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亮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6219阅读:10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亮片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布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亮片布。



背景技术:

亮片布是用亮片刺绣成的闪光片布料,而亮片是目前常见的一种饰品,广泛用于服装、灯饰、工艺品等领域。目前,公告号为CN2051251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亮片布料,所述亮片布料包括面料层、第一亮片层和锁紧层,所述第一亮片层设置在面料层上,所述第一亮片层为亮片本体,所述面料层上贯穿有若干椭圆形的孔,所述孔围绕着亮片本体周向分布在面料层上,所述锁紧层包覆设置在孔四周的面料层上,所述锁紧层的材料为金丝线,所述金丝线穿透孔壁四周的面料层用于防止孔壁四周的面料层脱落,所述面料层的材料为美丽绸。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亮片本体与金丝线的双重反光特性去增加衣服的反光效果从而增强舞台的视觉效果。但由于亮片厚度较薄,容易与穿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尤其在表演舞蹈、杂技等肢体运动中,极容易割伤穿戴者的皮肤,影响穿戴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亮片布,对亮片进行处理,避免亮片伤害穿戴者的皮肤、影响穿戴者的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亮片布,包括面料层和亮片层,所述亮片层包括缝接在所述面料层上的第一亮片、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所述第一亮片边缘包覆有橡胶套,所述第二亮片和所述第三亮片与所述面料层贴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层上缝接第一亮片、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以此形成亮片层,起到美化和装饰的效果,并在第一亮片边缘包覆橡胶套,以此将第一亮片较为锋利的边缘包覆住,避免第一亮片的边缘与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又将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与面料层贴紧,使得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的边缘不易与人的皮肤接触,从而避免亮片伤害穿戴者的皮肤、影响穿戴者的健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层由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亮片、所述第二亮片以及所述第三亮片上分别开设有供纱线穿过的第一穿纱孔、第二穿纱孔和第三穿纱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面料层设置成纱线编织而成,并利用纱线分别穿过第一穿纱孔、第二穿纱孔以及第三穿纱孔,以此将第一亮片、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缝接在面料层上,从而防止亮片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穿纱孔位于所述第一亮片一端,多个所述第一亮片相互交叉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穿纱孔设置在第一亮片的一端,使得第一亮片在纱线穿过第一穿纱孔后产生一定的倾斜,并将多个第一亮片交叉重叠放置,使得多个第一亮片以不同的倾斜角度对光线进行反射,以此达到增强布料的反光效果,起到装饰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穿纱孔和所述第三穿纱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亮片、所述第三亮片中心,所述第二亮片、所述第三亮片与所述纱线缠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穿纱孔和第三穿纱孔分别设置在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的中心,并利用纱线将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缠紧,使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与面料层贴紧,以此避免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的边缘与人的皮肤接触,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线编织成纱网,所述纱网的网格呈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纱线编织成矩形网格的纱网,增强了布料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网的矩形网格的长边长度为短边长度的两倍,所述纱网的网格在纱网被拉伸时呈六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纱网的矩形网格的长边长度设置成其短边长度的两倍,使得纱网被拉伸后的,纱网的网格呈六边形,六边形的结构所耗费的材料较少,且结构稳定,增加了布料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线由氨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氨纶作为纱线的主要制造原料,使得纱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增加了布料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亮片层上铺设有保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亮片层上铺设保护膜,利用保护膜将亮片层包覆住,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刚性、硬度和强度,能对布料进行简单的保护,当布料制造完成并成卷运输时,保护膜能避免亮片层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磨损,防止亮片脱落,从而确保布料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面料层上缝接亮片层,并在第一亮片边缘包覆橡胶套,又将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与面料层贴紧,使得第一亮片、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的边缘不易与人的皮肤接触,从而避免亮片伤害穿戴者的皮肤、影响穿戴者的健康;

2、将第一穿纱孔设置在第一亮片的一端,使得第一亮片在纱线穿过第一穿纱孔后产生一定的倾斜,并将多个第一亮片交叉重叠放置,使得多个第一亮片以不同的倾斜角度对光线进行反射,以此达到增强布料的反光效果,起到装饰作用;

3、在亮片层上铺设保护膜,利用保护膜将亮片层包覆住,当布料制造完成并成卷运输时,保护膜能避免亮片层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磨损,防止亮片脱落,从而确保布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面料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实施例中面料层被拉伸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亮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第一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第一亮片、第二亮片和第三亮片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中:1、面料层;2、保护膜;3、亮片层;31、第一亮片;32、第二亮片;33、第三亮片;34、第一穿纱孔;35、第二穿纱孔;36、第三穿纱孔;4、橡胶套;5、纱线;6、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亮片布,包括面料层1、亮片层3和保护膜2,亮片层3缝接在面料层1上侧,保护膜2铺设在亮片层3上侧。结合图2、图3所示,面料层1由纱线5编织而成,纱线5由氨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且纱线5编织成网状的纱网6,以纱网6的形式形成面料层1,增加了布料的透气性。纱网6的网格呈矩形,且该矩形的长边长度为其短边长度的两倍。当布料被拉伸时,纱网6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纱网6的网格被拉伸成六边形,六边形的结构所耗费的材料较少,且结构稳定,增加了布料的强度。

如图1所示,保护膜2由聚乙烯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刚性、硬度和强度,能对布料进行简单的保护。当布料制造完成并成卷运输时,保护膜2能避免亮片层3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磨损,防止亮片脱落。

如图4所示,亮片层3由第一亮片31、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组成,第一亮片31、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均为圆形,且第一亮片31的直径大于第二亮片32的直径,第二亮片32的直径大于第三亮片33的直径。多个第一亮片31相互交叉重叠设置在面料层1上,第二亮片32环绕在第一亮片31周围,第三亮片33环绕在第二亮片32周围,以此形成一个亮片单元,整个亮片层3由多个亮片单元排列分布而成。结合图5、图6所示,第一亮片31上开设有第一穿纱孔34,第一穿纱孔34位于第一亮片31的一端,纱线5由第一亮片31上侧穿过第一穿纱孔34并由第一穿纱孔34下侧绕回纱网6上,将第一亮片31缝接在面料层1上,且第一亮片31在纱网6的拉紧下产生一定的倾斜。第一亮片31边缘包覆有橡胶套4,橡胶套4由橡胶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呈环状将第一亮片31边缘的包覆,避免第一亮片31的边缘与人的皮肤直接接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人被第一亮片31割伤而影响健康。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呈环形,两者中部开设有第二穿纱孔35和第三穿纱孔36,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上均缠绕有两股纱线5,纱线5由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上侧穿过第二穿纱孔35和第三穿纱孔36,再绕回纱网6上,将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固定在,面料层1上,并使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的下表面与面料层1的上表面贴紧,以此避免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的边缘与人的皮肤接触,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在生产制造时,只需利用纺丝机将氨纶制成纱线5,之后利用纺织机将纱线5编织成纱网6以形成面料层1,再用刺绣机将第一亮片31、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分别缝接在面料层1上形成亮片层3,最后将保护膜2遮盖亮片层3,以便在布料成卷运输时对布料进行保护,防止亮片脱落。

上述过程中,第一亮片31、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均由聚氯乙烯制成,且均为圆形。其中,第一亮片31边缘包覆有橡胶套4,橡胶套4由橡胶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呈环状将第一亮片31边缘的包覆,避免第一亮片31的边缘与人的皮肤直接接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人被第一亮片31割伤而影响健康;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的下表面与面料层1的上表面贴紧,以此避免第二亮片32和第三亮片33的边缘与人的皮肤接触,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