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面覆膜复合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0072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面覆膜复合布。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淋膜方式通常存在大分子的降解现象,使得在增加剥离强度的同时,多以牺牲材料的性能为代价,很难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优势。如今人们对复合布的使用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低端到高端应用层出不穷,传统的淋膜方式很难满足多元化的使用要求。

覆膜的方式也因为传统粘合方式单一而局限在聚乙烯,聚丙烯等少数材料,或是对聚乙烯聚丙烯等进行改性的方式,没有脱离材料本身的局限性。

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如TPU ,TPEE,TPV等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给复合布的市场带来更多的可变空间,怎样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适应市场,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成为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双面覆膜复合布,质量更轻,手感更好,性价比更高的双面覆膜复合布产品。本实用新型的覆膜层多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选择不同种类的膜材料,赋予其不同的功能性,很好的解决了材料局限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面覆膜复合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覆膜层、上粘结层、编织布、下粘结层、第二覆膜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第一覆膜层厚度为0.01-0.05mm,上粘结层的厚度0.01-0.03mm,编织布的厚度0.08-0.15mm,下粘结层的厚度0.01-0.03mm,第二覆膜层厚度0.01-0.05mm。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粘接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第一覆膜层为TPU膜、PE膜或TPEE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第二覆膜层为TPU膜、PE膜或TPEE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编织布本身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强度高、弹性好,较低克重即可达到应用要求,可使整个布面质量更轻,布的整体手感更柔软。覆膜层种类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匹配。粘结层选择聚氨酯型热熔胶,无溶剂环保且粘结强度优异,能够大大提高材料的耐剥离强度,减少了脱膜现象,且手感更加柔软。以上的复合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膜材料进行复合,灵活度高,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双面覆膜复合布,它从上至下依次是:第一覆膜层1、上粘结层2、编织布3、下粘结层4、第二覆膜层5。第一覆膜层为聚醚型TPU膜,厚度是0.03mm;上粘结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编织布厚度为0.08mm;下粘结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第二覆膜层聚醚型TPU膜,厚度是0.03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双面覆膜复合布,它从上至下依次是:第一覆膜层、上粘结层、编织布、下粘结层、第二覆膜层。第一覆膜层为改性PE三层共挤膜,厚度是0.03mm;上粘结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编织布厚度为0.08mm;下粘结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第二覆膜层改性PE三层共挤膜,厚度是0.03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双面覆膜复合布,它从上至下依次是:第一覆膜层、上胶层、编织布、下胶层、第二覆膜层。第一覆膜层为改性PE三层共挤膜,厚度是0.03mm;上粘结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编织布厚度为0.08mm;下粘结胶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第二覆膜层聚醚型TPU膜,厚度是0.03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双面覆膜复合布,它从上至下依次是:第一覆膜层、上粘结胶层、编织布、下粘结层、第二覆膜层。第一覆膜层为TPEE膜,厚度是0.03mm;上粘结胶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编织布厚度为0.08mm;下粘结层为聚氨酯型热熔胶,厚度是0.02mm;第二覆膜层TPEE膜,厚度是0.03mm。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