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0653发布日期:2018-06-05 20:4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煮袋,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



背景技术:

蒸煮袋是一种能进行加热处理的复合塑料薄膜袋,它具有罐头容器和耐沸水塑料袋两者的优点,蒸煮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蒸煮袋在高温状态下,很容易产生膨胀,从而导致炸裂,大大降低蒸煮袋的使用寿命,而蒸煮袋在加热时,受热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内部物品的加热效果,现有得蒸煮袋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结构简单,结合储水槽,便于保护内部物品的加热效果,能够有效防止蒸煮袋被破坏,起到保护蒸煮袋的作用,快速提高蒸煮袋的受热效果,缩短加热时间,提高了增加蒸煮袋的强度,避免蒸煮袋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破裂,大大提升了蒸煮袋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包括袋体和密封口,所述密封口位于袋体顶端,所述袋体内腔填充有膨胀微球,所述膨胀微球另一侧面壁固定连接有隔热层,且膨胀微球设置在袋体与隔热层之间,所述袋体外侧面壁固定连接有储水槽,且储水槽顶端与密封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内侧壁固定设置有铝锡纸,所述铝锡纸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格,且防护网格通过粘结剂与铝锡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网格另一侧固定粘结有尼龙层,所述尼龙层内部固定安装有发热片,且尼龙层设置在储水槽与袋体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利用密封口,然后向蒸煮袋外侧的储水槽内部注入冷水,从而便于保护内部物品的加热效果,结合储水槽和蒸煮袋之间设置尼龙层,能够有效防止蒸煮袋被破坏,起到保护蒸煮袋的作用,由于在尼龙内部设置发热片,采用硅胶发热,快速提高蒸煮袋的受热效果,缩短加热时间。

2、通过防护网格采用金属网结合铝锡纸,便于增加蒸煮袋的强度,避免蒸煮袋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破裂,大大提升了蒸煮袋的实用性。

3、通过膨胀微球,有利于吸收蒸煮袋自身产生的热量,保证蒸煮袋使用安全性,避免蒸煮袋内部气体聚集产生膨胀,且利用膨胀微球一侧设置隔热层橡胶,有利于用户拿取蒸煮袋,避免产生烫伤,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的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储水层;3、密封口;4、铝锡纸;5、防护网格;6、尼龙层;7、发热片;8、膨胀微球;9、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包括袋体1和密封口3,所述密封口3位于袋体1顶端,所述袋体1内腔填充有膨胀微球8,所述膨胀微球8另一侧面壁固定连接有隔热层9,且膨胀微球8设置在袋体1与隔热层9之间,所述袋体1外侧面壁固定连接有储水槽2,且储水槽2顶端与密封口3连接。

其中,所述袋体1内侧壁固定设置有铝锡纸4,所述铝锡纸4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格5,且防护网格5通过粘结剂与铝锡纸4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防护网格5另一侧固定粘结有尼龙层6,所述尼龙层6内部固定安装有发热片7,且尼龙层6设置在储水槽2与袋体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耐高温抗穿刺蒸煮袋,工作时,在使用蒸煮袋加热时,通过打开密封口3,然后向蒸煮袋外侧的储水槽2内部注入冷水,从而便于保护内部物品的加热效果,利用水浴加热得原理,有利于保护蒸煮袋内部的食物的新鲜度以及口味,然后在将密封口3进行封装,保证蒸煮袋的密封效果,避免进入空气,由于在储水槽2和蒸煮袋之间设置尼龙层6,利用尼龙具有良好的耐磨效果,能够有效防止蒸煮袋被破坏,起到保护蒸煮袋的作用,由于在尼龙6内部设置发热片7,采用硅胶发热,快速提高蒸煮袋的受热效果,缩短加热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尼龙层6一侧设置防护网格5采用金属网结合铝锡纸4,便于增加蒸煮袋的强度,避免蒸煮袋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破裂,大大提升了蒸煮袋的实用性,而在铝锡纸4另一侧设置的膨胀微球8,使得在蒸煮袋加热过程中受热膨胀,有利于吸收蒸煮袋自身产生的热量,保证蒸煮袋使用安全性,避免蒸煮袋内部气体聚集产生膨胀,且利用膨胀微球8一侧设置隔热层9橡胶,有利于用户拿取蒸煮袋,避免产生烫伤,操作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