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804阅读:1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是制作服装的材料,一般分为梭织面料、针织面料等等,大部分为纤维纺织而成,由于面料内的多孔结构,便于细菌附着,成为细菌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污染面料中的纤维,产生异味。抗菌面料是具有抗菌作用的面料,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消除因细菌而产生的异味,使织物保持整洁。

授权公告号为CN204136507U的中国专利《一种触感好的抗菌面料》公开了一种触感好的抗菌面料,它包括基布层和面料层,所述基布层为竹纤维,所述基布层与所述面料层之间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由银离子抗菌剂组成,所述银离子抗菌剂粘合在基布层与面料层之间。

但是上述触感好的抗菌面料存在以下缺点:银离子抗菌剂的抗菌性能是由于金属溶出所引起的,虽然银离子抗菌剂具备优异的广谱抗菌性能,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银离子抗菌剂的抗菌性会逐渐下降,影响抗菌面料的抗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面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面料,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层、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所述抗菌面料上设有依次贯穿所述内侧、所述第一抗菌层的通孔,所述第二抗菌层上设有位于所述通孔中的抗菌凸起,所述第一抗菌层由纳米银纤维纺织而成,所述第二抗菌层由纳米二氧化钛纤维纺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着由上述抗菌面料制作而成的服装时,抗菌面料的内层位于内侧,接触人体皮肤。内层上设置第一抗菌层,第一抗菌层选用纳米银纤维纺织而成,纳米银纤维是载有纳米银离子的纤维,通过在内层上设置第一抗菌层,第一抗菌层内的纳米银离子溶出后渗透到内层进行杀菌。

第二抗菌层由纳米二氧化钛纤维纺织而成,纳米二氧化钛纤维中的纳米二氧化钛在受光后生产化学活泼性强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接触细菌后能直接杀灭细菌,自身并不会分解,是一种非溶出型的抗菌剂,起到持久杀菌的作用。选用带有溶出型抗菌剂纳米银的第二层进行广谱抗菌,非溶出型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持久抗菌,两者协调抗菌,达到了抗菌效果好、抗菌时间持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凸起内侧端部突出于所述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凸起内侧端部是指靠近抗菌面料内侧的端面,抗菌凸起端部突出通孔后位于抗菌面料内侧,直接接触到皮肤后能杀灭皮肤上细菌。同时抗菌凸起接触到皮肤后,使皮肤与内层之间形成间隙,便于热气流通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面料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抗菌层外侧的外层,所述外层为吸湿排汗面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面料的外层选用吸湿排汗面料,吸湿排汗面料又被称为吸湿快干布或可呼吸面料,一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众多的激孔或沟槽,其截面一般为特殊的异形状,利用毛细管效应,使纤维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与汗水。能快速吸湿和排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凸起内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一端靠近所述抗菌凸起内侧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抗菌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运动后人体的热气渗透进入到透气孔内,沿透气孔运动到外层进行扩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孔直径小于1毫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直径小于1毫米,当汗液渗透到透气孔内时,能发生毛细现象,使汗液通过透气孔快速渗透到外层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孔内壁涂覆有一层热熔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内壁涂覆有一层热熔胶,维持透气孔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为纯棉面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纯棉面料的吸湿抗热性较好,穿着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内层上设置第一抗菌层,第一抗菌层中的纳米银离子溶出后能广谱抗菌,能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具有优异的杀菌性能,其次,在第一抗菌层上设置第二抗菌层,第二抗菌层中的抗菌凸起接触到皮肤后进行杀菌,也能杀灭抗菌面料内部的细菌,再次,采用纯棉面料作为内侧,手感舒适,采用吸湿排汗面料作为外层,快速吸湿和排汗,达到了抗菌效果好、持久抗菌、触感舒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层与通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层;2、第一抗菌层;3、第二抗菌层;4、外层;5、通孔;6、抗菌凸起;6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抗菌面料,如图1到图2所示,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层1、第一抗菌层2、第二抗菌层3和外层4,各层之间通过热熔胶连接。内层1选用纯棉面料,第一抗菌层2为由纳米银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第二抗菌层3为由纳米二氧化钛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外层4为吸湿排汗面料,吸湿排汗面料可以选用Coolmax纤维针织面料。

抗菌面料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内层1和第一抗菌层2的通孔5,第二抗菌层3上一体设置有位于通孔5内的抗菌凸起6,抗菌凸起6内侧端部穿过通孔5后位于抗菌面料内侧。抗菌凸起6内设置有直径小于1毫米的透气孔61,透气孔61一端靠近抗菌凸起6内侧端部,并且另一端贯穿第二抗菌层3。透气孔61内壁涂覆有一层热熔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