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923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包括第一外插座板组件(1)、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上盖板(3)、左侧板(4)、底板(5)、内总线板组件(6)、右侧板(7)、印制板组件(8、9、10)和前面板(11)。第一外插座板组件(1)包括高频插头(12)、大电流电连接器(13)、第一外插座面板(15)和第一外插座板框架(16)。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包括第二外插座面板(17)、外总线板(18)、转接电连接器(19)和外电连接器(20)。内总线板组件(6)包括转接电连接器(19)、内总线板框架(21)、内总线板(22)和内电连接器(23)。第一外插座板组件(1)与内总线板组件(6)组成单总线板,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与内总线板组件(6)组成双总线板。
【专利说明】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组合式的机箱结构,适用于航天器电子产品。【背景技术】
[0002]机箱结构是航天器电子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型号任务的不断增加,对机箱产品的体积、重量、研制周期、成本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航天器电子产品的中心控制单元采用1553B总线进行总线通讯,其高频插头需要与总线板进行焊线,焊接线缆的直径为5mm,这就需要机箱内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焊接线缆的应力弯、走线、线缆固定等工艺要求。但是整星总体又对星载计算机的重量、体积空间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满足走线空间的前提下,实现机箱的小型化、轻量化是机箱结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0004]传统的有线缆式单总线板机箱结构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线缆数量多,容易出现错焊、漏焊,研制周期长等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型号任务发展的需求。无缆线式双总线板机箱结构的出现大大缓解了目前设计研制中遇到的重量、错漏焊、研制周期等问题,但是双总线板式机箱外插座板与总线板之间的空间又无法满足1553B总线走线、焊线的要求,因此不适用于航天器电子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的机箱结构,可以在满足航天器电子产品电气功能的基本前提下实现机箱的小型化、轻量化,同时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机箱结构的可靠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包括第一外插座板组件、第二外插座板组件、上盖板、左侧板、底板、内总线板组件、右侧板、印制板组件和前面板;其中第一外插座板组件包括高频插头、大电流电连接器、第一外插座面板和第一外插座板框架;第二外插座板组件包括第二外插座面板、外总线板、转接电连接器和外电连接器;内总线板组件包括转接电连接器、内总线板框架、内总线板和内电连接器;第一外插座板组件、第二外插座板组件、上盖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面板共同搭接构成六面体框架结构,内总线板组件位于所述六面体框架结构的内部靠近第二外插座板组件的一侧,内总线板组件中的内总线板框架通过紧固螺钉同时与上盖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前面板在前侧通过紧固螺钉与上盖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设有导槽,印制板组件通过导槽平行安装在所述的六面体框架结构内部,印制板组件通过内电连接器与内总线板进行信号连接;第一外插座面板固定安装在第一外插座框架上,第一外插座框架安装在内总线板框架外侧的下部,高频插头和大电流电连接器固定安装在第一外插座面板上,高频插头和大电流电连接器的焊线端焊接到内总线板上实现信号传输;第二外插座面板安装在内总线板框架外侧的上部,外总线板安装在第二外插座面板上,外电连接器焊接到外总线板上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第二外插座面板上,转接电连接器焊接在外总线板上;内总线板固定安装在内总线板框架上,内总线板上靠近印制板组件的一侧焊接内电连接器,内总线板上靠近第二外插座面板的一侧焊接转接电连接器;第二外插座板组件与内总线板组件之间通过外总线板上焊接的转接电连接器及内总线板上焊接的转接电连接器实现信号连接,外总线板通过外电连接器与外部进行信号连接。
[0007]所述的外电连接器为Airborn连接器。所述的第一外插座面板与内总线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mm。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为了在机箱满足大电流走线、1553B总线焊线前提下实现机箱体积小,质量轻的需求,本机箱根据产品的走线形式将机箱外插座板部分分为第一外插座板组件和第二外插座面板,第一外插座板组件与内总线板的下部组成单总线板部分,第二外插座面板与内总线板的上部组成双总线板部分。单总线板部分主要考虑大电流电连接器及高频插头的走线,固定,焊接的空间。双总线部分采用在转接总线板与第二外插座面板之间采用板后安装外电连接器,同时考虑返修因素,便于第二外插座面板的拆分。与传统有线缆机箱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总线部分大大节省了产品的研制周期,避免由于线缆过多出现的错焊、漏焊现象,缩短了研制周期,节省了整机重量。同时,与现有双总板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又具有可返修性高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箱结构的立体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箱结构的内部组成原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外插座面板及其上器件及零件的安装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外插座面板及其上器件的安装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总线板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所谓单总线板,双总线板是指机箱内含有几块总线板,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按功能分为单、双总线两部分。
[0015]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结构示意图。本机箱主要包括左侧板4、右侧板7、底板5、上盖板3、前面板11、第一外插座板组件1、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内总线板组件6、各印制板组件8、9、10等等组成。其中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包括高频插头12、大电流电连接器13、第一外插座面板15和第一外插座板框架16 ;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包括第二外插座面板17、外总线板18、转接电连接器19和外电连接器20 ;内总线板组件6包括转接电连接器19、内总线板框架21、内总线板22和内电连接器23。
[0016]本实用新型机箱为六面搭接的结构,内总线板框架21通过紧固螺钉14与左侧板4、右侧板7、底板5、上盖板3实现连接,内总线板22安装在内总线板框架21上。各种印制板组件8、9、10通过左侧板4和右侧板7内侧壁上的导槽安装到机箱结构内,并通过内总线板22上的内电连接器23与内总线板22信号连接。外总线板18上焊接有转接电连接器19,外总线板18通过转接电连接器19实现与内总线板22的连接。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通过紧固螺钉14与左侧板4、右侧板7以及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实现连接。前面板11位于机箱结构的正面。[0017]为了在机箱满足大电流走线、1553B总线焊线前提下实现机箱体积小,质量轻的需求,本机箱根据产品的走线形式将机箱外插座板部分分为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和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第一外插座面板15与内总线板22的下部组成单总线板部分,第二外插座面板17与内总线板22的上部组成双总线板部分。
[0018]单总线板部分主要考虑大电流电连接器13及高频插头12的走线,固定,焊接的空间。大电流电连接器13及高频插头12安装在第一外插座面板15上,大电流电连接器13及高频插头12的焊线端焊接到内总线板22的对应焊点上,实现信号的传输。
[0019]双总线部分采用在外总线板18与第二外插座面板17之间采用板后安装外电连接器20,外电连接器20焊接到外总线板18上后通过紧固螺钉14与第二外插座面板17连接。外总线板18通过紧固螺钉14固定在第二外插座面板17上。当出现问题,需要对第二外插座面板17进行检查时,可将第二外插座面板17与外总线板18进行拆分。
[0020]如图2所示,机箱总线部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虚线框包围的区域为双总线式结构,其主要由内总线板22和第二外插座面板17组成,各个印制板组件8、9、10上的信号通过内总线板22与外总线板18上的转接电连接器19传输到外总线板18上,然后通过外总线板18上的外电连接器20来实现信号的对外输出,具体如图5所示。下部虚线框包围的区域为单总线部分,与双总线部分共用内总线板22,对应印制板组件8上的信号通过内总线板22上的线缆与高频插头12及大电流电连接器13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其中单总线部分满足大电流线缆和高频插头12的走线,线缆固定,焊线的要求,第一外插座面板15距内总线板22的距离要求满足大于等于40mm的要求。
[0021]为使整机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作用,各个机箱面板的搭接处均设有子口,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与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之间也设有子口。本实用新型从装配、电装、固封、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时的装配顺序为先装第一外插座板组件1,后装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拆卸的顺序为先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然后是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如果这样在对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进行操作的时候是必需要将第二外插座面板组件2进行拆卸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设计时将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设计为可以在不拆卸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的情况下进行电装、固封、维护返修等操作,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也即将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设计为由第一外插座面板15和第一外插座框架16共同构成。高频插头12及大电流电连接器13安装在第一外插座面板15上,而第一外插座面板15又通过紧固螺钉14安装在第一外插座框架16上,当电装、固封、维护时,仅需要将第一外插座面板15从第一外插座框架16上打开来即可。
[0022]如图4所示,外电连接器20焊接到外总线板18上后通过自带紧固件与第二外插座面板17连接。外总线板18通过紧固螺钉14固定在第二外插座面板17上。本实用新型中在双总线板结构中采用Airborn大法兰外电连接器作为对外输出电连接器,与其他双总线板结构相比,其外总线板18可以从第二外插座面板17上拆卸下来,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返工返修。
[0023]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上盖板(3)、左侧板(4)、底板(5)、内总线板组件(6)、右侧板(7)、印制板组件(8、9、10)和前面板(11);其中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包括高频插头(12)、大电流电连接器(13)、第一外插座面板(15)和第一外插座板框架(16);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包括第二外插座面板(17)、外总线板(18)、转接电连接器(19)和外电连接器(20);内总线板组件(6)包括转接电连接器(19)、内总线板框架(21)、内总线板(22)和内电连接器(23);第一外插座板组件(I)、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上盖板(3)、底板(5)、左侧板(4)、右侧板(7)、前面板(11)共同搭接构成六面体框架结构,内总线板组件(6)位于所述六面体框架结构的内部靠近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的一侧,内总线板组件(6)中的内总线板框架(21)通过紧固螺钉(14 )同时与上盖板(3 )、底板(5 )、左侧板(4 )和右侧板(7 )固定连接;前面板(11)在前侧通过紧固螺钉(14)与上盖板(3)、底板(5)、左侧板(4)和右侧板(7)固定连接;左侧板(4)和右侧板(7)的内侧壁上均设有导槽,印制板组件(8、9、10)通过导槽平行安装在所述的六面体框架结构内部,印制板组件(8、9、10)通过内电连接器(23)与内总线板(22)进行信号连接;第一外插座面板(15)固定安装在第一外插座框架(16)上,第一外插座框架(16)安装在内总线板框架(21)外侧的下部,高频插头(12)和大电流电连接器(13)固定安装在第一外插座面板(15)上,高频插头(12)和大电流电连接器(13)的焊线端焊接到内总线板(22)上实现信号传输;第二外插座面板(17)安装在内总线板框架(21)外侧的上部,外总线板(18)安装在第二外插座面板(17)上,外电连接器(20)焊接到外总线板(18上并通过紧固螺钉(14)固定在第二外插座面板(17)上,转接电连接器(19)焊接在外总线板(18)上;内总线板(22)固定安装在内总线板框架(21)上,内总线板(22)上靠近印制板组件(8、9、10)的一侧焊接内电连接器(23),内总线板(22)上靠近第二外插座面板(17)的一侧焊接转接电连接器(19);第二外插座板组件(2)与内总线板组件(6)之间通过外总线板(18)上焊接的转接电连接器(19)及内总线板(22)上焊接的转接电连接器(19)实现信号连接,外总线板(18)通过外电连接器(20)与外部进行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电连接器(20)为Airborn电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双总线板组合式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插座面板(15 )与内总线板(6 )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mm。
【文档编号】H05K7/10GK203691822SQ20132087882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赵兰, 胡洪凯, 王飞, 刘波, 李海滨, 张洪华, 于洋 申请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