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901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中,步兵巷战作战时使用的直瞄弹药,具有滞空时间短、控制弹道困难的缺点,且容易暴露自己,于是根据需要,出现了无人机辅助系统,然而现有的单兵巡飞武器基本是固定翼飞行器,需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留在空中,无法悬停在一点,对目标观察时只能绕圈飞行,对于狭小街巷的侦查能力极为有限。而在打击目标时,无人机亦需要做出较大的机动动作,容易引起敌方注意,及时采取规避措施,造成攻击无效。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为步兵提供侦察建筑物或障碍物之后目标能力及具备垂直打击能力的悬浮型弹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步兵在中短距离巷战中实现侦查和具备垂直打击能力的弹药装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包括助推器和智能悬浮弹,所述助推器包括助推装置和助推器外壳,所述助推装置设置于所述助推器外壳的一端,所述助推器外壳的两端设有开口,中间形成有悬浮弹容置腔,所述智能悬浮弹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助推器外壳的悬浮弹容置腔内;

所述智能悬浮弹包括动力模块、电气模块、作战模块,

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基座、第一旋翼、第二旋翼和第三旋翼,所述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旋翼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三旋翼的转轴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电气模块包括电气外壳、电池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气部外壳的两端设有开口,中间形成有电气容置腔,所述电池和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气容置腔内;

所述作战模块包括作战舱和侦查舱,所述作战舱内设有弹药容置腔,所述侦查舱内设有摄像头;

所述电气模块的电气外壳的一端与动力模块的基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气外壳的另一端与所述作战模块的作战舱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悬浮弹的动力模块的第一旋翼包括第一桨毂和相对设置的两片正向桨片;

所述第二旋翼包括第二桨毂和相对设置的两片反向桨片;

所述第三旋翼包括第三桨毂和相对设置的两片第三桨片。

进一步的,所述正向桨片铰接于第一桨毂,所述正向桨片可向所述电气模块的电气外壳方向转动;所述反向桨片铰接于第二桨毂,所述反向桨片可向所述电气模块的电气外壳方向转动;所述第三桨片铰接于第三桨毂。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悬浮弹的动力模块的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悬浮弹的电气模块的电气外壳的外侧沿长度方向设有四根凸条,所述凸条上设有通讯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悬浮弹的电气模块的电气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作战模块的作战舱的一端设有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助推器的助推装置的两端设有开口,助推装置一端的开口连接有第一容置腔,另一端的开口连接有第二容置腔,其中,第一容置腔设有喷射部,第二容置腔设有分离部,所述分离部包括可活动的顶退活塞,所述顶退活塞的一端设有凹槽,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联通顶退活塞内部的活塞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助推装置的两个容置腔之间设有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助推装置的外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翼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发射筒发射的智能悬浮型弹药,利用助推器将智能悬浮型弹药发送到战场上空,利用其携带的侦查设备进行俯视侦查或利用其携带的弹药执行军事任务,大大减小了士兵攻坚的难度,降低了伤亡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的助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的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的电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的作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助推装置;101-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103-第三容置腔;104-顶退活塞;105-活塞容置腔;

2-助推器外壳;

3-动力模块;301-基座;302-第一旋翼;303-第二旋翼;304-第三旋翼;305-正向桨片;306-反向桨片;

4-电气模块;401-凸条;402-电气容置腔;403-控制电路;

5-作战模块;501-侦查设备;502-摄像头;503-弹药载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包括助推器和智能悬浮弹,所述助推器包括助推装置1和助推器外壳2,所述助推装置1设置于所述助推器外壳2的一端,所述助推器外壳2的两端设有开口,中间形成有悬浮弹容置腔,所述智能悬浮弹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助推器外壳2的悬浮弹容置腔内;

所述智能悬浮弹包括动力模块3、电气模块4、作战模块5,

所述动力模块3包括基座301、第一旋翼302、第二旋翼303和第三旋翼304,所述第一旋翼302和第二旋翼303设置于所述基座301上,所述第三旋翼304设置于所述基座301的一端,所述第一旋翼302和第二旋翼303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三旋翼304的转轴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电气模块4包括电气外壳、电池和控制电路403,所述电气外壳的两端设有开口,中间形成有电气容置腔,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电路403设置于所述电气容置腔内;

所述作战模块5包括作战舱和侦查舱501,所述侦查舱501设置于作战舱的下面(作战舱的上面为与电气外壳连接一端),所述作战舱内设有弹药容置腔,用于存放弹药载荷503,所述侦查舱501内设有摄像头502,其中,侦查舱底部设有开口,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下穿过开口设置于侦查舱的底部;

所述电气模块4的电气外壳的一端与动力模块3的基座3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气外壳的另一端与所述作战模块5的作战舱的另一端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发射筒发射的智能悬浮型弹药,利用助推器将智能悬浮型弹药发送到战场上空,利用其携带的侦查设备进行俯视侦查或利用其携带的弹药执行军事任务,大大减小了士兵攻坚的难度,降低了伤亡率。

实施示例

本实用新型中,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系统还包括有发射单元和地面站,需要对前方区域进行侦查或进攻时,将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与地面站对码连接,完成后将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通过发射筒发射,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离开发射筒后,助推器开始工作,点燃发射火药,将智能悬浮弹推送到目标区域的上空,而后助推器与智能悬浮弹分离,智能悬浮弹的电气模块工作,通过动力模块进行机动飞行,利用作战模块底部的摄像头对目标区域进行俯视侦查,通过电气模块的控制电路的通讯单元,将图像实时传输回地面站,供操作者查看,操作者可根据实时图像确定攻击目标,智能悬浮弹亦具备自主侦查、攻击的功能,通过内置程序自行判断攻击目标,全程无需操作者控制,地面站同时可控制四枚火箭助推式智能悬浮弹;

智能悬浮弹的作战模块可替换为其他类型的功能模块,比如通讯模块、干扰模块等。

实施例1

所述智能悬浮弹的动力模块3的第一旋翼302包括第一桨毂和相对设置的两片正向桨片305;

所述第二旋翼303包括第二桨毂和相对设置的两片反向桨片306;

所述第三旋翼304包括第三桨毂和相对设置的两片第三桨片。

第一旋翼302、第二旋翼303用于智能悬浮弹的升降及旋转,第三旋翼304用于提供偏距,使智能悬浮弹的弹体产生轴偏,进而获得前进的能力。

实施例2

所述正向桨片305铰接于第一桨毂,所述正向桨片305可向所述电气模块的电气外壳方向转动;所述反向桨片306铰接于第二桨毂,所述反向桨片306可向所述电气模块的电气外壳方向转动;所述第三桨片铰接于第三桨毂。

本实施例中,采用铰接结构的桨片设计,使桨片可折叠收纳,有效缩小了智能悬浮弹的体积,更利于将智能悬浮弹采用发射筒发射。

实施例3

所述智能悬浮弹的动力模块3的第一旋翼302和第二旋翼303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利用反向旋转的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来抵消旋翼间相互产生的转矩,保证智能悬浮弹飞行的稳定性。

实施例4

所述智能悬浮弹的电气模块4的电气外壳的外侧沿长度方向设有四根凸条401,所述凸条401上设有通讯天线。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智能悬浮弹的通信质量,将通讯天线设置于电气外壳的外侧,同时凸条也保护了处于折叠状态的桨片。

实施例5

所述智能悬浮弹的电气模块4的电气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作战模块5的作战舱与电气外壳连接的一端设有适配的外螺纹。

本实施例中,模块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智能悬浮弹的模块拆装更换,螺纹结构不限于电气外壳设置内螺纹,而作战舱设置适配的外螺纹,反之亦然。

实施例6

所述助推器的助推装置1的两端设有开口,助推装置1的一端的开口连接有第一容置腔101,另一端的开口连接有第二容置腔102,其中,第一容置腔101设有喷射部,第二容置腔102设有分离部,所述分离部包括可活动的顶退活塞104,所述顶退活塞104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联通顶退活塞内部的活塞容置腔105。

本实施例中,助推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内填装用于提供助推器动力的助推火药,通过喷射部燃烧火药而产生助推动力,助推装置的第二容置腔中设有分离部,分离部的顶退活塞的另一端与智能悬浮弹接触,分离部内部的活塞容置腔设有分离器活塞推动火药,用于爆炸产生分离力,推动活塞向前,助推器向后的分离运动。

实施例7

所述助推装置的两个容置腔之间设有第三容置腔103,所述第三容置腔103连通第一容置腔101和第二容置腔102。

本实施例中,第三容置腔内安装有延缓火药,使助推火药燃烧殆尽之后,延缓数秒再引燃分离火药。

实施例8

所述助推装置的外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翼板。

本实施例中,采用四片翼板,翼板之间呈90度设置于助推装置的外侧,设置翼板有利于助推器的平稳飞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