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保护膜组及含有保护膜组的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263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板保护膜组及含有保护膜组的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面板保护膜组及含有保护膜组的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人机交互设备的操纵面板(本实用新型中简称面板)多为触摸式面板,随着设备的功能逐渐增多,面板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复杂,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保护膜种类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现有的手机、平板、智能电器及许多人机交互设备的面板背面普遍于边框区设置有用于感应人体的红外线感应孔,由于边框区是要印制油墨的,而边框区对应感应孔的位置不能印制油墨,因此,在印制边框区油墨层之后需要在感应孔的位置滴胶后粘上形状与感应孔相同的用于隐藏感应孔的贴膜(该贴膜透红外光且颜色与边框区油墨一致),而在感应孔处滴的胶液不能扩散至边框区除感应孔以外的其他区域,因此,在滴胶之前需要在面板背面贴一层保护膜(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膜组中的下层超薄保护膜),该保护膜对应感应孔的位置设置成镂空,滴胶时往镂空处滴胶即可,多余的胶液会流到保护膜表面并随保护膜的撕除而清除,不会扩散至边框区除感应孔以外的其他区域,固化后的感应孔区域的胶层高度与所贴保护膜的厚度基本相同,为保证感应孔处的透光效果,以及避免滴胶后的整机厚度增加,感应孔处所滴的胶液及贴膜也应尽量薄,因此,滴胶时所贴的保护膜也应尽量薄(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超薄保护膜2的定义)。

现在普遍使用的超薄保护膜厚度一般在0.02mm以下,现有的超薄保护膜的贴合也采用普通贴膜设备(贴膜设备上设置有带吸孔的吸膜板以及用于将吸取的膜与面板贴合的贴合压轮),普通贴膜设备适用厚度较厚的普通保护膜,而超薄保护膜由于厚度小,柔性大,刚度不够,贴合时会存在以下问题:1)超薄保护膜与底膜一起移动变形而与底膜剥离困难;2)吸膜板的吸孔直接与超薄保护膜接触,超薄保护膜刚度不够,吸膜后褶皱不平整;3)超薄保护膜太软,贴合的后期超薄保护膜末端不平直并下垂而导致贴合压轮压不到;4)勉强压到也无法保证贴合平整没有气泡褶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保护膜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板保护膜组,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贴合设置的底层离型膜1、下层超薄保护膜2及上层辅助膜3,所述底层离型膜1的上表面光滑且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保护膜粘性面21固定于其上,所述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厚度为0.02mm或以下,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为其非粘性面,所述上层辅助膜3的辅助膜粘性面31与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所述面板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或其他人机交互设备的操纵面板。

所述手机面板保护膜组在除去底层离型膜1后其保护膜粘性面21用于粘贴在手机面板上,且所述辅助膜粘性面31与下层超薄保护膜2之间粘连的粘接力L2大于保护膜粘性面21与底层离型膜1的上表面之间的粘接力L1,且L2小于保护膜粘性面21与手机面板之间的粘接力L3

所述面板为手机、IPAD、电视、电脑、智能家居、或其他人机交互设备的前盖和/或后盖。

所述上层辅助膜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3mm。

优选的,所述上层辅助膜的厚度等于0.03~0.05mm。

优选的,所述上层辅助膜与下层超薄保护膜均采用PET膜本体。

所述下层超薄保护膜侧边及上层辅助膜侧边分别设置有撕膜标签一22与撕膜标签二32,且撕膜标签一与撕膜标签二的位置不重叠。

优选的,所述下层超薄保护膜2及上层辅助膜3的面积一致,或者上层辅助膜面积小于下层超薄保护膜的面积并使下层超薄保护膜的镂空区域及镂空区周围露出,使得不用移除上层辅助膜也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作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保护膜组的面板,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贴合设置的面板5、下层超薄保护膜2及上层辅助膜3,所述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厚度为0.02mm或以下,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为其非粘性面,所述上层辅助膜3的辅助膜粘性面31与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层超薄保护膜上增设上层辅助膜,增加吸膜板所吸附膜层的总厚度,防止吸膜后发生褶皱,增加贴膜时膜层的厚度与刚度,防止贴膜过程中膜层发生变形与下垂,且贴膜后上层辅助膜可顺利的从下层超薄保护膜撕除,不影响下层超薄保护膜及后续滴胶的厚度,保证了超薄保护膜能够正常的剥出与正常贴合,并达到所需的贴合质量,本实用新型在贴合时可以使用普通贴膜机贴合,减少了开发新设备的成本,降低了贴合难度,贴合质量与常规厚度保护膜质量一致,产品质量也随之而上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面板保护膜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面板保护膜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面板保护膜组的卷绕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含有保护膜组的面板的截面图。

图中:1-底层离型膜,2-下层超薄保护膜,21-保护膜粘性面,22-撕膜标签一,3-上层辅助膜,31-辅助膜粘性面,32-撕膜标签二,4-芯轴,5-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图3的面板保护膜组,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贴合设置的底层离型膜1、下层超薄保护膜2及上层辅助膜3,所述底层离型膜1的上表面光滑且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保护膜粘性面21固定于其上,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为其非粘性面,所述上层辅助膜3的辅助膜粘性面31与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本实施例中,面板5为手机面板。

所述手机面板保护膜组在除去底层离型膜1后其保护膜粘性面21用于粘贴在手机面板上,且所述辅助膜粘性面31与下层超薄保护膜2之间粘连的粘接力L2大于保护膜粘性面21与底层离型膜1的上表面之间的粘接力L1,且L2小于保护膜粘性面21与手机面板之间的粘接力L3

本实施例中,下层超薄保护膜的厚度等于0.012mm。

本实施例中,上层辅助膜的厚度等于0.03~0.05mm。

本实施例中,上层辅助膜与下层超薄保护膜均采用PET膜本体。

本实施例中,下层超薄保护膜侧边设置有撕膜标签一22,上层辅助膜侧边设置有撕膜标签二32,且撕膜标签一与撕膜标签二的位置不重叠。

本实施例中,底层离型膜作为承载膜,每一组保护膜组中,上层辅助膜、下层超薄保护膜与手机面板的轮廓均相同,上层辅助膜、下层超薄保护膜的面积均小于底层离型膜的面积,多组保护膜组的底层离型膜续接成一条底膜带(参见图3),并将承载的上层辅助膜与下层超薄保护膜一起卷绕在芯轴4上。在贴膜机上使用时,只需扯动底膜带,即可将多块上层辅助膜与下层超薄保护膜逐块依次连续带出。

通过贴膜机将去除底层离型膜1的保护膜组贴至手机面板上后,将上层辅助膜3去除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滴胶工作,若上层辅助膜面积设置成小于下层超薄保护膜的面积并使下层超薄保护膜的镂空区域及镂空区周围露出的形式,则无需去除上层辅助膜,也可进行下一步的滴胶工作。

参见图4的含有所述保护膜组的面板5,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贴合设置的面板5、下层超薄保护膜2及上层辅助膜3,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厚度为0.012mm,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为其非粘性面,上层辅助膜3的辅助膜粘性面31与下层超薄保护膜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