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0641发布日期:2018-06-05 20:4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电子产品被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在电子产品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包装,避免运转过程中产生损坏。

现有的电子包装膜,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与电子表面产生摩擦,从而产生静电,影响电子质量,而电子产品在包装膜内部时,很容易产生移动,稳固性较差,且在受到外界挤压时,从而影响电子使用状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结构简单,包装稳定,能够有效避免电子与包装膜之间产生摩擦,防止静电产生,进而保护电子包装质量,且具有双重保护功能,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包括包装膜袋和电子固定座,所述电子固定座位于包装膜袋内表面,所述包装膜袋四侧壁表面连接有保护膜,所述包装膜袋外表面固定连接有PVC外护套,且包装膜袋内腔填充有纳米银网格,所述包装膜袋设置在PVC外护套和纳米银网格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银网格另一侧面壁粘结有聚酯膜,且聚酯膜底端设置有第二气泡垫。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固定座内侧面壁贴合有绝缘层,且绝缘层底端端面固定连接有导电胶水剂,所述绝缘层通过底端端面的导电胶水剂与电子固定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胶水剂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气泡垫,且第一气泡垫设置在电子固定座和导电胶水剂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利用电子固定座,便于增加电子的包装稳定性,避免电子在运转时产生晃动,由于在电子固定座内侧壁粘结有绝缘层,能够防止金属导体之间相互碰触产生静电,从而有效阻挡电磁波的传递,进而增加包装膜的实用性,利用电子固定座外侧壁填充第一气泡垫,使得包装膜具有一定的减震以及耐挤压功能,从而保护电子安全。

2、通过利用PVC外护套具有一定的柔软性,附着在包装膜外表面,从而有利于保护包装膜的耐磨性,增加包装膜的使用寿命,且在包装膜袋内腔设置纳米银网格结合底端端面连接的聚酯膜,在有效保护纳米银网格安全使用下,提高包装膜的抗静电效果,从而保证电子的使用质量,操作方便,且在包装膜袋内层设置第二气泡垫,使得包装膜具有双重保护功能,再次增加电子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的包装膜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的电子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装膜袋;2、电子固定座;3、PVC外护套;4、纳米银网格;5、聚酯膜;6、第二气泡垫;7、保护膜;8、第一气泡垫;9、导电胶水;1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包括包装膜袋1和电子固定座2,所述电子固定座2位于包装膜袋1内表面,所述包装膜袋1四侧壁表面连接有保护膜7,所述包装膜袋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PVC外护套3,且包装膜袋1内腔填充有纳米银网格4,所述包装膜袋1设置在PVC外护套3和纳米银网格4之间。

其中,所述纳米银网格4另一侧面壁粘结有聚酯膜5,且聚酯膜5底端设置有第二气泡垫6。

其中,所述电子固定座2内侧面壁贴合有绝缘层10,且绝缘层10底端端面固定连接有导电胶水剂9,所述绝缘层10通过底端端面的导电胶水剂9与电子固定座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导电胶水剂9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气泡垫8,且第一气泡垫8设置在电子固定座2和导电胶水剂9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永久性抗静电电子包装膜,工作时,将电子放置在包装膜袋1内侧壁的电子固定座2内部,便于增加电子的包装稳定性,避免电子在运转时产生晃动,由于在电子固定座2内侧壁粘结有绝缘层10采用PE绝缘材料,能够防止金属导体之间相互碰触产生静电,从而有效阻挡电磁波的传递,进而增加包装膜的实用性,在电子运转过程中,利用电子固定座2外侧壁填充第一气泡垫8,使得包装膜具有一定的减震以及耐挤压功能,从而保护电子安全,同时结合包装袋膜1外表面设置PVC外护套3具有一定的柔软性,附着在包装膜外表面,从而有利于保护包装膜的耐磨性,增加包装膜的使用寿命,且在包装膜袋1内腔设置纳米银网格4结合底端端面连接的聚酯膜5,在有效保护纳米银网格4安全使用下,提高包装膜的抗静电效果,从而保证电子的使用质量,操作方便,且在包装膜袋1内层设置第二气泡垫6,使得包装膜具有双重保护功能,再次增加电子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