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397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液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含冷却座和液体驱动单元,所述冷却座为长方形本体,其中部设有容置所述液体驱动单元的圆形凹槽,所述液体驱动单元包含外壳、驱动环、内壳、定子和盖板,所述外壳包含环部和底板,所述环部和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驱动环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内壳包含凸缘和位于所述凸缘中部并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凹陷部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能快速驱动流体流动,流体的流动效率更高,为电子装置提供了快速降温的效果和充分的保护。
【专利说明】液体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装置的速度也越来越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伴随着速度的增快,温度也随之增高,为避免对电子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必须提供方便快捷的降温效果,以保护电子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电子装置的降温装置可采用液体进行冷却,但现有的液体冷却装置存在体积较大,降温效率不高的缺陷,导致降温装置的整体散热效果有限,难以满足小型化和快速的要求。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液体冷却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电子装置的降温装置可采用液体进行冷却,但现有的液体冷却装置存在体积较大,降温效率不高的缺陷,导致降温装置的整体散热效果有限,难以满足小型化和快速的要求。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含冷却座和液体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冷却座为长方形本体,其中部设有容置所述液体驱动单元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一侧通过第一液体通道连通至第一溶液槽,另一侧通过第二液体通道连通至第二溶液槽,所述冷却座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的流通通道;
[0008]所述液体驱动单元包含外壳、驱动环、内壳、定子和盖板,所述外壳包含环部和底板,所述环部和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底板的中央设有一容置孔,所述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进液口和出液口;
[0009]所述驱动环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包含环形的轮体和底部,所述轮体的外周缘设有多个驱动叶片,所述轮体的内周缘固定有磁性环,所述底部的中央向外延伸一定位于所述容置孔内的第一定位凸起,向内延伸一第二定位凸起;
[0010]所述内壳包含盖合于所述轮体的上端开口的凸缘和位于所述凸缘中部并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下表面贴附于所述驱动环的底部,所述凹陷部的中部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三定位凸起,所述第三定位凸起内设有供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伸入定位的定位凹槽;
[0011]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凹陷部内,其包含有套合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上的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的外周缘设有多个等距间隔排列的线圈,各线圈的外侧固定有铁质磁极;
[0012]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内壳的顶部紧贴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0013]其中:所述多个驱动叶片径向延伸的间隔设置于所述轮体的外周缘。
[0014]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能快速驱动流体流动,流体的流动效率更高,为电子装置提供了快速降温的效果和充分的保护。
[0015]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液体驱动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液体驱动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装置,其包含冷却座10和液体驱动单元20。
[0020]所述冷却座10为长方形本体,其中部设有容置所述液体驱动单元20的圆形凹槽100,所述圆形凹槽100的一侧通过第一液体通道106连通至第一溶液槽102,另一侧通过第二液体通道连通至第二溶液槽104,所述第一溶液槽102结合有第一座体105,所述第二溶液槽104也结合有第二座体107,所述冷却座10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溶液槽102和第二溶液槽104的流通通道(未示出)。
[0021]参见图2和图3,所述液体驱动单元20包含外壳21、驱动环22、内壳23、定子24和盖板25。
[0022]所述外壳21包含环部212和底板214,所述环部212和底板214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底板213的中央设有一容置孔213,所述环部2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进液口 26和出液P 27。
[0023]所述驱动环22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包含环形的轮体220和底部,所述轮体220的外周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径向延伸的驱动叶片224,所述轮体220的内周缘固定有磁性环222,所述底部的中央向外延伸一定位于所述容置孔213内的第一定位凸起228,向内延伸一第二定位凸起226。
[0024]所述内壳23包含活动盖合于所述轮体220的上端开口的凸缘233和位于所述凸缘233中部并向下凹陷的凹陷部230,所述凹陷部230的下表面232贴附于所述驱动环22的底部,所述凹陷部230的中部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三定位凸起236,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36内设有供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26伸入定位的定位凹槽238。
[0025]所述定子24位于所述凹陷部230内,其包含有套合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36上的中空柱体241,所述中空柱体241的外周缘设有多个等距间隔排列的线圈242,各线圈242的外侧固定有铁质磁极240。
[0026]所述盖板25盖合于所述外壳21的上部开口,所述内壳23的顶部紧贴于所述盖板25的下表面。
[0027]由此,通过对定子的线圈通电,利用磁环和铁质磁极的相互作用,驱动内部的转子进行转动,使流体从进液口向出液口排出,驱动液体从第一溶液槽102流至至第二溶液槽104,再通过流通通道流回,以提供整个冷却座的冷却效果,该冷却座能放置于需要冷却的位置,通过冷却座本身及流体的冷却效果,对电子装置进行有效冷却。
[0028]而且,本申请的结构更加小巧,且流体流动的空间更大,流动的效率更高。
[0029]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流体流动迅速,降温效果好,且降温效率更高,为电子装置提供了快速降温的效果和充分的保护。
[0030]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含冷却座和液体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座为长方形本体,其中部设有容置所述液体驱动单元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一侧通过第一液体通道连通至第一溶液槽,另一侧通过第二液体通道连通至第二溶液槽,所述冷却座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的流通通道; 所述液体驱动单元包含外壳、驱动环、内壳、定子和盖板,所述外壳包含环部和底板,所述环部和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底板的中央设有一容置孔,所述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驱动环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包含环形的轮体和底部,所述轮体的外周缘设有多个驱动叶片,所述轮体的内周缘固定有磁性环,所述底部的中央向外延伸一定位于所述容置孔内的第一定位凸起,向内延伸一第二定位凸起; 所述内壳包含盖合于所述轮体的上端开口的凸缘和位于所述凸缘中部并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下表面贴附于所述驱动环的底部,所述凹陷部的中部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三定位凸起,所述第三定位凸起内设有供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伸入定位的定位凹槽;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凹陷部内,其包含有套合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上的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的外周缘设有多个等距间隔排列的线圈,各线圈的外侧固定有铁质磁极; 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内壳的顶部紧贴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驱动叶片径向延伸的间隔设置于所述轮体的外周缘。
【文档编号】H05K7/20GK203504948SQ20132065298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王顺之 申请人:成都天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