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77288发布日期:2018-07-20 19:2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耐温等级的抗热冲击板主要为金属材料以及绝缘金属基板,其导热快,加工工艺复杂且高温容易开裂。

然而,传统的高耐温等级的抗热冲击板不能同时满足需要隔热防护部位的抗热冲击要求,且金属基材易导电,即使有绝缘防护层,但高温下绝缘失效,金属层导通引起短路。本发明提供的超高温抗热冲击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可弥补传统抗热冲击板导热快、绝缘差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既能够耐高温,又具有良好绝缘隔热效果的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所述抗热冲击板为复合结构,系织物层、耐热层复合而成。

优选地,还包括补强层,所述抗热冲击板系织物层、耐热层和补强层复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为玻璃纤维布、高硅氧布、高硅氧网格布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耐热层为陶瓷化硅橡胶、陶瓷化聚烯烃、云母带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补强层为碳纤维布、复合玻纤板、金属板、陶瓷片、云母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的厚度从0.03mm至2.5mm,所述耐热层的厚度从0.1mm至2.0mm,所述补强层的厚度从0.2mm至5.0mm。

优选地,所述耐热层为耐550℃及以上高温的耐热层。

优选地,该复合玻纤板为环氧树脂玻纤板、酚醛树脂玻纤板、聚氨酯纤维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温绝缘热热冲击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取厚度从0.03mm至2.5mm的织物层;

⑵在所述织物层上平铺一层厚度从0.1mm至2.0mm的耐热层;

⑶在所述耐热层上平铺一层厚度从0.5mm至5.0mm的补强层薄板;

⑷热压该织物层、耐热层和补强层使硫化成整体,形成抗热冲击板。

优选地,在热压之前织物层和耐热层交替排布于补强层的一侧或两侧,直至获得目标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高温绝缘热热冲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0.03mm至2.5mm的织物层与0.1mm至2.0mm的耐热层,经压延形成厚度0.2mm至2.0mm的未交联陶瓷胶复合带;

⑵在⑴中未交联陶瓷胶复合带上方放置厚度为0.5mm至5.0mm的补强层薄板,并压紧,以此为轴,折叠至目标厚度;

⑶热压使该多层结构硫化成整体,形成抗热冲击板。

发明另提供一种超高温绝缘热热冲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0.03mm至1.5mm的织物层与0.15mm至1.0mm的耐热层,经压延并硫化形成厚度0.2mm至2.0mm的陶瓷胶复合带;

⑵在⑴中已交联陶瓷胶复合带上方放置厚度为0.5mm至2.0mm的补强层薄板,以此为轴,折叠至目标厚度,得到预成型抗冲击板;

⑶采用耐高温玻纤胶带沿⑵中预成型抗冲击板四个边粘合或线缝合方式成型抗冲击板四个边,即得抗热冲击板。

如上所述,本发明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可弥补传统抗热冲击板导热快、绝缘差的缺陷,既能够耐高温,又具有良好绝缘隔热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为复合结构,系织物层、耐热层复合而成。

优选地,还包括补强层,所述抗热冲击板系织物层、耐热层和补强层复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为玻璃纤维布、高硅氧布、高硅氧网格布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耐热层为陶瓷化硅橡胶、陶瓷化聚烯烃、云母带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补强层为碳纤维布、复合玻纤板、金属板、陶瓷片、云母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的厚度从0.03mm至2.5mm,所述耐热层的厚度从0.1mm至2.0mm,所述补强层的厚度从0.2mm至5.0mm。

优选地,所述耐热层为耐550℃及以上高温的耐热层。

优选地,该复合玻纤板为环氧树脂玻纤板、酚醛树脂玻纤板、聚氨酯纤维板。

本发明超高温绝缘热热冲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取厚度从0.03mm至2.5mm的织物层;

⑵在所述织物层上平铺一层厚度从0.1mm至2.0mm的耐热层;

⑶在所述耐热层上平铺一层厚度从0.5mm至5.0mm的补强层薄板;

⑷热压该织物层、耐热层和补强层使硫化成整体,形成抗热冲击板。

优选地,在热压之前织物层和耐热层交替排布于补强层的一侧或两侧,直至获得目标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高温绝缘热热冲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0.03mm至2.5mm的织物层与0.1mm至2.0mm的耐热层,经压延形成厚度0.2mm至2.0mm的未交联陶瓷胶复合带;

⑵在⑴中未交联陶瓷胶复合带上方放置厚度为0.5mm至5.0mm的补强层薄板,并压紧,以此为轴,折叠至目标厚度;

⑶热压使该多层结构硫化成整体,形成抗热冲击板。

发明另提供一种超高温绝缘热热冲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0.03mm至1.5mm的织物层与0.15mm至1.0mm的耐热层,经压延并硫化形成厚度0.2mm至2.0mm的陶瓷胶复合带;

⑵在⑴中已交联陶瓷胶复合带上方放置厚度为0.5mm至2.0mm的补强层薄板,以此为轴,折叠至目标厚度,得到预成型抗冲击板;

⑶采用耐高温玻纤胶带沿⑵中预成型抗冲击板四个边粘合或线缝合方式成型抗冲击板四个边,即得抗热冲击板。

实施例1

采用0.05mm的无碱玻璃纤维布,经过压延机与陶瓷化硅胶复合,制得0.2mm的复合层,15层复合层依次平铺或折叠,放入140℃,15mpa热压机中排气硫化,10分钟后,可得3.0mm耐热抗冲击板1。

实施例2

采用0.09mm的无碱玻璃纤维布,经过压延机与陶瓷化硅胶复合,制得0.02mm的复合层,10层复合层依次平铺或折叠,并在第5层与第6层之间放入1mm高强度玻璃纤维布,放入140℃,15mpa热压机中排气硫化,10分钟后,可得耐热抗冲击板2。

实施例3

将陶瓷化聚烯烃材料经压延制成0.9mm的陶瓷化聚烯烃片,第一层取0.9mm陶瓷化聚烯烃片,第二层为0.1mm高强度玻璃纤维布,第三层为0.9mm陶瓷化聚烯烃片,第四层为0.1mm高强度玻璃纤维布,第5层为0.9mm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布。将以上5层复合后,经热压机160℃,15mpa,10分钟保压后,可得耐热抗冲击板3。

实施例4

将0.06mm的玻璃纤维布与0.15mm的陶瓷化硅胶,经压延并硫化形成厚度0.2mm至的陶瓷化玻璃纤维复合带;在陶瓷化玻璃纤维复合带上放置厚度为1mm的环氧树脂玻纤板,以此为轴,折叠至3.0mm预成型板,采用耐高温玻纤胶带将此预成型抗冲击板四个边粘合,既得抗热冲击板4。

实施例5

将0.6mm的高硅氧网格布,与陶瓷化硅胶,经三辊压延机制得1.0mm的复合层,将以上复合层对叠,在其中放入1.0mm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布,经160℃,12mpa,15min热压后,可得抗热冲击板5。

对比例1

采用3.0mm的玻璃纤维布。

对比例2

采用3.0mm的钢板。

对比例3

采用3.0mm的高硅氧布。

为了详细说明该发明所实现的具体效果,采用火焰温度为1000℃以上的丁烷喷灯持续烧蚀10min,1mpa的机械冲击,冲击频率为每10s一次,观察同等厚度被测样品的耐冲击次数及试验背火面温度,其结果如表中所示。

若测试过程中,样品被冲破则实验终止,记录实验时间。若10分钟内未冲破,则试验时间记录为10min。同时记录10min时的背面温度。

表1

根据表1,可以得出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能够耐高温。另外,本发明超高温绝缘抗热冲击板可弥补传统抗热冲击板导热快、绝缘差的缺陷,具有良好绝缘隔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