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5851发布日期:2018-07-20 19:09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板,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



背景技术:

瓦楞纸板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它最少由一层波浪形芯纸夹层及一层纸板构成,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能抵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现有技术中的瓦楞纸板中间的瓦楞芯层大多采用锯齿形加强筋,在遇到外界碰撞和撞击时,在锯齿状的齿尖部分容易对上下纸板造成损坏,甚至直接击穿上下纸板,直接影响到瓦楞纸板内部物件的安全,造成财产损失;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瓦楞纸板内部的加强筋大多沿着垂直于纸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对瓦楞纸板长度方向的强度无法保证,且单方向设置的加强筋往往在一处遭到损坏后造成连锁效应,严重影响到瓦楞纸板整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结构简单、受力平缓、多方向提高强度、隔热性能强、防水性能强、阻燃性能强,即使一个方向受到损坏,另一个方向上依然继续提供保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纸板、第二纸板、第三纸板、第四纸板、第五纸板、第六纸板;其中,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之间为第一纵向瓦楞层,第二纸板和第三纸板之间为第一横向瓦楞层,第三纸板和第四纸板之间为第二横向瓦楞层,第四纸板和第五纸板之间为第三横向瓦楞层,第五纸板和第六纸板之间为第二纵向瓦楞层,其特征在于:第一横向瓦楞层、第二横向瓦楞层、第三横向瓦楞层内部的加强筋与第一纵向瓦楞层、第二纵向瓦楞层内部的加强筋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横向瓦楞层内等间距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1的第一大加强筋,在第一大加强筋之间还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1的第一小加强筋;第二横向瓦楞层内等间距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2的第二大加强筋,在第二大加强筋之间还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2的第二小加强筋;第三横向瓦楞层内等间距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3的第三大加强筋,在第三大加强筋之间还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3的第三小加强筋;且它们的半径关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R2>R1>R3且r2<r1<r3;(2)2r1<R1,2r2<R2且2r3<R3。

进一步地,第一大加强筋、第二大加强筋和第三大加强筋相互间隔设置,第一小加强筋、第二小加强筋和第三小加强筋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瓦楞层内设置有交叉设置的第一纵向加强筋和第二纵向加强筋,其中第一纵向加强筋与第一纸板的夹角为50°~70°,第二纵向加强筋与第一纸板的夹角为40°~50°,且每1条第二纵向加强筋首尾共经过4条第一纵向加强筋。

进一步地,第二纵向瓦楞层内设置有交叉设置的第三纵向加强筋和第四纵向加强筋,其中第三纵向加强筋与第六纸板的夹角为50°~70°,第四纵向加强筋与第六纸板的夹角为50°~70°,且每1条第四纵向加强筋首尾共经过3条第三纵向加强筋。

进一步地,第一纸板的厚度为D1、第二纸板的厚度为D2、第三纸板的厚度为D3、第四纸板的厚度为D4、第五纸板的厚度为D5、第六纸板的厚度为D6,且它们的厚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D1=D6;(2)D2=D3=D5;(3)D4>D2>D1。

进一步地,第一大加强筋的厚度为D12、第一小加强筋的厚度为d12、第二大加强筋的厚度为D13、第二小加强筋的厚度为d13、第三大加强筋的厚度为D14、第三小加强筋的厚度为d14、且它们的厚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D12=D14,d12=d14;(2)D13> D12,d13> d12。

进一步地,第一横向瓦楞层、第二横向瓦楞层、第三横向瓦楞层内部的加强筋形成的缝隙中还填充有减振材料。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瓦楞层和第二纵向瓦楞层内部的加强筋形成的缝隙中还填充有隔热材料。

进一步地,第一纸板和第六纸板选用阻燃材料。

进一步地,第一纸板和第六纸板的外侧面涂覆有防水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现有技术中锯齿状的加强筋设置为圆弧状,避免锯齿状的齿尖部分对上下纸板造成的损坏,受力均匀、平缓;各圆弧状的大加强筋之间设置小加强筋,进一步提高瓦楞纸板的强度;

(2)同时在瓦楞纸板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设置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即使瓦楞纸板在一个方向上受到损坏后,另一个方向上的瓦楞纸板也能依然提供强度,避免造成损坏后的连锁效应;

(3)瓦楞纸板外围填充有有隔热材料、阻燃材料和防水膜,隔热性能强、防水性能强、阻燃性能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纸板、2---第二纸板、3---第三纸板、4---第四纸板、5---第五纸板、6---第六纸板、11---第一纵向瓦楞层、12---第一横向瓦楞层、13---第二横向瓦楞层、14---第三横向瓦楞层、15---第二纵向瓦楞层、111---第一纵向加强筋、112---第二纵向加强筋、121---第一大加强筋、122---第一小加强筋、131---第二大加强筋、132---第二小加强筋、141---第三大加强筋、142---第三小加强筋、151--第三纵向加强筋、152---第四纵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一种垂直加强瓦楞纸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纸板1、第二纸板2、第三纸板3、第四纸板4、第五纸板5、第六纸板6;其中,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之间为第一纵向瓦楞层11,第二纸板2和第三纸板3之间为第一横向瓦楞层12,第三纸板3和第四纸板4之间为第二横向瓦楞层13,第四纸板4和第五纸板5之间为第三横向瓦楞层14,第五纸板5和第六纸板6之间为第二纵向瓦楞层15,其特征在于:第一横向瓦楞层12、第二横向瓦楞层13、第三横向瓦楞层14内部的加强筋与第一纵向瓦楞层11、第二纵向瓦楞层15内部的加强筋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横向瓦楞层12内等间距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1的第一大加强筋121,在第一大加强筋121之间还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1的第一小加强筋122;第二横向瓦楞层13内等间距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2的第二大加强筋131,在第二大加强筋131之间还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2的第二小加强筋132;第三横向瓦楞层14内等间距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3的第三大加强筋141,在第三大加强筋141之间还设置有圆弧形且半径为r3的第三小加强筋142;且它们的半径关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R2>R1>R3且r2<r1<r3;22r1<R1,2r2<R2且2r3<R3。

通过上述设计,将现有技术中锯齿状的加强筋设置为圆弧状,避免锯齿状的齿尖部分对上下纸板造成的损坏,受力均匀、平缓;同时在各圆弧状的大加强筋之间设置小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瓦楞纸板的强度;

具体地,第一大加强筋121、第二大加强筋131和第三大加强筋141相互间隔设置,第一小加强筋122、第二小加强筋132和第三小加强筋142相互间隔设置;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二大加强筋131位于相邻设置的2个第一大加强筋121的中间位置,第三大加强筋141位于相邻设置的2个第二大加强筋131的中间位置。

具体地,第一纵向瓦楞层11内设置有交叉设置的第一纵向加强筋111和第二纵向加强筋112,其中第一纵向加强筋111与第一纸板1的夹角为50°~70°,第二纵向加强筋112与第一纸板1的夹角为40°~50°,且每1条第二纵向加强筋112首尾共经过4条第一纵向加强筋111。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纵向加强筋111与第一纸板1的夹角为60°,第二纵向加强筋112与第一纵向加强筋111垂直设置;

具体地,第二纵向瓦楞层15内设置有交叉设置的第三纵向加强筋151和第四纵向加强筋152,其中第三纵向加强筋151与第六纸板6的夹角为50°~70°,第四纵向加强筋152与第六纸板6的夹角为50°~70°,且每1条第四纵向加强筋152首尾共经过3条第三纵向加强筋151。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三纵向加强筋151与第六纸板6的夹角为60°,第四纵向加强筋152与第六纸板6的夹角为60°。

具体地,第一纸板1的厚度为D1、第二纸板2的厚度为D2、第三纸板3的厚度为D3、第四纸板4的厚度为D4、第五纸板5的厚度为D5、第六纸板6的厚度为D6,且它们的厚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D1=D6;2D2=D3=D5;3D4>D2>D1。

具体地,第一大加强筋121的厚度为D12、第一小加强筋122的厚度为d12、第二大加强筋131的厚度为D13、第二小加强筋132的厚度为d13、第三大加强筋141的厚度为D14、第三小加强筋142的厚度为d14、且它们的厚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D12=D14,d12=d14;2D13> D12,d13> d12。

具体地,第一横向瓦楞层12、第二横向瓦楞层13、第三横向瓦楞层14内部的加强筋形成的缝隙中还填充有减振材料,作为优选,在减振材料中靠近纸板的位置还可以添加承重球,以进一步提高该瓦楞纸板的承重强度。

具体地,第一纵向瓦楞层11和第二纵向瓦楞层15内部的加强筋形成的缝隙中还填充有隔热材料。

具体地,第一纸板1和第六纸板6选用阻燃材料。

具体地,第一纸板1和第六纸板6的外侧面涂覆有防水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