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248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机,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进料斗、榨笼、榨螺轴以及用于驱动榨螺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榨轴中心轴上分别套接若干榨螺;分别为第一至第六榨螺,第一榨螺与第二榨螺靠近榨轴转柄的位置,该榨螺的螺旋齿牙等高;依次为第三榨螺,第三榨螺的螺旋齿牙由前向后减小;第四榨螺为由前向后直径变大,螺旋齿牙也依次变大的锥形结构;第五榨螺与第三榨螺结构相同;第六榨螺与第四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改变了原有的螺旋轴简单的锥形结构,使得油料收到的挤压力更充分,油料翻转、摩擦力更大,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出油率,降低残油率。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为一种榨油机械,具体地讲就是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榨油机就是借助机械外力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
[0003]传统的榨油机包括和榨笼和榨螺轴,榨螺轴包括和驱动装置连接的榨螺轴,在榨螺轴包含一根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轴,在轴上设置有螺旋齿。油料进入榨笼后,在榨螺轴的作用下被挤压,实现榨油功能。
[0004]现有的榨螺轴是采用在榨螺轴上设置螺旋齿牙,螺旋齿牙的高度由大径端逐渐减小。这种齿牙涉及,比较以前的榨螺轴为齿牙均衡的情况提高了挤压力,提高了榨油率。但是,这种方法,
[0005]不利于油料的翻转与摩擦,榨螺轴的从高向低变化,不利于旋转过程中增大摩擦力,螺旋轴推料过快,从而降低出油率。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螺旋轴推料过程中,推料过快,不利于油料停留、摩擦、挤压的问题,出油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机,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料斗、榨笼、榨螺轴以及用于驱动榨螺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进料斗与所述的榨笼连通,所述的榨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榨笼中,所述的驱动装置与所述的榨螺轴动力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榨轴中心轴上分别套接若干榨螺;分别为第一至第六榨螺,第一榨螺与第二榨螺靠近榨轴转柄的位置,该榨螺的螺旋齿牙等高;依次为第三榨螺,第三榨螺的螺旋齿牙由前向后减小;第四榨螺为由前向后直径变大,螺旋齿牙也依次变大的锥形结构;第五榨螺与第三榨螺结构相同;第六榨螺与第四结构相同。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改变了原有的螺旋轴简单的锥形结构,使得油料收到的挤压力更充分,油料翻转、摩擦力更大,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出油率,降低残油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榨螺、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I一控制台,2—进料斗,3—榨螺轴,4出油口,5—转柄,6—第一榨螺,7—第二榨螺,8—第二榨螺,9一第四榨螺,10一第五榨螺,11一第六榨螺,12一榨轴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12]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机,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控制台1,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料斗、榨笼、榨螺轴3以及用于驱动榨螺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进料斗2与所述的榨笼连通,所述的榨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榨笼中,所述的驱动装置与所述的榨螺轴动力连接,在榨轴中心轴12上分别套接若干榨螺;分别为第一至第六榨螺,第一榨6螺与第二榨螺7靠近榨轴转柄的位置,该榨螺的螺旋齿牙等高,有利于榨油油料向前推进。依次为第三榨螺8,第三榨螺的螺旋齿牙由前向后减小。这种设计增加了油料间的充分摩擦,有利于提高出油率。第四榨螺9为由前向后直径变大,螺旋齿牙也依次变大的锥形结构。前小后大的结构有利于物料的翻转、膨胀,提高出油率。第五榨螺10与第三榨螺结构相同;第六榨螺11与第四结构相同,第六榨螺所起的作用与第四榨螺相同。油从出油口 4排出。
[0013]机架采用钢架结构涉及,以利于安装其他榨油机的组件。进料斗为锥形斗状结构,进料斗用于输送油料,该结构有利于一次送料后能持续榨油较长时间
[001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利用转柄5榨螺轴在榨笼中转动,从而使油料在榨笼中挤压除油。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不同直径、不规则形状的榨螺串联后,形成不规则的椎体结构,提高了油料在榨笼中的翻转、膨胀、摩擦效果,有利于提高出油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新型智能榨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进料斗、榨笼、榨螺轴以及用于驱动榨螺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进料斗与所述的榨笼连通,所述的榨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榨笼中,所述的驱动装置与所述的榨螺轴动力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榨轴中心轴上分别套接若干榨螺;分别为第一至第六榨螺,第一榨螺与第二榨螺靠近榨轴转柄的位置,该榨螺的螺旋齿牙等高;依次为第三榨螺,第三榨螺的螺旋齿牙由前向后减小;第四榨螺为由前向后直径变大,螺旋齿牙也依次变大的锥形结构;第五榨螺与第三榨螺结构相同;第六榨螺与第四结构相同。
【文档编号】B30B9/14GK204235913SQ201420466552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9日
【发明者】王进林 申请人:王进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