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减震和抗划伤的荧光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9615发布日期:2018-08-14 19:1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缓冲减震和抗划伤的荧光包装膜。



背景技术:

包装膜一般都由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单层膜复合而成,对设备或产品生产完成之后进行缠绕包装,使包装物更加稳固整洁。目前的包装膜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荧光包装膜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外贸出口、造纸、五金、塑料化工、建材、食品医药行业等领域。

现有的产品生产完成之后都会用包装膜进行包装,包装好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也难免会受到挤压,由于包装膜本身不具备缓冲减震功能,往往会导致产品受到损伤,且由于包装膜不具备抗划伤功能,从而会导致包装膜遭受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减震和抗划伤的荧光包装膜,其能解决包装膜缺少缓冲减震和抗划伤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产品不受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减震和抗划伤的荧光包装膜,包括有底层、第一缓冲层、铝箔层、第二缓冲层、荧光层、顶层和抗划伤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铝箔层、第二缓冲层、荧光层、顶层和抗划伤层依次从下往上设置于底层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层为黑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其厚度为15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层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其厚度为2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铝箔层厚度为5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缓冲层为聚乙烯泡沫塑料层,其厚度为3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均匀涂布而成,其厚度为1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层为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其厚度为1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划伤层由耐搽剂和抗划性剂复合而成,其厚度为5μ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该抗划伤层能有效地防止被划伤,大大地提高了包装膜的使用寿命;并且该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能有效地降低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挤压造成的损伤。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层 20、第一缓冲层

30、铝箔层 40、第二缓冲层

50、荧光层 60、顶层

70、抗划伤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底层10、第一缓冲层20、铝箔层30、第二缓冲层40、荧光层50、顶层60和抗划伤层70。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层10为黑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第一缓冲层20设置于底层10上,该第一缓冲层20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层;该铝箔层30设置于第一缓冲层10上,所述第二缓冲层40设置于铝箔层30上,该第二缓冲层40为聚乙烯泡沫塑料;所述荧光层50设置于第二缓冲层40上,该荧光层50由荧光粉均匀涂布而成;所述顶层60设置于荧光层50上,该顶层60为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抗划伤层70设置于顶层60上,该抗划伤层70由耐搽剂和抗划性剂复合而成。

具体而言,所述底层10其厚度为15μm,第一缓冲层20其厚度为20μm,第二缓冲层30其厚度为30μm,荧光层40其厚度为10μm,顶层50其厚度为10μm,抗划伤层60其厚度为5μm。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该抗划伤层能有效地防止被划伤,大大地提高了包装膜的使用寿命;并且该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能有效地降低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挤压造成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