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电梯夹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3975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电梯夹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组合式电梯夹轨器,包括两安装板、制动块,安装板开有相对应的导孔/槽、导向及定位孔/槽,两导孔/槽间滑动配合导杆,两导向及定位孔/槽间滑动配合定位杆,导杆、定位杆转动配合于导片的两端;导杆转动配合两传动件,传动件的另一端通过轴转动配合于顶触片的第一端,顶触片通过支轴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间,顶触片第二端顶于制动块的背面;其中一支轴转动配合于锁钩的第一端,常态下,定位杆的局部置入锁钩的钩槽并定位;定位杆脱离锁钩的钩槽后,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安装板的导向及定位孔/槽滑动,同时带动导杆沿导孔/槽滑动,进而通过同侧的传动件使顶触片转动,顶触片的顶触端逐渐顶压制动块,使制动块向对侧平移。
【专利说明】组合式电梯夹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安全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夹轨器是一种防止电梯轿厢开门意外移动的制停装置,其安装于电梯轿厢两侧。当电梯正常运行时,该装置不起作用;当电梯轿厢在开门停止状态时,由于电梯出现某种故障,使得电梯意外运行,导致进出电梯的乘客或货物发生危险,此时,该装置动作并夹持导轨,从而使运行的电梯轿厢制停,保证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0003]现有的夹轨器存在磨损较快、控制不稳定、增力比小、减速调控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增力比大的组合式电梯夹轨器。
[0005]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组合式电梯夹轨器,包括两安装板,两安装板上下平行布设且形成相对应的缺口,于缺口两侧的安装板之间各设一平移式制动块,两制动块的夹持面相对并留有间距;两安装板开有相对应的导孔/导槽、导向及定位孔/槽,两导孔/导槽间滑动配合导杆,两导向及定位孔/槽间滑动配合定位杆,导杆、定位杆转动配合于导片的两端;导杆转动配合两传动件,传动件的另一端通过轴转动配合于顶触片的第一端,顶触片通过支轴转动地安装于两安装板间,顶触片的第二端为顶触端,该顶触端的顶触面顶于制动块的背面;其中一侧的支轴转动配合于锁钩的第一端,锁钩形成钩槽,常态下,定位杆的局部置入锁钩的钩槽并定位;设一驱动机构,定位杆脱离锁钩的钩槽后,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安装板的导向及定位孔/槽滑动,同时带动导杆沿导孔/导槽滑动,进而通过同侧的传动件使顶触片转动,顶触片的顶触端逐渐顶压制动块,使制动块向对侧平移。
[0006]优选的,制动块呈方状,其上下表面各形成一凸条,凸条的方向与制动块的平移方向一致,与此相对应的,两安装板各形成滑槽,滑槽内置入相对应制动块的凸条并滑动配
口 o
[0007]优选的,制动块的夹持面均匀地形成数条水平状或弧状的凹槽。
[0008]优选的,驱动机构为一弹簧。
[0009]优选的,两安装板分别安装一块板,两板间装配能转动的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固接一杆,杆的另一端套于套杆之内,两者伸缩式配合,套杆的另一端固接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定位杆转动配合;杆及套杆之外套入所述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于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
[0010]优选的,导片有两片,两导片相平行。
[0011]优选的,顶触片有两片,两顶触片平行布设,顶触片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锁钩有两根,两锁钩平行布置,两锁钩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
[0013]优选的,设一触发机构,触发机构能够触动锁钩的第二端,促使锁钩转动,进而脱离对于定位杆的锁定。
[0014]优选的,触发机构为一电磁铁,电磁铁固定于所述的安装板,电磁铁的活动头外套一蓄能弹簧,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活动头内缩并压缩弹簧;电磁铁失电后,其活动头冲击锁钩的第二端;电磁铁外部与锁钩的第二端间连有拉簧。
[0015]优选的,设一复位机构,复位机构能够促使所述的导片回复至常态位置,进而带动定位杆及导杆复位。
[0016]优选的,复位机构为一电机,电机固定于安装板,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一螺杆转动,螺杆旋接螺母,螺母能顶推导片复位。
[0017]注:上述“/”表示“或”。
[0018]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梯夹轨器具有运行稳定、控制可靠,通过二次增力,增力比大、性能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1打开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20]图2是实施例1夹持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21]图3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2]图4是实施例1的内部传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图。
[0024]图6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0025]图7是实施例2的左视图。
[0026]图8是实施例2的右视图。
[0027]图9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28]图10是实施例2打开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29]图11是实施例2夹持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30]图12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31 ]图13是实施例2的内部传动机构图。
[0032]图14是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参见图1-5,顶板I与底板2的结构相同,下面详述顶板I的结构。
[0036]顶板I呈方状,其开设有长方形缺口 1-1、长条形导孔1-2、导向及定位孔1-3,长方形缺口 1-1处于顶板I的其中一边沿处中部位置,长条形导孔1-2靠近缺口 1-1的位置,两者的中心线相重合且与顶板I的此边沿中心线相重合。导向及定位孔1-3处于靠近与缺口 1-1相对的另一侧,导向及定位孔1-3的局部呈弧形,而其一端折过一角度,该折弯部与弧形部的边沿通过弧形边圆滑过渡。
[0037]顶板I与底板2上下平行布设,两者间的缺口、导孔、导向及定位孔分别上下相对应,两板间的缺口用于穿伸电梯导轨。以缺口中心线为基准,两板的两侧边之间分别通过数颗螺钉4固定连接竖板3。
[0038]于缺口两侧的两板之间各滑动配合一制动块5,制动块5呈方体状,其上下表面各形成一凸条5-1,凸条的方向与制动块5的滑动方向一致,与此相对应的,顶板1、底板2各形成滑槽A,滑槽A内置入相对应制动块的凸条5-1并滑动配合。制动块5的夹持面均匀地形成数条水平状的凹槽5-2,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夹持力。常态下,如图1所示,制动块5的夹持面与缺口的相对应边沿所在纵向平面持平,且两制动块5的夹持面相正对。当夹轨器动作后,其制动块5向对侧滑动,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参见图2。
[0039]顶板1、底板2的一侧分别安装一块板6,两板6上下相对且分别凸出于顶板、底板,上下两板6之间装配定位件7,定位件7分别通过上下支点8而与上下板6转动配合。定位件7固接一杆10,杆10的另一端套于套杆13之内,两者间伸缩式活动配合,套杆13的另一端固接定位件U。杆10及套杆13之外套入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顶于两定位件
7、11。
[0040]定位件11转动配合定位杆12,定位杆12的上下端分别置入顶板1、底板2的导向及定位孔,并能沿导向及定位孔滑动。定位杆12转动配合两相平行的导片16,两导片16的另一端之间连接导杆17,导杆17与导片16转动配合。
[0041]导杆17转动配合两传动件18,两传动件18朝向两侧,两传动件18以前述缺口的中心线为基准呈对称布设。传动件18的另一端通过轴19转动配合两顶触片21的一端,两顶触片的形状相同,上下平行布设。两顶触片21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杆22固定连接,两顶触片21的中部通过支轴20转动式地安装于顶板与底板之间。顶触片21的该端为顶触端21-1,顶触端21-1形成顶触面,顶触面正对并顶触制动块5的背面(与夹持面相对应的一面)。
[0042]其中一支轴20还转动配合两锁钩14的一端,两锁钩形状相同且上下平行布置,两锁钩14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杆15连接。锁钩14上形成钩槽14-1,钩槽与定位杆12相适配。
[0043]常态下,定位杆12处于定位及导向孔的折弯部且钩于锁钩14的钩槽内而定位。此时,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导杆17处于最接近缺口的导孔处,而制动块5的夹持面与缺口的相对应边沿所在纵向平面持平。参见图1。
[0044]当夹轨器动作时,锁钩14以支轴20为轴而转动,其钩槽脱离对定位杆12的锁定,定位杆12解除锁定后,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沿导向及定位孔滑动,同时带动导片16动作,进而使导杆17沿导孔作远离缺口方向的滑动,在此过程中,导杆17通过两侧的传动件18推动顶触片21的一端向外侧转,而使顶触片21的顶触端21-1朝对侧方向顶压制动块5,使制动块5向对侧平移,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参见图2。
[0045]实施例2
[004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增设触发机构、复位机构。
[0047]参见图6-14,电磁铁23上下部分别通过一竖板24、25与顶板1、底板2固定连接,电磁铁23的活动头23-1外套一蓄能弹簧26,电磁铁23在通电状态下,活动头23_1内缩并压缩弹簧26。上部竖板24与连杆15的上端之间还连有拉簧27。
[0048]两安装板1、2通过电机安装板28固定装配电机29,电机29的电机轴通过减速机构而与螺杆30连动,螺杆30两端转动式地定位于安装板28、定位座31,定位座31通过螺钉固定于一侧的竖板3。螺杆30通过螺纹旋接螺母32,当螺杆30旋转时,螺母32会沿螺杆30移动,且其能顶推导片16复位,且在常态下,螺母32不会对导片16的触发动作构成阻碍。为防止螺母31转动,于板28与定位座31间固接一防转杆33,此杆33与螺杆30相平行,而螺母32的局部形成与杆33相适配的凹部,此凹部置入杆33,两者间滑动式配合,使螺母32只能移动而不能转动。
[0049]本实施例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1。
[0050]上述电磁铁、电机及减速机构等都是现有技术。
[0051]常态下,制动块5的夹持面与缺口的相对应边沿所在纵向平面持平,电梯导轨能够正常穿伸过。此时,定位杆12处于定位及导向孔的折弯部且钩于锁钩14的钩槽内而定位;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导杆17处于最接近缺口的导孔处;蓄能弹簧26也处于压缩状态。参见图10。
[0052]触发过程:电磁铁23失电,其活动头23-1在蓄能弹簧26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外弹出并顶触连杆15,进而使锁钩14以支轴20为轴而转动,其钩槽脱离对定位杆12的锁定;定位杆12解除锁定后,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沿导向及定位孔滑动,同时带动导片16动作,进而使导杆17沿导孔作远离缺口方向的滑动,在此过程中,导杆17通过两侧的传动件18推动顶触片21的一端向外侧转,而使顶触片21的顶触端21-1朝对侧方向顶压制动块5,使制动块5向对侧平移,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此时,拉簧27处于拉伸状态。参见图11。
[0053]复位过程:启动电机29,其驱动螺杆30转动,进而使螺母32沿其移动,直至螺母32推动导片16作复位转动,定位杆12沿导向及定位孔作复位滑动并压缩弹簧9,其它部件也随之作复位动作,直至到位即制动块5的夹持面与缺口的相对应边沿所在纵向平面持平(制动块5复位动作可通过拉簧来实现,拉簧一端钩于制动块的背面,另一端钩于同侧的竖板之上,图中未示),电梯导轨能够正常穿伸过。与此同时,电磁铁23得电,使其活动头23-1复位,其重新使蓄能弹簧26处于压缩状态;锁钩14在拉簧27的回复力作用下也回复至常态位置而锁定定位杆12。随后,电机29反转,使螺母28复位至原位。
[005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组合式电梯夹轨器,包括两安装板,两安装板上下平行布设且形成相对应的缺口,于缺口两侧的安装板之间各设一平移式制动块,两制动块的夹持面相对并留有间距;其特征在于:两安装板开有相对应的导孔/导槽、导向及定位孔/槽,两导孔/导槽间滑动配合导杆,两导向及定位孔/槽间滑动配合定位杆,导杆、定位杆转动配合于导片的两端; 导杆转动配合两传动件,传动件的另一端通过轴转动配合于顶触片的第一端,顶触片通过支轴转动地安装于两安装板间,顶触片的第二端为顶触端,该顶触端的顶触面顶于制动块的背面; 其中一侧的支轴转动配合于锁钩的第一端,锁钩形成钩槽,常态下,定位杆的局部置入锁钩的钩槽并定位;设一驱动机构,定位杆脱离锁钩的钩槽后,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安装板的导向及定位孔/槽滑动,同时带动导杆沿导孔/导槽滑动,进而通过同侧的传动件使顶触片转动,顶触片的顶触端逐渐顶压制动块,使制动块向对侧平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块呈方状,其上下表面各形成一凸条,凸条的方向与制动块的平移方向一致,与此相对应的,两安装板各形成滑槽,滑槽内置入相对应制动块的凸条并滑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块的夹持面均匀地形成数条水平状或弧状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一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两安装板分别安装一块板,两板间装配能转动的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固接一杆,杆的另一端套于套杆之内,两者伸缩式配合,套杆的另一端固接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定位杆转动配合;杆及套杆之外套入所述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于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片有两片,两导片相平行; 或者,所述的顶触片有两片,两顶触片平行布设,顶触片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的锁钩有两根,两锁钩平行布置,两锁钩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设一触发机构,触发机构能够触动锁钩的第二端,促使锁钩转动,进而脱离对于定位杆的锁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机构为一电磁铁,电磁铁固定于所述的安装板,电磁铁的活动头外套一蓄能弹簧,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活动头内缩并压缩弹簧;电磁铁失电后,其活动头冲击锁钩的第二端;电磁铁外部与锁钩的第二端间连有拉簧。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设一复位机构,复位机构能够促使所述的导片回复至常态位置,进而带动定位杆及导杆复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夹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机构为一电机,电机固定于安装板,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一螺杆转动,螺杆旋接螺母,螺母能顶推导片复位。
【文档编号】B66B5/18GK203568625SQ201320653173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邹家春, 孟红星, 何新, 姚荣康, 王伟, 陈明星, 马新峰, 宋建新 申请人:杭州沪宁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