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5865发布日期:2018-07-20 19:0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组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层压过程尤为重要。EVA(乙酸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是目前光伏组件层压工艺中最常用的封装材料,主要通过在EVA基料中添加紫外吸收剂、紫外稳定剂、抗氧化剂和交联剂等各种不同的添加剂制作而成,其特性直接决定了层压参数的设定。EVA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一种三维网状结构,使其各方面性能都得到大幅提高,对太阳能电池起到很好的密封和保护作用。

层压温度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直接关系着组件的质量。EVA交联度对层压温度很敏感,不同的温度对EVA的交联有比较大的影响,80℃以上才可以交联,120℃左右需一小时才可以交联,140℃左右需十五分钟交联。温度越高,交联速度越快,同时最终交联度也会越高。不同交联度的组件其性能存在巨大差异:交联度偏低,易出现脱层、透光率低等缺陷;随着交联度的增加,组件的耐紫外、耐湿热性能均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交联度偏高,后期使用时黄变指数变大,同样造成透光率下降影响组件功率输出。因此设定合适的交联度范围至关重要。组件层压时,通过与层压机加热组件直接接触获得热量完成交联反应。所以层压温度的精度(层压机内部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变化范围)和均匀性(层压机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是很重要的。层压机温控精度低,不同时间段交联速度不一致,组件最终交联度无法稳定控制在合理水平;温度均匀性差,同一块组件不同区域交联水平不一致,造成组件整体力学和光学性能的分散性,对光伏组件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同时,层压组件的结构主要是普通平板组件(玻璃/EVA/太阳电池/EVA/TPT结构)。背板主要是基于PET材质的聚合物。当层压的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背板可能出现褶皱、鼓包等异常,从而造成产品外观缺陷。层压温度过低,EVA与背板、EVA与玻璃粘合力不足,容易造成脱层缺陷。现有技术针对整个加热台进行温度控制,无法精确控制区域温度,同时也无法准确调节每个区域的温度。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包括加热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热油回路,冷却回路,控制器和双向通信链路。

所述加热台,其包括加热台A面,加热台B面;所述加热台具有多个加热台阵列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面积相等。

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连接在加热台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口具有一冷却液出口,一热油进口;所述第二接口具有一冷却液进口,一热油出口。

所述热油回路,其包括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所述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热油回路一端与所述热油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油进口连接。

所述冷却回路,其包括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所述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冷却回路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接。

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包括一温度传感器,一加热元件单体。

所述控制器,其通过双向通信链路与所述加热台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元件单体连接。

所述加热台长度为40—260cm。

所述加热台宽度为20—200cm。

所述加热台厚度为5—30cm。

进一步地,所述热油回路的管内直径为2-10cm。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回路的管内直径为1.5-6cm。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单体包括内置加热元件和外置馈电元件。

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内,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包括受电线圈,受电转换器和加热体;所述内置加热元件通过所述受电线圈获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发送的电能;所述电能经受电转换器变换后传送给所述加热体。

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与所述内置加热元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包括馈电线圈,馈电转换器和电源接口;所述馈电线圈用于向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受电线圈发送电能;所述外置馈电元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获取市电,并通过所述馈电转换器将所述市电变换后传送给所述馈电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的功率为1000-3500W。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功率为10-60W。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MSP430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还具有热油回路压力表和冷却回路压力表。

当所述层压机进行层压作业时,工作人员预先设定温度-时间曲线,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所在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当前温度1-N,所述N为加热台阵列单元数量,并将所述当前温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结合当前时间值,将每个所述当前温度1-N分别与预先设定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行比较,若某个当前温度小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对应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加热元件单体发送加热指令;若大于等于N/2的当前温度大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冷却回路的加热器及热油泵发送冷却指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包括加热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热油回路,冷却回路,控制器和双向通信链路。

所述加热台,其包括加热台A面,加热台B面;所述加热台具有多个加热台阵列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面积相等。

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连接在加热台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口具有一冷却液出口,一热油进口;所述第二接口具有一冷却液进口,一热油出口。

所述热油回路,其包括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所述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热油回路一端与所述热油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油进口连接。

所述冷却回路,其包括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所述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冷却回路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接。

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包括一温度传感器,一加热元件单体。

所述控制器,其通过双向通信链路与所述加热台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元件单体连接。

所述加热台长度为40—260cm。

所述加热台宽度为20—200cm。

所述加热台厚度为5—30cm。

进一步地,所述热油回路的管内直径为2-10cm。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回路的管内直径为1.5-6cm。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单体包括内置加热元件和外置馈电元件。

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内,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包括受电线圈,受电转换器和加热体;所述内置加热元件通过所述受电线圈获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发送的电能;所述电能经受电转换器变换后传送给所述加热体。

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与所述内置加热元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包括馈电线圈,馈电转换器和电源接口;所述馈电线圈用于向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受电线圈发送电能;所述外置馈电元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获取市电,并通过所述馈电转换器将所述市电变换后传送给所述馈电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的功率为1000-3500W。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功率为10-60W。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还具有热油回路压力表和冷却回路压力表。

当所述层压机进行层压作业时,工作人员预先设定温度-时间曲线,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所在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当前温度1-N,所述N为加热台阵列单元数量,并将所述当前温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结合当前时间值,将每个所述当前温度1-N分别与预先设定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行比较,若某个当前温度小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对应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加热元件单体发送加热指令;若大于等于N/2的当前温度大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冷却回路的加热器及热油泵发送冷却指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具有加热和冷却两条温度控制回路,可以实现实时的温度补偿控制,实现温度范围精确管理。

(2)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将加热台划分为不同的阵列单体,对每个阵列单体进行分区控制,实现了对层压目标组件各个区域的温度平衡控制。

(3)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采用加热元件单体对每个阵列单体进行温度补偿,以辅助热油回路的加热功能,同时,加热台采用电的不良导体制成,加热元件单体的送电和馈电两部分采用无线电能谐振传输,技术先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热台A面,2-加热台B面,3-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热油回路,6-加热器,7-热油球阀,8-冷却回路,9-冷却球阀,10-散热器,11-控制器,12-双向通信链路,13-温度传感器,14-加热元件单体,15-加热台阵列单元,16-热油泵,17-冷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包括加热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热油回路,冷却回路,控制器和双向通信链路。

所述加热台,其包括加热台A面,加热台B面;所述加热台具有多个加热台阵列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面积相等。

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连接在加热台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口具有一冷却液出口,一热油进口;所述第二接口具有一冷却液进口,一热油出口。

所述热油回路,其包括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所述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热油回路一端与所述热油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油进口连接。

所述冷却回路,其包括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所述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冷却回路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接。

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包括一温度传感器,一加热元件单体。

所述控制器,其通过双向通信链路与所述加热台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元件单体连接。

所述加热台长度为40—260cm。

所述加热台宽度为20—200cm。

所述加热台厚度为5—30cm。

进一步地,所述热油回路的管内直径为2-10cm。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回路的管内直径为1.5-6cm。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单体包括内置加热元件和外置馈电元件。

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内,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包括受电线圈,受电转换器和加热体;所述内置加热元件通过所述受电线圈获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发送的电能;所述电能经受电转换器变换后传送给所述加热体。

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与所述内置加热元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包括馈电线圈,馈电转换器和电源接口;所述馈电线圈用于向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受电线圈发送电能;所述外置馈电元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获取市电,并通过所述馈电转换器将所述市电变换后传送给所述馈电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的功率为1000-3500W。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功率为10-60W。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MSP430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还具有热油回路压力表和冷却回路压力表。

当所述层压机进行层压作业时,工作人员预先设定温度-时间曲线,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所在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当前温度1-N,所述N为加热台阵列单元数量,并将所述当前温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结合当前时间值,将每个所述当前温度1-N分别与预先设定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行比较,若某个当前温度小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对应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加热元件单体发送加热指令;若大于等于N/2的当前温度大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冷却回路的加热器及热油泵发送冷却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具有加热和冷却两条温度控制回路,可以实现实时的温度补偿控制,实现温度范围精确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将加热台划分为不同的阵列单体,对每个阵列单体进行分区控制,实现了对层压目标组件各个区域的温度平衡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采用加热元件单体对每个阵列单体进行温度补偿,以辅助热油回路的加热功能,同时,加热台采用电的不良导体制成,加热元件单体的送电和馈电两部分采用无线电能谐振传输,技术先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包括加热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热油回路,冷却回路,控制器和双向通信链路。

所述加热台,其包括加热台A面,加热台B面;所述加热台具有多个加热台阵列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面积相等。

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连接在加热台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口具有一冷却液出口,一热油进口;所述第二接口具有一冷却液进口,一热油出口。

所述热油回路,其包括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所述热油泵,加热器,热油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热油回路一端与所述热油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油进口连接。

所述冷却回路,其包括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所述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球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冷却回路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热油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接。

每个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包括一温度传感器,一加热元件单体。

所述控制器,其通过双向通信链路与所述加热台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元件单体连接。

所述加热台长度为40—260cm。

所述加热台宽度为20—200cm。

所述加热台厚度为5—30cm。

进一步地,所述热油回路的管内直径为2-10cm。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回路的管内直径为1.5-6cm。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单体包括内置加热元件和外置馈电元件。

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内,所述内置加热元件包括受电线圈,受电转换器和加热体;所述内置加热元件通过所述受电线圈获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发送的电能;所述电能经受电转换器变换后传送给所述加热体。

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台阵列单元外,所述外置馈电元件与所述内置加热元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置馈电元件包括馈电线圈,馈电转换器和电源接口;所述馈电线圈用于向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受电线圈发送电能;所述外置馈电元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获取市电,并通过所述馈电转换器将所述市电变换后传送给所述馈电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的功率为1000-3500W。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加热元件的功率为10-60W。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还具有热油回路压力表和冷却回路压力表。

当所述层压机进行层压作业时,工作人员预先设定温度-时间曲线,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所在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当前温度1-N,所述N为加热台阵列单元数量,并将所述当前温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结合当前时间值,将每个所述当前温度1-N分别与预先设定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行比较,若某个当前温度小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对应加热台阵列单元的加热元件单体发送加热指令;若大于等于N/2的当前温度大于该时刻应该具有的温度,则所述控制器向冷却回路的加热器及热油泵发送冷却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具有加热和冷却两条温度控制回路,可以实现实时的温度补偿控制,实现温度范围精确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将加热台划分为不同的阵列单体,对每个阵列单体进行分区控制,实现了对层压目标组件各个区域的温度平衡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机加热台温度补偿装置,其采用加热元件单体对每个阵列单体进行温度补偿,以辅助热油回路的加热功能,同时,加热台采用电的不良导体制成,加热元件单体的送电和馈电两部分采用无线电能谐振传输,技术先进。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