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及复合芯体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1672发布日期:2018-10-02 19:0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卫生巾、纸尿裤、拉拉裤、卫生裤等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及复合芯体产品。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不含绒毛浆的复合吸收芯体一般为层状结构,其结构从上到下主要由无尘纸、高分子吸水性树脂(为颗粒状,简称为高分子或sap或高分子材料)、无纺布、高分子和无尘纸构成,高分子分别置于中间无纺布的上下两面,各个材料之间再通过热熔胶粘合。由于高分子能吸收其自身重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液体,并在吸收液体后牢牢地把液体锁住,因此传统的复合芯体多数为双面施加高分子的结构,芯体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由于复合芯体是层状结构,吸液后虽然不发生整体膨胀,但是,在吸收了大量液体后无纺布和高分子之间易发生断裂、分层,且多次吸液后的复合芯体吸收速度变慢、会发生侧漏、还容易出现膨胀变硬等问题,会引起使用者的不适甚至会导致与身体接触部位的压迫或摩擦。

现有复合芯体也有将中间无纺布采用蓬松无纺布,但其膨松效果通常不理想,使高分子进入量少,且扩散速度慢;为了提高蓬松无纺布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孔隙的利用率,以容纳更多的高分子,那么芯体结构就可以简化。在制作该复合芯体产品中的工艺流程中,蓬松无纺布在输送以及与高分子复合过程中,由于材料自身特性,很难避免张力牵伸问题,造成蓬松无纺布幅宽收窄,破坏蓬松无纺布自身孔隙率结构,影响高分子进入蓬松无纺布当中。因此,提出一种在线复合工艺系统,以有效的提高复合芯体的生产效率和复合芯体的利用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及复合芯体产品,其中,该系统生产效率高,能利用复合鼓装置中的负压压力将高分子颗粒吸入蓬松无纺布内部,与其充分均匀混合,有效地降低了复合芯体的厚度,其制作的产品具有不断层、不起坨、膨胀不变硬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复合芯体产品的质量及穿着舒适度;复合芯体产品为高分子材料的单层施加结构,其利用蓬松无纺布自身的结构特性能使高分子颗粒能进去至蓬松无纺布纤维和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使得蓬松无纺布与高分子材料充分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复合芯体的吸收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包括复合鼓装置j,第一半成品f’和高分子材料f03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第一复合位进行复合,复合后形成第二半成品f”;高分子供料装置f,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受料位处,并向所述受料位输送高分子材料;夹压辊c04,设置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接触设置的第二复合位,其中,所述夹压辊c04和复合鼓装置j之间穿设有用于夹压的第三半成品f”’,以及包覆装置l,设置在所述夹压辊c04的下流工位并将第三半成品f”’包覆成成型的复合芯体f00;所述复合鼓装置j内部还设有均带有负压吸风的a区、b区以及c区,三者间的负压大小满足,pa<pc<pb;其中,所述第一复合位设置在与所述b区对应的复合鼓装置的表面,所述受料位设置在与所述b区对应的复合鼓装置的表面,所述第一复合位与受料位为同一工位,所述第二复合位设置在与所述c区对应的复合鼓装置的表面。

所述复合鼓装置j包括第一风管j1、第二风管j2以及固定座j7,所述第一风管j1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最内侧,其一端设置封板,另一端连接外设的吸风装置,且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周布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风管j2布设在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风管j2的外周布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固定座j7通过连接座j11安装在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壁上,并将所述复合鼓装置j固定安装在安装面板上。

所述第二风管j2的圆周内侧还设有多个调压板j10,其中,所述调压板j10与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设置。

还包括隔板j3、传送鼓j4以及驱动带轮j6,所述隔板j3将所述复合鼓装置j内部分隔成多个封闭区域,其中,所述a区、b区以及c区位于各自独立的封闭区域;其中,所述隔板j3的一端通过固定板j8安装在所述第二风管j2的外壁上,其另一端分离设置有一传送鼓j4,所述传送鼓j4在配置有驱动源的驱动带轮j6带动下进行圆周运动,所述驱动带轮j6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侧。

还包括调节板j9,其中,所述调节板j9安装在所述固定板j8的外侧,所述固定板j8上还设有腰型孔;所述调节板j9穿过所述固定板j8的腰型孔并与隔板j3相连。

所述传送鼓j4的外表面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下方还设有沿所述传送鼓j4圆周布设的通孔j41,其中,所述通孔j41与所述凹槽连通设置。

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通孔j41连通设置的筛网j42。

所述筛网j42上表面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补强板j5,其中,在所述补强板j5之间的筛网j42表面设有第一半成品f’和第二半成品f”。

所述高分子供料装置f中的高分子下料管f1的中心线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受料位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20°<a<60°。

所述高分子下料管f1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的高度为e,其中,30mm<e<100mm。

还包括导向装置h,所述导向装置h包括支撑座h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座h1上的补风板h2,所述补风板h2为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圆周相匹配且设置在其外侧的具有编织网结构的弧形板;其中,所述弧形板和复合鼓装置j之间设有第二半成品f”。

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受料位的切线与所述受料位至补风板h2安装端部的圆弧上的切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c,其中,c=2a。

所述补风板h2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d,其中,60°<d<120°。

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外周直径范围为200mm-600mm。

还包括第一夹压驱动辊c01和第二夹压驱动辊c02,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上一工位,其中,蓬松无纺布f02和包覆无纺布f01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进行夹压后形成第一半成品f’;第一半成品f’与高分子材料f03复合后形成第二半成品f”;所述第二夹压驱动辊c02设置在所述夹压辊c04的上一工位,其中,覆盖层f04经第二夹压驱动辊c02后进入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第二复合工位并与第二半成品f”复合成第三半成品f”’,其中,在所述第二复合工位处还设有与所述复合鼓装置导向设置的自由辊d。

还包括起毛辊装置e,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之间,其中,所述蓬松无纺布f02和包覆无纺布f01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进行夹压复合,并经所述起毛辊装置e起毛后形成第一半成品f’。

还包括第三夹压驱动辊c03,所述第三夹压驱动辊c03设置在所述夹压辊c04和包覆装置l之间的工位上。

还包括夹压装置k,所述夹压装置k设置在所述夹压辊c04和包覆装置l之间的工位上。

还包括连接有吸风装置的高分子回收装置g,所述高分子回收装置g设置在高分子材料f03的供料位处。

还包括若干个自由辊d。

采用所述的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制备的复合芯体产品,从产品底层到表层依次包括:包覆无纺布f01、容纳有高分子材料f03的蓬松无纺布f02、高分子材料f03以及覆盖层f04,所述包覆无纺布f01和蓬松无纺布f02通过第一固定胶g01固定,所述高分子材料f03和覆盖层f04通过第二固定胶g02固定,其中,所述包覆无纺布f01的两端分别向上包覆并通过第三固定胶g03固定在所述覆盖层f04两侧的端部。

所述包覆无纺布f01纤维之间的空隙小于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将高分子材料进行一次施加,达到线下复合芯体高分子材料两次施加在蓬松无纺布效果,保证单位时间内施加在蓬松无纺布的高分子材料量更多,达到简化生产工艺流程、简化设备、节省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复合芯体的吸收性能;

本发明在线复合工艺系统生产效率高,能利用复合鼓装置中的负压压力将高分子材料吸入蓬松无纺布的内部,并与其充分均匀混合,有效地降低了复合芯体的厚度,其制备的产品具有不断层、不起坨、膨胀不变硬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复合芯体产品的质量及穿着舒适度;

本发明中复合鼓装置中的分区结构设置,通过对a区、b区以及c区不同的负压设置,其中pa<pc<pb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半成品能平整地吸附在复合鼓装置中a区的表面;而在b区的高负压作用下,可利用蓬松无纺布的自身特性将大量高分子材料吸附并进入至蓬松无纺布的内部;c区对应的位置在对第二半成品与覆盖层能在一定负压条件下稳定复合,提高了复合效果;另外,复合鼓装置中的负压吸风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蓬松无纺布的自身孔隙结构,避免了第一半成品因张力牵伸造成的蓬松无纺布幅宽收窄问题;

本发明中的在线复合工艺系统,高分子材料进入第一半成品的蓬松无纺布过程中,包覆无纺布贴近复合鼓装置的表面,由于包覆无纺布的宽度大于蓬松无纺布宽度,保证了高分子材料落料位置区域的负压吸附稳定,避免了两侧边高分子材料在下料位出现的负压压差问题。另外,包覆无纺布的宽度大于蓬松无纺布宽度,即使两侧高分子材料有泄漏,也只是泄漏在包覆无纺布上,这样通过后续的复合工序以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分子材料洒落在复合鼓装置以外区域;

本发明中隔板、调节板以及固定板的相互配合作用,可对复合鼓装置的分区大小进行适当地调整;

本发明复合芯体产品为高分子材料的单层施加结构,其结构简单且能利用蓬松无纺布自由的结构特性使大部分的高分子颗粒被吸附至蓬松无纺布的内部,使得蓬松无纺布与高分子材料充分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复合芯体的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发明在线复合工艺系统流程图;

图2:本发明中高分子材料施加位置示意图;

图3:如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发明中复合鼓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复合鼓装置的主视图;

图6:本发明中传送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中图6的i处的放大图;

图8:本发明中复合芯体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中高分子材料连续施加的复合芯体的结构俯视图;

图10:本发明中高分子材料间断施加的复合芯体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包括复合鼓装置j、高分子供料装置f、夹压辊c04以及包覆装置l。所述高分子供料装置f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受料位处,并向所述受料位输送高分子材料f03;所述夹压辊c04设置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接触设置的第二复合位,其中,所述夹压辊c04和复合鼓装置j之间穿设有用于夹压的第三半成品f”’,所述包覆装置l设置在夹压辊c04的下流工位并将第三半成品f”’包覆成成型的复合芯体f0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鼓装置j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

其中,高分子供料装置f与马达连接,通过控制马达的转速,可实现高分子材料f03下料重量的调整,也可通过控制马达的转动和停止,实现高分子材料f03连续或间断地供给。

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上流工位,蓬松无纺布f02和包覆无纺布f01各自设于传送路线上并在第一夹压驱动辊c01处进行复合固定,复合前在包覆无纺布f01上设有第一固定胶g01工位,以使蓬松无纺布f02与包覆无纺布f01能够粘结固定。第一夹压驱动辊c01对包覆无纺布f01与蓬松无纺布f02材料进行夹压驱动,增加了包覆无纺布f01和蓬松无纺布f02之间粘着力同时对该材料进行驱动;其中,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中的驱动辊连接有马达,通过控制马达的转速,可实现此工位包覆无纺布f01和蓬松无纺布f02材料的速度调整。下文所述的第二夹压驱动辊c02、第三夹压驱动辊c03以及第四夹压驱动辊c05的结构和功能与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相同。

所述包覆无纺布f01与蓬松无纺布f02经过第一夹压驱动辊c01夹压后复合固定,复合后形成第一半成品f’,然后第一半成品f’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j的圆周表面。其中,复合鼓装置j内部设置多个吸风区域,吸风区域与外接的吸风装置相连,即,复合鼓装置j内部设置的多个吸风区域,在外周的传送鼓j4(见下文所述)转动的同时实现其表面在多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吸附半成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起毛辊装置e和第四夹压驱动辊c05,其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之间,其中,所述蓬松无纺布f02和包覆无纺布f01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进行夹压复合,并经所述起毛辊装置e起毛后,在经过第四夹压驱动辊c05下方驱动辊的驱动后形成第一半成品f’,即在流程中使用起毛辊装置e时,第四夹压驱动辊c05上方的夹压选择不使用。但当停机状态下,为了确保第一半成品f’在第一夹压驱动辊c05上位置的不发生变更,采用整套的第四夹压驱动辊c05,当再次开机时,第四夹压驱动辊c05上方的夹压辊再次脱离下方的驱动辊。其中,所述起毛辊装置e对整面的蓬松无纺布f02进行起毛,可提高所述蓬松无纺布f02的蓬松度,为下一工位吸附高分子材料f03提供了良好条件。所述起毛辊装置e与马达连接,通过控制马达的转速,可实现起毛辊装置e起毛速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在材料的输送线路上设置有自由辊d,其设置的数量和位置根据流程方向和需求而定,粘合后的蓬松无纺布f02和包覆无纺布f01形成第一半成品f’在自由辊d的引导下转入复合鼓装置j中。

高分子供料装置f中高分子下料管f1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上的第一复合位处,经高分子供料装置f输送的高分子材料f03逐渐施加在第一半成品f’的表面从而形成第二半成品f”,并且复合鼓装置j内部的a、b、c区域带有的不同负压吸风压力,因此施加在第一半成品f’的表面的大部分高分子材料f03会在b区域吸风压力的作用下,在蓬松无纺布f02自身带有纤维孔隙的特性下被吸入至蓬松无纺布f02的内部。由于蓬松无纺布f02表面会有纤维和纤维交织处,因此,还会有少量的高分子材料f03会遗留在蓬松无纺布f02的表面。

其中,高分子材料f03进入第一半成品f’的蓬松无纺布f03过程中,包覆无纺布f01贴近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由于包覆无纺布f01的宽度大于蓬松无纺布f03的宽度,保证了高分子材料f03落料位置区域的负压吸附稳定,避免了两侧边高分子材料f03在下料位出现的负压压差问题。另外,由于包覆无纺布f01的宽度大于蓬松无纺布f03的宽度,即使两侧高分子材料f03有泄漏,也只是泄漏在包覆无纺布f01上,这样通过后续的复合工序以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分子材料f03洒落在复合鼓装置j以外的区域。

在高分子材料f03的供料位处还设有高分子回收装置g,其中,高分子回收装置g连接吸风装置,其用于可将多余飞散的高分子材料f03进行吸附回收。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高分子材料f03更好地下料和供给,所述高分子供料装置f中的高分子下料管f1的中心线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受料位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20°<a<60°,该夹角a与复合鼓装置j的第一复合位到复合鼓装置j圆心连线与过复合鼓装置j中心垂直线之间的夹角b满足,a+b=90°。该夹角a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高分子材料f03的供给效果,即在此角度范围内均能够找到高分子供料装置f在复合鼓装置j上的最佳下料位置。

为了保证高分子材料f03的进入,高分子下料管f1的布设位置要与下文所述的导向装置h的设置位置相配合,让高分子材料f03在随着重力洒落在导向装置h设置的角度范围内,保证了大部分高分子材料f03都能进入蓬松无纺布f02中,少量会掉落在外面;即,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受料位的切线与所述受料位至补风板h2安装端部的圆弧上的切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c,其中,c=2a。导向装置h中的补风板h2的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d,d的范围与复合芯体f00所设置的高分子材料f03的克重有关,通常地,克重越多,d设置的角度范围越大(在复合鼓装置j表面的时间越久,高分子材料f03进入的量也会越多;相反,克重越小,d设置的角度范围也越小),因此导向装置h中补风板h2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d设定在60°-120°之间。并且,所述高分子下料管f1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的高度为e也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满足,20mm<e<100mm。

为了使高分子材料f03施加至蓬松无纺布f02的量会多,那么复合鼓装置j的外周直径也要设定地大一些,因为在线速度一样的情况下,复合鼓装置j外周直径越大就能保证导向装置h中的补风板h2设置的角度d也能尽量地大些,保证了高分子材料f03与蓬松无纺布f02足够的贴合时间,那么高分子材料f03被吸附入蓬松无纺布f02内的量也会更多,本实施例中,复合鼓装置j外周直径范围为200mm-600mm。

所述复合鼓装置j内部还设有均带有负压吸风的a区、b区以及c区,其中,所述a区、b区以及c区被下文所述的隔板j3隔开成独立的空间;三者间的负压大小满足,pa<pc<pb,其中,a区的负压pa为1-4kpa,b区域负压pb为16-22kpa,c区域负压pc为3-8kpa;所述第一复合位设置在与所述b区对应的复合鼓装置的表面,所述受料位设置在与所述b区对应的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所述第二复合位设置在与所述c区对应的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其中,第一半成品f’和高分子材料f03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第一复合位进行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位和受料位位于同一工位,具体为,该工位位于与所述高分子下料管f1的中心线所对应到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复合鼓装置j包括第一风管j1、第二风管j2以及固定座j7,所述第一风管j1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最内侧,其一端设置封板,另一端连接外设的吸风装置,且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周布设有多个第一开口,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在吸风装置的作用下吸风能够从多个第一开口处穿出;所述第二风管j2布设在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风管j2的外周布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固定座j7通过连接座j11安装在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壁上,并将所述复合鼓装置j固定安装在安装面板上。

与上文所述的利用第一风管j1的多个第一开口和第二风管j2的多个第二开口,使外接吸风装置产生的负压进入复合鼓装置j的内部,其中,第二风管j2的多个第二开口处对应于a、b、c三个区域,即复合鼓装置j内部的a、b、c三个区域有负压,而a、b、c三个区域以外的复合鼓装置j的内部m区无负压;其中,在该无负压区域m区所对应的第二风管j2外不设置第二开口。a区对应的区域位置为高分子材料f03施加前的区域,在该区域,对负压大小的要求是,使包覆无纺布f01和蓬松无纺布f02所形成的第一半成品f’平整地吸附在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为高分子材料f03提供有利地前提条件。其中,a区的负压pa优选为1-4kpa。b区对应的位置为高分子材料f03进入蓬松无纺布f02的区域从而形成第二半成品f”,在该b区,其要满足大量高分子材料f03吸附并进入至蓬松无纺布f02的内部,由于高分子材料f03为颗粒状,其需要的吸附力要大于一般材料的吸附力。因此,b区域设置的负压值为较高,具体为b区的负压pb为16-22kpa,为三个负压区的负压最大值。c区对应的位置为第二半成品f”与覆盖层f04的复合区,此时第二半成品f”中的大部分高分子材料f03已进入至蓬松无纺布f02的内部,而遗留在蓬松无纺布f02上的少量高分子材料f03在复合材料覆盖层f04上涂覆的第二固定胶g02的作用下而被固定,即使本实施例中位于c区域的第二复合位在复合鼓装置j的下方也不会受影响。因此c区域的负压大小只需确保第二半成品f”与覆盖层f04的稳定复合即可。c区域的负压值相比b区域会小,其中,c区域负压pc为3-8kpa,c区域对应的吸附在复合鼓装置j上的材料要多,因此其负压要大于a区域的负压;三者间的负压大小范围满足:pa<pc<pb。另外,复合鼓装置j中的负压吸风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蓬松无纺布f02的自身孔隙结构,避免了第一半成品f’因张力牵伸造成的蓬松无纺布f02幅宽收窄问题。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覆盖层f04可选用无尘纸。

所述复合鼓装置j还包括隔板j3、传送鼓j4以及驱动带轮j6,所述隔板j3将所述复合鼓装置j内部分隔成多个封闭区域,具体地,隔板j3在复合鼓装置j内部的设置与第二风管j2的多个开口相配合,在复合鼓装置j内部形成带负压区域a、b、c和无负压区域m。其中,所述a区、b区以及c区位于各自独立的封闭区域;其中,所述隔板j3的一端通过固定板j8安装在所述第二风管j2的外壁上,其另一端分离设置有一传送鼓j4,所述传送鼓j4在配置有驱动源的驱动带轮j6的带动下进行圆周运动,所述驱动带轮j6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风管j1的外侧。其中,驱动带轮j6与驱动源(马达)相连,通过控制马达的转速,可实现此工位复合材料的速度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j8用于固定安装隔板j3,所述固定板j8设置在第二风管j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为整圆形结构,并能封闭第二风管j2宽度的两侧区域。其中,所述固定板j8上还设有腰型孔。

所述复合鼓装置j还包括调节板j9,其中,所述调节板j9安装在所述固定板j8的外侧,所述调节板j9穿过所述固定板j8上的腰型孔并与隔板j3相连。其中,调节板j9可带动隔板j3在固定板j8的腰型孔中实现圆周方向的角度调节,即,可调节a区、b区以及c区的设置角度,以实现高分子材料f03施加在第一半成品f’过程中能形成最佳的第二半成品f”,使预定量的高分子材料f03能进入顺利蓬松无纺布f02内。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二风管j2的圆周内侧还设有多个调压板j10,其中,所述调压板j10与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调节所述调压板j10,可对穿过第二开口处的负压大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情况下三个负压区域各自负压值的调节,以到达三个负压区的最佳负压值,使装置到达最佳运行状态;并且单独调节b区的负压压力,可实现不同克重高分子材料f03的复合芯体产品f00。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传送鼓j4的外表面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下方还设有沿所述传送鼓j4圆周布设的通孔j41,所述通孔j41与所述凹槽连通设置,其中,图6仅仅示意出了沿传送鼓j4圆周布设的部分通孔j41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通孔j41连通设置的筛网j42,即,所述筛网j42与复合鼓装置j内部的吸风装置连通设置,即,在传送鼓j4的转动作用下,第一半成品f’和高分子材料f03均匀吸附于圆周的筛网表面。其中,所述筛网j42呈编织网形式,其目数为40-70目之间,编织网线径为φ0.1-φ0.4mm,孔径为φ0.1-φ0.5,开孔率30%-60%。设置的筛网j42使得吸风更为均匀和稳定,避免了第一半成品f’吸附在表面时凹进筛网j42下方的通孔j41孔内的情况发生,可使其在均等的吸风压力下吸附于复合鼓装置j的表面,为高分子材料f03的施加提供了较好地前提条件,使高分子材料f03和蓬松无纺布f02的复合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筛网j42两侧的上表面还分别设有补强板j5,其中,在所述补强板j5之间的筛网j42表面设有第一半成品f’和第二半成品f”。其中,在筛网j42表面位于第一复合位前为第一半成品f’,在筛网j42表面位于第一复合位后为第二半成品f”。所述补强板j5起限位作用,使第一半成品f’和第二半成品f”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并且,所述补强板j5还起到加强固定所述筛网j42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包括导向装置h,其中,所述导向装置h设置在所述高分子材料f03的下落处,所述导向装置h包括支撑座h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座h1上的补风板h2,所述补风板h2为与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圆周相匹配且设置在其外侧的具有编织网结构的弧形板;其中,所述弧形板和复合鼓装置j之间设有第二半成品f”。上述补风板h2设置的目的是将高分子材料f03施加在第一半成品f’中的蓬松无纺布f02内时,在复合鼓装置j的负压下利用压力差,使得高分子材料f03能够随着负压气流更多地进入蓬松无纺布f02中,并且补风板h2呈圆周相匹配的外部设置也能使高分子材料f03平整地布设于蓬松无纺布f02上或者其表面的孔隙中。

如图1所示,在复合鼓装置j的下方还设有覆盖层f04的输送流程,即覆盖层f04在第二夹压驱动辊c02的驱动和自由辊d的引导下与第二半成品f”在复合鼓装置j的第二复合位进行复合,复合前在覆盖层f04上施加第二固定胶g02,用来固定保留在蓬松无纺布f02表面的高分子材料f03。其中,在所述第二复合工位前还设有用于导向覆盖层f04进入复合鼓装置j的自由辊d。第二半成品f”和覆盖层f04在此第二复合位夹压从而形成了第三半成品f”’。各材料复合完成后的第三半成品f”’在自由辊d的引导下继续向下流侧传送。

复合鼓装置j的下流工位还设置夹压装置k,夹压装置k的上下辊均为带有加热系统的光辊,对第三半成品f”’进行夹压,使得芯体更紧实,使得蓬松无纺布f02和高分子材料f03能更好地相融合。再者,加热系统中的温度对第二固定胶g02再次热熔,使得其对高分子材料f03进行再次固定,增强其固定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胶为加热后熔化为液体状,冷却后为固体状。

所述夹压装置k的下流工位还依次设有第三夹压驱动辊c03和包覆装置l,并在包覆装置l前设置第三固定胶g03的施加工位。其中,所述包覆装置l设有真空箱及包覆板,真空箱上设计有吸附孔,真空箱吸风风管与吸风装置相连;包覆装置l上的真空箱吸附第三半成品f”’的同时,通过包覆板对第三半成品f”’进行包覆,最终形成复合芯体f00。经包覆装置l包覆完成后的复合芯体f00的两侧边缘被完全包裹并被第三固定胶g03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高分子材料f03的外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工位设置具有导向作用的自由辊d。

如图8至图10所示,采用本实施例在线复合工艺系统制备的复合芯体产品,从产品底层到表层依次包括:包覆无纺布f01、容纳有高分子材料f03的蓬松无纺布f02、高分子材料f03以及覆盖层f04,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覆无纺布f01要采用透气性较好的且具有特定纤维空间的无纺布。因为复合鼓装置j内部的负压要透过包覆无纺布f01将高分子材料f03吸附至蓬松无纺布f02的内部,但其纤维之间的间隙不能大于高分子材料f03的颗粒尺寸,以防高分子材料f03泄露在包覆无纺布f01的外面,因此如采用一般无纺布或者卫生纸材料是不能满足其要求的。所述包覆无纺布f01纤维之间的空隙小于0.1mm。蓬松无纺布f02采用30-50g/m2的结构,该蓬松无纺布具有蓬松度度高、孔隙率大、均一性好等特点;高分子材料f03绝大部分均匀地进入蓬松无纺布f02内部,只有较少部分分布在蓬松无纺布f02的表面;覆盖层f04具有极高的吸水性和良好的保水性能,在蓬松无纺布f02和高分子材料f03上层设置覆盖层f04,提高了液体的渗透速度,有效的降低了侧漏的可能性。

所述包覆无纺布f01和蓬松无纺布f02通过第一固定胶g01固定,所述高分子材料f03和覆盖层f04通过第二固定胶g02固定,其中,所述包覆无纺布f01的两端分别向上包覆并通过第三固定胶g03固定在所述覆盖层f04两侧的端部,有效地防止了高分子颗粒的侧漏。

本实施例复合芯体产品的最底层为包覆无纺布f01,通过第一固定胶g01与蓬松无纺布f02贴合,包覆无纺布f01包覆整个芯体,并在覆盖层f04宽度方向的两侧边通过第三固定胶g03把包覆无纺布f01和覆盖层f04固定,把多种单层材料有序的组合包覆在一起,形成了结构简单又性能优化的复合芯体产品f00。该复合芯体产品f00是高分子材料f03的一次施加,可达到线下复合芯体高分子材料f03两次施加在蓬松无纺布f02的效果,保证单位时间内施加在蓬松无纺布f02的高分子材料f03的量更多,大大提升了该复合芯体产品f00的性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在所述复合鼓装置j的上流工位,本实施例中的蓬松无纺布f02和设有第一固定胶g01的包覆无纺布f01各自设于传送路线上并在第一夹压驱动辊c01处进行复合固定;第一夹压驱动辊c01对包覆无纺布f01与蓬松无纺布f02材料进行夹压驱动,其中,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01中的驱动辊安装有马达,通过控制马达的转速,可实现此工位包覆无纺布f01和蓬松无纺布f02材料的速度调整;

经过第一夹压驱动辊c01夹压并经所述起毛辊装置e起毛,再经过第四夹压驱动辊c05下方的驱动辊驱动后形成第一半成品f’;之后第一半成品f’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j的外表面;其中,复合鼓装置j内部设置多个吸风区域,吸风区域与吸风装置相连,即,复合鼓装置j外周的传送鼓j4转动的同时实现在a区、b区、c区区域内的吸附半成品;

第一半成品f’首先被吸附在复合鼓装置j的a区表面,随着传送鼓j4的转动,所述第一半成品f’从a区被逐渐输送到b区,设置在b区的高分子供料装置f输送高分子材料f03并逐渐施加在第一半成品f’中蓬松无纺布f02的内部及表面从而形成第二半成品f”;其中,设置在供料位外的高分子回收装置g可将多余飞散的高分子材料f03吸附回收;

在b区较大的负压作用下,大量的高分子材料f03被吸附并进入至蓬松无纺布f02的内部;此时,设置在复合鼓装置j外侧的为弧形板结构的补风板h2,利用其与复合鼓装置j内部的负压差,保证了更多的高分子材料f03能够随着负压气流进入蓬松无纺布f02中,补风板h2的圆周相配的外部设置也使高分子材料f03能平整地布设于蓬松无纺布f02上或者其表面的孔隙中;

随着所述传送鼓j4的转动,所述第二半成品f”从b区被逐渐输送到c区与覆盖层f04在第二复合位进行复合;具体为,复合鼓装置j的下方还设有覆盖层f04输送流程,即,覆盖层f04在第二夹压驱动辊c02的驱动和自由辊d的引导下,与第二半成品f”在复合鼓装置j第二复合位进行复合后形成第三半成品f”’,其中,在复合前在覆盖层f04上施加第二固定胶g02,用来固定保留在蓬松无纺布f02表面的高分子材料f03;复合完成后的第三半成品f”’在自由辊d的引导下继续向下流侧传送;

之后,第三半成品f”’被逐渐输送至下流工位的夹压装置k,夹压装置k对第三半成品f”’进行夹压,使得芯体更紧实,使得蓬松无纺布f02和高分子材料f03能更好地相融合;并且再次对第二固定胶g02进行热熔,加强高分子材料f03的粘结强度;

第三半成品f”’然后经过第三夹压驱动辊c03的驱动夹压后,被输送至包覆装置l,并在包覆装置l前施加第三固定胶g03。包覆装置l上的真空箱吸附第三半成品f”’的同时,通过包覆板对第三半成品f”’进行包覆,最终形成复合芯体f00;经包覆装置l包覆完成后的复合芯体f00的两侧边缘被完全包裹并被第三固定胶g03固定,有效地减少了高分子材料的外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