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可热收缩包装物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3766发布日期:2019-01-14 19:2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无尘可热收缩包装物件的制作方法
几十年来已知的是,在无缝可热收缩膜管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上提供松散的粉尘,例如松散的玉米淀粉粉尘,该无缝可热收缩膜管被转换成用于包装肉的可热收缩袋。在制造过程中,在厚的环形无缝膜“带”从环形模具被挤出之后,即,在带经历固态取向(solid-stateorientation)以形成可热收缩膜管之前,立即将粉尘施加到厚的环形无缝膜“带”的内侧。管的内侧表面上的粉尘的存在有利于可热收缩膜的制造和随后的膜处理,包括(a)印刷,(b)转换为包装物件,(c)在包装机器上处理所得到的包装物件,包括打开包装物件和将产品插入到包装物件中。在例如经由密封和切割将可热收缩膜管的串(strand)转换成个体化的包装物件(例如,袋)期间,将粉尘施加到可热收缩膜管的外侧。在用肉产品填充包装物件的过程期间,在可热收缩膜管外侧上的粉尘的存在有利于个体化的包装物件的随后处理。更特别地,在个体化的包装物件的外侧表面上粉尘的存在降低了膜与膜摩擦系数,即,充当滑动剂(slipagent),即润滑剂,从而允许个体化的包装物件容易滑动并且容易从彼此以及从机器表面释放。例如,当使用盒中的袋的堆叠来包装肉产品时,个体化的袋中的每个的外侧表面上的粉尘的存在允许顶部袋从袋的堆叠被容易地移除以便用产品填充。在袋外侧上没有粉尘的情况下,顶部袋可能会粘附到下一袋(即,紧接地位于顶部袋下方的袋)达这样的程度,使得当顶部袋从堆叠被移除并且被移除到装载站时,下一袋移动离开该堆叠。也就是说,当顶部袋被移动到装载站时,下一袋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移动离开袋的堆叠。下一袋的这种不期望的移动可以在以下范围中:仅仅略微移动离开袋的堆叠,一直到与顶部袋一起移动到产品装载站。在袋的外侧上没有粉尘的情况下,顶部袋到装载站的移动将很可能使下一袋移动成至少与剩余的袋的堆叠不对齐,并且在至产品装载站的距离的部分处。无论其是手动地还是经由自动化执行,顶部袋的外侧表面和下一袋的外侧表面上的粉尘有助于在不显著干扰下一袋的位置的情况下从袋的堆叠移除顶部袋。此外,在带状叠瓦(shingled)袋中,在将产品放置在粘附到(一个或多个)带的下游袋(即,“第一袋”)内部之后,粘附到(一个或多个)带的所有袋的外侧表面上的粉尘的存在允许现在包含产品的第一袋从(一个或多个)带上被拉出,而对(一个或多个)带上的上游的下一袋(即“第二袋”)的干扰很小或没有干扰,从而有利于将下一个产品装载到第二袋中。这种对装载的有利对于在手动和自动产品装载两者都发生。所得到的装载的第一袋然后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带被移除并且被手动地抑或自动地进一步处理,包括运输到真空室,在该真空室中,当产品保留在其中的同时将大气(atmosphere)从袋中抽空,然后用热封来封闭袋,并且将多余的袋管切断并丢弃或回收。在美国专利3,958,391号(kujubu)、4,580,393号(furukawa)和4,640,081号(kawaguchi等人)中描述了用于真空包装肉和放置在可热收缩袋中的其他产品的机器和方法,所述文献中的每者特此以其整体并入。在位于(一个或多个)带上的第一袋装载有产品并从(一个或多个)带被移除并运送以进行进一步的包装操作之后,然后将第二袋定位以用于产品装载,然后第二袋被打开,并且然后被装载有产品,然后使所得到的装载的第二袋从(一个或多个)带脱离并向下游移动以进行进一步包装操作,正如第一袋那样。粉尘有利于这些包装操作。在管的内侧表面上的粉尘有助于制造可热收缩膜管。如果在过程中使用粉尘来制作如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管,则通过穿过环形模具的中心的通道来将粉尘提供到环形挤出物的内侧。在环形挤出物从环形模具挤出后,立即将粉尘施加至管的内侧。从环形模具出来的环形挤出物在本文中称为“带”。环形带是厚的并且尚未固态取向,并且因此尚且不是可热收缩膜。在环形带从模具中出来之后不久,粉尘接触环形带的内侧表面。环形带由冷却液急冷(quench)。一旦急冷,环形带就会折叠成其平放构造。处于平放构造的环形带从而可以在呈带状形式时经历附加的可选处理,例如,辐照、挤出涂覆等。然而,在制作可热收缩膜时,呈平放构造的环形带然后被再加热至其软化温度(例如,经由通过85-90℃的热水浴的通道),所得到的软化的环形带然后传送通过以每分钟x米的表面速度旋转的第一对轧辊,接下来,环形膜通过下列两种方式被拉伸:通过围绕所捕获的空气气泡传送来横向地拉伸,以及通过以更高的表面速度(例如,每分钟x+y米)旋转的第二组轧辊来纵向地拉伸。所捕获的空气以这样的量存在:迫使软化的环形带足够地横向膨胀和打开以引起所期望水平的固态横向取向。轧辊的相对表面速度与来自围绕所捕获的空气气泡的膨胀的增加的机器方向路径长度组合,产生所期望水平的固态机器方向取向。软化管内侧的粉尘的存在有利于软化带的打开,因为在没有粉尘的情况下带可能会“粘连(block)”,即,对打开以允许空气的插入以在横向方向上使带膨胀存在显著的阻力。如果带粘连,则固态取向过程失败。因此,在带内侧提供粉尘的第一原因是允许在固态取向过程开始时打开软化的带。在固态取向之后,将所得到的无缝环形可热收缩膜管折叠成平放构造并卷绕在辊上。这种处于平放构造的环形可热收缩膜管然后能够被展开并且经由切割和密封而转换成多个袋或套,即,转换成多个包装物件。在将可热收缩膜管转换成包装物件(袋和套)期间,如上文所描述的,粉尘被添加到管的外侧表面。然而,添加到环形挤出物内侧的粉尘提供下列两者:足够的粉尘以确保软化的管在固态取向过程开始时容易打开,以及足够的粉尘以确保在解绕所卷绕的平放无缝可热收缩膜管、接着进行切割和密封操作以将膜管转换成可热收缩的包装物件时,所得到的包装物件容易打开以用于将产品插入到其中的随后操作。应当注意的是,形成可热收缩膜管的软化带的固态取向使管的内侧表面的表面面积增加了总膜取向的量。例如,经受与3x机器方向固态取向相结合的3x横向固态取向的带导致管的内部表面面积是带的内部表面面积的9倍。在挤出之后立即在带内供给的粉尘的量必须足够起到不仅仅是允许打开软化的环形带的作用。也就是说,所添加的粉尘量必须足够防止可热收缩膜管的内侧表面对其自身的粘连,使得在将管转换成包装产品之后可以打开管以便插入产品。尽管玉米淀粉粉尘和/或由任何其他适合的材料制作的粉尘提供了针对制造和使用可热收缩袋所需要的上述滑动和抗粘连属性,但是将粉尘施加到管外侧期间,因为粉尘失去了其至管的外侧表面的粘附力所以粉尘逃逸到工厂中,以及在至包装物件的转换期间粉尘从管的内侧逃逸。逃逸到工厂中的粉尘传送到管或包装物件所处的任何周围环境中。结果是,在空气中以及在空气过滤器的表面、设备,建筑物表面等上具有粉尘。此外,由于玉米淀粉粉尘是有营养的,所以当被提供有粉尘作为食物来源时,微生物可以被维持和繁殖。在将肉产品放置于包装物件内和从包装物件外侧冲洗掉粉尘之前,粉尘也损害包装物件的美学外观。因此,将期望的是,在不使用粉尘的情况下为管和包装物件提供期望的滑动和抗粘连属性。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无尘但具有所期望的滑动和抗粘连属性的可热收缩膜管。这些现有技术的可热收缩膜管已经被用作包装膜,但尚未被转换为可热收缩袋和套(包括无缝管或由无缝管制作)以用于肉产品的包装。相反,相对于用于肉和其他产品的包装的可热收缩袋和套,这些现有技术的可热收缩膜被制造为无缝管以便提供可热收缩特性,但是可热收缩膜管在机器方向上被切割以打开管,以导致平膜产品,该平膜产品作为平膜被卷绕并且然后在各种包装应用中解绕并作为平膜使用。此外,这些平膜具有小于1.6密耳的总膜厚(收缩前)。这些现有技术的平膜已经被用于食品和非食品物体的包装,并且在85℃下通常展现如下自由收缩:在纵向方向(即,机器方向)上从5%至15%,且在横向方向上从5%至20%。此外,由于这些现有技术的无尘、可热收缩的平膜不以管的形式转换成包装物件(其中管以平放构造放置,平放的管必须打开以便被填充有产品),这些可热收缩的平膜不经受与在上文描述的可热收缩袋的制造和使用中存在的释放要求相同的释放要求。相反,仅有的释放要求在于从辊展开平膜,这与在由平放构造的管(特别是在膜处理期间已经在辊上和/或已经以平放构造被传送通过轧辊的处于平放构造的管)制作的包装物件的打开中的释放要求不同并且与其相比对粘连的敏感性更小得多。技术实现要素:用于肉包装的可热收缩包装物件具有相对厚的热密封层,其包括相对低密度的聚合物成分(polymericcomposition)。已经发现的是,在现有技术的无尘可热收缩膜中使用的滑动和抗粘连组分的组合不足够提供向用于包装肉的可热收缩包装物件(即,可热收缩包装物件,其包括处于平放构造的多层可热收缩膜管,该膜管具有被热密封到其自身的内侧热密封层)提供可打开性所需要的抗粘连特性。这个发现证实了用于包装肉的市售可热收缩袋在内和外侧表面上具有粉尘的原因。在现有技术的无尘可热收缩膜中使用的滑动和抗粘连组分的组合不需要满足包括处于平放构造(其中第一平放侧与第二平放侧接触)的多层可热收缩膜管的包装物件的可打开性能,因为现有技术的无尘可热收缩膜尚未用于制作这种包装物件。使用现有技术的无尘可热收缩膜来制作包括处于平放构造的多层可热收缩膜管的包装物件的尝试已经导致了失败,因为包装物件在标准可打开性条件下被粘连(即,将不会打开)。另外,消除玉米淀粉粉尘、木薯粉尘等的使用(i)通过消除食物来源减少微生物的生长(ii)提供更清洁的产生区域和改善的工作环境(iii)减少设备和传感器的污染(iv)减少对空气过滤器的需求(v)减少设备的磨损,并且(vi)延长热密封设备的使用寿命(vii)减少或消除辊中的空气(viii)减少或消除膜折皱和薄边边缘(feathered)(ix)改善可热收缩膜管和由其制作的包装物件的装载和处理的一致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包装物件,其包括处于平放构造的可热收缩膜管。可热收缩膜管具有与第二平放侧接触的第一平放侧。可热收缩膜管包括多层可热收缩膜,其包括(a)包括密封层聚合物成分的内侧热密封层,和(b)包括外侧层聚合物成分的外侧层。内侧热密封层被热密封至其自身。内侧热密封层的第一部分在包装物件的第一平放侧上,并且内侧热密封层的第二部分在包装物件的第二平放侧上,其中热密封层的第一部分与热密封层的第二部分接触。热密封层包括密封层聚合物成分,其包括具有小于0.92g/cm3的平均密度的聚烯烃。内侧热密封层具有至少0.1密耳的厚度。内侧热密封层还包括:(a)(i)抗粘连颗粒,基于总层重量,所述抗粘连颗粒的量为至少2000ppm,抗粘连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的平均粒度;(a)(ii)基于总层重量至少1200ppm的量的在内侧密封层中的快速喷霜(blooming)剥离剂(脱模剂,releaseagent),快速喷霜剥离剂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芥酸酰胺、油酰胺、月桂酰胺、月桂酸酰二乙醇胺(lauricdiethanolamide)、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甘油单油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以及(a)(iii)在内侧密封层中的缓慢喷霜剥离剂,基于总层重量,所述缓慢喷霜剥离剂的量为至少1200ppm,缓慢喷霜剥离剂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硬脂酰胺、双硬脂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硬脂基硬脂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芥烯基芥酸酰胺(erucylerucamide)、山嵛酸酰胺(behanamide)、亚乙基双油酰胺、油烯基棕榈酰胺、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硬脂酸酯、单硬脂酸酯(monostearate)、二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聚甘油硬脂酸酯、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包装物件具有开放端。抗粘连颗粒、快速喷霜剥离剂和缓慢喷霜剥离剂以一定的量存在于多层可热收缩膜的内侧热密封层中,使得包装物件在标准打开测试中打开,其中多层可热收缩膜管的串已经被储存成处于平放构造同时围绕具有8.9cm的直径的芯卷绕达7天,其中多层可热收缩膜管的串卷绕到芯上达到50cm的辊直径,其中膜以平放管宽度的179gm/cm的张力被卷绕,最后,管的距离芯2.54cm的一部分被转换成包装物件同时管保持处于平放构造。所得到的包装物件被提供有开放顶部,其具有横向于管的长度的开放顶部边缘,其中包装物件的下部平放外侧表面与支撑平台的上部水平表面处于平放接触,支撑平台具有比包装物件的宽度更宽的线性前边缘,并且支撑平台具有比包装物件更长的长度。包装物件的下部平放外侧表面通过成对的带与支撑平台的上部水平表面粘附接触,该成对的带各自具有6mm的宽度以及根据afera4001-ed.9/79测量的至少90g/6mm的对钢的粘附力,其中所述带中的每者在垂直于物件的开放顶部边缘的方向上从包装物件的线性前边缘延伸1.5英寸。带被定位在支撑平台的上水平表面上,使得每个带具有中心线,该中心线被放置在对应于横过管的平放宽度的距离的33.3%的位置处。包装物件的开放顶部唇部平行于支撑平台的前边缘并且在其正上方。包装物件在同时经受下列情况下打开:(i)从拉瓦尔空气喷嘴输送的0.5秒的空气流(burst),该空气喷嘴具有28.9nm3/h(=17scfm)的空气消耗,空气喷嘴被定位成沿着中心线从支撑平台倾斜15度,空气喷嘴具有被定位在距离包装物件的唇部3英寸处的尖端,其中空气喷嘴瞄准包装物件的开放顶部唇部,和(ii)来自空气刀的2秒的空气流,所述空气刀被定位成平行于支撑平台并与支撑平台重合,空气刀具有距离包装物件的唇部5.5英寸的排放线,空气刀具有76.5nm3/h(=45scfm)的空气消耗。第二方面涉及包装物件,所述包装物件包括:(a)可热收缩膜管,所述可热收缩膜管具有内侧热密封层,该内侧热密封层包含密封层聚合物成分、抗粘连颗粒、快速喷霜剥离剂和缓慢喷霜剥离剂,和(b)外侧层,所述外侧层包括如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外侧层聚合物成分,其中,外侧层具有外侧表面,根据astmd1894测量,所述外侧表面具有小于0.8的峰值摩擦系数,并且根据astmd1894测量,内侧层也具有小于0.8的峰值摩擦系数。第三方面涉及包装物件,所述包装物件包括:(a)可热收缩膜管,所述可热收缩膜管具有内侧热密封层,该内侧热密封层包含密封层聚合物成分、抗粘连颗粒、快速喷霜剥离剂和缓慢喷霜剥离剂,和(b)外侧层,所述外侧层包括如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外侧层聚合物成分,其中,外侧层包括外侧层聚合物成分,并且其中,外侧层具有外侧表面,根据astmd1894测量,所述外侧表面具有小于0.6的瞬时摩擦系数,并且根据astmd1894测量,内侧层也具有小于0.6的瞬时摩擦系数。第四方面涉及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在两个带串(strandoftape)上的成组的覆瓦状(imbricated)包装物件。所述带串中的每者具有粘性表面和没有粘性的相反的表面。所述包装物件中的每者是根据上文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所述包装物件中的每者具有基本相同尺寸的两个覆盖(overlying)侧。所述包装物件中的每者具有固定到两个所述带的粘性表面的一侧。包装物件中的每者的开放端与所述组中的所有其他包装物件关于带处于相同的方向。粘附到带上的每个相继包装物件相对于该组的其他包装物件偏移并覆盖下面的包装物件的开口。带彼此间隔开并彼此平行。第五方面涉及用于包装多个单独的肉产品的过程。该过程包括(a)将多个单独的肉产品中的每个放置于具有开放顶部的对应的多个单独的包装物件中的每个中以产生多个部分包装的产品,对应的单独的包装物件中的每个是无尘的并且是根据如上文所阐述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1,部分包装的产品包括第一部分包装的产品和第二部分包装的产品,(b)将第一台板(platen)移动到装载区中,所述第一台板处于连续运动状态;(c)将第一部分包装的产品放置到第一台板上,同时所述第一台板移动通过装载区;(d)(d)(i)使第一台板移动离开装载区,同时第一部分包装的产品保留在第一台板上;以及(d)(d)(ii)在第一台板保持处于连续运动的同时,促使第一真空室盖向下在第一台板上方并与第一台板接触以形成第一真空室,所述第一真空室在其中具有第一部分包装的产品;(d)(d)(iii)当第一真空室继续行进时,从第一真空室内抽空大气,包括从第一部分包装的产品内抽空大气;(d)(d)(iv)当第一真空室继续行进时,密封封闭第一部分包装的产品的单独的包装物件,同时所述大气保持从第一真空室被抽空以产生第一真空包装的产品;(d)(d)(v)当其上具有第一真空包装的产品的第一台板继续行进时,允许大气重新进入第一真空室;(d)(d)(vi)当第一台板继续行进时,将第一真空室盖与第一台板分离,并且(d)(d)(vii)当第一台板继续行进时,从第一台板移除第一真空包装的产品;(e)在第一台板已经移动离开装载区并且第二台板已经移动到装载区中之后,将第二部分包装的产品放置到第二台板上;以及(f)(f)(i)使第二台板移动离开装载区,同时第二部分包装的产品保持在第二台板上;(f)(f)(ii)在第二台板保持处于连续运动的同时,促使第二真空室盖向下在第二台板上方并与第二台板接触以形成第二真空室,所述第二真空室在其中具有第二部分包装的产品;(f)(f)(iii)当第二真空室继续行进时,从第二真空室内抽空大气,包括从第二部分包装的产品内抽空大气;(f)(f)(iv)当第二真空室继续行进时,密封封闭第二部分包装的产品的单独的包装物件,同时大气保持从第二真空室被抽空以产生第二真空包装的产品;(f)(f)(v)当其上具有第二真空包装的产品的第二台板继续行进时,允许大气重新进入第二真空室;(f)(f)(vi)当第二台板继续行进时,将第二真空室盖与第二台板分离,以及(f)(f)(vii)当第二台板继续行进时,从第二台板移除第二真空包装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可热收缩多层膜的截面视图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产生可热收缩多层膜管的过程的示意图,该可热收缩多层膜管可用于制作包装物件,诸如是图1的膜。图3是由图1的膜管制作的可热收缩的端密封袋的示意图。图4是通过图3的截面4-4截取的图3的袋的截面图。图5是也由图1的膜管制作的可热收缩的侧密封袋的示意图。图6是通过图5的截面6-6截取的图5的侧密封袋的截面图。图7是可热收缩的口袋(pouch)的示意图,其也可以由图1的膜管制作。图8是通过图7的截面8-8截取的图7的可热收缩的口袋的横向截面图。图9是通过图7的截面9-9截取的图7的可热收缩口袋的纵向截面图。图10是可热收缩的端密封贴片(patch)袋的示意图。图11是通过图10的截面11-11截取的图10的贴片袋的截面图。图12是可热收缩的侧密封贴片袋的示意图。图13是通过图12的截面13-13截取的图12的侧密封贴片袋的截面图。图14示出了“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透视图。图15示出了图14的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16示出了图14的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侧视图。图17示出了图14的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端视图。图18示出了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透视图,其上具有处于平放构造的端密封袋,即,准备好进行可打开性测试。图19示出了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俯视图,其上具有处于平放构造的端密封袋,即,准备好进行可打开性测试。图20示出了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侧视图,其上具有处于平放构造的端密封袋,即,准备好进行可打开性测试。图21示出了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的端视图,其上具有处于平放构造的端密封袋,即,准备好进行可打开性测试。图22示出了在开始可打开性测试两秒后,图18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透视图,其中袋通过可打开性测试。图23示出了图22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俯视图。图24示出了图22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侧视图。图25示出了图19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端视图。图26示出了在开始可打开性测试两秒后,图18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透视图,其中袋未通过可打开性测试。图27示出了图26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俯视图。图28示出了图26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侧视图。图29示出了图26的可打开性装置和袋的端视图。图30是要在包装物件可打开性装置上使用的空气喷嘴的透视图。图31是要在包装物件可打开性装置上使用的空气刀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膜”在一般意义上用于包括塑料卷幅,无论它是膜还是片。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装”是指包装在诸如膜的包装材料中的产品。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装物件”是指适合于用于包装待放置在包装物件内部的产品的制造的物件。袋和套是可用于包装肉产品的包装物件的示例。袋可以是端密封袋、侧密封袋、l形密封袋或口袋。套可以是无缝套、或后接缝(backseamed)套。后接缝套包括具有后接缝带的对接密封套、搭接密封套和鳍部密封(fin-seal)套。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密封层(seallayer)”“密封层(sealinglayer)”、“热密封层”和“密封剂层”是指一个或多个外膜层,其涉及将膜密封到其自身、相同或另一膜的另一膜层、和/或不是膜的另一物件。还应当认识到的是,通常,将膜密封到其自身或另一膜可以涉及膜的多达外部3密耳。关于仅具有鳍部型密封(与搭接型密封相反)的包装,短语“密封剂层”通常是指包装的内侧膜层,以及在密封剂层内侧表面的3密耳内的支撑层,内侧层经常还用作食品包装中的食品接触层。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密封”是指膜表面的第一区域到膜表面的第二区域的任何密封,其中,通过将区域加热到至少它们各自的密封开始温度来形成密封。加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来执行,诸如,使用热线、热刀、加热棒、热空气、红外辐射、超声密封等。更优选地,密封由热线和/或热刀来形成。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静态搭接密封是可用于由本发明的膜形成包装的另一密封。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包括具有小于xg/cm3的密度的聚合物成分的层”是指将在该层中所有(一种或多种)聚合物聚集在一起但不包括该层中的非聚合物组分,该层中(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的密度基于重量百分比取平均,所得到的平均值小于0.92g/cm3。相同的分析适用于密度范围。如果混合不同的聚合物以制作热密封层由其制作而成的聚合物成分,则聚合物成分的密度是以混合聚合物的比例的聚合物的混合物的密度。在确定第一聚合物成分的密度时不包括诸如抗粘连化合物的固体材料。例如,内侧层聚合物成分的密度是内侧层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中的每种的密度的加权平均。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膜层包括......”是指在整个层截面中、以及在层的两个外主表面上具有所叙述的组分的膜层。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管”是指无缝膜管或呈具有后接缝带的搭接接缝管、鳍部密封管或对接密封管的形式的后接缝管。如本文所使用的,关于膜管和由其制作的包装物件,短语“平放构造”是指这样的管或包括管的包装物件:其处于变平的状态,具有沿侧边缘彼此连接的第一平放侧和第二平放侧,侧边缘可以是折皱边缘或密封边缘。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取向”,当与可热收缩的膜和管有关地使用时是指包含聚合物的材料,其已经在处于固态时但在升高的温度(取向温度)下被拉伸,接着通过在基本上保持拉伸尺寸的同时冷却材料而被“设定(set)”成拉伸构造。通过随后将不受限制的、未退火的、取向的包含聚合物的材料加热至其软化点(即,执行固态取向的温度),产生了热收缩。更特别地,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取向”是指取向的膜,其中,固态取向能够以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产生,包括捕获气泡方法和拉幅机方法。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取向比”是指塑料膜材料在若干方向上膨胀的程度的乘积,所述若干方向通常是两个彼此垂直的方向。在机器方向上的膨胀在本文中称为“牵拉(drawing)”,而横向方向上的膨胀在本文中称为“拉伸”。对于称为“带”的通过环形模具挤出以形成无缝未取向管的膜管,通过如下来获得拉伸:将带加热至其软化温度,接着将带传送越过所捕获的空气气泡以从而“吹”所述带,以在制作可热收缩膜时产生横向取向。对于这样的膜,通过如下来获得牵拉:使膜传送通过两组被提供动力的轧辊,其中下游组比上游组具有更高的表面速度,其中所得到的牵拉比是下游组的轧辊的表面速度除以上游组的轧辊的表面速度。取向度也称为取向比,或者有时称为“拉长比”,其是机器方向(md)上的取向乘以横向方向(td)上的取向。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聚合物”是指聚合反应的产物,并且包括均聚物、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通常,膜的层可以包括基本上单一聚合物,或者可以具有又附加的聚合物与其在一起,即,与其混合。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共聚物”是指通过至少两种不同单体的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例如,术语“共聚物”包括乙烯和α-烯烃(诸如1-己烯)的共聚反应产物。然而,术语“共聚物”还包括例如乙烯、丙烯、1-己烯和1-辛烯的混合物的共聚。如本文所使用的,根据多种单体所识别的共聚物,例如“丙烯/乙烯共聚物”,是指其中任一单体可以以比另外一种或多种单体更高的重量或摩尔百分比共聚的共聚物。然而,所列出的第一单体优选地以比所列出第二的单体更高的重量百分比聚合,并且对于三元共聚物、四元共聚物等的共聚物,优选地,第一单体以比第二单体更高的重量百分比共聚,并且优选地,第二单体以比第三单体等更高的重量百分比共聚。如本文所使用的,根据产生共聚物的单体来识别(即,命名)共聚物。例如,短语“丙烯/乙烯共聚物”是指通过丙烯和乙烯两者在有或没有附加(一个或多个)共聚单体的情况下的共聚产生的共聚物。如本文所使用的,关于共聚物的化学身份采用“/”的术语(例如“乙烯/α-烯烃共聚物”)识别共聚以产生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如本文所使用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等同物。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非均相(heterogeneous)聚合物”是指分子量变化相对大并且成分分布变化相对大的聚合反应产物,即,例如,使用常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的典型聚合物。非均相聚合物可用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膜的各种层。尽管存在一些例外(诸如tafmer®),由三井石油化学柱式会社(mitsuipetrochemicalcorporation)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产生的线性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非均相聚合物通常包含相对多样的链长和共聚单体百分比。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均相(homogeneous)聚合物”是指相对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相对窄的成分分布的聚合反应产物。均相聚合物可用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多层膜的各种层。均相聚合物在结构上不同于非均相聚合物之处在于,均相聚合物展现链内共聚单体的相对均匀的排序、所有链中序列分布的镜像、以及所有链的长度的相似性,即,较窄的分子量分布。此外,均相聚合物通常使用茂金属或其他单中心型催化剂来制备,而不是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来制备。更特别地,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表征,诸如分子量分布(mw/mn)、成分分布宽度指数(cdbi),以及窄熔点范围和单熔点表现。也被称为多分散性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定。可用于本发明的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通常具有小于2.7的(mw/mn);优选地,从约1.9至2.5;更优选地,从约1.9至2.3。这样的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成分分布宽度指数(cdbi)将通常大于约70%。cdbi被定义为具有在中值总摩尔共聚单体含量的50%(即,±50%)内的共聚单体含量的共聚物分子的重量百分比。不包含共聚单体的线性聚乙烯的cdbi被定义为100%。成分分布宽度指数(cdbi)经由升温淋洗分级(tref)技术来确定。cdbi确定清楚地将本发明中使用的均相共聚物(如通过通常高于70%的cdbi值评估的窄成分分布)与诸如vldpe的市售的非均相聚合物进行区分,市售的非均相聚合物通常具有如通过通常小于55%的cdbi值评估的宽成分分布。共聚物的cdbi容易根据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技术获得的数据来计算,所述已知的技术例如像tref,其例如如wild等人在j.poly.sci.poly.phys.ed.,vol.20,p.441(1982)中描述的。优选地,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具有大于约70%的cdbi,即,从约70%至99%的cdbi。与“非均相共聚物”(即具有小于55%的cdbi的聚合物)相比,这样的均相聚合物展现相对窄的熔点范围。优选地,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展现基本上单一的熔点特性,如通过差示扫描比色法(dsc)所确定的,其具有从约60℃至105℃的峰值熔点(tm)。优选地,均相共聚物具有从约80℃至100℃的dsc峰值tm。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基本上单一熔点”是指,如通过dsc分析确定的,以重量计的至少约80%的材料对应于在从约60℃至105℃范围内的温度处的单个tm峰值,并且基本上没有显著部分的材料具有超过约115℃的峰值熔点。dsc测量在perkinelmersystem7热分析系统上进行。所报告的熔融信息是第二熔融数据,即样品以10℃/min的编程的速率被加热到低于其临界范围的温度。然后以10℃/min的编程的速率将样品再加热(第二次熔融)。较高熔融峰值的存在对诸如雾度的膜属性是有害的,并且损害了最终膜的密封开始温度的有意义降低的可能性。通常,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通过乙烯与任何一种或多种α-烯烃的共聚来制备。优选地,α-烯烃是c3-c20α-单烯烃,更优选地,是c4-c12α-单烯烃,又更优选地是c4-c8α-单烯烃。又更优选地,α-烯烃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丁烯-1、己烯-1和辛烯-1,即,分别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最优选地,α-烯烃包括辛烯-1和/或己烯-1与丁烯-1的混合。用于制备和使用均相聚合物的过程在美国专利5,206,075号、美国专利5,241,031号和pct国际申请wo93/03093中公开,其中每篇文献特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于此。关于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产生和使用的进一步细节在pct国际公布号wo90/03414和pct国际公布号wo93/03093中公开,这两篇文献都将exxonchemicalpatents,inc.指定为申请人,并且这两篇文献都特此各自以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于此。在lai等人的美国专利5,272,236号和lai等人的美国专利5,278,272号中公开了又另一种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两者都特此各自以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于此。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聚烯烃”是指任何聚合的烯烃,其可以是直链的、带分支的、环状的、脂族的、芳族的、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更特别地,术语“聚烯烃”包括烯烃的均聚物、烯烃的共聚物、烯烃与可与烯烃(诸如,乙烯基单体)共聚的非烯族共聚单体的共聚物、其改性聚合物等。具体示例包括聚乙烯均聚物、聚丙烯均聚物、聚丁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丁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改性聚烯烃树脂、离聚物树脂、聚甲基戊烯等。改性聚烯烃树脂包括通过共聚烯烃的均聚物或其具有不饱和羧酸(例如,马来酸、富马酸等)的共聚物或其衍生物(诸如,酸酐、酯或金属盐等)制备的改性聚合物。其还可以通过在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中并入不饱和羧酸(例如马来酸、富马酸等)或其衍生物(诸如酸酐,酯或金属盐等)来获得。如本文所使用的,识别聚合物的术语,诸如“聚酰胺”、“聚酯”、“聚氨酯”等,不仅包括包含由聚合以形成所命名类型聚合物的已知单体的重复单元得到的聚合物,而且还包括能够与已知单体共聚以聚合产生所命名聚合物的共聚单体、衍生物等。例如,术语“聚酰胺”包含下列两者:聚合物,其包括由单体(诸如,己内酰胺)得到的重复单元,所述单体聚合以形成聚酰胺;以及共聚物,其由己内酰胺与单体的共聚得到,该单体单独聚合时不导致形成聚酰胺。此外,识别聚合物的术语还包括这样的聚合物与不同类型的其他聚合物的混合物、混合等。然而,更优选地,聚烯烃是一种或多种未取代的烯烃的聚合产物,聚酰胺是一种或多种未取代的酰胺的聚合产物等。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指: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及极低和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和uldpe)的非均相材料;以及均相聚合物,诸如可从得克萨斯州baytown的exxonchemicalcompany获得的茂金属催化的exact®线性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树脂,和可从三井石油化学柱式会社获得的tafmer®线性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树脂。所有这些材料通常包括乙烯与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的共聚物,所述共聚单体选自c4至c10α-烯烃,诸如,丁烯-1(即1-丁烯)、己烯-1、辛烯-1等,其中,共聚物的分子包括具有相对少的侧链分支或交联结构的长链。此分子结构与常规的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形成对比,常规的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比它们各自的对应物(counterparts)具有更高的分支度(highlybranched)。通常已知为lldpe的非均相乙烯/α-烯烃具有通常在从约0.91克每立方厘米至约0.94克每立方厘米的范围中的密度。其他乙烯/α-烯烃共聚物,诸如可从thedowchemicalcompany获得的已知为affinity®树脂的长链分支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也作为可用于本发明中的另一类型的均相乙烯/α-烯烃共聚物而被包括。通常,乙烯/α-烯烃共聚物包括由从约80至99重量百分比的乙烯和从1至20重量百分比的α-烯烃的共聚得到的共聚物。优选地,乙烯/α-烯烃共聚物包括由从约85至95重量百分比的乙烯和从5至15重量百分比的α-烯烃的共聚得到的共聚物。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内层”和“内部层”是指多层膜的其两个主表面都直接粘附到膜的另一层的任何层。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外层”是指膜的其主表面中的少于两者直接粘附到膜的另一层的任何膜层。该短语包括单层和多层膜。在多层膜中,存在两个外层,每个外层具有粘附到多层膜的仅一个其他层的主表面。在单层膜中,仅存在一层,该层当然是外层,因为它的两个主表面都不粘附到膜的另一层。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内侧层”是指包装产品的多层膜的外层,其相对于多层膜中的其他层来说最接近产品。“内侧层”也参考通过一个或多个环形模具挤出的多个同心布置的层的最内层(其也是外层)而使用。内侧层也经常被称为“密封层”或称为“热密封层”。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外侧层”是指包装产品的多层膜的外层,其相对于多层膜的其他层来说距离产品最远。“外侧层”也参考通过一个或多个环形模具挤出的多个同心布置的层的最外层而使用。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机器方向”,在本文中缩写为“md”,是指膜的“沿着长度”的方向,即,在当在挤出和/或涂覆期间形成膜时膜的方向上。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横向方向”,在本文中缩写为“td”,是指横过膜的方向,其垂直于机器方向。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自由收缩”是指在85℃(=185℉)下收缩时10cm×10cm膜样品的尺寸变化百分比,其中根据astmd2732执行定量确定,如1990年astm标准年鉴的卷08.02、368-371页所阐述的,该参考文献特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于此。可以针对机器方向(“md”,其为膜被挤出的方向)或横向方向(“td”,其垂直于机器方向并直接横过膜被挤出的方向)来报告自由收缩测量值,或将自由收缩测量值报告为“总自由收缩”,其为md+td,即,加和在一起。可热收缩包装物件由可热收缩管制作。可热收缩管可以是无缝管或后接缝管。后接缝管是其中膜具有至其自身或带的长度方向密封的管。如果是后接缝的,则可以利用鳍部密封或搭接密封来形成管,或者可以将管膜对接密封到后接缝带。可热收缩管可用于制作可热收缩的包装物件,诸如,可热收缩的袋或可热收缩的套。袋类型包括端密封、侧密封、口袋(即,u形密封)和l形密封(通过折叠平膜并提供底部密封和一侧密封来制作)。袋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粘附于其上的贴片套可以是无缝的或后接缝的,后者包括鳍部密封、搭接密封,和利用后接缝带的对接密封。包装物件可用于包装各种各样的产品,它特别可用于肉产品的包装。典型的肉产品包括牛肉、猪肉、污物(foul)、鱼肉、羊肉等,并且包括新鲜肉产品和经处理的肉产品,诸如香肠。如果袋由其制作的膜的外侧层仅包含硅氧烷和/或颗粒抗粘连剂,并且不包含脂肪酸酰胺或蜡(wax),已经发现的是,与迁移性滑动剂或剥离剂(诸如,芥酸酰胺)被添加到袋的外侧层的情况相比,贴片膜的粘附更强得多。用于制作包装物件的膜是可热收缩的多层膜。在收缩之前,可热收缩膜可以具有从1.7密耳至20密耳、或从1.8至10密耳、或从1.9至5密耳、或从2至4密耳、或从2至3密耳、或从2至2.5密耳的总厚度。膜可以具有在85℃下的至少50%的总自由收缩(根据astmd2732测量)。该膜可以具有在85℃下的从50%至120%、或从55%至115%、或从60%至110%、或从65%至105%、或从70%至100%、或从75%至100%、或从80%至100%、或从85%至100%的总自由收缩率。在一个实施例中,膜管由具有下列层布置的膜制作:(内侧)密封/第一主体(bulk)/第一连接/o2-阻挡(barrier)/第二连接/第二主体/耐损(abuse)(外侧)在另一实施例中,膜管由具有下列层布置的多层膜制作:(内侧)密封/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接/o2-阻挡/第二连接/第二主体/耐损(外侧)由其制作可热收缩多层膜管的膜可以被部分地或全部地辐照以引发交联。在辐照过程中,膜经受带能辐射处理,诸如,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火焰、紫外线、x射线、γ射线、β射线和高能电子处理,这些处理引发经辐照的材料的分子之间的交联。在bornstein等人的美国专利4,064,296号中公开了聚合物膜的辐照,该文献特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于此。bornstein等人公开了使用电离辐射来交联膜中存在的聚合物。图2中所示出的挤出涂覆过程(下文描述)允许在辐照敏感的聚偏二氯乙烯o2-阻挡层和其他层在多层膜管的经辐照的交联的基底部分的顶部上挤出之前挤出和交联各种层,从而引起强度更高(stronger)的管膜,而所有层一起的完全共挤出、接着辐照可能会导致pvdc层降解,从而导致其氧气阻挡属性降低。为了产生交联,适合的辐射剂量的高能电子,优选地使用电子加速器,其中剂量水平通过标准剂量学方法确定。可以使用其他加速器,诸如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或谐振变压器。辐射不限于来自加速器的电子,因为可以使用任何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用于交联膜中的聚合物。优选地,以2-15mr、更优选2-10mr的水平辐照膜。如从用于本发明的优选膜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的,最优选的辐射量取决于膜成分、厚度等,以及其最终用途。外侧膜层是用于制作可热收缩包装物件的可热收缩膜管的外侧层。外侧层包含外侧层聚合物成分。外侧层聚合物成分可以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聚烯烃、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丙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酯和聚碳酸酯。外侧层聚合物成分可以具有如下的密度:小于0.92g/cc、或小于0.915g/cc、或小于0.912g/cc、或小于0.910g/cc、或小于0.909g/cc、或小于0.908g/cc、或小于0.907g/cc、或从0.900至0.915g/cc、或从0.900至0.912g/cc、或从0.900至0.910g/cc、或从0.902至0.909g/cc、或从0.904至0.908g/cc、或从0.905至0.907g/cc。期望的是提供不粘连到其自身的无尘外侧层,并且包装物件的外侧表面具有低摩擦系数。这可以通过将一种或多种快速喷霜或缓慢喷霜剥离剂(与用于热密封层相同,在下文描述)、聚硅氧烷和抗粘连颗粒混合到外侧层中来实现。外侧层可以包括滑动剂。滑动剂可以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聚硅氧烷(包括高分子量聚硅氧烷和/或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芥酸酰胺、油酰胺、硬脂酰胺、山嵛酸酰胺(behenamide)、氧化聚乙烯蜡、甘油单硬脂酸酯、金属硬脂酸盐(例如,硬脂酸钙、亚乙基双硬脂酰胺)、脂肪酸酰胺、氧化聚乙烯、脂肪酸酯和脂肪酸醇、以及蜡。基于外侧层的总重量,(一种或多种)滑动剂可以以下列总量存在于外侧层中:从1,000至15,000ppm、从1,500至12,000ppm、从2,000至10,000ppm、从2,000至8,000ppm、从2,000到6,000ppm、从2,500到5,000ppm。在外侧层中使用聚硅氧烷和/或抗粘连颗粒优选于在外侧层中使用剥离剂,因为剥离剂可能会干扰外侧层的印刷。已经发现的是,单独的聚硅氧烷、或聚硅氧烷与抗粘连颗粒的组合能够为外侧层提供所期望的滑动和抗粘连属性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可印刷性,并且同时提供相对低的雾度。单独的聚硅氧烷(即,没有抗粘连颗粒并且没有释放或滑动助剂)能够满足并提供甚至更低的雾度,同时为包装物件提供所期望的滑动和抗粘连属性。对于有带的袋,外侧层中的单独的聚硅氧烷可以是足够的。对于堆叠的袋,聚硅氧烷与抗粘连颗粒的组合可以为包装物件提供所期望的滑动和抗粘连属性,并且这种组合增强了包装物件外侧层的性能,并为包装物件提供了容易印刷的外表面。单独的聚硅氧烷或聚硅氧烷与抗粘连颗粒的组合的存在,可以为包装物件提供良好的机械加工性。在实施例中,聚硅氧烷是外侧层中唯一的滑动剂。聚硅氧烷可以以从2,500至5,000ppm、或从3,000至4,000ppm的量存在于外侧层中。外侧层可以包括抗粘连颗粒,其可以具有至少3微米、或从3μ至25μ、或从3μ至15μ、或从3μ至12μ、或从3μ至9μ、或从3.5μ至6μ的平均粒度(根据astmd4664测量)。抗粘连颗粒可以以如下的量存在于内侧层中:从1500至20,000ppm,或从2000至15,000ppm、或从2500至12,000ppm、或从4000至10,000ppm、或从6000至9000ppm。外层可以进一步包括可印刷性增强剂,其包括极性聚合物。优选地,极性聚合物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乙烯/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优选地,基于外膜层的重量,可印刷性增强剂以下列量存在于外膜层中:从约1%至25%、更优选地从约2%至20%、又更优选地从约5%至15%、还又更优选地从约5%至10%。外侧层可以具有如下厚度:至少0.05密耳、或从0.05至1.5密耳、或从0.08至1密耳、或从0.09至0.8密耳、或从0.1至0.6密耳、或从0.13至0.4密耳、或从0.15至0.2密耳。热密封层是可热收缩膜管的内侧层。热密封层可以包含热密封聚合物成分,其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聚烯烃、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丙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酯和聚碳酸酯。热密封层包含密封层聚合物成分,其具有如下密度:小于0.92g/cc、或小于0.915g/cc、或小于0.912g/cc、或小于0.910g/cc、或小于0.909g/cc、或小于0.908g/cc、或小于0.907g/cc、或小于0.906g/cc、或小于0.905g/cc、或小于0.904g/cc、或小于0.903g/cc、或从0.900至0.915g/cc、或从0.900至0.912g/cc、或从0.900至0.910g/cc、或从0.901至0.909g/cc、或从0.902至0.908g/cc、或从0.903至0.907g/cc。内侧密封层还包括抗粘连颗粒、快速喷霜剥离剂和缓慢喷霜剥离剂,它们中的每者如在本文的各种位置中所描述的。将这些组分中的每种混合到膜中存在的聚合物组分中并与其一起挤出。抗粘连颗粒可以是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成分中的任何。基于总密封层重量,抗粘连颗粒以如下的量存在于内侧密封层中:至少2000ppm、或从1,500至20,000ppm、或从2,000至15,000ppm、或从2,500至12,000ppm、或从4,000至10,000ppm、或从6,000至9,000ppm。如由astmd4664确定,抗粘连颗粒具有相对大的平均(即,均值)粒度。抗粘连颗粒可以具有如下平均粒度:至少3μ、或从3μ至20μ、或从3μ至15μ、或从3μ至12μ、或从3μ至9μ、或从3.5μ至6μ。快速喷霜剥离剂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芥酸酰胺、油酰胺、月桂酰胺、月桂酸酰二乙醇胺、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甘油单油酸酯和甘油单硬脂酸酯。基于总层重量,快速喷霜剥离剂可以以如下的量存在于内侧密封层中:至少1200ppm、或从2,000至20,000ppm、或从2,500至15,000ppm、或从3,000至12,000ppm、或从4,000到10,000ppm、或从5,000到9,000ppm。替代性地,快速喷霜剥离剂可以具有单一脂肪酸链,其不饱和或在长度上小于约c16,或既不饱和又在长度上小于约c16。替代性地,缓慢喷霜剥离剂可以具有饱和且长度大于c16的单个脂肪酸链,或者饱的和或不饱和的多个脂肪酸链,其具有至少c20的总碳链长度。缓慢喷霜剥离剂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硬脂酰胺、双硬脂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硬脂基硬脂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芥烯基芥酸酰胺、山嵛酸酰胺、亚乙基双油酰胺、油烯基棕榈酰胺、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硬脂酸酯、单硬脂酸酯、二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聚甘油硬脂酸酯、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基于总层重量,缓慢喷霜剥离剂可以以如下的量存在于内侧密封层:至少1200ppm、或从2,000至20,000ppm、或从2,500至15,000ppm、或从3,000至12,000ppm、或从4,000至10,000ppm、或从5,000至9,000ppm。热密封层可以具有如下厚度:至少0.1密耳、或从0.15至5密耳、或从0.18至4密耳、或从0.2至2密耳、或从0.1至1.5密耳、或从0.2至1.1密耳、或从0.25至1密耳;或从0.3至0.8密耳、或从0.35至0.7密耳、或从0.35至0.6密耳、或从0.4至0.6密耳、或从0.4至0.6密耳、或约0.47密耳。多层可热收缩膜可以在管的内侧膜层和管的外侧膜层之间包含一个或多个中间层。中间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i)o2-阻挡层,(ii)用于将阻挡层粘附到内侧和/或外侧膜层的连接层,和(iii)用于为膜添加强度的主体层。o2-阻挡层可以由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制作:聚偏二氯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酰胺和聚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可以执行o2-阻挡层的设计和布置以实现任何期望的穿过膜的低水平氧气传输。一个或多个连接层可以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乙烯/羧酸共聚物、乙烯/酯共聚物和酸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通常,连接层相对薄,因为它们的目的仅仅是在两层之间提供化学相容的成分,否则该两层彼此不结合到期望的程度。一个或多个主体层可以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聚烯烃、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丙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酯和聚碳酸酯。主体层通常是相对厚的和/或由相对高强度的聚合物制作,因为主体层的目的是为膜添加强度、收缩(包括自由收缩以及收缩力)、抗穿刺性等。抗粘连颗粒是提供至内侧层并且可选地提供至外侧层的硬颗粒。尽管颗粒中的许多可以被完全嵌入层的厚度内并且从而不影响内侧表面或外侧表面,但颗粒中的至少一些从层的表面突出并引起表面在一定程度上“粗糙”,其中突出区域减少相邻膜表面彼此粘附的程度,并允许膜表面容易地在彼此上滑动。已经发现的是,对于具有由相对低密度的聚合物成分制作的相对厚的密封层、可热收缩包装物件,在相对高的装载下(至少2000ppm,基于层重量)需要相对大的抗粘连颗粒(例如,3微米以及以上),以便能够通过如下文所描述的标准可打开性测试打开管。抗粘连颗粒可以具有如下平均粒度:至少3微米(根据astmd4664测量),或从3μ至25μ、或从3μ至15μ、或从3μ至12μ、或从3μ至9μ、或从3.5μ至6μ。层olab尺寸:3-25;3-20;3.2-15微米;3.5至10微米;4至7微米;4至6微米;4.5至5.5微米。抗粘连颗粒可以以如下的量存在于内侧层:从1500至20,000ppm、或从2000至15,000ppm、或从2500至12,000ppm、或从4000至10,000ppm、或从6000至9000ppm。抗粘连颗粒可以由下列制作:天然二氧化硅、合成二氧化硅、硅酸盐、硅藻土、气相合成二氧化硅、沉淀合成二氧化硅、凝胶合成二氧化硅、钠钙硅酸盐、以及钠钙铝硅酸盐、滑石、高岭土、粘土、云母、硅酸盐、铝硅酸盐、二氧化硅、硅酸镁、硅酸钙、碳酸钙和氧化镁。具有1.4-1.6或1.45-1.55的折射率的抗粘连颗粒是优选的,因为具有在此范围内的折射率比在使用具有此范围之外的折射率的抗粘连颗粒的情况下导致更低雾度的可热收缩膜。如果管要被印刷,则在墨已经干燥之后但在卷绕之前施加粉尘。如果管不要被印刷,则在转换成袋之前立即展开管,其中在解绕之后但在转换之前施加粉尘。通过密封和切割管以形成端密封袋或侧密封袋来执行有粉尘的管(无论是印刷的还是未印刷的)的转换。可以使用脉冲型热密封机来执行密封。在密封之后,使用常规膜切割方法执行管的切割以形成离散的袋。对于许多用途,消费者和其他人将更高价值置于展现低水平的雾度的包装物件。雾度由贯穿整个膜厚度的透明度水平确定。如本文报告的,雾度测量使用astmd1003-13来确定。可热收缩膜可以具有如下雾度水平:小于15%、或小于12%、或小于10%、或从5%至10%。已经发现的是,由可热收缩膜所展现的雾度水平与在膜管的内侧层和外侧层中使用的抗粘连颗粒的量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成比例。通常,颗粒水平越高,雾度水平越高。使用具有从1.4至1.6、或从1.45至1.55的折射率的颗粒材料有助于最小化对来自抗粘连颗粒的对雾度的影响。已经发现的是,以相对受控的量(例如,基于层重量,高达约9,000ppm)使用相对大的颗粒(平均粒度为3μ至10μ)允许制作展现相对高的光泽度、同时具有所期望的滑动和抗粘连和可打开性特性的可热收缩膜。对于许多用途,消费者和其他人将更高的价值置于展现高光泽度水平的包装物件。光泽度主要由包装物件外侧表面的特性确定。如本文报告的,光泽度测量是使用astmd2457获得的镜面光泽度测量。为外侧层提供剥离剂、抗粘连颗粒和滑动剂可以降低由包装物件所展现的光泽度水平。已经发现的是,通过为外侧层提供单独的聚硅氧烷、或者聚硅氧烷与抗粘连颗粒的组合,可热收缩包装物件的外侧表面可以展现相对高的光泽度,而同时拥有所期望的抗粘连和滑动属性。以这种方式,镜面光泽度可以是至少70%(根据astmd2457测量)、或至少75%、或至少78%、或至少80%、或从80%至85%。期望的是,包装物件的外侧层具有低摩擦系数,使得其容易相对于其所接触的其他包装物件滑动,而不干扰其可能接触的任何其他包装物件。当使用盒或其他分配器中的堆叠的袋或带上的覆瓦状的袋时,这是特别重要的。还期望的是,包装物件的内侧层相对于其自身具有低摩擦系数,因为当包装物件管处于其平放构造时它与其自身接触。这允许空气在管的平放内侧表面之间自由移动,以防止空气在管通过轧辊传送期间被捕获或挤压,如在包装物件的印刷期间以及在可热收缩膜管转换成可热收缩包装物件(诸如,袋)期间所需要的。摩擦系数(cof)可以根据astmd1894来确定,astmd1894特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于此。包装物件的内侧表面和/或外侧表面可以具有如下峰值摩擦系数:小于0.8、或小于0.7、或小于0.6、或小于0.5、或从0.1至0.8、或从0.1至0.7、或从0.1至0.6、或从0.1至0.5。包装物件的内侧表面和/或外侧表面可以具有如下瞬时值摩擦系数:小于0.6、或小于0.5、或小于0.4、或小于0.3、或从0.1至0.6、或从0.1至0.5、或从0.1至0.4、或从0.1至0.3。尽管期望从包装物件上完全消除粉尘,但是可以将粉尘提供至用于制作包装物件的管的内侧,同时外侧保持无尘,或者可以将粉尘提供至包装物件的外侧,同时内侧是无尘的。如果在内侧上或在外侧上使用粉尘,则粉尘可以包括选自包括下列的组的至少一种成员: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滑石和二氧化硅。图1示出了多层可热收缩膜20的截面图。在下文的示例中,膜1-11号具有与图1中所示出的层数和布置相对应的截面。可热收缩膜20具有七层,其中第一层21是外膜层,其用作内侧产品接触层和热密封层。第二层22用作第一主体层。第三层23用作第一连接层。第四层24用作氧气阻挡层。第五层25用作第二连接层。第六层26用作第二主体层。第七层27用作耐损层。可热收缩膜管可以根据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过程产生。在图2中所示出的过程中,将固体聚合物珠(未示出)供给到多个挤出机28(为简单起见,仅示出了一个挤出机)。在挤出机28内部,聚合物珠被运送、熔融并脱气,接着将所得到的无气泡熔体运送到模具头30,并通过环形模具挤出,从而得到管32,管32可以为例如约15密耳厚并且包括密封层、第一主体层和第一连接层。通过模具头30内部的通道,连续的玉米淀粉粉尘流(从flintgroup获得的c-3170玉米淀粉;参见下文的表1中的ab10)以一速率被注射到管32的内部,使得玉米淀粉粉末沉积到管32的内侧表面上的量足够在如下两种情况下都防止管粘连到其自身:当管被折叠成平放构造时,以及在捕获气泡处理(trappedbubbleprocess)中的双轴取向之后,如下文所描述。放置于管内部中的粉尘的量可以是,例如,每100平方英寸的未取向管32的内侧表面约95毫克。可以使用的其他类型的粉尘包括木薯粉尘和马铃薯淀粉粉尘、滑石和二氧化硅。在用来自冷却环34的水冷却或急冷之后,管32被夹送辊36折叠,并且然后被供给通过由屏蔽件40围绕的辐照室(vault)38,其中用来自铁芯变压器加速器42的高能电子(即,电离辐射)辐照管32。管32被引导通过辊44上的辐照室38。优选地,管32被辐照到从约3至8mr的水平。在辐照之后,经辐照的管46被引导通过夹送辊48,接着,经辐照的管46被略微充气,得到捕获的气泡50。然而,在捕获的气泡50处,管没有被显著地纵向牵拉,因为轧辊52的表面速度与轧辊48的约为相同速度。此外,经辐照的管46仅被充气成足够提供基本上圆形的管而没有显著的横向取向,即,没有拉伸。略微充气的经辐照的管50被传送通过真空室54,并且然后被运送通过涂覆模具56。第二管状膜58从涂覆模具56被熔融挤出并被涂覆到略微充气的经辐照的管50上,以形成双层管状膜60。第二管状膜58优选地包括o2阻挡层,其不传送通过电离辐射。上述涂覆步骤的进一步细节大致如brax等人的美国专利4,278,738号中所阐述,该文献特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于此。在辐照和涂覆之后,将管膜60卷绕到卷绕辊62上。然后,在制作如最终期望的可热收缩管膜的过程中的第二阶段上,卷绕辊62被移除并作为解绕辊64被安装。来自解绕辊64的管状膜60被解绕,并在引导辊66上方传送,在此之后,双层管状膜60传送到包含热水70的热水浴槽68中。现在折叠的、经辐照的、经涂覆的管状膜60浸没在热水70(具有约185℉的温度)中达至少约30秒的保持时间,即,浸没达以便使膜达到用于双轴取向的所期望的温度的时间段。然后,将经辐照的管状膜60引导通过轧辊72,并吹入气泡74,从而横向地拉伸管状膜60。此外,在吹制即横向拉伸的同时,轧辊76在纵向方向上牵拉管状膜60,因为轧辊76所具有的表面速度高于轧辊72的表面速度。由于横向拉伸和纵向牵拉,产生经辐照的、经涂覆的双轴取向吹制管膜78,此吹制管优选地已经既以从约1:1.5至1:6的比例被拉伸,又以从约1:1.5至1:6的比例被牵拉。更优选地,拉伸和牵拉各自以从约1:2至1:4的比例执行。结果是,双轴取向为从约1:2.25至1:36,更优选地为1:4至1:16。在气泡74被保持在夹送辊72与76之间的同时,吹制管78被辊80折叠,并且然后被传送通过夹送辊76并跨过引导辊82,并且然后被卷到卷绕辊84上。惰辊86确保良好的卷绕。所得到的双轴取向的可热收缩膜管然后被解绕,并通过横过管的密封和切割被转换成可热收缩的袋。可选地,袋可以具有施加到外侧表面的印刷。在印刷过程中,在将管转换成袋之前,将墨施加到管上。除了防止取向的膜管的内侧粘连到其自身之外,在膜管内侧存在的玉米淀粉粉尘还允许管抵靠其自身滑动,并允许膜管内的空气在管内部移动,以使得当管传送通过在处理(包括印刷)中使用的轧辊时,减少或消除了管的折皱。此外,在将取向的膜管转换成袋期间,将相同的玉米淀粉粉尘施加到管的外侧。将玉米淀粉粉尘以约95毫克每100平方英寸的水平施加到管的外侧表面。玉米淀粉粉尘可以使用计量辊或重力供给而施加。当管处于平放构造时,玉米淀粉粉尘可以被施加到管的仅一侧。然后,当将有粉尘的可热收缩膜管卷绕以形成管的卷时,施加到一个平放侧的粉尘转移到另一个平放侧,同时第一平放侧接触卷绕的、有粉尘的、可热收缩膜管的卷中的第二平放侧。图3是处于平放构造的可热收缩的端密封袋160的示意图。端密封袋160由可热收缩膜无缝管162制作。图4是通过图3的截面4-4截取的袋160的截面图。一起观察图3和图4,袋160包括袋膜162、限定开放顶部的顶部边缘164、第一袋侧边缘166、第二袋侧边缘168、底部边缘170和端密封172。图5和图6一起示出了处于平放构造的可热收缩的侧密封袋180。图6是通过图5的截面6-6截取的袋180的截面图。如与图3和图4的端密封袋一样,侧密封袋180也由可热收缩膜管制作,但是在制作侧密封袋180时,无缝管已经在机器方向上被切开以形成袋顶部184,并且横过管被热密封以制作侧密封192和194,其中膜182的机器方向取向横向地横过侧密封袋180而延伸。一起观察图5和图6,侧密封袋180由袋膜182制作,袋膜182被热密封到其自身。侧密封袋180具有限定开放顶部的顶部边缘184、折叠的底部边缘190、第一侧密封192和第二侧密封194。图7示出了通过将两片分离的平膜密封在一起而制作的口袋类型的袋66。口袋类型的袋66具有开放顶部68、底部热密封70和底部边缘72、第一侧密封74和第一侧边缘76、第二侧密封78和第二侧边缘80。一起地,第一和第二侧密封74和76与底部密封70连接以形成“u形”密封,其将两片平膜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口袋类型的袋66。图7、图8和图9示出了通过将两片分离的平膜密封在一起而制作的口袋类型的袋266。在图7、图8和图9中,口袋266具有开放顶部268、底部热密封270和底部边缘272、第一侧密封274和第一侧边缘276、第二侧密封278和第二侧边缘280。一起地,第一和第二侧密封274和276与底部密封270连接以形成“u形”密封,其将两片平膜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口袋类型的袋266。图10和图11示出了处于平放构造的端密封贴片袋206。端密封贴片袋206是无缝管状膜212,贴片214和216粘附到其上。袋206具有端密封210和开放顶部208。每个贴片被限制在袋206的一个平放侧,其中端密封210是管状膜212到其自身的内侧层的密封。端密封210不通过贴片214或216中的任一者。另外,贴片214和216不一直延伸到端密封袋206的折叠的平放侧边缘中的任一者。图12和图13示出了处于平放构造的侧密封贴片袋218。侧密封贴片袋218由折叠的袋膜220制作,其上粘附有第一贴片230和第二贴片232。袋膜220具有无缝的(即,折叠的)底部边缘224、开放顶部222、第一侧密封226、和第二侧密封228,其中侧密封226和228中的每个是管到其自身的内侧层的密封。贴片230和232中的每个被限制在袋220的平放侧,其中贴片不延伸到侧密封226或228中的任一者,也不延伸到开放顶部222或折叠的底部224。在下列美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附加的贴片袋,下列美国专利文献中的每者特此以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于此:(a)us6,287,613;us6,383,537;us5,540,646;us5,545,419;us6,270,819;us6,790,468;us6,663,905;us6,296,886;us7,338,691;us5,534,276;us6,228,446;和us7,048,125。已经发现的是,抗粘连颗粒在管膜的外侧层的存在显著增强了“生坯(green)强度”(即,在贴片和管膜用在其之间的粘附剂彼此接触之后15分钟内,贴片膜与管之间的粘附结合的强度)。例如,可热收缩膜管的外侧层可以包括具有从3000微米至10,000微米的平均粒度的抗粘连颗粒,其中抗粘连颗粒以从3000至10,000ppm的量存在于外侧层中。结果可以是,贴片膜以在贴片膜施加到膜管的15分钟内测量的至少1磅/英寸贴片宽度的生坯结合强度粘附到膜管的外侧表面,相比而言在不存在抗粘连颗粒的情况下生坯结合强度为0.6磅/英寸贴片宽度。袋可打开性测试:装置和设置图14示出了标准袋可打开性测试设备300的示意图的透视图,其具有水平袋平台302,该水平袋平台302具有顶部表面304以用于支撑处于平放构造的袋310(见图18-图21)。袋平台302被设计成足够长并且足够宽以对待在测试装置300上测试可打开性的最长袋提供完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支撑。粘附到袋平台302的顶部表面304、在垂直于袋平台302的前边缘306的方向上从袋平台302的前边缘306向后延伸的是成对的袋保持带308,袋保持带中的每个沿袋平台302的长度向下延伸1.5英寸。见图15。通过在带308中的每个的背侧下方施加胶水或双面胶带,将带308中的每个“粘性侧朝上”地固定到袋平台302的顶部表面,即,将带308向下保持在袋平台302的顶部表面304上。袋保持带306中的每个具有6mm的宽度,其中带的“粘性侧”具有根据afera4001-ed.10/87测量的至少90g/6mm的对钢的粘附力。一种这样的带是bn39袋带,其从意大利sessaaurunca的bostontapess.p.a.获得。两条带308之间的间隔取决于被测试的袋的平放宽度。更特别地,沿着两条带308中的每条的中心向下延伸的中心线被间隔开的距离为被测试的包装物件的总平放宽度的三分之一。这种布置在图19中是容易地显而易见的,在图19中带306被间隔开袋310的平放宽度的三分之一。袋平台302的前边缘306的外面是安装支架312,安装支架312上安装有空气喷嘴314和空气刀316两者。空气喷嘴314具有沿袋的中心线定位的尖端,中心线相对于水平倾斜15°。空气喷嘴314具有被定位成距离袋310的唇部3183英寸的尖端。空气刀316具有与袋平台302重合的顶部表面(即,被取向成朝向袋310的表面)、以及平行于前边缘306和袋唇部318两者且与该两者距离5.5英寸的空气排放线。图14-图21中未示出的是用于向空气喷嘴314提供100psi的20.8scfm的干净、干燥的压缩空气的控制螺线管阀和空气导管,以及用于向空气喷嘴314和空气刀316提供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的控制螺线管阀和空气导管。图14-图21中还未示出的是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进行袋可打开性测试袋可打开性测试通过如下来执行:首先将可热收缩膜管储存成处于平放构造同时围绕8厘米直径的芯卷绕7天,其中多层可热收缩膜管的串被卷绕到芯上直到实现48厘米的总直径(芯加上卷绕的膜),其中膜管被卷绕到芯上直到达到19英寸的总直径(芯加上卷绕的膜管),其中膜管以179g/厘米平放管宽度的张力被卷绕,最后允许所卷绕的管保持在环境条件下达完整的7天,然后将膜管解绕,直到卷绕部距离芯1英寸。在那时,将一部分膜管移除并转换成端密封袋,并根据袋可打开性测试程序进行测试,如下文立即阐述的。然后将处于平放构造的包装物件放置在袋平台302的顶部表面304上,其中袋唇部318直接位于袋平台302的前边缘306上方。包装物件310具有至少3.5英寸的平放宽度以及至少4英寸的平放长度。包装物件310最初处于其平放构造中,其中下部平放侧通过成对的袋保持带308而被向下保持抵靠袋平台302的顶部表面304,袋保持带308中的每者沿着包装物件的长度向下延伸1.5英寸。该对带中的每者具有6mm的宽度和根据afera4001-ed.9/79测量的至少90g/6mm的对钢的粘附力。带中的每者在垂直于包装物件的开放顶部边缘的方向上从包装物件的线性前边缘延伸1.5英寸的长度,并且每个带具有放置在对应于横过包装物件的平放宽度的距离的33.3%的位置处的中心线,其中包装物件的唇部平行于支撑构件302的前边缘306并且在其正上方。此时,没有空气流通过空气喷嘴314或空气刀316,并且测试装置300上的包装物件310表现为如图18、图19、图20和图21中所示出。一旦包装物件被定位在平台302的顶部表面304上并通过带308被保持就位,则激励第一螺线管以将压缩空气供应到空气喷嘴314,并且同时激励第二螺线管以将压缩空气供应到空气刀316。压缩空气被供应到空气喷嘴达500毫秒,在这个时间第一螺线管断开,从而切断到空气喷嘴的进一步的空气。供应到空气刀的压缩空气持续2整秒,在这个时间之后,第二螺线管断开,从而切断到空气刀的进一步的空气。在通过空气刀316的两秒空气流结束时,如果包装物件被充气有空气,即,该物件表现为如图22、图23、图24和图25中所示出,则该包装物件被认为是“可打开的”。如在图22-图25中显而易见的,如果物件充气,则平放侧被传送通过空气刀316的空气流分离。另一方面,如果在通过空气刀316的两秒空气流结束时,包装物件310被认为是“不可打开的”,则该物件未被充气有空气,即,该物件表现为如图26、图27、图28和图29中所示出。如果管的内侧层粘附到其自身(即“粘连”)达到使得来自空气喷嘴接着空气刀的空气流不足以打开包装物件的程度,则导致这种表现。图30是要与测试装置300一起使用的空气喷嘴400的透视图。空气喷嘴400作为silvent1011不锈钢拉瓦尔喷嘴市售。空气喷嘴400具有1/8"外螺纹,具有中心孔402,该中心孔产生集中的超音速空气射流,并且围绕中心孔402具有六个发散槽404以用于生成层流空气流。六个鳍部406也围绕中心孔,其用于防止盲端静压力超过210kpa。silvent1011拉瓦尔空气喷嘴可以从在瑞典vevgatan15se-50464boras处的silventab获得。图31是要与测试装置300一起使用的空气刀420的透视图。空气刀420作为来自密歇根州warren的brauerclampsusainc的aluminiumstripairmoverse150市售。空气刀420使用来自从标准压缩机供应的小体积的压缩空气的能量,以使用康达效应将周围空气放大到高速、高体积、低压力的输出空气流。图32是包括袋452,454,456的有带的袋组件450的示意图,袋452,454,456被保持在覆瓦状袋的叠瓦组中(叠瓦袋,处于重叠关系),覆瓦状袋通过它们至平行的带458和460的粘附性侧的粘附而相对于彼此保持就位。这种覆瓦状袋组件450以包含供应到袋装载装置的数百或甚至数千个袋的长串提供。在uspn3,587,843、uspn3,698,547、uspn4,032,038和uspn4,076,122中公开了由带(诸如,图32中所示出的两个平行的带)保持的覆瓦状袋,以及包括这种在带上的覆瓦状袋的组件的使用以及它们在产品装载设备中的使用,所述文献中的每者特此以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于此。图33是旋转室真空机470的俯视图的示意图,该旋转室真空机已经几十年来用于包装各种各样的被包装的肉产品(未示出)。在其中具有产品(未示出)的可热收缩袋被放置在产品装载区中的台板472上。然后,随着真空室转盘组件476逆时针旋转到位置a、然后是b、然后是c、然后是d、然后是e,室盖474在台板472上方旋转并落到台板472上,在台板472和室474的此运动期间,大气从室内和从袋内部被抽空,袋被密封封闭,并且多余的袋长度被切断并被吸走到废物区域。然后,在位置f处,释放真空并且空气填充室并且室474从台板472抬起,从而允许真空包装的产品从台板474被引导走并且被引导到传送器478上以进行进一步处理,诸如,传送通过热空气隧道(未示出)以使袋膜紧紧围绕肉产品而收缩。真空室转盘组件476的逆时针旋转运动在整个过程中是连续的,如台板转盘组件480的相关联的逆时针旋转一样。示例使用图2中所示出的、上文所描述的过程以多层可热收缩膜管的形式产生各种膜。尽管这些管可以已经转换成各种可热收缩包装物件(诸如,端密封袋、侧密封袋和套),但是管被转换成包装物件(即,如图3和图4中所示出的端密封袋),其然后针对可打开性被测试。在下文的各种表中提供这些膜的结构,包括层布置、层成分和层厚度。这些膜中利用的树脂和其他组分在下文紧接的表1中提供。表1-粒度指示(以微米,μ为单位)是根据astmd4664确定的平均粒度*具有添加剂:0.9-1.0%的磷酸钙和二氧化硅。下文的表2提供了1号膜的结构和成分,包括各层中使用的聚合物的身份、层的布置和层的厚度。1号膜是现有技术的膜,其根据上文所描述的、图2中所示出的过程产生。带的固态取向以如下来执行:沿机器方向约3.6:1、并且沿横向方向3.6:1,总取向比为约13:1。该过程包括在挤出时立即向带内侧添加玉米淀粉粉尘,以及向平放可热收缩膜的外侧添加玉米淀粉粉尘,如上文图2的描述中那样。表22号膜管到11号膜管(无尘膜管)还制备了各种添加剂成分(ac)以用于在密封层和/或外耐损层中使用,以便消除对使用粉尘的需要,同时保持其上具有粉尘的膜的滑动和抗粘连属性,如下:表3用于无尘膜管的添加剂成分内侧层成分ac#1ac#2ac#3ac#4ac#5ab10.33ab21.25ab312ab43.0ab90.7wax13.2953.503.5wax21.354.503.5slip28slip31.10ab&s20.66ab&s31.4lldpe291.59590.422090sspe160总计(wt%)1001001001001002号至11号可热收缩膜管也通过图2中所示出的过程制备,除了(i)没有任何类型的粉尘在挤出时被立即添加到带内侧,和(ii)没有任何类型的粉尘被添加到所得到的可热收缩膜管的外侧(即使在转换成可热收缩包装物件之前或期间)。通过以沿机器方向3.6x并沿横向方向3.6x、总取向比约13:1进行带的固态取向来制备2号至11号膜管。可热收缩的2号膜管到11号膜管是无尘可热收缩膜,其被提供有至内侧层和/或外侧层的添加剂,以试图向所得到的管和袋提供所期望的抗粘连特性(例如,可打开性)和滑动特性,即,试图向所得到的可热收缩膜管和所得到的包装物件提供与在其内侧表面上具有粉尘和在其外侧表面上具有粉尘的袋相当的抗粘连和滑动特性。表42号膜管在固态取向之前打开,但在固态取向之后将不会(不能)打开,因为取向的膜管的内侧层粘连到其自身。表53号膜管在固态取向之前容易打开,但在固态取向之后将不会打开,因为取向的膜管的内侧层粘连到其自身。因此,所报告的层厚度是未取向的管的层的层的厚度。表64号膜管在固态取向之前和固态取向之后都打开。由于管可以在取向之后打开(即,因为内侧表面没有足够强地粘附到其自身以粘连),所以所报告的层厚度是从取向的膜管中取得的可热收缩膜的层的厚度。表75号膜管被粘连到使得它即使在固态取向之前也将不会打开的程度。由于即使在固态取向之前也不能打开带管(即,因为未取向的带的内侧层粘连到其自身),所以上文表7中提供的层厚度数基于被泵送通过环形模具的材料的速率。表8与4号膜管一样,6号膜管既在固态取向之前又在固态取向之后打开。由于管可以在取向之后打开,所以所报告的层厚度是从取向的膜管取得的可热收缩膜的层的厚度。可打开性结果:1号至6号膜管从制作1号膜至6号膜获得的数据引起了如下发现:在内侧层中提供的抗粘连颗粒的尺寸和量、以及在内侧层中缓慢和快速喷霜剥离剂两者的存在和量导致如下两者:(i)在固态取向之前的带可打开性,使得收缩膜产生过程可以进行到完成,以及(ii)这样的可热收缩膜管,其可以在处于平放构造的同时被卷绕在辊上,并且然后展开并转换成能够由可打开性测试打开的包装物件。考虑到上文的1号至6号膜管的结果,只有4号膜管和6号膜管以产生下列两者的方式制备:(i)固态取向之前的带可打开性,和(ii)可热收缩的膜管,该可热收缩的膜管然后可以转换成可打开的包装物件。由于除了管的内侧热密封层中添加剂的成分之外所有过程因素基本保持不变,所以相信的是,在各种热密封层之间的成分差异是影响4号和6号膜管相对于2、3和5号膜管之间的可打开性数据差异的原因。更特别地,抗粘连剂和剥离剂的类型和量足以使2号膜管在固态取向之前打开,但在固态取向之后不能打开。3号膜管在固态取向之前打开但在固态取向之后不能打开的事实证实了,相对于2号膜管,使抗粘连颗粒的wt%和尺寸(μ)大致变为三倍(3号膜管相比于2号膜管)与使快速喷霜剥离剂减半但缓慢喷霜剥离剂大致变为两倍(3号膜管相比于2号膜管)相结合,并不为管提供用于产生不同的可打开性结果的抗粘连颗粒和剥离剂的类型和量的组合。在5号膜管中,将抗粘连颗粒的量升高为甚至更高但消除快速喷霜剥离剂被证明为甚至防止管状带的可打开性,从而建立了快速喷霜剥离剂在管的内侧层中的重要性。相比而言,4号膜管在所有阶段都是可打开的(即,在取向之前以及在取向和卷绕之后)。4号膜管被提供有相对高水平的快速喷霜和缓慢喷霜剥离剂(分别为9000ppm和7000ppm)两者,但被提供有2500ppm的具有3.5μ尺寸的抗粘连颗粒。这种处于2500ppm的3.5μ粒度连同9000和7000ppm的剥离剂一起相比于在2号和3号膜管中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添加剂组合提供了改善的可打开性。相对于用4号膜管获得的全阶段可打开性,5号膜管完全缺乏可打开性表明,消除缓慢喷霜剥离剂与将快速喷霜剥离剂减少至1000ppm相结合而同时将抗粘连剂(从4号膜管的2500ppm)增加到9,600ppm并将粒度从3.5μ(4号膜管)增加到5μ(5号膜管)证明了需要显著量的快速喷霜剥离剂。将4号膜的两阶段可打开性与2号和3号膜管的一阶段可打开性进行比较进一步证实需要显著量的快速喷霜剥离剂。4号膜的可打开性数据表明,相对高水平的缓慢和快速喷霜剥离剂两者与适量的相对大(3.5μ)的抗粘连颗粒相结合,在制作可热收缩膜管的两个阶段都产生了可打开性。相对于4号膜管,6号膜管被提供有甚至更高水平的快速和缓慢喷霜剥离剂两者,以及约相同wt%的3.5μ抗粘连颗粒加上约相等wt%的15μ颗粒,其中6号膜管的可打开性证实,甚至更多剥离剂和抗粘连颗粒的存在也生成了如之前发现的4号膜管的两阶段可打开性。然而,6号膜管的雾度水平显著高于针对4号膜管测量的雾度水平。见下文的表14。如下文所阐述,通过制作7号至11号膜管执行研发两阶段可打开管的进一步工作。7号至11号膜管中的每者仅在被提供至膜的内侧热密封层的添加剂类型和/或量方面变化。下文的表9至表13提供了7号至11号膜管中的每者的层布置、层成分和层厚度。表9表10表11表12表13对于7号至11号膜管中的每者的热密封层,快速喷霜剥离剂和缓慢喷霜剥离剂的量是相对变化小的(flat)。更特别地说,内侧层中的快速喷霜剥离剂的量范围为从8,100ppm至9,000ppm,而缓慢喷霜剥离剂的范围为5,600ppm至7,000ppm。相比而言,颗粒抗粘连剂的量从高的17,500ppm变化到低的4,375ppm。7号至11号膜管的雾度数据表明,较少量的抗粘连颗粒产生展现较低的雾度的膜。低雾度是期望的,因为雾度越低膜表现出越透明。见下文的表14。表14还包括附加的12号至17号膜管的结果。在这组示例中,如针对2号至11号膜管所使用的相同的基膜被再次提供有不同量的剥离剂和抗粘连颗粒。尽管12号至17号膜管中的每者都展现出两阶段可打开性,但16号和17号膜管展现出对打开的“温和阻力”,而12号至15号膜管展现出对打开的“显著阻力”。对于2号至17号膜管,可打开性表征是基于手动处理和向可热收缩膜的卷绕管中吹气的主观描述。它不是根据在下文描述的可打开性测试来执行的。制备了附加的膜管,以试图发现在管的外侧层中需要什么(多种)添加剂来提供至少基本上等同于在膜管的外侧上使用粉尘的性能特性。膜管外侧上的粉尘增强了膜的释放属性(即,使得在堆叠的袋和有带的袋的处理期间和展开期间和膜不粘附到其自身)并降低膜外侧表面的摩擦系数,使得在进一步的膜处理期间,包括在将管转换成包装物件和包装物件的随后处理期间,膜管和由膜管制作的包装物件相对于设备表面等自由滑动。下文的表15提供了与19号至31号膜管相关的成分和性能数据,19号至31号膜管中的每者具有带有一种或多种滑动或抗粘连添加剂的挤出的外侧层。尽管没有粉尘被添加到膜管19至31中任一者的外侧表面,但是在它们的制造期间粉尘被添加到19号至31号管的内侧。在19号至31号管中,雾度的范围是从低的约5%到高的约15%,其中膜中的大多数展现从6%至11%的雾度。光泽度的范围是从低的约45%到高的约78%。在管的内侧或管的外侧完全没有粉尘的情况下制备33号至41号膜管。在这些膜管的每者中,将剥离剂和/或抗粘连颗粒混合到管的内侧层和管的外侧层中的每者中。33号至41号膜管的多层结构提供在下文的表16至表24中。表16至24包括每层的成分和厚度。在33号至41号膜管中,内侧层中的每者包含20wt%ac#5,其为内侧层提供7000ppm快速喷霜剥离剂(芥酸酰胺)、7000ppm缓慢喷霜剥离剂(双硬脂酰胺)和6000ppm的5μ二氧化硅抗粘连颗粒。选择此混合物以提供两阶段可打开性而不将雾度增加至不期望的水平。35号膜管和36号膜管一起在转换时展现粘性并且在装载时展现小的粘性。37号膜管和38号膜管在转换时提供零粘性/自由悬挂袋,并且在手动装载时不提供彩虹状(rainbowing)。然而,37号和38号膜管比35号和36号膜管具有更高的雾度和更低的光泽度。下文的表25提供了对于33号至41号膜管获得的成分和各种结果的总结。雾度值受到内侧层和外侧层两者的影响。光泽度和摩擦系数值仅由外侧层的特性确定。低雾度和高光泽度是期望的属性组合。表25中的结果示出了作为在33号至41号膜、以及膜a至h的外侧层和内侧层中存在的滑动和抗粘连剂的组合的函数的对雾度和光泽度以及摩擦系数的影响。以除了下列之外与33号至41号膜管相同的方式制备附加的42号至49号膜管:(i)在制造期间在管的内侧上提供粉尘,和(ii)变化了外侧层的成分。表25中还提供了42号至49号膜管的管的外侧层的成分,以及光泽度、雾度和其他性能特性。还制备了50-55号膜管,以便进一步评估滑动剂和抗粘连颗粒的各种组合在外侧层中使用的影响,以便获得所期望的雾度、光泽度和滑动特性。50号至55号膜管是与2号至32号膜管相同类型的7层膜,并且在制造期间将粉尘添加到管的内侧而制备。在下文的表26中提供了结果,包括外侧层中添加剂的成分、雾度、光泽度、透明度和摩擦系数。56号至59号膜管被制备成在管的内侧或管的外侧完全没有粉尘。在这些膜管中的每者中,剥离剂和/或抗粘连颗粒被混合到管的内侧层和管的外侧层中的每者中。在下文的表27至表30中提供56号至59号膜管的多层结构。表27至30包括每层的成分和厚度。56号至59号膜管各自具有包含7000ppm芥酸酰胺、7000ppm双硬脂酰胺和6000ppm5微米二氧化硅抗粘连颗粒的内侧层。56号和59号膜管具有聚合物密度为约0.907g/cc的外侧层,而57号和58号膜管具有聚合物密度为约0.914g/cc的外侧层。表31提供了作为滑动剂类型和量以及抗粘连剂类型和量的函数的光泽度和雾度的结果。56号至59号膜管各自具有包含7000ppm芥酸酰胺、7000ppm双硬脂酰胺和6000ppm5微米二氧化硅抗粘连颗粒的内侧层。56号和59号膜管具有聚合物密度为约0.907g/cc的外侧层,而57号和58号膜管具有聚合物密度为约0.914g/cc的外侧层。尽管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的情况下利用修改和变化。因此,这样的修改可以在下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实施。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