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475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装设于供吊挂负载移动使用的机具内,该机具具有一外壳体,内部按照所装设的组件的作用性质,区分为三条装设轴线,其中,第一装设轴线为一提供主动力的轴线,第二装设轴线为一传动动力的轴线,第三装设轴线为一接受动力并带动负载移动的轴线;该第二装设轴线由一轴杆、一连动盘、一制动盘、一扭力轴盘体、一被动轮、一来令片、一盘型弹性件、一梅花垫片、一定位螺帽、一固定片及一卡掣块组成,而可以同时产生扭力限制作用及棘轮剎车作用,以发挥最佳作用功效。
【专利说明】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特别是指一种设置于负载传动过程中使用的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很多机具是设计用来做为吊挂负载或拖拉负载使用,最常见例如:高楼吊挂货物垂直升降用的「吊重卷扬机」;或安装于吉普车、越野车上用来拖挂它车(他救)或险境移动脱险(自救)用的「动力绞车」等等,即皆是设计用来吊挂负载或拖拉负载使用的机具。其作动原理是由一设于机具内的动力源(例如动力马达)输出正向或反向的传送动力,经过减速机构作用后,由一垂重钩头勾挂住负载(重物、它车或它物等),以使该负载移动。
[0003]因为负载传动过程中,偶有负载超重的情形发生,故在动力的传动过程中必须设有一「扭力限制机构」;当发生负载超重的情形时,该扭力限制机构即必须空转打滑而不再输出传送动力,以保护机具中的传动机构(例如马达及减速机构等),避免超载而致故障毁损。负载传动过程中除设有一扭力限制机构,以避免超载毁损传动机构外,更会设有一「无动力剎车机构」,以于发生无动力情形时(例如按停止键或突然停电时),由该剎车机构将传动过程瞬间剎住,同样用以保护机具中的传动机构避免毁损。
[0004]但习知负载传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扭力限制机构」及「无动力剎车机构」常是被设计为二种明显区分的装置,再分别安装于机具传动过程中的不同部位使用,此种现象除造成双重成本的浪费外,更常因二种机构的兼容性不佳,造成使用上的不顺遂,长时间使用恐反致组件毁损的情形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将可以产生扭力限制作用的组件与可以产生棘轮剎车作用的组件兼容组装于同一条轴在线,以发挥同时具备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双重作用功效的总成构造。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装设于供吊挂负载移动使用的机具内,该机具具有一外壳体,内部按照所装设的组件的作用性质,区分为三条装设轴线,其中,第一装设轴线为一提供主动力的轴线,第二装设轴线为一传动动力的轴线,第三装设轴线为一接受动力并带动负载移动的轴线,特征在于;
[0007]该第二装设轴线包括一轴杆,后段形成一段轴齿201,前后各由一轴承支撑而容装入该外壳体内部;该轴杆由该段轴齿外的部位穿经该外壳体一侧上的一穿孔后固接一连动盘,该连动盘的轴孔壁向前形成一具外螺纹的套接环,该轴杆本体上向外依序成型为一界槽、一圆架杆部、一方型架台、一卡槽及一尾杆部;
[0008]一制动盘,中央为一具内螺纹的轴孔,周缘设有一圈同向的棘齿,二侧各贴设一制动用的来令片,该制动盘装设时,由其轴孔的内螺纹与该连动盘的套接环上的外螺纹螺接;
[0009]一扭力轴盘体,具有一作用盘及一扭力轴,该作用盘的面上具有多数连续排列成环状的承槽,该扭力轴位于该作用盘前侧,中央共同具一轴孔,该扭力轴圆周表面上设有一纵向开设的定位槽及圆周表面上前缘设有一段外螺纹,前侧面上具有多数排列成环状的定位孔,该扭力轴盘体装设时,由其轴孔套接于该轴杆的圆架杆部上,该等承槽供多数滚珠置入,而该等定位孔则供一组定位栓选择性对称插置;
[0010]一被动轮,中央具一轴孔,周缘上设有被动齿,装设时该被动轮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并与该作用盘贴触,同时该被动轮的被动齿接受该第一装设轴线的动力传动;该被动轮面临该作用盘的面上具有多数排列成环状的承槽,该等承槽与该作用盘的多数承槽一对一对应,每一承槽区分有深槽、斜壁及浅槽,深槽的深度恰供一滚珠容入;而浅槽的深度与该作用盘的承槽相加同样恰供一滚珠容入;
[0011]一来令片,中央具一轴孔及具有一径向伸入该轴孔内的定位片,组装时该来令片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以与该被动轮贴触,同时该定位片抵入该扭力轴的定位槽内定位;
[0012]一盘型弹性件,中央具一轴孔,组装时该盘型弹性件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以与该来令片贴触;
[0013]一梅花垫片,中央具一轴孔及具有一径向伸入该轴孔内的定位片,及于周缘上开设有多数定位组装片,组装时该梅花垫片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以与该盘型弹性件贴触,同时该定位片抵入该扭力轴的定位槽内定位;
[0014]一定位螺帽,中央具一轴孔及于孔壁上设有内螺纹,及于外周缘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组装时该定位螺帽由其内螺纹与该扭力轴圆周表面前缘所设的外螺纹螺接,以套接于该扭力轴圆周上,并即压触该梅花垫片往该作用盘方向挤靠,使该梅花垫片、盘型弹性件、来令片、被动轮及作用盘各组件相互间达成适当紧度的贴接状态,然后可将至少一定位组装片弯折抵入邻接对应的定位槽内,制使该定位螺帽无法退出;
[0015]一固定片,中央具一方型组装孔,外周缘上突伸一组定位柱,组装时该固定片由其方型组装孔对应该轴杆的方型架台套接上,并即由前述插置于该扭力轴的定位孔内的定位栓抵住该等定位柱,然后由一 C型套环卡入该轴杆的卡槽内,最后以一轴承套接于该轴杆的尾杆部上,再容装入该外壳体内部;及
[0016]该第二装设轴线穿出该外壳体的穿孔上方至少一侧开设有一固接孔,供一轴杆一端的固接杆插置固接,该轴杆的另端为一组装杆,接近端头处设有一卡槽;有一扭力弹性件及一卡掣块依序套接于该组装杆上,再由一 C型套环卡入该组装杆上的卡槽内,致使该扭力弹性件及该卡掣块定位;该扭力弹性件其中一端头与该轴杆卡接,另一端头卡入该卡掣块侧缘的卡孔内,使该卡掣块具有单向移动的态势;组装完成后该卡掣块的前端头抵入该制动盘上对应处棘齿根部的锐角槽内,制使该制动盘无法向卡掣块方向转动。
[0017]上述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中,该外壳体内部设置有一附灯过载保护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线a上所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线b上所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线c上所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扭力轴盘体的侧视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扭力轴盘体的正面部份剖视图。
[00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动轮的侧视图。
[00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动轮的正面部份剖视图。
[00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被动轮承槽的深槽带动滚珠的正面示意图。
[00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被动轮承槽的深槽带动滚珠的作用示意图。
[00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被动轮与作用盘承槽带动滚珠的正面示意图。
[00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被动轮与作用盘承槽带动滚珠的作用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33]动力绞车I装设轴线a动力源11轴心111
[0034]动力轴杆12 段轴齿121外壳体101穿孔1011
[0035]前盖体102后盖体103挂具104轴承105
[0036]轴承106内盖体107穿孔108固接孔1081
[0037]穿孔109装设轴线b轴杆20段轴齿201
[0038]轴承2011轴承2012连动盘21套接环211
[0039]界槽202圆架杆部203 方型架台204 卡槽205
[0040]尾杆部206制动盘22轴孔221棘齿222
[0041]来令片223扭力轴盘体23 作用盘231承槽2311
[0042]扭力轴232轴孔2321定位槽233外螺纹234
[0043]定位孔235定位栓236滚珠237被动轮24
[0044]轴孔241被动齿242承槽243深槽2431
[0045]斜壁2432浅槽2433来令片25轴孔251
[0046]定位片252盘型弹性件26 轴孔261梅花垫片27
[0047]轴孔271定位片272定位组装片273 定位螺帽28
[0048]轴孔281内螺纹282定位槽283固定片29
[0049]方型组装孔291 定位柱292C型套环293 轴承294
[0050]装设轴线c轴杆30炼圈卡槽31 卡槽32
[0051]轴承33轴承34油封35炼条40
[0052]轴杆51固接杆52组装杆53卡槽54
[0053]扭力弹性件55 端头551卡掣块56卡孔561
[0054]C型套环57附灯过载保护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关于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可达致的功效,兹举以下较佳可行实施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解说说明,能够完全了解。
[0056]本实用新型一种于负载传动过程中使用的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故实际实施时是运用于吊重卷扬机内,或运用于动力绞车内,或运用于任何设计来做为吊挂负载或拖拉负载使用的机具内皆可。而为方便进行说明,兹举一种挂置于天车上使用的动力绞车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该动力绞车I外观上有一外壳体101,其前、后面各有一前、后盖体102、103盖合,顶面装设一挂具104,以将动力绞车I整体挂置于高处(例如工厂天车为常见)。接着,如图2所示,将该等前、后盖体102、103卸下时,该外壳体101内部按照所装设的组件的作用性质,明显区分为三条装设轴线a、b、c ;请配合参阅图3和6所示,其中,该装设轴线a为一提供主动力的轴线,一侧(后侧)插置一动力源11 (例如:动力马达)安装入该外壳体101内,其轴心111接设一动力轴杆12,其表面上具有一段轴齿121,该动力轴杆12会穿出该外壳体101 —侧(前侧)上的一穿孔1011 (如图2和6所示),且该动力轴杆12的前后端各由一轴承105、106支撑,其中,后端的轴承106装设于该穿孔1011内侧,而前端的轴承105则装设于一内盖体107内部,该内盖体107是用以覆罩该外壳体101正面(前侧)的重要部位用(如图2和6所示);因此由该等轴承105、106的支撑,将该动力轴杆12设置于该外壳体101上预定的位置,并且当该动力源11转动时(可为正转或反转),整体动力轴杆12即跟随同步转动(同为正转或反转)。
[0057]接着,请配合参阅图4和6所示,该装设轴线b为一可产生扭力限制及棘轮剎车双重作用功效总成的轴线,其具有一轴杆20,后段形成一段轴齿201,前后各由一轴承2011、2012支撑而容装入该外壳体101内部预定的位置处;该轴杆20由该段轴齿201外的部位穿经该外壳体101—侧(前侧)上的一穿孔108后固接一连动盘21 (即该连动盘21与该轴杆20固接而同步转动),该连动盘21的轴孔壁向外(向前)形成一具反向外螺纹的套接环211,然后该轴杆20本体上向外依序成型为一界槽202、一圆架杆部203、一方型架台204、一卡槽205及一尾杆部206 ;有一制动盘22,中央为一具反向内螺纹的轴孔221,周缘设有一圈同向的棘齿222,二侧各贴设一制动用的来令片223,该制动盘22装设时,由其轴孔221的内螺纹与该连动盘21的套接环211上的外螺纹螺接;
[0058]有一扭力轴盘体23,具有一作用盘231及一扭力轴232,请配合参阅图7_8所示,该作用盘231的面上具有多数连续排列成环状的承槽2311,该扭力轴232位于该作用盘231 一侧(前侧),中央共同具一轴孔2321 (圆径些微大于该圆架杆部203),该扭力轴232圆周表面上设有一纵向开设的定位槽233及圆周表面上前缘设有一段外螺纹234,外侧(前侧)面上具有多数排列成环状的定位孔235,该扭力轴盘体23装设时,由其轴孔2321套接于该轴杆20的圆架杆部203上,该等承槽2311可供多数滚珠237 —对一对应置入或仅若干个(例如3个以上)选择性对应置入,而该等定位孔235则是供一组(二支)定位栓236选择性对称插置(作用后述);
[0059]有一被动轮24,中央具一轴孔241 (圆径些微大于该扭力轴232的圆周),周缘上设有被动齿242,装设时该被动轮24由其轴孔241套接于该扭力轴232的圆周上,并与该作用盘231贴触,同时该被动轮24的被动齿242会与该动力轴杆12的段轴齿121达成啮接;请配合参阅图9-10所示,该被动轮24面临该作用盘231的面上具有多数排列成环状的承槽243,该等承槽243与该作用盘231的多数承槽2311 —对一对应,特别的是,每一承槽243本身区分有深槽2431、斜壁2432及浅槽2433的结构(如图10所示),其中必须加强说明的是,深槽2431的深度恰供一滚珠237容入;而浅槽2433的深度与承槽2311相加同样恰供一滚珠237容入;
[0060]有一来令片25,中央具一轴孔251及具有一径向伸入该轴孔251内的定位片252,组装时该来令片25由其轴孔251套接于该扭力轴232的圆周上,以与该被动轮24贴触,同时该定位片252抵入该扭力轴232的定位槽233内定位;有一盘型弹性件26,中央具一轴孔261,组装时该盘型弹性件26由其轴孔261同样套接于该扭力轴232的圆周上,以与该来令片25贴触;
[0061]有一梅花垫片27,中央具一轴孔271及具有一径向伸入该轴孔271内的定位片272,及于周缘上开设有多数定位组装片273,组装时该梅花垫片27由其轴孔271同样套接于该扭力轴232的圆周上,以与该盘型弹性件26贴触,同时该定位片272抵入该扭力轴232的定位槽233内定位;有一定位螺帽28,中央具一轴孔281及于孔壁上设有内螺纹282,及于外周缘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283,组装时该定位螺帽28由其内螺纹282与该扭力轴232圆周表面前缘所设的外螺纹234螺接(可调整螺接程度),以套接于该扭力轴232圆周上,并即压触该梅花垫片27往该作用盘231方向挤靠,使该梅花垫片27、盘型弹性件26、来令片25、被动轮24及作用盘231各组件相互间达成适当紧度的贴接状态,然后可将若干(至少一片)定位组装片273弯折抵入邻接对应的定位槽283内,以制使该定位螺帽28无法再退出;
[0062]有一固定片29,中央具一方型组装孔291,外周缘上突伸一组(二支)定位柱292,组装时该固定片29由其方型组装孔291对应该轴杆20的方型架台204套接上,并即由前述的定位栓236 —对一抵住该等定位柱292,然后由一 C型套环293卡入该轴杆20的卡槽205内,制使该扭力轴盘体23、制动盘22及连动盘21三者相互间达成适当紧度的贴接状态,最后则以一轴承294套接于该轴杆20的尾杆部206上,再抵入该内盖体107内部预定组装位置处。
[0063]接着,请配合参阅图5-6所示,该装设轴线c为一可接受动力进而产生吊挂负载或拖拉负载作用的轴线,其具有一轴杆30,表面上主要具有一圈可供一炼条40上的炼圈对应卡置入的炼圈卡槽31及于前端表面上设有—^槽32,该轴杆30于该圈炼圈卡槽31的前后侧各套接一轴承33、34及更前侧套接一油封35以受支撑,并共同容设于该外壳体101内部预定组装位置处(如图6所示),以使前端伸出该外壳体101的穿孔109 ;有一作用轮36,中央具一轴孔361,周缘上设有作用齿362,装设时该作用轮36由其轴孔361做固定性套接于该轴杆30表面上,并使该作用轮36的作用齿362与该轴杆20的段轴齿201达成啮接,再由一 C型套环37卡入该轴杆30的卡槽32内,致使该作用轮36定位。
[0064]接着,请参阅图3所示,该外壳体101内于该穿孔108上方二侧各开设有一固接孔1081,分别供一轴杆51 —端的固接杆52插置固接(可为插接或螺接等固接性手段),该轴杆51的另端则为一组装杆53,接近端头处并设有一卡槽54 ;有一扭力弹性件55及一卡掣块56依序套接于该组装杆53上,再由一 C型套环57卡入该组装杆53上的卡槽54内,致使该扭力弹性件55及该卡掣块56定位;该扭力弹性件55其中一端头与该轴杆51卡接,另一端头551则卡入该卡掣块56侧缘的卡孔561内,致使该卡掣块56具有单向移动的态势;请配合参阅图3-4所示,组装完成后二支卡掣块56的前端头恰皆抵入该制动盘22上对应处棘齿222根部的锐角槽内,故会共同制使该制动盘22无法向卡掣块56的方向转动,而仅能采逆卡掣块56方向转动;当采逆卡掣块56方向转动时,棘齿222会抬动所抵住的卡掣块56抗拒扭力弹性件55的弹力而偏动,俟棘齿222转过卡掣块56所能抵住的范围后,卡掣块56受扭力弹性件55的弹力即回偏而重新抵住邻接的卡掣块56,如此周而复始,使得该制动盘22仅能单向转动。接着,请参阅图6所示,该动力绞车I于内部的机电装配内设置有一附灯过载保护器60。
[00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绞车I根据上述构造组成关系完成组装后,使用时可区分成「动力上升」及「动力下降」二种控制态样,分别详述如下:
[0066]一、当要将负载自低处吊挂向上移动时,即选择「动力上升」控制态样,启动后该动力源11会驱动该动力轴杆12同步做正向转动,则该动力轴杆12上的段轴齿121即带动该被动轮24做反向转动,此时在轴线b上而言,因该被动轮24的转动属于领先,故会如图13-14所示,由该被动轮24的承槽243上的浅槽2433与该作用盘231的承槽2311共同夹住滚珠237,造成该扭力轴盘体23随同该被动轮24转动,且该被动轮24经由该等滚珠237推动移动去迫紧该来令片25、盘型弹性件26、梅花垫片27、定位螺帽28及固定片29,同时该扭力轴盘体23经由该等滚珠237推动移动去迫紧该制动盘22及该连动盘21,过程中该制动盘22轴孔221的内螺纹会与该连动盘21套接环211的外螺纹更为迫紧,以带动该轴杆20跟随该被动轮24同向转动,然后该轴杆20上的段轴齿201即带动该作用轮36再反向(即为正向)转动,以由该轴杆30的炼圈卡槽31拉动炼条40带动负载上升。
[0067]二、在吊挂负载自低处向上移动时,倘有负载过重情形存在时,因动力不足以拉动负载上升,反是负载重力拉动该炼条40向下,故会连动该轴杆30及该作用轮36反向,并瞬即传导至该段轴齿201、连动盘21及制动盘22与该扭力轴盘体23向棘齿222方向转动,惟因该制动盘22受该等卡掣块56所阻挡而无法转动,因此在该被动轮24被段轴齿121带动做反向转动,但该扭力轴盘体23不动的情形下,该被动轮24与该作用盘231间会转变成如图11-12所示,该滚珠237完全进入该深槽2431内跟随该被动轮24转动,而与该作用盘231无涉,此时该被动轮24与该来令片25间会处于“松”接触状态,使得动力断开。若动力过久无法抬升负载时,该附灯过载保护器60会停止该动力源11的动力输出,并发出警报灯号。
[0068]三、当要将负载自高处吊挂向下移动时,即选择「动力下降」控制态样,启动后该动力源11会驱动该动力轴杆12同步做反向转动,则该动力轴杆12上的段轴齿121即带动该被动轮24做正向转动,此时因该被动轮24的转动属于领先,故又会如图13-14所示,由该被动轮24的承槽243上的浅槽2433与该作用盘231的承槽2311共同夹住滚珠237,造成该扭力轴盘体23随同该被动轮24转动,且该被动轮24经由该等滚珠237推动移动去迫紧该来令片25、盘型弹性件26、梅花垫片27、定位螺帽28及固定片29,以带动该轴杆20转动,然后该轴杆20上的段轴齿201带动该作用轮36反向转动,以由该轴杆30的炼圈卡槽31拉动炼条40带动负载下降。
[0069]四、在吊挂负载自高处向上移动时,倘有负载过重情形存在时,因负载重力会拉动该炼条40向下,故会连动该轴杆30及该作用轮36传导至该段轴齿201、连动盘21及制动盘22与该扭力轴盘体23向棘齿222方向转动,此时该被动轮24与该作用盘231间会同样维持在图13-14所示的状态,迫使该连动盘21、制动盘22及该扭力轴盘体23三者迫紧,并受该等棘齿222所阻挡而无法转动,以使负载停留于高处,再进一步处理。
[0070]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良在于将可以产生扭力限制作用的组件与可以产生棘轮剎车作用的组件兼容组装于同一条轴在线,以发挥最佳作用功效,而得以完全达成本实用新型所预期的实用新型目的。
[007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的实用新型特征不曾被披露,深具产业利用性及新颖性,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恳请审查并赐与核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装设于供吊挂负载移动使用的机具内,该机具具有一外壳体,内部按照所装设的组件的作用性质,区分为三条装设轴线,其中,第一装设轴线为一提供主动力的轴线,第二装设轴线为一传动动力的轴线,第三装设轴线为一接受动力并带动负载移动的轴线,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装设轴线包括一轴杆,后段形成一段轴齿,前后各由一轴承支撑而容装入该外壳体内部;该轴杆由该段轴齿外的部位穿经该外壳体一侧上的一穿孔后固接一连动盘,该连动盘的轴孔壁向前形成一具外螺纹的套接环,该轴杆本体上向外依序成型为一界槽、一圆架杆部、一方型架台、一卡槽及一尾杆部; 一制动盘,中央为一具内螺纹的轴孔,周缘设有一圈同向的棘齿,二侧各贴设一制动用的来令片,该制动盘装设时,由其轴孔的内螺纹与该连动盘的套接环上的外螺纹螺接; 一扭力轴盘体,具有一作用盘及一扭力轴,该作用盘的面上具有多数连续排列成环状的承槽,该扭力轴位于该作用盘前侧,中央共同具一轴孔,该扭力轴圆周表面上设有一纵向开设的定位槽及圆周表面上前缘设有一段外螺纹,前侧面上具有多数排列成环状的定位孔,该扭力轴盘体装设时,由其轴孔套接于该轴杆的圆架杆部上,该承槽供多数滚珠置入,而该定位孔则供一组定位栓选择性对称插置; 一被动轮,中央具一轴孔,周缘上设有被动齿,装设时该被动轮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并与该作用盘贴触,同时该被动轮的被动齿接受该第一装设轴线的动力传动;该被动轮面临该作用盘的面上具有多数排列成环状的承槽,该承槽与该作用盘的多数承槽一对一对应,每一承槽区分有深槽、斜壁及浅槽,深槽的深度恰供一滚珠容入;而浅槽的深度与该作用盘的承槽相加同样恰供一滚珠容入; 一来令片,中央具一轴孔及具有一径向伸入该轴孔内的定位片,组装时该来令片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以与该被动轮贴触,同时该定位片抵入该扭力轴的定位槽内定位; 一盘型弹性件,中央具一轴孔,组装时该盘型弹性件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以与该来令片贴触; 一梅花垫片,中央具一轴孔及具有一径向伸入该轴孔内的定位片,及于周缘上开设有多数定位组装片,组装时该梅花垫片由其轴孔套接于该扭力轴的圆周上,以与该盘型弹性件贴触,同时该定位片抵入该扭力轴的定位槽内定位; 一定位螺帽,中央具一轴孔及于孔壁上设有内螺纹,及于外周缘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组装时该定位螺帽由其内螺纹与该扭力轴圆周表面前缘所设的外螺纹螺接,以套接于该扭力轴圆周上,并即压触该梅花垫片往该作用盘方向挤靠,使该梅花垫片、盘型弹性件、来令片、被动轮及作用盘各组件相互间达成适当紧度的贴接状态,然后将至少一定位组装片弯折抵入邻接对应的定位槽内,制使该定位螺帽无法退出; 一固定片,中央具一方型组装孔,外周缘上突伸一组定位柱,组装时该固定片由其方型组装孔对应该轴杆的方型架台套接上,并即由前述插置于该扭力轴的定位孔内的定位栓抵住该定位柱,然后由一 型套环卡入该轴杆的卡槽内,最后以一轴承套接于该轴杆的尾杆部上,再容装入该外壳体内部;及 该第二装设轴线穿出该外壳体的穿孔上方至少一侧开设有一固接孔,供一轴杆一端的固接杆插置固接,该轴杆的另端为一组装杆,接近端头处设有一卡槽;有一扭力弹性件及一卡掣块依序套接于该组装杆上,再由一(:型套环卡入该组装杆上的卡槽内,致使该扭力弹性件及该卡掣块定位;该扭力弹性件其中一端头与该轴杆卡接,另一端头卡入该卡掣块侧缘的卡孔内,使该卡掣块具有单向移动的态势;组装完成后该卡掣块的前端头抵入该制动盘上对应处棘齿根部的锐角槽内,制使该制动盘无法向卡掣块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限制与棘轮剎车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内部设置有一附灯过载保护器。
【文档编号】B66D5/02GK204251262SQ20142054207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4日
【发明者】黄事吉 申请人:川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