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射导弹激光接收机仿真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78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炮射导弹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炮射导弹激光接收机仿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制导弹药产品是基于千万个元器件构成的电子产品,或由若干组件和部件组成的系统级产品,其系统级产品的维护保障更趋近于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则是试验测试系统,它主要完成系统级产品的各种参数的测试和功能验证,包括可靠性试验、地面仿真等。制导弹药的参数和功能验证是测试制导弹药产品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制导弹药在不同寿命阶段质量信息的基础手段。激光接收机是制导弹药制导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的参数和功能验证是测试制导弹药产品性能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掌握制导弹药制导控制系统总体性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激光接收机电性能参数进行智能化测试的炮射导弹激光接收机仿真测试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炮射导弹激光接收机仿真测试装置,其包括工控机、路由器、示波器、数字多用表、函数发生器、程控电源、选择开关、数字I/O模块、转换电路、转换控制电路和脉冲产生电路;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101至第104继电器以及第1028继电器;所述示波器、数字多用表、程控电源、函数发生器、选择开关和数字I/O模块分别通过路由器与所述工控机相连接;所述数字多用表与所述选择开关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选择开关与激光接收机X1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函数发生器与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数字I/O模块分别与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和转换控制电路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程控电源分别与转换控制电路和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1+经所述第101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1-1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正端JGZ;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1-经所述第101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1-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2-经所述第1028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28-1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负端JGF;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2+经所述第1028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28-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控制信号输入端JFX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4-1接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信号地端JFDG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4-2接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所述示波器的端口SB1经所述第103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3-1接激光接收机X1的信号输出端口JXC;所述示波器的端口SB1D经所述第103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3-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激光接收机X1的测试信号接地端JXR依次经所述第102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2-1、第102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2-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反相器U11A、反相器U11B、计数器U12、选择器U13、开关模块U14、电阻R90、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端口MZ1和端口MGD1;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1经所述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MZ1-1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4脚;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2经所述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MZ1-2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3脚;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1D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1脚;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2D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2脚;所述开关模块U14的6脚和9脚分别接所述反相器U11B的输出端4脚;所述开关模块U14的2脚和5脚分别接所述端口MZ1;所述端口MZ1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4-1接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控制信号输入端JFX;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0脚和13脚分别接所述端口MGD1;所述端口MGD1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4-2接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信号地端JFDG;所述反相器U11A的输入端1脚接数字I/O模块的端口CLK;所述选择器U13的1脚至4脚分别接数字I/O模块对应的端口D3~D0;所述选择器U13的12脚至15脚分别接数字I/O模块对应的端口D7~D4;所述反相器U11A的输出端2脚接所述计数器U12的5脚;所述计数器U12的3脚接所述选择器U13的11脚;所述计数器U12的2脚接所述选择器U13的10脚;所述计数器U12的6脚接所述选择器U13的9脚;所述计数器U12的7脚接其14脚;所述选择器U13的6脚接所述反相器U11B的输入端3脚;所述反相器U11B的输出端4脚经所述电阻R90接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计数器U12的4脚、11脚和16脚分别接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计数器U12的15脚、1脚、10脚、9脚和8脚分别接地;所述选择器U13的16脚接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选择器U13的7脚和8脚分别接地;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4脚接程控电源的端口+15V+;所述开关模块U14的8脚接程控电源的端口-15V-;所述开关模块U14的7脚分别接程控电源的端口+15V-、端口-15V+和端口+5V-。所述转换控制电路包括缓冲器U2-5、反相驱动器U2-11和9脚排阻RP1;所述缓冲器U2-5的输入端1A~6A分别接所述数字I/O模块的相应端口;所述缓冲器U2-5的输出端1Y~6Y分别接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对应输入端6脚~1脚;所述缓冲器U2-5的电源端VCC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缓冲器U2-5的接地端GND接地;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9脚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8脚接地;所述9脚排阻RP1的公共端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9脚排阻RP1的其中6个非公共端管脚分别接对应的所述反相驱动器U1-11的输入端1脚~6脚;所述第101继电器的线圈KJG101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1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2继电器的线圈KJG102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2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3继电器的线圈KJG103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3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线圈KJG104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4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28继电器的线圈KJG1028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5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的线圈KMZ1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6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数字多用表的型号为34405A;所述示波器的型号为DPO4034;所述函数发生器的型号为33210A;所述程控电源的型号为N6700B;所述选择开关的型号为L4421A;所述数字I/O模块的型号为L4450A。所述反相器U11A和反相器U11B的型号均为74LS04;所述计数器U12的型号为74LS193;所述选择器U13的型号为74LS151;所述开关模块U14的型号为DG303AAK;所述缓冲器U2-5的型号为74LS07;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型号为MC14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对炮射导弹激光接收机的特性参数、工作时序、数据通讯等进行检查、模拟,并对整个试验状况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配置灵活,系统可大可小,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可完成新型号弹药的测试需求,也可以满足在研数字式炮射导弹的测试;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自检功能,留有设备校准接口,方便设备定期校准,设备可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图2为转换电路电路原理图。图3为脉冲产生电路电路原理图。图4为转换控制电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4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工控机、路由器、示波器、数字多用表、函数发生器、程控电源、选择开关、数字I/O模块、转换电路、转换控制电路和脉冲产生电路;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101至第104继电器以及第1028继电器;所述示波器、数字多用表、程控电源、函数发生器、选择开关和数字I/O模块分别通过路由器与所述工控机相连接;所述数字多用表与所述选择开关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选择开关与激光接收机X1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函数发生器与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数字I/O模块分别与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和转换控制电路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程控电源分别与转换控制电路和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相连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1+经所述第101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1-1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正端JGZ;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1-经所述第101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1-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2-经所述第1028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28-1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负端JGF;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DY2+经所述第1028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28-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控制信号输入端JFX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4-1接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信号地端JFDG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4-2接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相应端口;所述示波器的端口SB1经所述第103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3-1接激光接收机X1的信号输出端口JXC;所述示波器的端口SB1D经所述第103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3-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激光接收机X1的测试信号接地端JXR依次经所述第102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2-1、第102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2-2接激光接收机X1的电源地端JGND。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反相器U11A、反相器U11B、计数器U12、选择器U13、开关模块U14、电阻R90、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端口MZ1和端口MGD1;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1经所述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MZ1-1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4脚;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2经所述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MZ1-2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3脚;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1D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1脚;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XF2D接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2脚;所述开关模块U14的6脚和9脚分别接所述反相器U11B的输出端4脚;所述开关模块U14的2脚和5脚分别接所述端口MZ1;所述端口MZ1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1常开触点KJG104-1接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控制信号输入端JFX;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0脚和13脚分别接所述端口MGD1;所述端口MGD1经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第2常开触点KJG104-2接激光接收机X1的发射机信号地端JFDG;所述反相器U11A的输入端1脚接数字I/O模块的端口CLK;所述选择器U13的1脚至4脚分别接数字I/O模块对应的端口D3~D0;所述选择器U13的12脚至15脚分别接数字I/O模块对应的端口D7~D4;所述反相器U11A的输出端2脚接所述计数器U12的5脚;所述计数器U12的3脚接所述选择器U13的11脚;所述计数器U12的2脚接所述选择器U13的10脚;所述计数器U12的6脚接所述选择器U13的9脚;所述计数器U12的7脚接其14脚;所述选择器U13的6脚接所述反相器U11B的输入端3脚;所述反相器U11B的输出端4脚经所述电阻R90接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计数器U12的4脚、11脚和16脚分别接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计数器U12的15脚、1脚、10脚、9脚和8脚分别接地;所述选择器U13的16脚接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选择器U13的7脚和8脚分别接地;所述开关模块U14的14脚接程控电源的端口+15V+;所述开关模块U14的8脚接程控电源的端口-15V-;所述开关模块U14的7脚分别接程控电源的端口+15V-、端口-15V+和端口+5V-。所述转换控制电路包括缓冲器U2-5、反相驱动器U2-11和9脚排阻RP1;所述缓冲器U2-5的输入端1A~6A分别接所述数字I/O模块的相应端口;所述缓冲器U2-5的输出端1Y~6Y分别接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对应输入端6脚~1脚;所述缓冲器U2-5的电源端VCC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缓冲器U2-5的接地端GND接地;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9脚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8脚接地;所述9脚排阻RP1的公共端接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5V+,所述9脚排阻RP1的其中6个非公共端管脚分别接对应的所述反相驱动器U1-11的输入端1脚~6脚;所述第101继电器的线圈KJG101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1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2继电器的线圈KJG102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2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3继电器的线圈KJG103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3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4继电器的线圈KJG104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4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1028继电器的线圈KJG1028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5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第一脉冲控制继电器的线圈KMZ1接在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输出端16脚与所述程控电源的端口+24V+之间。所述数字多用表的型号为34405A;所述示波器的型号为DPO4034;所述函数发生器的型号为33210A;所述程控电源的型号为N6700B;所述选择开关的型号为L4421A;所述数字I/O模块的型号为L4450A。所述反相器U11A和反相器U11B的型号均为74LS04;所述计数器U12的型号为74LS193;所述选择器U13的型号为74LS151;所述开关模块U14的型号为DG303AAK;所述缓冲器U2-5的型号为74LS07;所述反相驱动器U2-11的型号为MC1413。本实用新型测试方法如下:a.消耗电流测试:工控机发出指令通过数字I/O模块传输给转换控制电路,使第101继电器和第1028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接通程控电源,消耗电流可从电源上读取。或把数据传给工控机处理。b.输出信号频率测试:工控机发出指令通过数字I/O模块传输给转换控制电路,使第103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接通示波器,信号频率由示波器获取。c.灵敏度测试:工控机发出指令通过数字I/O模块传输给转换控制电路,使第104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由函数发生器产生脉冲指令,由数字多用表读取数据。d.通阈值测试:由数字多用表读取并上传工控机。脉冲指令电路的输入来自于函数发生器,用来产生脉冲、正弦波及21K信号,信号受型号为DG303AAK的开关模块U14调制,产生被测对象所要求的指令信号,具有以下特性:a)可编程直流稳压电源,能够提供电源电压,电流不小于3A,能直接测试电流和电压;b)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范围:0~10MHz,正弦波或方波,输出幅度(峰-峰值)可达15V;c)数字I/O模块:多达128路的数字量输入与输出;d)数字多用表,直流电压测量范围:0~±1000V,交流电压测量范围:0~700V;测试准确度不低于0.1%;e)示波器,4通道输入,0~350MHz带宽,垂直因子不低于2%,水平因子不低于3%,能存储超过1分钟的数据;f)精密相位计,1Hz~10MHz,测试准确度大于0.05°;g)选择开关,不少于20路。数字多用表主要测试功能如下:交流电压:a)五种量程:100.000mV、1.00000V、10.0000V、100.000V、750.00V;b)测量方法:交流耦合的真正的rms-通过任何量程上的400VDC偏压测量;c)交流部分;d)波峰因素:满量程时最大为5:1;e)输入阻抗:1MΩ±2%与所有量程上<100pF并联;f)输入保护:所有量程上均为750Vrms(HI终端)。直流电压:a)五种量程:100.000mV、1.00000V、10.0000V、100.000V、1000.00Vb)测量方法:SigmaDelta交转直转换器c)输入阻抗:~10MΩ所有量程(典型)d)输入保护:所有量程上的1000V(HI端)DC精度和AC精度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和表2。表1DC精度表2AC精度程控电源N6700B是一个可配置平台,通过它可组合并匹配输出模块以创建最适合测试系统要求的电源系统。其可提供的功率级别有400W、600W和1,200W。功率为50W、100W和300W的输出模块具有不同的电压和电流组合,并提供下列性能特性:a)具有可编程电压和电流、测量和保护功能,使这些经济模块适合为被测设备或控制设备等系统资源供电;b)具有高性能、自动调整量程直流电源模块提供低噪声、高准确度、快速编程、高级编程和测量功能,以加快测试进度;c)是精密直流电源模块,可在毫安和微安范围内提供精确控制和测量,具有同时将电压和电流数字化并将这些测量值捕获到类似示波器的数据缓冲器中的能力。输出功能:a)可编程电压和电流:为整个范围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提供完全的编程功能。输出可作为恒定电压:(CV)或恒定电流(CC)源;b)快速命令处理:每个命令的处理时间小于1毫秒;c)快速上/下编程:对于自动调整量程和精密电源模块,从额定输出的10%变到90%的响应时间为1.5毫秒;d)快速瞬变响应:对于自动调整量程和精密电源模块,瞬变响应时间小于100微秒;e)低输出噪声:自动调整量程和精密电源模块的输出噪声通常为4mV峰-峰值,可与线性电源媲美;f)自动调整量程功能:自动调整量程功能可在较宽和连续的电压和电流设置范围内,为自动调整量程和精密电源模块产生最大的额定功率;g)输出开启/关闭排序:每个输出的开启/关闭延迟功能使您可以为输出的开启/关闭排序。保护功能:a)远程电压感测:每个输出都提供两个远程感测端子。出厂时,远程感测跳线装在单独的袋中提供;b)电压和电流测量:所有输出模块可以测量它们自己的输出电压和电流;c)电压、电流和温度保护:每个输出都有过电压、过电流和过热保护。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可通过程序控制。激活后,保护电路可使电压变为零,输出被禁用并报告保护状态。系统功能a)SCPI语言:仪器与可编程仪器标准命令(SCPI)兼容;b)可选择三种接口:已经内置GPIB(IEEE-488)、LAN和USB远程编程接口;c)前面板I/O设置:可通过菜单从前面板设置GPIB和LAN参数;d)内置Web服务器:通过内置Web服务器可从计算机上的因特网浏览器直接控制仪器;e)实时状态信息:前面板指示每个输出的状态。即使发生保护性关机时也指示;f)模块识别:在每个模块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保存有识别数据。信息包括模块号、序列号和选件。此信息可以显示在前面板上。64位数字I/O模块的作用:(1)为脉冲指令电路提供时钟;(2)为转接控制电路输入控制信号;(3)脉冲占空比的编程控制。选择开关与数字多用表配合实现自动多点测试。示波器的作用:(1)测量激光接收机的输出信号频率;(2)测量舵机的电磁铁启动时间;(3)测量舵机自激振荡的频率和振幅。数字多用表用于多点测量。函数发生器产生测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信号。程控电源用于本实用新型供电。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