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0136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振装置,包括上盖板、冷却管、线圈、下盖板、两磁致伸缩棒、垫块和输出杆,所述两磁致伸缩棒包括上磁致伸缩棒和下磁致伸缩棒,依次上下排列嵌设于冷却管中心孔内,所述上盖板与冷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与冷却管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夹紧所述两磁致伸缩棒使其产生预压力,所述垫块夹设于两磁致伸缩棒之间,且该垫块上开设有输出杆过孔,所述冷却管两侧开设有与输出杆过孔相对应的振动输出孔,输出杆穿过所述输出杆过孔和振动输出孔并伸出冷却管两侧,所述线圈包括上线圈和下线圈,所述上/下线圈分别绕设在冷却管外表面且分别与上/下磁致伸缩棒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输出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激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振动时效系统中用于产生超高频振动的超高频激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振动时效是人为广生振动使原子晶格吸收机械能,实现减小均化残余应力、提闻零件屈服强度韧性、减小尺寸变形的一种时效处理方法,与自然时效比,振动时效大大缩短处理时间并能人为改变处理过程参数;与热时效比,振动时效大大降低处理过程能耗,有资料表明节能96%以上,残余应力消除率对比有资料表明热时效平均38%,振动时效平均达48.5%,振动时效还可避免热时效时引起零件表面氧化或微观裂纹缺陷。
[0003]激振装置是振动时效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振动时效系统激振器由单片机或集成块控制直流电动机带动偏心轮旋转产生振动信号,但直流电动机本身构造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差,激励频率局限于低频振动范围,一般小于500Hz。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激振装置,利用磁致伸缩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形变特性设计的两磁致伸缩棒,两磁致伸缩棒置于冷却管孔内,其间置有垫块,上盖板凸台、下盖板凸台将两磁致伸缩棒内部产生预压应力并对其位置进行定位,两线圈与两磁致伸缩棒分别相对应置于冷却管外,对两个线圈分别通入相位不同交流电使得两线圈所形成强磁场中两磁致伸缩棒一个压缩一个伸长,两磁致伸缩棒高频伸缩运动带动中间垫块高频往复运动,垫块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输出杆做高频往复运动,输出杆上实现高频振动输出。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振装置,包括上盖板、冷却管、线圈、下盖板、两磁致伸缩棒、垫块和输出杆,所述两磁致伸缩棒包括上磁致伸缩棒和下磁致伸缩棒,依次上下排列嵌设于冷却管中心孔内,所述上盖板与冷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与冷却管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夹紧所述两磁致伸缩棒使其产生预压力,所述垫块夹设于两磁致伸缩棒之间,且该垫块上开设有输出杆过孔,所述冷却管两侧开设有与输出杆过孔相对应的振动输出孔,输出杆穿过所述输出杆过孔和振动输出孔并伸出冷却管两侧,所述线圈包括上线圈和下线圈,所述上线圈和下线圈分别绕设在冷却管外表面且分别与上磁致伸缩棒和下磁致伸缩棒位置相对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垫块两侧为矩形平面,所述垫块的矩形平面与冷却管的内孔矩形平面相配合形成密封结构。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上固定挡板和下固定挡板,所述上固定挡板和下固定挡板均为环形挡板,所述上固定挡板套设在冷却管外且紧抵上线圈下端,用于固定上线圈的位置,所述下固定挡板套设在冷却管外且紧压下线圈上端,用于固定下线圈的位置。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挡板通过长螺栓与上盖板固定连接。[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挡板通过长螺栓与下盖板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通过长螺栓与冷却管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上盖板凸台,上盖板凸台旁边设有环形槽,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冷却管上端时,所述冷却管上端恰好嵌入该环形槽内,且所述环形槽内还设有密封圈。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凸台上还设有出水环。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盖板通过长螺栓与冷却管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上设有下盖板凸台,下盖板凸台旁边设有环形槽,所述下盖板设置于所述冷却管下端时,所述冷却管下端恰好嵌入该环形槽内,且所述环形槽内还设有密封圈。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下盖板凸台还设有进水环。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外边沿均匀设有多个通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杆与垫块输出杆过孔过盈配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内壁设置有多个冷却水槽。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槽竖直分布在冷却管内壁。
[0018]进一步的,所述振动输出孔的孔径垂直距离大于输出杆往复振动距离。 [0019]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输出效率高,采用垫块夹设于两磁致伸缩棒之间,且该垫块上开设有输出杆过孔,所述冷却管两侧开设有与输出杆过孔相对应的振动输出孔,输出杆穿过所述输出杆过孔和振动输出孔并伸出冷却管两侧,当对上/下两线圈分别通入相位不同的交流电,在两线圈所形成的强磁场中,两磁致伸缩棒一个伸长一个压缩,带动置于其间的垫块高频往复运动,垫块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输出杆高频往复运动,实现将超高频运动输出。
[0021]本实用新型在冷却管内壁设有多个冷却水槽用于冷却液的流通,在上盖板凸台侧设置冷却液出水环用于将高温冷却液排出,出水环在下盖板凸台侧设置冷却液进水环,冷却管和上盖板、下盖板连接部分由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垫块的矩形平面与冷却管的内孔矩形平面相配合形成密封结构。上盖板、冷却管冷却水槽、密封圈、垫块、下盖板相互配合形成冷却液冷却通路,磁致伸缩棒置于冷却管孔内,冷却液经进水环流入,冷却液经冷却管冷却水槽流向出水环,高温冷却液经出水环排出,完成对磁致伸缩棒、冷却管、线圈的循环冷却,冷却效果好,密封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却管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垫块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盖板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垫块和冷却管密封配合的示意图(局部剖视)。
[0027]【符号说明】
[0028]1、上盖板,2、密封圈,3、冷却管,4、垫块,5、振动输出孔,6、输出杆,7、线圈,8、下盖板,9、进水环,10、上固定档板,10’、下固定档板,11、长螺栓,12、上磁致伸缩棒,12’下磁致伸缩棒,13、出水环,14、冷却水槽,15、输出杆过孔,16、冷却管矩形平面,17、垫块矩形平面,18、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0]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激振装置,包括上盖板1、冷却管3、线圈7、下盖板8、两磁致伸缩棒、垫块4、输出杆6、上固定档板10和下固定档板10’,所述两磁致伸缩棒包括上磁致伸缩棒12和下磁致伸缩棒12’,依次上下排列嵌设于冷却管3中心孔内,所述上盖板I与冷却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8与冷却管3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盖板I与下盖板8夹紧所述两磁致伸缩棒使其产生预压力,所述垫块4夹设于两磁致伸缩棒之间,且该垫块4上开设有输出杆过孔15,所述冷却管3内壁设置有多个冷却水槽14。所述冷却水槽14竖直分布在冷却管3内壁。所述冷却管3两侧开设有与输出杆6过孔相对应的振动输出孔5,输出杆6穿过所述输出杆过孔15和振动输出孔5并伸出冷却管3两侧,所述输出杆6与垫块4输出杆过孔15与输出杆6过盈配合,所述振动输出孔5的孔径垂直距离大于输出杆6往复振动距离。所述线圈7包括上线圈7和下线圈7’,所述上线圈7和下线圈7’分别绕设在冷却管3外表面且分别与上磁致伸缩棒12和下磁致伸缩棒12’位置相对应。所述上固定档板10和下固定档板10’均为环形挡板。所述上固定档板10套设在冷却管3外且紧抵上线圈7下端,所述上固定档板10通过长螺栓11与上盖板I固定连接,上盖板I与上固定挡板10将线圈压紧,其中上固定挡板10的位置靠螺母与长螺栓11的螺纹连接定位,用于固定上线圈7的位置,所述下固定档板10’套设在冷却管3外且紧压下线圈V上端,所述下固定档板10’通过长螺栓11与下盖板8固定连接,用于固定下线圈7’的位置。
[0031]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垫块4两侧为矩形平面17,所述冷却管内部设有与垫块的矩形平面17对应的矩形平面16,可以配合密封,所述垫块4的矩形平面17与冷却管3的内孔矩形平面16相配合形成密封结构。
[0032]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I通过长螺栓与冷却管3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I上设有上盖板I凸台,上盖板I凸台旁边设有环形槽18,所述上盖板I设置于所述冷却管3上端时,所述冷却管3上端恰好嵌入该环形槽18内,且所述环形槽18内还设有密封圈2。所述上盖板I凸台上还设有出水环13。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板8通过长螺栓与冷却管3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8上设有下盖板凸台,下盖板凸台旁边设有环形槽,所述下盖板8设置于所述冷却管3下端时,所述冷却管3下端恰好嵌入该环形槽内,且所述环形槽内还设有密封圈。所述下盖板凸台还设有进水环9。所述上盖板I和下盖板8外边沿均匀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用于流冷却液,用于将冷却液从此流入和流出。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环13内制一过孔,上盖板I制一孔与过孔相通,形成冷却液流出通路,下盖板8凸台侧面的进水环9则为冷却液流入环9,在流入环9内制一过孔,下端盖8制一孔与过孔相通,形成冷却液流入通路。
[003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对两线圈7,7’分别通入相位不同的交流电,在两线圈7所形成的强磁场中,两磁致伸缩棒12 —个伸长一个压缩,带动置于其间的垫块4高频往复运动,垫块4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输出杆6高频往复运动,实现将超高频运动输出,冷却液经下盖板8进水环9流入,下盖板8进水环9、密封圈2密封冷却管3与上盖板1、下盖板8连接部位、冷却管3冷却水槽14、垫块4与冷却管3配合密封、上盖板I冷却液出水环13共同形成冷却液传输通路,冷却液经下盖板8冷却液流入环9进入冷却管3冷却水槽14,经冷却水槽14逐渐升温,经上盖板I冷却液出水环13将高温冷却液排出,形成对磁致伸缩棒12、导线管12、线圈7、上盖板1、下盖板8的冷却。
[0036]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冷却管、线圈、下盖板、两磁致伸缩棒、垫块和输出杆,所述两磁致伸缩棒包括上磁致伸缩棒和下磁致伸缩棒,依次上下排列嵌设于冷却管中心孔内,所述上盖板与冷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与冷却管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夹紧所述两磁致伸缩棒使其产生预压力,所述垫块夹设于两磁致伸缩棒之间,且该垫块上开设有输出杆过孔,所述冷却管两侧开设有与输出杆过孔相对应的振动输出孔,输出杆穿过所述输出杆过孔和振动输出孔并伸出冷却管两侧,所述线圈包括上线圈和下线圈,所述上线圈和下线圈分别绕设在冷却管外表面且分别与上磁致伸缩棒和下磁致伸缩棒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两侧为矩形平面,所述垫块的矩形平面与冷却管的内孔矩形平面相配合形成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固定挡板和下固定挡板,所述上固定挡板和下固定挡板均为环形挡板,所述上固定挡板套设在冷却管外且紧抵上线圈下端,用于固定上线圈的位置,所述下固定挡板套设在冷却管外且紧压下线圈上端,用于固定下线圈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内壁设置有多个冷却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通过长螺栓与冷却管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上盖板凸台,上盖板凸台旁边设有环形槽,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冷却管上端时,所述冷却管上端恰好嵌入该环形槽内,且所述环形槽内还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凸台上还设有出水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通过长螺栓与冷却管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上设有下盖板凸台,下盖板凸台旁边设有环形槽,所述下盖板设置于所述冷却管下端时,所述冷却管下端恰好嵌入该环形槽内,且所述环形槽内还设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杆与垫块输出杆过孔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输出孔的孔径垂直距离大于输出杆往复振动距离。
【文档编号】B06B1/08GK203803762SQ201420043592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郑建毅, 杨群峰, 庄明凤, 郑高峰, 陈新敏 申请人:厦门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