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纺织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9988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医用纺织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纺织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医用纺织品所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pe淋膜无纺布和pe覆膜无纺布,其目的和功能是阻隔细菌和病毒,以保护医生和患者双方安全。pe淋膜无纺布的结构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无纺布,下层为pe膜。其生产工艺是将pe粒子熔融形成流体后通过螺杆挤出并用上胶膜头均匀涂刮在无纺布上冷却后形成pe保护膜。pe覆膜无纺布的结构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无纺布,下层为pe膜。其生产工艺是以压敏胶或者热熔胶为粘合剂,将pe薄膜和无纺布通过复合工艺压合成型。现有技术生产的pe淋膜无纺布和pe覆膜无纺布主要的缺陷是无透湿功能,制成的手术衣、手术帽、床单、洞巾,使用过程中包覆或接触人体,人体的汗水和湿气无法排出,造成极度不适。这种缺陷主要因为pe膜是一种无孔膜,液态水和湿气无法通过,因而可以防水防血液渗透,但也因此不具有透湿排汗功能。因此,还需要开发新型的医用纺织品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通过利用热塑性弹性体膜的高透湿性能,制备得到的具有三层结构的医用纺织品材料在保证防水、防血液、防酒精和阻隔细菌病毒的防护功能之外,还能迅速吸收人体形成的汗,使医护人员穿上采用此医用纺织品材料加工得到的医用手术衣、医用手术帽、医用防护服或医用隔离服时,能保持身体的干爽舒适,减轻劳动引起的疲劳强度,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pp)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tpe)和聚丙烯(pp)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08~0.01mm。需要说明的是,热塑性弹性体膜,即tpe防水透湿膜是一种新型高分子防水材料,以聚氨基甲酸酯(tpu)为主要材料,导入亲水基,薄膜表面无微孔,故可以有优良的防渗水性能。因为有亲水基,所以通过吸附-解吸附的吸湿传导过程,从而具有优良的透湿性能。其透湿功能的动力来自于:浓度差、温度差和压力差。tpe防水透湿膜两侧复合pp无纺布后,形成三层结构,对中间极薄的tpe防水透湿膜起到了保护和支撑作用,使得防水防血液喷溅功能可达到pe(聚乙烯)淋膜无纺布和覆膜无纺布相同的性能指标。tpe膜的厚度为0.008~0.01mm,是目前既能保证防水性能又能兼顾透湿性能最优化的区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医用纺织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聚丙烯无纺布凸起的表面;s2:将热塑性弹性体膜平整贴合在经过s1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然后经过压辊压合紧密,静置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s3: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聚丙烯无纺布凸起的表面;s4:将半成品平整贴合在经过s3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然后经过压辊压合紧密,静置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其中,与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贴合的是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把pp无纺布、tpe膜、pp无纺布三层复合在一起的复合机器必须是涂刮或喷胶工艺的。这两种工艺的优点是上胶量最少,故堵塞的tpe膜表面积最小,透湿性能损失最低化。其中,涂刮工艺是利用复合机上胶模头将熔融状态的热熔胶流体均匀涂刮在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再将tpe膜平整贴合在无纺布上,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待24小时后热熔胶吸湿固化,固化后的半成品重复上述工艺,将另一层pp无纺布贴合在tpe膜上。经过24小时的吸湿固化后,新型医用纺织材料即成型。喷胶工艺是指热熔胶通过内部压力从复合机上胶模头的喷嘴快速喷出胶丝,均匀且无规则分布在无纺布表面,再将tpe膜与之贴合的一种上胶复合方法,其他工艺程序与涂刮法相同。该复合设备的部件及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参考附图2(热熔胶复合机生产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pur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步骤s2和步骤s4中,静置的时间为20~28h,优选为24h。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粘合剂包括聚氨酯热熔胶(pur热熔胶)。

需要说明的是,医用纺织品材料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或喷胶模头位置;将熔融的pur热熔胶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s2:将刮涂或喷胶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使pur热熔胶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或喷胶模头位置;将熔融的pur热熔胶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s4:将刮涂或喷胶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使pur热熔胶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粘合剂还包括: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其中,聚氨酯热熔胶、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质量比为1:(0.05~0.1):(0.1~0.2)。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40~50):1:(20~3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68~70℃,并调节ph值至5.4~5.6;加入引发剂,保温反应10~15min后,继续升温至90~92℃,并调节ph值至7.3~7.5,然后分别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滴加完毕后保温2~2.5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物质。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0.2~0.3):(20~30):(6~8):1。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聚丙烯无纺布为经过预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预处理具体包括:将聚丙烯无纺布在浸泡液中浸泡8~10h,然后室温干燥;其中,浸泡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竹叶、艾草和乙醇水溶液混合后加热,将加热后的混合物过滤,分别收集第一滤液和滤渣;将滤渣和水混合,调节ph值至8.5~8.8,然后进行煎煮提取,提取完毕后,过滤,收集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脱色处理,得到浸泡液。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竹叶、艾草和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0~28),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0%~70%,加热的温度为75~85℃,加热的时间为1~2h;滤渣和水的质量比为1:(10~15),煎煮提取的时间为20~30min。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保护医用纺织品材料在制备医用手术衣、医用手术帽、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服、病号服、医用洞巾和医用床单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的结构包括三层,防水防血液渗透性能高,能达到现有技术产品的相关指标,比如防水性能可通过jisl1092-1998a标准;防血液和细菌阻隔性能可通过astm1670和astm1671标准;其独特的透湿性能可通过jisl1099标准;(2)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通过充分利用tpe膜高透湿的性能,从而最大程度保持医生和患者的干爽舒适度,解决了传统医用纺织品穿着时潮湿闷热的问题;(3)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3-第三工位;4-第四工位;5-第五工位;6-热塑性弹性体(tpe)膜;7-收卷处;8-贴合处;9-上胶处;10-聚丙烯(pp)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08~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或喷胶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

s2:将刮涂或喷胶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0~28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或喷胶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

s4:将刮涂或喷胶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0~28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优选地,步骤s1和s3中的粘合剂还包括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聚氨酯热熔胶、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质量比为1:(0.05~0.1):(0.1~0.2);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40~50):1:(20~3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68~70℃,并调节ph值至5.4~5.6;加入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保温反应10~15min后,继续升温至90~92℃,并调节ph值至7.3~7.5,然后分别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0.2~0.3):(20~30):(6~8):1;滴加完毕后保温2~2.5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物质。

优选地,聚丙烯无纺布为经过预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预处理具体包括:将聚丙烯无纺布在浸泡液中浸泡8~10h,然后室温干燥;其中,浸泡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竹叶、艾草和体积分数为60%~70%的乙醇水溶液以1:(0.2~0.3):(20~28)的质量比混合后,75~85℃加热1~2h,将加热后的混合物过滤,分别收集第一滤液和滤渣;将滤渣和水以1:(10~15)的质量比混合,调节ph值至8.5~8.8,然后进行煎煮提取20~30min,提取完毕后,过滤,收集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脱色处理,得到浸泡液。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

s2: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

s4: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以1:0.05:0.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产物;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40:1:2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68℃,并调节ph值至5.4;加入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保温反应10min后,继续升温至90℃,并调节ph值至7.3,然后分别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0.2:20:6:1;滴加完毕后保温2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物质。

s2: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同步骤s1中的粘合剂。

s4: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以1:0.1:0.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产物;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50:1:3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70℃,并调节ph值至5.6;加入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保温反应15min后,继续升温至92℃,并调节ph值至7.5,然后分别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0.3:30:8:1;滴加完毕后保温2.5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物质。

s2: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同步骤s1中的粘合剂。

s4: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

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以1:0.05:0.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产物;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40:1:2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68℃,并调节ph值至5.4;加入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保温反应10min后,继续升温至90℃,并调节ph值至7.3,然后分别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0.2:20:6:1;滴加完毕后保温2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物质;

聚丙烯无纺布为经过预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预处理具体包括:将聚丙烯无纺布在浸泡液中浸泡8h,然后室温干燥;其中,浸泡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竹叶、艾草和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以1:0.2:20的质量比混合后,75℃加热1h,将加热后的混合物过滤,分别收集第一滤液和滤渣;将滤渣和水以1:10的质量比混合,调节ph值至8.5,然后进行煎煮提取20min,提取完毕后,过滤,收集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脱色处理,得到浸泡液。

s2: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同步骤s1中的粘合剂;聚丙烯无纺布的预处理同步骤s1。

s4: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

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以1:0.1:0.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产物;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50:1:3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70℃,并调节ph值至5.6;加入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保温反应15min后,继续升温至92℃,并调节ph值至7.5,然后分别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0.3:30:8:1;滴加完毕后保温2.5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物质;

聚丙烯无纺布为经过预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预处理具体包括:将聚丙烯无纺布在浸泡液中浸泡10h,然后室温干燥;其中,浸泡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竹叶、艾草和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以1:0.3:28的质量比混合后,85℃加热2h,将加热后的混合物过滤,分别收集第一滤液和滤渣;将滤渣和水以1:15的质量比混合,调节ph值至8.8,然后进行煎煮提取30min,提取完毕后,过滤,收集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脱色处理,得到浸泡液。

s2: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同步骤s1中的粘合剂;聚丙烯无纺布的预处理同步骤s1。

s4: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对比例一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

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

聚丙烯无纺布为经过预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预处理具体包括:将聚丙烯无纺布在浸泡液中浸泡10h,然后室温干燥;其中,浸泡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竹叶、艾草和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以1:0.3:28的质量比混合后,85℃加热2h,将加热后的混合物过滤,分别收集第一滤液和滤渣;将滤渣和水以1:15的质量比混合,调节ph值至8.8,然后进行煎煮提取30min,提取完毕后,过滤,收集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脱色处理,得到浸泡液。

s2: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同步骤s1中的粘合剂;聚丙烯无纺布的预处理同步骤s1。

s4: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对比例二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医用纺织品材料,包括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丙烯无纺布层、热塑性弹性体膜层和聚丙烯无纺布层;其中,热塑性弹性体膜层的厚度为0.01mm。

医用纺织品材料是采用聚氨酯热熔胶复合机进行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膜(tpe)卷料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膜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

其中,粘合剂为聚氨酯热熔胶、氯化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类物质以1:0.1:0.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产物;聚丙烯酸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50:1:3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70℃,并调节ph值至5.6;加入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保温反应15min后,继续升温至92℃,并调节ph值至7.5,然后分别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0.3:30:8:1;滴加完毕后保温2.5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物质;

聚丙烯无纺布为经过预处理的聚丙烯无纺布,预处理具体包括:将聚丙烯无纺布在浸泡液中浸泡10h,然后室温干燥;其中,浸泡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竹叶、艾草和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以1:0.3:28的质量比混合后,85℃加热2h,将加热后的混合物过滤,分别收集第一滤液和滤渣;将滤渣和水以1:15的质量比混合,然后进行煎煮提取30min,提取完毕后,过滤,收集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脱色处理,得到浸泡液。

s2: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热塑性弹性体膜(tpe)膜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半成品。

s3:将半成品放置在第一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半成品牵引至第四工位的贴合压辊处;将聚丙烯(pp)无纺布卷料放置在第五工位,按附图2所示的行程将pp无纺布牵引至刮涂模头位置;将熔融的粘合剂刮涂或喷射在pp无纺布凸起的表面;其中,粘合剂同步骤s1中的粘合剂;聚丙烯无纺布的预处理同步骤s1。

s4:将刮涂后的pp无纺布牵引至贴合压辊处,与半成品中热塑性弹性体膜侧的表面平整贴合并经过压辊压合紧密,并牵引至第二工位收卷;静置静置24h,使粘合剂吸湿固化,得到医用纺织品材料成品。

将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制备得到的医用纺织品材料,通过功能学试验来系统评价其效果,并以对比例一和对比例二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作为对照。

1、防水性能、防血液和细菌阻隔性能测试

将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对比例一和对比例二制备得到的医用纺织品材料,采用标准jisl1092-1998a、astm1670和astm1671分别进行防水性能、防血液性能和细菌阻隔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中的合格为“零渗透”。

表1防水性能、防血液和细菌阻隔性能测试

2、透湿性能测试

将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对比例一和对比例二制备得到的医用纺织品材料,采用标准jisl1099进行透湿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透湿性能测试

3、抗细菌性能测定

(1)测定方法:将相同质量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对比例一和对比例二制备得到的医用纺织品材料,分别加入到每毫升含有1×104个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以100次/分的频率震荡24h,然后将每组震荡后的溶液稀释100倍,震荡均匀,分别取1ml倒入十块相同的琼脂平板中培养一段时间,记录每组对应的十块平板的大肠杆菌菌落数目并取平均值,将平均值×100即为剩余的大肠杆菌数目,从而算出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率。将每组的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运用同样的方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藤黄细球菌、干燥棒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抑制率,重复三次。

(2)测定结果:将计算得出的医用纺织品材料对不同细菌的生长抑制率进行记录,具体结果如下表3所示。如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可以大量降低医护人员穿着手术衣时,因出汗而造成的大量细菌的滋生繁殖。

表3医用纺织品材料对细菌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列举的情况,选用其他的制备方法参数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的结构包括三层,防水防血液渗透性能高,能达到现有技术产品的相关指标,比如防水性能可通过jisl1092-1998a标准;防血液和细菌阻隔性能可通过astm1670和astm1671标准;其独特的透湿性能可通过jisl1099标准;(2)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通过充分利用tpe膜高透湿的性能,从而最大程度保持医生和患者的干爽舒适度,解决了传统医用纺织品穿着时潮湿闷热的问题;(3)本发明提供的医用纺织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除非另有规定,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