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屏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1367阅读:1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屏蔽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频屏蔽盒,在第一侧板内侧设有三个隔板将第一侧板内侧的容置空间划分为四个子容置区,通过设置隔板对四个输入通道之间进行隔离从而提高了四个输入通道射频信号的隔离度;在第二侧板中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电源接头支座,电源接头可嵌入安装在电源接头支座的电源接头槽中,电源接头包裹在电源接头支座中从而对电源接头起到更好的屏蔽与隔离作用;在第三侧板中部向外侧延伸形成输出接头支座,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支座的输出接头槽中,输出接头包裹在输出接头支座从而对输出接头起到更好的屏蔽与隔离作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屏蔽盒内部结构布局提高了多个通道射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提高了整个射频模块的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射频屏蔽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屏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屏蔽盒。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实现在各种环境中的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设备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者的主要目标之一。电磁干扰是整个通信领域实现高速稳定通讯必须面临和克服的一个重要问题。
[0003]屏蔽电磁干扰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感应和辐射。目前,屏蔽盒广泛应用于一些通讯类设备和通讯类模块中,屏蔽盒作为一种盒状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裹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借此来改善测试坏境。传统的射频屏蔽盒设计主要考虑到隔离外界干扰作用,而在屏蔽盒内部一般采用开放式布局,多通道射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很差,从而减低了整个射频模块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本【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射频屏蔽盒,通过屏蔽盒内部结构布局提高了多个通道射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提高了整个射频模块的性能。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射频屏蔽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都为方形盒体,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中形成用于容置射频元器件的容置空间;第一盒体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面板围成,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设置;在第一侧板上设有四个输入通孔,在第一侧板内侧设有三个平行布置的隔板将第一侧板内侧的容置空间划分为四个子容置区,四个输入通孔分别与四个子容置区连通,四个输入接头分别安装在四个输入通孔中。
[0006]优选地,三个隔板一体成型在第一侧板与面板上,三个隔板与第一侧板等高。
[0007]优选地,在第二侧板中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电源接头支座,在电源接头支座中设有电源接头槽,电源接头可嵌入安装在电源接头槽中。
[0008]优选地,电源接头支座一体成型在第二侧板与面板上,电源接头支座与第二侧板等闻。
[0009]优选地,在第三侧板中部向外侧延伸形成输出接头支座,输出接头支座上并排设有多个输出接头槽,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槽中。
[0010]优选地,输出接头支座一体成型在第二侧板与面板上,输出接头支座与第三侧板等闻。
[0011]优选地,在输出接头支座两侧的第三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输出接头槽,输出接头可安装在输出接头槽中。
[0012]优选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都采用铝合金铣制而成。
[0013]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侧板内侧设有三个隔板将第一侧板内侧的容置空间划分为四个子容置区,四个输入接头分别安装在第一侧板的四个输入通孔中并分别接入四个子容置区,通过设置隔板对四个输入通道之间进行隔离,从而提高了四个输入通道射频信号的隔离度;在第二侧板中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电源接头支座,电源接头可嵌入安装在电源接头支座的电源接头槽中,电源接头包裹在电源接头支座中从而对电源接头起到更好的屏蔽与隔离作用;在第三侧板中部向外侧延伸形成输出接头支座,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支座的输出接头槽中,输出接头包裹在输出接头支座中从而对输出接头起到更好的屏蔽与隔离作用。
[0014]本实用新型的射频屏蔽盒,通过屏蔽盒内部结构布局提高了多个通道射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提高了整个射频模块的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射频屏蔽盒中第一盒体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射频屏蔽盒中第一盒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射频屏蔽盒中第一盒体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射频屏蔽盒中第一盒体的俯视图。
[0018]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射频屏蔽盒,包括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都采用铝合金材料铣制而成,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都为具有一个开口面的方形盒体,在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中形成用于容置射频元器件的容置空间,在装配过程中,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的开口面相对布置并固定连接;
[0019]第一盒体I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和面板15围成,第一侧板11与第三侧板1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2与第四侧板14相对设置;
[00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11上设有四个输入通孔2,在第一侧板11内侧形成输入容置空间,在第一侧板11内侧设有三个平行布置的隔板3将第一侧板11内侧的输入容置空间划分为四个子容置区A、B、C、D,四个输入通孔2分别与四个子容置区A、B、C、D连通,四个输入接头分别安装在四个输入通孔2中;具体地,三个隔板2 —体成型在第一侧板11与面板15上,三个隔板2与第一侧板11等闻。
[00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内侧设有三个隔板3将第一侧板11内侧的容置空间划分为四个子容置区A、B、C、D,四个输入接头分别安装在第一侧板11的四个输入通孔2中并分别接入四个子容置区A、B、C、D,通过设置隔板3对四个输入通道之间进行隔离,从而提高了四个输入通道射频信号的隔离度;
[0022]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第二侧板12中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电源接头支座4,在电源接头支座4中设有电源接头槽40,电源接头可嵌入安装在电源接头槽40中;具体地,电源接头支座4 一体成型在第二侧板12与面板15上,电源接头支座4与第二侧板等高。
[0023]在第二侧板12中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电源接头支座4,电源接头可嵌入安装在电源接头支座4的电源接头槽40中,电源接头包裹在电源接头支座4中从而对电源接头起到更好的屏蔽与隔离作用.[0024]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第三侧板13中部向外侧延伸形成输出接头支座5,输出接头支座5上并排设有多个输出接头槽50,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槽50中;具体地,输出接头支座5 —体成型在第二侧板12与面板15上,输出接头支座5与第三侧板12等闻。
[0025]在输出接头支座5两侧的第三侧板13上分别设有一个输出接头槽50,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槽50中。
[0026]在第三侧板13中部向外侧延伸形成输出接头支座5,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支座5的输出接头槽50中,输出接头包裹在输出接头支座5中从而对输出接头起到更好的屏蔽与隔离作用。
[0027]本实用新型的射频屏蔽盒,通过屏蔽盒内部结构布局提高了多个通道射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提高了整个射频模块的性能。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都为方形盒体,在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中形成用于容置射频元器件的容置空间;第一盒体(I)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和面板(15)围成,第一侧板(11)与第三侧板(1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2)与第四侧板(14)相对设置;在第一侧板(11)上设有四个输入通孔(2),在第一侧板(11)内侧设有三个平行布置的隔板(3)将第一侧板(11)内侧的容置空间划分为四个子容置区(A、B、C、D),四个输入通孔(2)分别与四个子容置区(A、B、C、D)连通,四个输入接头分别安装在四个输入通孔(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三个隔板(2)—体成型在第一侧板(11)与面板(15)上,三个隔板(2)与第一侧板(11)等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侧板(12)中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电源接头支座(4),在电源接头支座(4)中设有电源接头槽(40),电源接头可嵌入安装在电源接头槽(4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电源接头支座(4)一体成型在第二侧板(12)与面板(15)上,电源接头支座(4)与第二侧板等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在第三侧板(13)中部向外侧延伸形成输出接头支座(5),输出接头支座(5)上并排设有多个输出接头槽(50),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槽(5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输出接头支座(5)—体成型在第二侧板(12)与面板(15)上,输出接头支座(5)与第三侧板(12)等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在输出接头支座(5)两侧的第三侧板(13)上分别设有一个输出接头槽(50),输出接头可嵌入安装在输出接头槽(5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屏蔽盒,其特征在于,第一盒体(I)和第二盒体(2)都采用铝合金铣制而成。
【文档编号】H05K9/00GK203761756SQ20142004383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张正, 吴晓燕, 谢海云, 徐盼盼, 谢荣婷 申请人: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