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691发布日期:2018-07-24 21:4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包括用于改善具有多种形状的层压部件的层压质量的加压部件和夹具的层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正在开发如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游戏机或搭载在车辆上的显示器等在多媒体装置中使用的多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最近正在开发具有如弯曲及折叠等形状能够变形为多种形式的特征的柔性显示装置或具有多个曲面等的未定型的自由形状显示装置。

由于这种显示装置的多种形状,在利用现有的层压装置来彼此层压视窗部件和显示面板或者视窗部件和输入感测单元等时,可能会产生因压力未被均匀传递而降低层压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压装置,其能够与层压部件的形状无关地使用,且为了得到改善的层压质量,包括:加压部件,对层压部件的表面施加规定的压力;以及吸附部件,用于在进行层压工序的过程中固定层压部件。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加压部件的层压装置。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中,所述第一夹具可包括用于安装第一部件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夹具可包括:支撑基板,用于支撑第二部件并界定有开口部;夹具驱动部,用于使所述支撑基板移动;夹具固定轴,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基板和所述夹具驱动部;以及吸附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吸附垫和垫控制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吸附垫被插入到所述开口部并在所述开口部内移动,所述垫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吸附垫;所述加压部件可包括:加压辊;加压驱动部,用于使所述加压辊移动;以及辊固定轴,用于连接所述加压辊和所述加压驱动部。

所述加压部件及所述第二夹具可沿作为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层压进行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至少一个吸附垫可沿作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吸附部件可进一步包括垫支撑部,所述垫支撑部被配置在所述支撑基板的下部面,并且具备提供在与所述支撑基板相对的一面上的槽,所述垫控制部被安装在所述槽中而进行移动。

所述垫控制部可包括:真空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吸附垫的真空状态;以及位置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吸附垫的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吸附垫可通过真空抽吸来固定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

所述开口部可为从所述支撑基板的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贯通的结构。所述开口部可在所述支撑基板的一侧敞开。

所述夹具固定轴可包括:第一夹具固定轴,被配置为与所述支撑基板的一端相邻;以及第二夹具固定轴,被配置为与所述支撑基板的另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夹具固定轴和所述第二夹具固定轴各自包括:第一子夹具轴,被连接到所述支撑基板;以及第二子夹具轴,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子夹具轴与所述夹具驱动部之间且长度可变。

所述第一夹具固定轴和所述第二夹具固定轴的长度可以不同。

所述加压辊可追随所述第一支撑面而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加压辊可对所述第一支撑面施加规定的压力的同时进行移动。

当相对于经过所述加压辊和所述第二部件所接触的第一接点的第一切线的法线方向压力为第一压力,并且相对于经过与所述第一接点不同的、所述加压辊和所述第二部件所接触的第二接点的第二切线的法线方向压力为第二压力时,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可以相同。

所述加压驱动部可包括:旋转电动机,与所述辊固定轴连接并使所述辊固定轴旋转;以及移动电动机,用于使所述加压辊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支撑面可包括至少一个曲面部。所述至少一个曲面部可包括:凸出部,向所述第二夹具方向凸出;以及凹陷部,向与所述第二夹具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

所述第一支撑面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曲面部连接的平面部,所述加压部件在与所述至少一个曲面部对应的区域中的移动速度和所述加压部件在与所述平面部对应的区域中的移动速度可以不同。

所述第一部件可包括厚度彼此不同的第一子部件和第二子部件,所述加压部件在所述第一子部件与所述第二子部件之间的台阶区域中的移动速度慢于所述加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子部件对应的区域中的移动速度。

所述第一夹具可进一步包括附着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压力感测片。

所述层压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表面处理部件,所述表面处理部件包括:表面处理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以及表面处理驱动部,用于将所述表面处理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夹具并使所述表面处理部移动,所述表面处理驱动部被搭载在提供在所述第一夹具的导轨上而进行移动。

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在夹具上配置吸附垫,从而在进行层压工序的期间能够固定吸附部件的一端,从而能改善层压质量。

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包括能够对层压部件施加规定压力的加压部件,从而能改善层压质量。

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层压部件的吸附垫和用于提供规定压力的加压部件,从而能够与层压部件的形状无关地得到改善的层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中所包括的第一夹具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b是关于第一夹具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中所包括的第二夹具的立体图。

图5a是剖切图4的i-i'区域的剖面图。

图5b是剖切图4的ii-ii'区域的剖面图。

图6a是剖切图4的i-i'区域的剖面图。

图6b是剖切图4的ii-ii'区域的剖面图。

图7a及图7b是分别表示按层压进行程度的一实施例层压装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8a及图8b是分别表示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中所包括的一实施例的加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9及图10是分别表示按层压进行程度的一实施例层压装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11a及图11b是相对地表示加压部件的移动位置与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之间关系的图。

图12a至图12b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的图。

图13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进行多种改变且可具有多种形式,在附图中示意地表示特定实施例,并在本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这并不是想要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公开方式,包含于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改变、等同物以及替代物也包含于本发明。

说明各图的同时,对类似的结构要素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为了本发明的清楚性,比实际扩大图示了结构物的尺寸。第一、第二等用语可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所述结构要素并非由所述用语限定。所述用语仅用于将一个结构要素区别于其他结构要素的目的。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结构要素可命名为第二结构要素,类似地,第二结构要素也可以命名为第一结构要素。关于单数形式的表述,除非在上下文关系上明确地表示不同的含义,该单数形式的表述也包括复数形式的含义。

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用语是为了指定说明书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结构要素、零件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不是用来事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操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的可能性。此外,当层、膜、区域或板等的部分位于另一部分的“上方”时,这不仅包括位于另一部分的“直接上方”的情况,而且包括在它们中间还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相反,当层、膜、区域或板等的部分位于另一部分的“下方”时,不仅包括位于另一部分的“直接下方”的情况,而且包括在它们中间还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此外,在本申请中,所谓配置在“上方”不仅可包括配置在上部的情况,而且可以包括配置在下部的情况。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的立体图。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可包括:第一夹具jg1,用于支撑第一部件pn1;第二夹具jg2,用于支撑第二部件pn2;和加压部件ru,用于将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彼此层压。此外,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支撑第二夹具jg2和加压部件ru的支撑台st。

第一夹具jg1可包括用于安装第一部件pn1的第一支撑面jg-b。在第一支撑面jg-b上可固定第一部件pn1。即,第一部件pn1可被安装并固定在作为与第二夹具jg2相对的第一夹具jg1的下部面的第一支撑面jg-b上。因此,与第一夹具jg1相对且在第一方向dr1上与第二夹具jg2相邻的加压部件ru可为对第一部件pn1的底面提供压力的部件。第一部件pn1的底面可为与第二部件pn2相对的面。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第一支撑面jg-b可包括至少一个真空抽吸口(未图示),该真空抽吸口在层压工序期间固定第一部件pn1。可通过多个真空抽吸口(未图示)抽吸空气而将第一部件pn1安装在第一夹具jg1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jg-b的形状可被提供为与所提供的第一部件pn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第一夹具jg1可被加工为与第一部件pn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而提供,或者以与最终产品所要求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提供,以便在安装作为在层压工序中使用的层压部件的第一部件pn1而进行层压工序的期间能够传递均匀的压力。

例如,在利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而制造的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曲面的情况下,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可被提供为具有与目标显示装置的多个曲面形状对应的形状。

图2是表示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中所包括的第一夹具jg1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a至图3b是表示具有多种形状的第一夹具jg1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将图1所示的层压装置100a中的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表示为朝向上部(第四方向dr4)。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可包括至少一个曲面部。参照图2所示,第一支撑面jg-b可包括第一曲面部cs1和第二曲面部cs2。第一曲面部cs1的曲率半径可以与第二曲面部cs2的曲率半径不同。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曲面部cs1的曲率半径和第二曲面部cs2的曲率半径可彼此相同。

参照图1及图2,第一曲面部cs1可为向第二夹具jg2方向凸出的凸出部,第二曲面部cs2可为向与第二夹具jg2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即,第一曲面部cs1可为向第四方向dr4凸出的曲面,第二曲面部cs2可为向第三方向dr3凹陷的曲面。

第一夹具jg1可包括:第一曲面部cs1;第二曲面部cs2;以及平面部fs,配置在第一曲面部cs1与第二曲面部cs2之间并连接第一曲面部cs1和第二曲面部cs2。即,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可具有多个曲面部。

图3a至图3b是表示第一夹具jg1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a至图3b表示与由第一方向dr1和第三方向dr3所界定的平面平行的面上的第一夹具jg1的剖面。图3a表示包括多个曲面部的第一夹具jg1的一实施例,图3b表示包括平面部和曲面部的第一夹具jg1的一实施例。

但是,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并不限定于图2及图3a至图3b所示的形状。可根据所安装的第一部件pn1的形状来提供多种形状的第一支撑面jg-b。

在图3a中,第一夹具jg1可具有如下的第一支撑面jg-b:该第一支撑面jg-b包括作为向第三方向dr3凹陷的凹陷部的曲面部b1、b2和作为向与该第三方向dr3相反的方向(图3a中的第四方向dr4)凸出的凸出部的曲面部b3。曲面部b1、b2、b3可具有彼此不同的曲率半径,或者至少两个曲面部可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图3a所示的第一夹具jg1表示第一支撑面jg-b由多个曲面部形成的情况。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图3a所示的情况,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可具有四个以上的多个曲面。

在图3b中,第一夹具jg1可具有包括多个平面部b1、b2和一个曲面部b3的第一支撑面jg-b。在图3b的实施例中,曲面部b3可被配置在平面部b1、b2之间。图3b表示第一支撑面jg-b由多个平面部b1、b2和连接它们的曲面部b3形成的情况,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可包括一个曲面部和一个平面部,或者可包括多个曲面部和多个平面部。

即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可为平面部或者可具有至少一个曲面部。此外,第一支撑面jg-b可包括至少一个曲面部和至少一个平面部。因此,能够与层压部件的形状对应地提供多种形状的第一支撑面jg-b,从而能够在多种显示装置的制造中使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

图4是在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中所包括的第二夹具jg2的立体图。图5a和图6a表示与图4的i-i'区域对应的剖面,图5b及图6b表示与图4的ii-ii'区域对应的剖面。图5a至图5b示出后述的吸附部件au不包括垫支撑部的情况,图6a至图6b示出吸附部件au进一步包括垫支撑部的情况下的一实施例。

参照图1、图4、图5a至图5b,在进行层压工序的期间,第二夹具jg2能够以第二部件pn2与第一部件pn1相对的方式支撑并引导第二部件pn2。

第二夹具jg2可包括:支撑基板bs,用于支撑第二部件pn2;夹具驱动部jm,用于使支撑基板bs移动;夹具固定轴jx,用于连接支撑基板bs和夹具驱动部jm;以及吸附部件au。

在第二夹具jg2的支撑基板bs上可界定有开口部oh。开口部oh可被形成为沿从支撑基板bs的一侧面bs-s1至另一侧面bs-s2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在支撑基板bs上可界定有多个开口部oh。开口部oh可为如下的开口部:该开口部oh沿第一方向dr1延伸且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相隔,并且沿第三方向dr3贯通。此时,第三方向dr3表示支撑基板bs的厚度方向。

此外,参照图4、图5a及图6a,开口部oh可以在支撑基板bs的一侧面bs-s1上敞开。在一实施例中,开口部oh可沿作为支撑基板bs的厚度方向的第三方向dr3贯通,并且在用于界定开口部oh的侧面中省略与支撑基板bs的一侧面bs-s1平齐的侧面op。即在一实施例中,开口部oh可由三个侧面来界定。在一实施例中,开口部oh可包括三个内侧面。在一实施例中,从由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所界定的平面上观察时,开口部oh可以不是单一闭合曲线形状。

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中所包括的第二夹具jg2可包括开口部oh,该开口部oh在支撑基板bs的一侧面bs-s1上敞开,通过使后述的吸附垫ap移动至支撑基板bs的一侧面bs-s1,从而能够直至层压工序的最终阶段为止易于固定第二部件pn2的一端。

另外,开口部oh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形状。例如,与图4所示的形状不同地,开口部h可以是未省略与支撑基板bs的一侧面bs-s1平齐的侧面的结构。即,开口部oh可由四个侧面来界定。此时,在俯视观察时,开口部oh可为单一闭合曲线形状。在此,界定开口部oh的侧面相当于支撑基板bs的内侧面。此外,与此不同地开口部oh可为进一步省略与支撑基板bs的另一侧面bs-s2平齐的侧面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开口部oh为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条带形状,开口部oh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可以与支撑基板bs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相同。

在支撑基板bs中的未界定开口部oh的区域上可提供有真空抽吸口vh。可通过真空抽吸口vh进行真空抽吸,从而使第二部件pn2固定在支撑基板bs上。可根据将第二部件pn2层压到第一部件pn1上的工序的进行程度,依次解除通过真空抽吸口vh提供在第二部件pn2的真空状态。

参照图4,多个真空抽吸口vh可为通过真空流道vl来彼此连接的结构。真空流道vl可形成在支撑基板bs的内部。此外,真孔流道vl可与贯通配置在支撑基板bs侧面(图4中的bs-s2)的真空控制部vm连接。真空控制部vm可为调节向支撑基板bs供给的真空状态的结构。即,真空控制部vm可通过真空流道vl来控制向真空抽吸口vh供给的真空状态。例如,真空控制部vm可为包括控制阀或真空泵等的结构。

另外,在图4中示出多个真空抽吸口vh均由真空流道vl来连接,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真空流道vl可为将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邻的多个真空抽吸口vh彼此连接的结构。此时,在第二方向dr2上相邻的真空抽吸口vh可以不通过一个真空流道vl来彼此连接。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在支撑基板bs内可配置有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多个真空流道vl。这种多个真空流道vl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彼此独立的多个真空控制部vm分别连接而得到控制。第二夹具jg2可包括吸附部件au。吸附部件au可为在进行层压工序的期间固定第二部件pn2的一端的结构。吸附部件au可为发挥如下作用的结构:在第二部件pn2层压到第一部件pn1之前,吸附部件au与形成于支撑基板bs的真空抽吸口vh一同固定第二部件pn2。在将第二部件pn2提供在第一部件pn1时,吸附部件au可避免第二部件pn2与第一部件pn1提前接触,从而改善层压质量。第二部件pn2与第一部件pn1提前接触是指如下情况:由于未适当固定第二部件pn2,在由加压部件ru进行加压之前,第二部件pn2随机地与第一部件pn1接触。

吸附部件au可为包括至少一个吸附垫ap和垫控制部mp的结构。至少一个吸附垫ap可为配置在支撑基板bs的开口部oh上的结构。至少一个吸附垫ap可为插入配置在支撑基板bs的开口部oh内的结构。吸附垫ap可为利用真空状态来固定第二部件pn2的结构。即,吸附垫ap可为真空吸附垫。在一个开口部oh中可包括一个吸附垫ap或多个吸附垫ap。吸附垫ap可为插入到开口部oh内而在开口部oh中移动的结构。例如,吸附垫ap可为沿从支撑基板bs的另一侧面bs-s2至一侧面bs-s1的方向(图4中的第五方向dr5)移动的结构。

在图5a至图5b及图6a至图6b中以矩形示出吸附垫ap的剖面形状,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与由第一方向dr1和第三方向dr3所界定的平面平齐的剖面上,吸附垫ap可为梯形形状。此外,吸附垫ap可为具有圆筒形、直四棱柱形状、圆锥台或四棱台形状的立体形状的结构。

吸附部件au可为包括用于控制吸附垫ap的垫控制部mp的结构。垫控制部mp可为与吸附垫ap连接而控制吸附垫ap移动的结构。此外,垫控制部mp可为控制提供在吸附垫ap的真空状态的结构。垫控制部mp可为控制通过吸附垫ap向第二部件pn2提供的真空度和吸附垫ap的移动速度等。垫控制部mp可控制吸附垫ap在开口部oh内沿朝向支撑基板bs的一侧面bs-s1的方向移动。

垫控制部mp可包括用于控制吸附垫ap的真空状态的真空控制部ph和用于控制吸附垫的位置的位置控制部cp。在图5a至图5b及图6a至图6b中示出真空控制部ph与吸附垫ap连接,并且位置控制部cp与真空控制部ph连接,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真空控制部ph和位置控制部cp可被提供为一体。具体而言,真空控制部ph可为真空抽吸孔等,并且可为空心管形状。或者,真空控制部ph可为与提供真空的真空泵连接的部分。此外,位置控制部cp可为与吸附垫ap连接且发挥支撑吸附垫ap的支撑部作用的结构,或者位置控制部cp可为包括驱动电动机的结构。

例如,伴随支撑基板bs沿第一方向dr1移动,吸附第二部件pn2的一端的吸附垫ap能够在不存在额外的驱动电动机的情况下沿着与支撑基板bs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图5a中的第五方向dr5)移动。或者,在位置控制部cp包括驱动电动机的情况下,驱动电动机能控制吸附垫ap的移动。

另外,参照图5b,位置控制部cp被配置为其一部分与支撑基板bs重叠,从而能够使吸附垫ap在被支撑于支撑基板bs上的状态下能够移动。在图5b的剖面图中,位置控制部cp的宽度wcp可以大于支撑基板bs的开口部oh的宽度woh。即,位置控制部cp可被支撑在支撑基板bs的底面上并沿开口部oh移动。

真空控制部ph可为用于对吸附垫ap提供真空状态的真空抽吸孔。真空控制部ph可与多个吸附垫ap中的每一个连接而调节个别吸附垫ap的真空状态。

位置控制部cp可控制吸附垫ap的移动速度,并且位置控制部cp也可以与真空控制部ph连接而发挥控制吸附垫ap的真空度的功能。

吸附部件au可为进一步包括垫支撑部ms的结构。参照图6a至图6b,垫支撑部ms可为配置在支撑基板bs底面上的结构。支撑基板bs的底面可为支撑基板bs中的与支撑台st相对的一面。垫控制部mp可为被垫支撑部ms来支撑的结构。垫控制部mp可为被配置在垫支撑部ms上而移动的结构。

垫支撑部ms可为具有提供在与支撑基板bs相对的一面上的槽mh的结构。提供在垫支撑部ms的一面上的槽mh可为与用于使垫控制部mp移动的路径对应地提供的运行导轨(未图示)。垫控制部mp可为被安装在槽mh中而移动的结构。在图6a及图6b中示出槽mh被提供在垫控制部mp的上面,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槽mh可为沿着垫支撑部ms的外廓而被提供在垫支撑部ms侧面的结构。另外,图6a及图6b所示的垫支撑部ms的槽mh为示意性的,槽mh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对于槽mh的宽度而言,在图6b所示的剖面上以不同形式表示插入有真空控制部ph的部分的宽度和插入有位置控制部cp的部分的宽度,但与此不同地槽mh的宽度可以恒定。

第二夹具jg2包括夹具驱动部jm。夹具驱动部jm可为控制第二夹具jg2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高度等的结构。夹具驱动部jm可被配置在支撑台st上。夹具驱动部jm可为被配置在支撑台st上而沿第一方向dr1移动的结构。参照图1,第一方向dr1可为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的层压进行方向。第二部件pn2可按顺序被层压固定在固定于第一夹具jg1的第一部件pn1上。由夹具驱动部jm控制的第二夹具jg2的支撑基板bs可根据层压进行程度沿第一方向dr1移动。

第二夹具jg2可包括被配置在支撑基板bs与支撑驱动部jm之间的夹具固定轴jx。第二夹具jg2可为包括多个夹具固定轴jx的结构。

另外,虽然图1中未图示,但在俯视观察时第二夹具jg2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支撑基板bs的情况下,可以与四边形形状的支撑基板bs的四个角部相邻的方式分别配置夹具固定轴jx。

夹具固定轴jx可为包括连接到支撑基板bs的第一子夹具轴jx-s1及配置在第一子夹具轴jx-s1与夹具驱动部jm之间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结构。第二子夹具轴jx-s2可为长度可变的结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可表示第一子夹具轴jx-s1与夹具驱动部jm之间的间隔。

可通过使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可变来调节连接到夹具固定轴jx上的支撑基板bs的高低程度。即,可通过改变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来调节第二夹具jg2的高度。在第二夹具jg2具有多个夹具固定轴jx的情况下,可彼此独立地调节各个夹具固定轴jx的高度。

另外,虽然在图1中示出夹具固定轴jx包括第一子夹具轴jx-s1和第二子夹具轴jx-s2,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夹具固定轴jx可以在第二子夹具轴jx-s2与夹具驱动部jm之间进一步包括第三子夹具轴(未图示)。此时,第二子夹具轴jx-s2可为配置在第一子夹具轴jx-s1与第三子夹具轴(未图示)之间且长度可变的结构。

图7a及图7b表示按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的层压进行程度的层压装置的结构。图7a表示层压工序的初始阶段,图7b表示与图7a相比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的层压进行一部分之后的阶段。在图7a及图7b中示出第二夹具jg2包括:第一夹具固定轴jx1,被配置为与支撑基板bs的一端相邻;以及第二夹具固定轴jx2,被配置为与支撑基板bs的另一端相邻。

参照图7a,吸附垫ap可为被配置为与第二部件pn2的一端对应的结构。此外,在层压工序的初始阶段中,包括吸附垫ap的吸附部件au可被配置为与第二夹具jg2的支撑基板bs的一端相邻。此外,在层压工序的初始阶段中,第二夹具jg2的支撑基板bs可处于保持水平而未倾斜的状态。例如,可以与支撑台st平行地配置支撑基板bs。第一夹具固定轴jx1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hl和第二夹具固定轴jx2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hr可以实质上相同。

图7b表示层压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的一部分之后的阶段。与图7a相比较,在图7b中,第二夹具jg2沿第一方向dr1移动,并且吸附部件au的吸附垫ap可沿与第一方向dr1相反的方向(图7b中的第五方向dr5)移动而配置。加压部件ru也可以与第二夹具jg2同样地沿第一方向dr1移动而配置。加压部件ru可为顺着第二夹具jg沿相同的方向移动的结构。加压部件ru和第二夹具jg2可为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的结构。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加压部件ru和第二夹具jg2的移动速度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加压部件ru的移动速度可慢于第二夹具jg2的移动速度。

在图7b中,可以倾斜配置第二夹具jg2的支撑基板bs。与第二夹具jg2的支撑基板bs相连的第一夹具固定轴jx1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hl可大于第二夹具固定轴jx2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hr。即在图7b中,在支撑基板bs中的连接有第一夹具固定轴jx1的部分与第一夹具jg1之间的相隔间隔可小于在支撑基板bs中的连接有第二夹具固定轴jx2的部分与第一夹具jg1之间的相隔间隔。

此外,与图7a至图7b所示的内容不同地,在层压工序的初始阶段中,支撑基板bs可以与支撑台st不平行而倾斜,并且可根据层压的进行阶段,支撑基板bs的倾斜程度发生变化或支撑基板bs的倾斜方向发生变化。例如,第二夹具固定轴jx2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hr可长于第一夹具固定轴jx1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hl。

另外,图7a至图7b示意地表示利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的层压过程,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为了根据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的形状来改善第二部件pn2和第一部件pn1的层压质量,可改变第二夹具jg2的配置形式。即,可以相对改变第二夹具jg2的支撑基板bs的配置位置以及第一夹具固定轴jx1和第二夹具固定轴jx2的第二子夹具轴jx-s2的长度。

另外,也可以根据层压工序的进行程度来改变加压部件ru的位置。加压部件ru的加压驱动部mr可沿作为层压工序的进行方向的第一方向dr1移动。此外,可根据层压工序的进行来改变加压部件ru的辊固定轴rx的长度。即,可调节加压部件ru的位置,以使加压辊rl对第一部件pn1及第二部件pn2施加规定的压力。以下,参照图8a至图8b、图9及图10对加压部件ru的结构及加压部件ru的操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8a是在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中所包括的加压部件ru的立体图。加压部件ru可为包括加压辊rl、加压驱动部mr和辊固定轴rx的结构。

加压辊rl可为圆筒形。参照图8a,加压辊rl可为长度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圆筒形状。加压辊rl可为钢辊(steelroller)或橡胶辊(rubberroller),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能够对待层压部件施加规定压力的强度的材料,则可无限制地用作加压辊rl的材料。

此外,加压辊rl可为包括加热单元(未图示)的结构。加热单元(未图示)配置在加压辊rl的内部,从而能够对层压工序中所提供的层压部件提供热而改善层压质量。

参照图1及图8a,加压部件ru可包括:加压驱动部mr,被配置在支撑台st上;以及辊固定轴rx,被配置在加压辊rl与加压驱动部mr之间。加压驱动部mr可为在支撑台st上沿第一方向dr1移动的结构。

加压驱动部mr可为控制加压部件ru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以及加压辊rl的位置等的结构。加压驱动部mr可为包括旋转电动机mr1和移动电动机mr2的结构。旋转电动机mr1可为与辊固定轴rx连接而使辊固定轴rx旋转的结构。旋转电动机mr1可通过使辊固定轴rx旋转而调节连接到辊固定轴rx的一端上的加压辊rl与第一部件pn1或第二部件pn2接触的方向。即,在加压部件ru未沿第一方向dr1移动的情况下,也可驱动旋转电动机mr1以使辊固定轴rx旋转而改变加压辊rl的位置。

辊固定轴rx可包括:第一辊固定轴rx1,被配置为与加压辊rl相邻;第二辊固定轴rx2,被连接到加压驱动部mr;以及第三辊固定轴rx3,被配置在第一辊固定轴rx1与第二辊固定轴rx2之间。第三辊固定轴rx3可为长度可变的结构。第三辊固定轴rx3的长度可为第一辊固定轴rx1与第二辊固定轴rx2之间的间隔。辊固定轴rx可为缸体(cylinder)类型。辊固定轴rx可为液压缸(cylinder)类型。例如,第三辊固定轴rx3可为缸体类型且长度可变的结构。

即,可通过调节第三辊固定轴rx3的长度来调节辊固定轴rx的总长度,由此能调节加压辊rl的高度。在此,加压辊rl的高度可以指从支撑台st至加压辊rl的最短距离。

另外,加压部件ru可包括辊旋转轴fx,该辊旋转轴fx用于将加压辊rl与辊固定轴rx连接并使其旋转。辊旋转轴fx可包括:轴支撑部fx-v,被连接到辊固定轴rx上;和旋转中心轴fx-h,用于连接轴支撑部fx-v和加压辊rl。

加压驱动部mr可包括用于调节辊固定轴rx的长度的加压控制部。加压控制部可被提供为与旋转电动机mr1一体,或者可被提供为独立的部件。加压驱动部mr可包括负荷传感器(loadcell)。加压驱动部mr能够利用由负荷传感器感测到的压力值来调节辊固定轴rx的长度而控制加压辊rl的高度,并能控制加压辊rl向第一夹具jg1侧提供的压力。

可根据由加压辊rl对第一夹具jg1施加的压力来改变加压辊rl的高度。加压辊rl可被控制为对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施加规定的压力。因此,为了对第一支撑面jg-b施加规定的压力,可改变加压辊rl的位置。即,可改变加压辊rl的高度及加压辊rl所接触地点的位置。

加压部件ru可为沿作为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的层压进行方向的第一方向dr1移动的结构。随着层压工序的进行,被配置在支撑台st上的加压驱动部mr沿第一方向dr1移动,由此整个加压部件ru能够沿第一方向dr1移动。此时,加压辊rl可被控制为对第一夹具jg1施加规定的压力并且移动。

图8b是表示加压部件ru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加压部件ru除加压辊rl以外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辅助辊rl-s。辅助辊rl-s可为用于引导加压辊rl的导向辊,或者可为支撑辊,该支撑辊用于对加压辊rl进行支撑以使加压辊rl对层压部件提供均匀的压力。

在图8b所示的一实施例中,辅助辊rl-s可被配置在加压辊rl的下侧。辅助辊rl-s配置在加压辊rl的下方并且支撑加压辊rl,从而能够与第二方向dr2平行地保持加压辊rl。辅助辊rl-s的直径可以大于加压辊rl的直径。通过将直径大的辅助辊rl-s配置在加压辊rl的下侧并且支撑加压辊rl,能够使加压辊rl整体上对层压部件施加均匀的压力。即,加压辊rl可为通过与层压部件接触而直接对层压部件进行加压的结构,辅助辊rl-s可为通过支撑加压辊rl而间接对层压部件进行加压的结构。

辅助辊rl-s可通过辊旋转轴fx被连接到辊固定轴rx上。在图8b的实施例中,辊旋转轴fx可包括:轴支撑部fx-v,被连接到辊固定轴rx上;第一旋转中心轴fx-h1,用于连接轴支撑部fx-v和加压辊rl;以及第二旋转中心轴fx-h2,用于连接轴支撑部fx-v和辅助辊rl-s。

此外,参照图8b,辅助辊rl-s可为不具备额外驱动部的结构。例如,可随着利用加压驱动部mr来控制加压辊rl而控制相邻的辅助辊rl-s的位置及旋转速度等。

另外,可由彼此不同的材质来形成加压辊rl和辅助辊rl-s。例如,与层压部件直接接触的加压辊rl可为橡胶辊,用于支撑加压辊rl的辅助辊rl-s可为钢辊。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可由相同的材质来形成加压辊rl和辅助辊rl-s。

图9表示按层压工序的进行阶段的加压辊rl的位置。为了方便说明,在图9中省略层压装置中的局部结构而示出。

当将在层压工序的初始阶段s1中相对于加压辊rl和第二部件pn2所接触的第一接点p1上的第一切线tl1的法线方向nl1的压力称作第一压力,将在层压进行了一部分之后的阶段s2中相对于加压辊rl和第二部件pn2所接触的第二接点p2上的第二切线tl2的法线方向nl2的压力称作第二压力时,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可以相同。

即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中,加压部件ru可被控制为在加压辊rl和第二部件pn2所接触的部分中加压辊rl对第二部件pn2施加的法线方向的压力恒定。

另外,在图9中,第一夹具jg1可进一步包括被配置在第一支撑面jg-b上的压力感测片ps。压力感测片ps可为被附着在第一支撑面jg-b上而感测施加于第一夹具jg1上的加压辊rl的压力的结构。因此,压力感测片ps可感测加压辊rl施加到第一夹具g1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反馈给加压部件ru的加压驱动部mr,从而控制加压辊rl的位置。

此外,加压辊rl可为追随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而移动的结构。即,加压辊rl可沿第一支撑面jg-b的形状而移动,以对待层压的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施加规定的压力。

图10示意地表示利用加压驱动部mr的旋转电动机mr1来改变加压辊rl的位置的情况。在加压部件ru中,加压辊rl的位置可随着移动电动机mr2在支撑台st上的移动来改变。此外,与此不同地,可固定移动电动机mr2的位置,并利用旋转电动机mr1使辊旋转轴rx旋转,从而改变加压辊rl的位置。

在图10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和用实线表示的部分表示的是按层压进行工序的进行状态下的加压辊rl和辊固定轴rx的位置变化。根据层压工序的进行状态,加压辊rl和辊固定轴rx的位置可由虚线状态变为实线状态。即,可通过驱动旋转电动机mr1以使与之连接的辊固定轴rx移动,从而改变连接到辊固定轴rx的一端上的加压辊rl的位置。此时,随着旋转电动机mr1的驱动,长度可变的第三辊固定轴rx3的长度可以改变。

即,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a能够利用连接到辊固定轴rx的旋转电动机mr1来控制加压辊rl对与第一部件pn1及第二部件pn2接触的部分沿法线方向施加规定的压力,因此能改善层压质量。

图11a及图11b为相对地表示加压部件的移动位置与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之间关系的图。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1a及图11b中仅示出层压装置的一部分。在图11a及图11b中,x轴表示加压部件的移动位置,参照图1,x轴是指第一方向dr1(图1)。此外,y轴表示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并且相对地表示移动速度值。

参照图11a,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具jg1的第一支撑面jg-b可包括至少一个曲面部cs2、cs1和与至少一个曲面部cs2、cs1连接的平面部fs。例如,图11a为相对地表示在第一支撑面jg-b具有两个曲面部cs2、cs1和一个平面部fs的情况下的加压部件ru(图1)的移动速度。

在图11a所示的一实施例中,加压部件ru(图1)在与曲面部cs2、cs1对应的区间pd1、pd3中的移动速度和加压部件ru(图1)在与平面部fs对应的区间pd2中的移动速度可以彼此不同。加压部件ru(图1)在与第一支撑面jg-b的曲面部cs2、cs1对应的区间pd1、pd3中的移动速度v1可慢于加压部件ru(图1)在与第一支撑面jg-b的平面部fs对应的区间pd2中的移动速度v2。即,通过使加压部件ru(图1)在第一夹具jg1的曲面部cs2、cs1中的移动速度慢于在平面部fs中的移动速度,从而能够改善曲面部分中层压部件之间的层压质量。

另外,在图11a中示出加压部件ru(图1)在与曲面部cs2、cs1和平面部fs的连接部分对应的区间pd4、pd5中移动速度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小。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移动速度可以以步进形式增加或减小而不是逐渐增加或减小。

图11b为示意地表示加压部件ru(图1)在第一部件pn1包括厚度彼此不同的子部件pn1-a、pn1-b的情况下的移动速度的图。参照图11b,第一部件pn1包括厚度彼此不同的第一子部件pn1-a和第二子部件pn1-b,通过第一子部件pn1-a和第二子部件pn1-b的厚度差而在第一部件pn1的表面上形成台阶d。

参照图11b,加压部件ru(图1)在与第一子部件pn1-a和第二子部件pn1-b之间的台阶区域对应的区间pd1、pd5中的移动速度v1可慢于加压部件ru(图1)在与第一部件pn1中没有台阶的区域对应的区间pd2、pd3、pd4中的移动速度v2和v3。即在层压部件的表面上存在台阶的情况下,可通过使加压部件ru(图1)在台阶区域中相对缓慢地移动而改善台阶区域中的层压部件之间的层压质量。例如,第一部件pn1可为视窗部件,第二子部件pn1-a可为视窗部件的主要部分,第二子部件pn1-b可为视窗部件中提供有遮光部件的部分。

此外,与图11a同样地,在图11b中,加压部件ru(图1)在与第一支撑面jg-b的曲面部对应的区间pd2、pd4中的移动速度v2可慢于加压部件ru(图1)在与平面部对应的区间pd3中的移动速度v3。另外,在图11b中示出当加压部件ru(图1)的移动速度v1、v2、v3变化时以步进形式增加或减小而不是逐渐增加或减小。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1a所示,加压部件ru(图1)在移动速度彼此不同的区间之间的移动速度可以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小。

图12a至图12b为表示进一步包括表面处理部件的层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图。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2a及图12b中仅示出层压装置结构的一部分。

在图12a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b中,仅表示与图1的层压装置100a中的第一夹具jg1对应的部分。图12a的层压装置100b可进一步包括表面处理部件pu,表面处理部件pu可为包括表面处理部pp和用于使表面处理部pp移动的表面处理驱动部pm的结构。表面处理驱动部pm可为将表面处理部pp与第一夹具jg1连接并使其移动的结构。

在图12a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夹具jg1的侧面上可提供有导轨tr。导轨tr在第一夹具jg1的侧面上可被提供为与第一支撑面jg-b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导轨tr可被形成为与第一支撑面jg-b保持规定间隔。表面处理驱动部pm可被搭载在形成于第一夹具jg1的侧面的导轨上而移动。表面处理部件pu可以以表面处理部pp和与表面处理部pp相对的第一支撑面jg-b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导轨tr移动。

图12a为示意地表示表面处理部件pu沿第一方向dr1移动的情况的图,此时,在移动后位置上的表面处理部pp与第一支撑面jg-b之间的相隔间隔l1、l2、l3可以保持恒定。

在图12b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c中,仅表示与图1的层压装置100a中的第一夹具jg1和支撑台st对应的部分。图12b的层压装置100c可进一步包括表面处理部件pu,表面处理部件pu可包括表面处理部pp和用于使表面处理部pp移动的表面处理驱动部pm。此外,图12b的表面处理部件pu可进一步包括支撑部px,该支撑部px被配置在表面处理部pp与表面处理驱动部pm之间而支撑表面处理部pp。此外,表面处理部件pu可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与表面处理部pp相邻的位置传感器ds。在一实施例中,表面处理部件pu包括位置传感器ds,因此表面处理部pp与第一支撑面jg-b之间的间隔l1、l2、l3可被控制为恒定。

图12b所示的表面处理部件pu的支撑部px可包括:第一子支撑部px1,与表面处理部pp连接;以及第二子支撑部px2,被配置在第一子支撑部px1与表面处理驱动部pm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子支撑部px2的长度可变。

即在图12b所示的一实施例中,可通过将位置传感器ds感测到的距离值反馈给表面处理驱动部pm,并且由此而调节第二子支撑部px2的长度,从而将表面处理部pp与第一支撑面jg-b之间的间隔l1、l2、l3保持恒定。

另外,在图12a及图12b中,表面处理部pp可为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表面处理部pp可通过对第一部件pn1(图1)和第二部件pn2(图1)中至少一个的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从而提高部件之间的层压强度来改善层压质量。

在上述关于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的说明中,第一部件可为视窗部件。第二部件可为附着有光学透明粘接部件和输入感测单元的部件。此外,第一部件可为附着有视窗部件、光学透明粘接部件和输入感测单元的部件,第二部件可为光学透明粘接部件和显示面板被提供为一体的部件。

能够利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来制造层压有视窗部件、输入感测单元和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此外,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可用于制造具有多种形状的显示装置。例如,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可用于制造能够用作汽车内部显示器的具有多个曲面的显示装置。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也可以用于制造具有平坦(flat)的形状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弯曲(curved)形状的显示装置。此外,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可用于制造刚性(rigid)显示装置或柔性(flexible)显示装置。

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在进行层压工序的期间可利用吸附垫来固定层压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在加压辊施加压力之前层压部件提前接触,从而改善层压质量。此外,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通过具备旋转电动机的加压部件来使加压辊沿法线方向对层压部件提供均匀的压力,从而能够与层压部件的形状无关地实现均匀的层压质量。

利用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来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表面处理的视窗部件提供在第一夹具上;将附着有第一光学透明粘接部件的输入感测单元提供在第二夹具上;以及利用加压单元层压视窗部件和输入感测单元。此时,第一光学透明粘接部件可为配置在视窗部件与输入感测单元之间的结构。

接着,可进行以下步骤:通过对层压后的视窗部件和输入感测单元照射紫外光,使第一光学透明粘接部件进一步硬化。此外,在提供紫外光之前,可向压热器(autoclave)中投入层压后的视窗部件和输入感测单元而去除两个部件之间的气泡。

接着,可在输入感测单元上提供附着有第二光学透明粘接部件的显示面板。此时,层压后的视窗部件和输入感测单元可被固定在第一夹具上,附着有第二光学透明粘接部件的显示面板可被支撑在第二夹具上而提供。之后,可利用加压单元将显示面板层压到输入感测单元上。另外,在将显示面板层压到输入感测单元之前可利用表面处理部件对供显示面板附着的输入感测单元的一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之后,可向压热器(autoclave)中投入层压有视窗部件、输入感测单元和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而去除各部件之间的气泡,从而进一步改善层压质量。

图13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d的图。图13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d可包括:第一夹具jg1,用于安装第一部件pn1;支撑片pf,用于提供第二部件pn2;以及加压部件ru,用于层压第一部件pn1和第二部件pn2。与图1所示的层压装置100a的实施例不同地,图13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d包括支撑片pf以取代第二夹具jg2。

支撑片pf可被附着在第二部件pn2上并与第二部件pn2一同提供在第二部件pn2与第一部件pn1的层压工序中。在第二部件pn2与支撑片pf之间可提供有粘接部件(未图示)。粘接部件(未图示)能够使支撑片pf在层压工序的进行期间附着在第二部件pn2而固定并提供第二部件pn2。可通过固定夹cl1、cl2来固定未提供有第二部件pn2的支撑片pf。此外,固定夹cl1、cl2可通过在支撑片pf的两侧固定支撑片pf来对支撑片pf提供张力,从而将支撑片pf保持为无弯曲部分。支撑片pf可被控制为通过配置在支撑台st的两侧的固定夹cl1、cl2来保持规定的张力,从而向第一部件pn1均匀地提供第二部件pn2。

另外,支撑片pf可为高分子薄膜类型的片材。在第二部件pn2被层压到第一部件pn1之后可从第二部件pn2去除支撑片pf。另外,在第二部件pn2与支撑片pf之间提供有粘接部件(未图示)的情况下,在层压工序结束之后可向支撑片pf照射紫外光,以减少粘接部件(未图示)的粘接力。

固定夹cl1、cl2可固定在支撑台st上。此外,固定夹cl1、cl2可进一步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用于调节支撑片pf的张力,以使支撑片pf能够支撑第二部件pn2。即,在将图13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d与上述图1的层压装置100a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支撑片pf起到固定第二部件pn2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第二部件pn2提前与第一部件pn1接触,以改善层压质量。此外,由于支撑片pf被配置在第二部件pn2与加压辊rl之间,因此在层压工序期间能发挥用于保护第二部件pn2的保护片的功能。

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通过将吸附垫配置在夹具上而固定并提供层压部件,并且利用加压部件的旋转电动机对层压部件提供规定的压力,从而能改善层压质量。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所属技术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或对所属技术领域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应能理解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可由多种方式修正及变更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而不应由记载在说明书的详细说明中的内容来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jg1:第一夹具jg2:第二夹具

ru:加压部件au:吸附部件

pu:表面处理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