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310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其包括存水装置、散热装置、分流器和与一个或多个热源贴合接触的多个液冷头,所述存水装置、散热装置分流器顺次连接,分流器的多个出口分别通过液冷管与多个液冷头对应连接,多个液冷头分别通过液冷管连接至存水装置,还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热源相接触的一个或多个温度感应器,所述分流器上设有电子控制阀,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温度感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连接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与电子控制阀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整套散热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能够满足散热系统中多个不同功耗的热源的散热需求,使每个热源在温度规格范围内工作,延长产品的寿命并使每个热源的寿命均匀化。
【专利说明】一种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电子行业中有些产品中的芯片使用数量越来越多,即热源个数也越来越多,相应功耗也变得越来越高,产生的热量也就越来越大。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从各个芯片中散发出去,就会导致芯片温度过高,甚至超过芯片的温度规格,从而影响产品可靠性,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一些使用环境较恶劣的产品中,在整机的环境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同时为了系统能做到防尘的效果,系统的箱体开孔较少。这种情况下,芯片表面热量就很难散发。
[0003]目前常用的散热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热管加风扇散热,缺点是不适合功耗大的LED,结构较复杂,不适合多热源散热的需求;第二种散热方式是液冷或液冷加制冷散热,缺点是现有的液冷或液冷加制冷散热方式在对多热源散热时,只能是进行单纯的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存在对各个热源供液时,冷却液分配不均的缺点,不能使液冷加制冷散热对多热源的散热发挥最大的效果。虽然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实现方案是利用分流器将冷却后的水分别通入多个液冷头中,对多个热源同时进行降温,这种方式类似与并联的散热方式,此方式下分流器通常直接对水流进行均分或者根据预设的分流量进行分流,进入多个液冷头中的水量是固定不变的,无法适应热源的功耗和散热情况,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提升散热源利用率的散热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存水装置、散热装置、分流器和与一个或多个热源贴合接触的多个液冷头,所述存水装置、散热装置分流器顺次连接,分流器的多个出口分别通过液冷管与多个液冷头对应连接,多个液冷头分别通过液冷管连接至存水装置,还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热源相接触的一个或多个温度感应器,所述分流器上设有电子控制阀,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温度感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连接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与电子控制阀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实用新型分流器上增设电子控制阀,可以为不同功耗的热源分配不同的冷却水进行散热,并在一个或多个热源上设置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可以检测热源温度,流量控制装置可以调整电子控制阀来调整分流器分流多个出口的流量,使得通过分流器的多个出口到达各个液冷头上的流量得到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提升整套散热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能够满足散热系统中多个不同功耗的热源的散热需求,使每个热源在温度规格范围内工作,延长产品的寿命并使每个热源的寿命均匀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系统具体实施例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1]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1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的“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系统具体实施例的架构图。参见图1,本具体实施例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存水装置1、散热装置、分流器9和与一个或多个热源贴合接触的多个液冷头3,存水装置1、散热装置分流器9顺次连接,分流器9的多个出口分别通过液冷管5与多个液冷头3对应连接,多个液冷头3分别通过液冷管5连接至存水装置1,还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热源相接触的一个或多个温度感应器10,分流器9上设有电子控制阀13,温度传感器10连接有温度感应装置11,温度感应装置11连接有流量控制装置12,流量控制装置12与电子控制阀13连接。
[0018]依此方案,本具体实施例在存水装置I中的冷却液从冷却流出并在液冷管5中流动,冷却液经过散热装置进一步冷却,通过分流器9进行分流,流经液冷头3,液冷头3与热源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热源的目的,吸收热量的冷却液经过液冷管的输送流回到存水装置1,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此散热过程中,本具体实施例还设置了电子控制阀13、温度感应器10、温度感应装置11和流量控制装置12,将电子控制阀13设置在液冷头3进水端的分流器9的出口上,来对每个出口的流量进行分配,将温度感应器10与热源相接触来检测每个热源的温度,温度感应器10与温度感应装置11连接,温度感应装置11与流量控制装置12连接,流量控制装置12与电子控制阀13连接,形成一体化系统。工作时,可以调整电子控制阀13来调整通过分流器9进入每个液冷头3的水流量,不但可以为不同功耗的热源分配不同的水流量,使不同功耗的热源的工作温度均在温度规格范围内,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结合温度感应器来检测热源的工作温度,为电子控制阀的调整带来依据,可以提升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001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冷头3通常与热源相接触,与热源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热源的散热目的。温度感应器10用于检测热源的温度,其可以直接安装在热源上,也可以通过液冷头3来安装,如图1所示,温度感应器10安装在液冷头3上,安装时保证温度感应器10与热源相接触以准确检测热源的温度。
[002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流器9上对应每个出口分别设置一个电子控制阀13,使得电子控制阀可以针对每个出口调整水流量,调整效果更有针对性,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00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散热模块可以通过制冷模块和/或液冷散热模块来实现。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采用制冷模块和液冷散热模块结合时,散热装置包括制冷模块2和液冷散热模块4,制冷模块2上设有制冷槽,液冷散热模块4设置在存水装置I与制冷装置2之间,存水装置I连接的液冷管5穿过液冷散热模块4后再紧贴并穿过制冷槽,液冷管5再连接至分流器9。此【具体实施方式】使存水装置I出水端出来的水通过液冷管5穿过液冷散热模块4和制冷模块2后进入分流器9进行分流,由于通过液冷散热模块4和制冷模块2实现双重散热,对热源的散热效果更好。
[002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仅仅采用制冷装置来对水进行散热,具体地,散热装置包括制冷模块,制冷模块上设有制冷槽,存水装置I出水端连接的液冷管紧贴并穿过制冷槽后与分流器9连接。此处节省了图1所述的液冷散热模块4,水从存水装置I流出后通过液冷管5穿过制冷槽后直接进入分流器9中进行分流,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在一个制冷装置无法满足散热效果时也可以设置多个制冷装置来对水流进行降温,从而提高水流的制冷效果。
[002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在采用制冷模块2和液冷散热模块4实现时,制冷模块2上设有制冷槽,此时可以将液冷散热模块设置在液冷头3和存水装置I之间,液冷头3连接的液冷管穿过液冷散热模块后连接至存水装置I的进水端,存水装置I的出水端连接液冷管5后再穿过制冷槽后连接至分流器9的进水端。此结构下,水流从存水装置I流出后利用液冷管5穿过制冷槽进入分流器9,经过分流器9的分流后再通过液冷管5到达液冷头3,对液冷头3中的热源进行散热,吸热后的水流经过液冷散热模块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水流再流回存水装置I。
[00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冷散热模块和制冷模块上可以设置设有风扇,以提升系统的散热效果。如图1所示,在液冷散热模块4的下方设有风扇7,在制冷模块2的下方也设置有风扇7。
[00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水流利用液冷管5穿过液冷散热模块时,可以使通过液冷散热模块中的液冷管为U型管盘绕结构,增加液冷管5中水流与液冷散热模块的接触面积,提升水流的降温效果。
[00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冷散热模块中包括散热片,所述液冷管的U型管盘绕结构从散热片中穿过。
[002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冷头3的数量可以根据热源的数量设置多个,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液冷头3包括三个,分流器9包括三个出水口,三个出水口分别连接三个液冷头3,三个出水口上对应设置一个电子控制阀13。
[00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水装置I可以采用水箱和水泵实现,具体地,存水装置I包括水箱和设于水箱中的水泵,水箱上设有连接液冷管5的出水端和进水端。
[0029]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多热源的电子产品中,特别时包括多个热源的投影机内,在保证每个存水装置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提升液冷或制冷或液冷加制冷散热系统的效率,根据热源不同的功耗,分配不同流量的冷却液,控制每个热源的温度在规格范围内,延长了产品的寿命并使每个热源的寿命均匀化。本实用新型具有噪声小,使用寿命长,适用于高温环境工作,结构简单紧凑,性价比高,便于推广应用。
[0030]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31]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存水装置、散热装置、分流器和与一个或多个热源贴合接触的多个液冷头,所述存水装置、散热装置分流器顺次连接,分流器的多个出口分别通过液冷管与多个液冷头对应连接,多个液冷头分别通过液冷管连接至存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热源相接触的一个或多个温度感应器,所述分流器上设有电子控制阀,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温度感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连接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与电子控制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分流器上对应每个出口分别设置一个电子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上设有制冷槽,存水装置出水端连接的液冷管紧贴并穿过制冷槽后与分流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散热模块,液冷散热模块设置在液冷头和存水装置之间,液冷头连接的液冷管穿过液冷散热模块后连接至存水装置的进水端; 或者液冷散热模块设置在存水装置与制冷装置之间,存水装置连接的液冷管穿过液冷散热模块后再紧贴并穿过制冷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模块和制冷模块上均设有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液冷散热模块中的液冷管为U型管盘绕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模块中包括散热片,所述液冷管的U型管盘绕结构从散热片中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头包括三个,所述分流器包括三个出水口,三个出水口分别连接三个液冷头,三个出水口上对应设置一个电子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装置包括水箱和设于水箱中的水泵,水箱上设有连接液冷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
【文档编号】H05K7/20GK204145970SQ201420490217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周旭, 陈智清, 刘漫丹 申请人: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