器电源,将仪器清零;
[0070] 设定:测试条件:
[0071] ?间距 Η : 2. 0 mm, R 角处:0· 8 mm
[0072] ?频率:30次/分钟
[0073] ?移动行程:32 mm
[0074] 3、待指示灯亮后,即可记录试验测试数据;
[0075] 4、测试完毕后,将旋钮顺时针旋至原位,取下试片;
[0076] 5、重复上述步骤,测试其他试片。
[0077] 实施例1?3 :使用油墨层作为覆盖层,环氧树脂作为黏着层涂布于该油墨层上, 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根据表1所列改变油墨层、黏着层的厚度,裁切为10 mm X 30 mm的 软性印刷电路板测试样品试片,进行光泽度、黑度、柔软性与挠曲性测试,重复进行三次,计 算平均值,测试结果纪录于表1。
[0078] 比较例1 :使用厚度为12. 5微米的黑色聚酰亚胺薄膜(Teijin Advanced Films Ltd.所生产,以商品名Kapton出售的PI薄膜)作为覆盖层,利用环氧树脂作为黏着层涂布 于该聚酰亚胺薄膜覆盖层上。根据表1所列覆盖层、黏着层的厚度,裁切为10 mm X 30 mm的 软性印刷电路板测试样品试片,进行光泽度、黑度、柔软性与挠曲性测试,重复进行三次,计 算平均值,测试结果纪录于表1。
[0079] 比较例2 :在离型膜上涂布油墨,采用低温固化(15(Tl80°C)形成油墨层,用涂布 法将黏着层形成于油墨层表面上,取离型纸,使离型纸层贴覆于黏着层上,得到超薄油墨保 护膜。根据表2所列覆盖层、黏着层的厚度,裁切为10 mm X 30 mm的软性印刷电路板测试样 品试片,进行光泽度、黑度、柔软性与挠曲性测试,重复进行三次,计算平均值,测试结果纪 录于表2。
[0080] 表 1
[0081]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由双面离型膜、形成于所述双面离型膜表 面上的油墨层以及形成于所述油墨层表面上的黏着层构成,所述双面离型膜是两面都具有 离型剂的离型膜,所述油墨层夹置于所述黏着层与所述双面离型膜之间;所述无纸无屑油 墨保护膜收卷后,所述双面离型膜的一面为所述油墨层且另一面为所述黏着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和所述黏着 层两者的总厚度为9?85微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离型膜为PET 氟塑离型膜、PET含硅油离型膜和PE离型膜中的一种,且厚度为25?100微米。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 1?25微米。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着层的厚度为 8?60微米。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着层为树脂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为含有色母 添加物的树脂层。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着层和所述 油墨层的树脂材质各自为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胺基甲酸酯系树脂、硅橡胶系树脂、聚 对环二甲苯系树脂、双马来酰亚胺系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色母添加 物包括碳材料、钛白粉、颜料、染料和色粉中的至少一种。
10. -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纸无屑油墨保护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 步骤进行: 步骤一:在所述双面离型膜上涂布油墨,采用150°C?180°C低温固化形成油墨层; 步骤二:用涂布法将黏着层形成于油墨层表面上; 步骤三:直接收卷。
【文档编号】H05K3/00GK104105331SQ20131011319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李建辉, 林志铭, 陈辉, 梅爱芹 申请人: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