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型增程防暴枪榴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9588发布日期:2019-01-14 18:5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动能型增程防暴枪榴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暴弹技术领域,具体为动能型增程防暴枪榴弹。



背景技术:

传统杀伤性枪榴弹是用枪和枪弹或空包弹发射的一种超口径弹药,初速是靠枪内火药气体的作用和子弹的动能得到的,主要用于对付有生目标、装甲目标和非装甲目标等。防暴枪榴弹则主要用于使群体或个体目标暂时失能,而不产生永久性伤残,属于非致命弹药范畴。当前,非致命弹药在军队、武警、公安遂行反恐、处突、维稳、海上维权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普遍存在射程较短、精度较低、功能较为单一等问题,对于射程较短的手投防暴弹,为达到预期的战术效果,投掷者不得不抵近犯罪嫌疑人或暴骚乱人群,从而使自身暴露于对方的打击范围之内(如砖头、石块、玻璃瓶的攻击)。枪发的防暴弹为规避炸膛事故,通常为燃烧型弹药,不能对远距离目标形成较大威慑,而威慑性较大的爆炸型非致命弹药,如爆震弹、爆催弹又因为采用手投方式,而大大缩短了其投掷距离,且存在炸手等重大安全隐患,因此,这些非致命弹药均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反恐、维稳局势。

防暴动能弹是发展较早的一类非致命弹药,主要通过向目标传递足够的打击力量,使其致伤致痛,以防止不文明或危险的行为,而不会造成严重或致命的伤害。但防暴动能弹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近距离动能过大,容易致残致亡,而远距离动能衰减过快,又难以达到预期非致命致伤效果,因此如何实现远距离的非致命动能打击,是困扰学术界、工业部门和军警部门的重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动能型增程防暴枪榴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难以实现远距离非致命动能打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动能型增程防暴枪榴弹,包括动能打击部、连接座、推进部和发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打击部和推进部通过连接座连接固定,所述推进部和发射部通过胶粘固定。所述动能打击部用于实现对群体或个体目标的动能打击和刺激驱散,所述动能打击部包括轴向动能弹丸、径向动能弹丸、t形扩爆管、扩爆药,耐高温橡胶护板、内置刺激粉腔、oc刺激粉末和内置击针;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座内螺纹;所述推进部用于实现二次推进,促成非致命打击的远程化,所述推进部包括推进部外螺纹、二级延期管喷口、二级延期管、二级延期药、推进剂腔、推进剂、推进剂腔喷口、一级延期管喷口、一级延期管、一级延期药、火帽、钢珠导轨、冲击钢珠、长程喷管、尾喷口、弹翼、弹翼转轴、弹翼埋填部、弹翼套圈和弹翼套圈卡扣;所述发射部用于启动发射过程,赋予一次推进加速度,所述发射部包括尾管、缓冲器、子弹收集器、尾翼、枪管插口和表尺插孔。

优选的,所述轴向动能弹丸为前部半球状、后部圆柱状的橡胶弹丸,其数量为1个,所述径向动能弹丸为1/4空心圆柱体橡胶弹丸,所述轴向动能弹丸和连接座之间共设置有三层径向动能弹丸,同一层径向动能弹丸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径向动能弹丸沿着动能打击部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t形扩爆管上部为一个饼状、下端面轴心处开孔的薄壁圆柱体,所述t形扩爆管下部为一个细长的空心圆柱体,且上下两个圆柱体焊接为一个整体,内腔相互连通,所述t形扩爆管下端部抵靠连接座的上表面,且与二级延期管喷口连通,所述t形扩爆管内部装填扩爆药,所述t形扩爆管上部顶面开设有顶面泄压孔,所述t形扩爆管下部侧面开设有侧面泄压孔,所述顶面泄压孔和侧面泄压孔在t形扩爆管装填扩爆药之前,由热熔胶密封,所述顶面泄压孔和侧面泄压孔用于释放扩爆药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所述t形扩爆管外部包裹耐高温橡胶护板,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主要用于隔绝顶面泄压孔和侧面泄压孔喷出的高温燃气对轴向动能弹丸和径向动能弹丸的烧蚀,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包括顶部橡胶护板和侧面橡胶护板,所述顶部橡胶护板和侧面橡胶护板数量均为4个,所述4个顶部橡胶护板和侧面橡胶护板沿t形扩爆管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4个顶部橡胶护板和4个侧面橡胶护板采用热熔胶拼接,拼接后的整体即耐高温橡胶护板,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呈现与t形扩爆管外形相类似的内空t形腔,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上端面粘附轴向动能弹丸,下部侧壁粘附径向动能弹丸,所述轴向动能弹丸和顶部橡胶护板之间,以及径向动能弹丸和侧面橡胶护板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所述轴向动能弹丸和径向动能弹丸之间、单层径向动能弹丸之间、上下层径向动能弹丸之间,以及最下层径向动能弹丸与连接座上表面均自然抵靠。

优选的,所述径向动能弹丸内部设置有内置刺激粉腔,所述内置刺激粉腔为外侧球面、内侧柱面的空腔,所述内置刺激粉腔内部装填oc刺激粉末,所述内置刺激粉腔包括外侧球面和内侧柱面,所述外侧球面中心处抵靠有内置击针,所述内侧柱面由耐高温易碎材料制作,所述内侧柱面与t形扩爆管外壁抵靠,所述内置击针包括击针尖、击针杆和凹球面状击针底座,所述内置击针通过凹球面状击针底座固定连接在径向动能弹丸内部,所述击针尖和击针杆由高强度金属材料制作,所述凹球面状击针底座由硬质橡胶制作,所述凹球面状击针底座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能确保在平常的储存、运输等勤务中不会因为小的振动或晃动而导致击针意外击碎内侧柱面,而意外释放oc刺激粉末,正常发射时,所述径向动能弹丸冲击到预定目标时,所述凹球面状击针底座受力压缩,促使击针杆带动击针尖冲压外侧球面进而击碎内侧柱面,实现对oc刺激粉末的快速喷洒。

优选的,所述轴向动能弹丸、t形扩爆管、连接座、二级延期管、推进剂腔、一级延期管、钢珠导轨和冲击钢珠的中轴线相互重合,所述二级延期管位于推进部外螺纹的内部,所述推进部外螺纹与连接座内螺纹相互配合,将动能打击部和推进部牢固连接,所述二级延期管喷口与t形扩爆管的底部连通,所述二级延期药装填在二级延期管内部,所述二级延期管下侧与推进剂腔连通,所述推进剂腔内部装填推进剂,所述推进剂腔下端面开有推进剂腔喷口,所述推进剂腔喷口与长程喷管连通,所述长程喷管的尾部为尾喷口,所述推进剂腔喷口、长程喷管和尾喷口同轴,其数量为4组,所述4组推进剂腔喷口、长程喷管和尾喷口沿推进剂腔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长程喷管大大增加了推进剂燃烧产生燃气的加速距离,使得燃气助推力也大为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了二次推进的飞行距离;所述推进剂腔下端面轴心处开设有与一级延期管喷口连通的孔,所述一级延期管内部装填有一级延期药,所述一级延期管下端口内铆接有火帽,所述一级延期管下侧为钢珠导轨,所述钢珠导轨下端口包裹有冲击钢珠,所述推进部后部外表面通过弹翼转轴连接有弹翼,所述弹翼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弹翼沿推进部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弹翼在不使用时折叠在弹翼埋填部,通过弹翼套圈固定,所述弹翼套圈通过弹翼套圈卡扣卡住,在发射前,取下弹翼套圈,将弹翼沿着弹翼转轴逆时针旋转至呈90°张角,所述弹翼用于赋予二次推进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二级延期管的延期时间为4s,二次推进距离为400米;所述一级延期管的延期时间为1s,一次推进距离为100米;所述二级延期管喷口、推进剂腔喷口、一级延期管喷口和尾喷口均由热熔胶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冲击钢珠的直径略大于钢珠导轨的内径,使得在平常的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在较小的冲击载荷下,不会出现冲击钢珠意外击发火帽的情形,同时在正常发射时,所述冲击钢珠受撞击力作用,能快速挤入钢珠导轨,并完成对火帽的高速击发。

优选的,所述尾管包括尾管粘结处,所述尾管粘结处为尾管的前端面,所述推进部和发射部在尾管粘结处通过热熔胶胶粘固定,所述尾管内腔前部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上侧抵靠冲击钢珠,所述缓冲器下侧抵靠有子弹收集器,所述尾管内腔后部为枪管插孔,所述枪管插孔用于插入自动步枪枪管,所述尾管后部外表面铆接有尾翼,所述尾翼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尾翼沿尾管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尾翼与相应位置的弹翼错开45°角,所述尾翼用于赋予一次推进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所述4个尾翼中的2个设置有表尺插孔,所述表尺插孔用于插放表尺。

优选的,所述子弹收集器用铝合金制成,射击时在子弹碰击下变形,并挤压缓冲器,所述发射部受枪管火药气体推力和子弹冲击动能作用,实现一次推进;所述推进剂腔内装的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燃气向后喷射助推,实现二次推进。

优选的,所述尾喷口所喷出的高温燃气烧蚀尾管粘结处的热熔胶,迫使发射部与推进部脱离,从而有效减轻了二次推进中的弹体重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设计新颖科学、小巧灵便、结构合理;

2.本发明通过自动步枪子弹弹头飞行动能及枪口火药燃气推力实现一次推进(飞行距离100米),通过推进剂燃气喷射实现二次推进(飞行距离400米),因此实现了预期的远距离非致命动能打击的目标,是一种远程打击驱散型装备,可以大大灵活远程防暴驱散战术战法,适用于海上维权、群体性暴骚乱事件处置和半密闭空间清理等处突、反恐、维稳任务;

3.本发明可有效避免近距离冲突,可以及时遏制群体性暴骚乱事件中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化解冲突于萌芽状态,最大限度保护己方作战力量;本发明赋予了自动步枪非致命驱散能力,是传统致命武器的有效补充,是致命武器与非致命武器的有效结合;

4.本发明兼具动能打击和催泪驱散双重作用功效,动能弹丸采用橡胶材料加工制作,可以避免出现过度伤害,同时采用正向单弹丸和侧向多弹丸的设计,可以实现大范围的面打击;同时采用尾翼和弹翼双层稳定装置,加上表尺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打击精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采用铝塑袋真空包装,随后装入塑料圆柱形弹筒内,方便长时间储存,并确保了运输安全,本发明能实现远距离、高精度的动能打击和刺激驱散,有效弥补了现役防暴弹射程短、精度低、功能单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能催生新的战术战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动能打击部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t形扩爆管1-3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中耐高温橡胶护板1-5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中内置刺激粉腔1-6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中内置击针1-8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推进部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弹翼3-16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发射部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能打击部,1-1、轴向动能弹丸,1-2、径向动能弹丸,1-3、t形扩爆管,1-3-1、顶面泄压孔,1-3-2、侧面泄压孔,1-4、扩爆药,1-5、耐高温橡胶护板,1-5-1、顶部橡胶护板,1-5-2、侧面橡胶护板,1-6、内置刺激粉腔,1-6-1、外侧球面,1-6-2、内侧柱面,1-7、oc刺激粉末,1-8、内置击针,1-8-1、击针尖,1-8-2、击针杆,1-8-3、凹球面状击针底座,2、连接座,2-1、连接座内螺纹,3、推进部,3-1、推进部外螺纹,3-2、二级延期管喷口,3-3、二级延期管,3-4、二级延期药,3-5、推进剂腔,3-6、推进剂,3-7、推进剂腔喷口,3-8、一级延期管喷口,3-9、一级延期管,3-10、一级延期药,3-11、火帽,3-12、钢珠导轨,3-13、冲击钢珠,3-14、长程喷管,3-15、尾喷口,3-16、弹翼,3-17、弹翼转轴,3-18、弹翼埋填部,3-19、弹翼套圈,3-20、弹翼套圈卡扣,4、发射部,4-1、尾管,4-1-1、尾管粘结处,4-2、缓冲器,4-3、子弹收集器,4-4、尾翼,4-5、枪管插口,4-6、表尺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动能型增程防暴枪榴弹,包括动能打击部1、连接座2、推进部3和发射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打击部1和推进部3通过连接座2连接固定,所述推进部3和发射部4通过胶粘固定。所述动能打击部1用于实现对群体或个体目标的动能打击和刺激驱散,所述动能打击部1包括轴向动能弹丸1-1、径向动能弹丸1-2、t形扩爆管1-3、扩爆药1-4,耐高温橡胶护板1-5、内置刺激粉腔1-6、oc刺激粉末1-7和内置击针1-8;所述连接座2包括连接座内螺纹2-1;所述推进部3用于实现二次推进,促成非致命打击的远程化,所述推进部3包括推进部外螺纹3-1、二级延期管喷口3-2、二级延期管3-3、二级延期药3-4、推进剂腔3-5、推进剂3-6、推进剂腔喷口3-7、一级延期管喷口3-8、一级延期管3-9、一级延期药3-10、火帽3-11、钢珠导轨3-12、冲击钢珠3-13、长程喷管3-14、尾喷口3-15、弹翼3-16、弹翼转轴3-17、弹翼埋填部3-18、弹翼套圈3-19和弹翼套圈卡扣3-20;所述发射部4用于启动发射过程,赋予一次推进加速度,所述发射部4包括尾管4-1、缓冲器4-2、子弹收集器4-3、尾翼4-4、枪管插口4-5和表尺插孔4-6。

结合图1和图2,所述轴向动能弹丸1-1为前部半球状、后部圆柱状的橡胶弹丸,其数量为1个;所述径向动能弹丸1-2为1/4空心圆柱体橡胶弹丸,所述轴向动能弹丸1-1和连接座2之间共设置有三层径向动能弹丸1-2,同一层径向动能弹丸1-2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径向动能弹丸1-2沿着动能打击部1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

本实施例中,设计一个质量较大的轴向动能弹丸1-1,可以实现对远距离重要目标的精确动能打击,而设计多个径向动能弹丸1-2则是为实现大范围的动能打击,在减小意外伤害的同时,可以实现面驱散。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t形扩爆管1-3上部为一个饼状、下端面轴心处开孔的薄壁圆柱体,所述t形扩爆管1-3下部为一个细长的空心圆柱体,且上下两个圆柱体焊接为一个整体,内腔相互连通,所述t形扩爆管1-3下端部抵靠连接座2的上表面,且与二级延期管喷口3-2连通,所述t形扩爆管1-3内部装填扩爆药1-4,所述t形扩爆管1-3上部顶面开设有顶面泄压孔1-3-1,所述t形扩爆管1-3下部侧面开设有侧面泄压孔1-3-2,所述顶面泄压孔1-3-1和侧面泄压孔1-3-2在t形扩爆管1-3装填扩爆药1-4之前,由热熔胶密封,所述顶面泄压孔1-3-1和侧面泄压孔1-3-2用于释放扩爆药1-4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所述t形扩爆管1-3外部包裹耐高温橡胶护板1-5,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1-5主要用于隔绝顶面泄压孔1-3-1和侧面泄压孔1-3-2喷出的高温燃气对轴向动能弹丸1-1和径向动能弹丸1-2的烧蚀,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1-5包括顶部橡胶护板1-5-1和侧面橡胶护板1-5-2,所述顶部橡胶护板1-5-1和侧面橡胶护板1-5-2数量均为4个,所述4个顶部橡胶护板1-5-1和侧面橡胶护板1-5-2沿t形扩爆管1-3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4个顶部橡胶护板1-5-1和4个侧面橡胶护板1-5-2采用热熔胶拼接,拼接后的整体即耐高温橡胶护板1-5,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1-5呈现与t形扩爆管1-3外形相类似的内空t形腔,所述耐高温橡胶护板1-5上端面粘附轴向动能弹丸1-1,下部侧壁粘附径向动能弹丸1-2,所述轴向动能弹丸1-1和顶部橡胶护板1-5-1之间,以及径向动能弹丸1-2和侧面橡胶护板1-5-2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所述轴向动能弹丸1-1和径向动能弹丸1-2之间、单层径向动能弹丸1-2之间、上下层径向动能弹丸1-2之间,以及最下层径向动能弹丸1-2与连接座2上表面均自然抵靠。

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述径向动能弹丸1-2内部设置有内置刺激粉腔1-6,所述内置刺激粉腔1-6为外侧球面、内侧柱面的空腔,所述内置刺激粉腔1-6内部装填oc刺激粉末1-7,所述内置刺激粉腔1-6包括外侧球面1-6-1和内侧柱面1-6-2,所述外侧球面1-6-1中心处抵靠有内置击针1-8,所述内侧柱面1-6-2由耐高温易碎材料制作,所述内侧柱面1-6-2与t形扩爆管1-3外壁抵靠,所述内置击针1-8包括击针尖1-8-1、击针杆1-8-2和凹球面状击针底座1-8-3,所述内置击针1-8通过凹球面状击针底座1-8-3固定连接在径向动能弹丸1-2内部,所述击针尖1-8-1和击针杆1-8-2由高强度金属材料制作,所述凹球面状击针底座1-8-3由硬质橡胶制作,所述凹球面状击针底座1-8-3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能确保在平常的储存、运输等勤务中不会因为小的振动或晃动而导致击针1-8意外击碎内侧柱面1-6-2,而意外释放oc刺激粉末1-7,正常发射时,所述径向动能弹丸1-2冲击到预定目标时,所述凹球面状击针底座1-8-3受力压缩,促使击针杆1-8-2带动击针尖1-8-1冲压外侧球面1-6-1进而击碎内侧柱面1-6-2,实现对oc刺激粉末1-7的快速喷洒。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击针尖1-8-1置于内置刺激粉腔1-6内部,这种设计能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性,使得击针尖1-8-1除非受到径向动能弹丸1-2足够大的冲击力才会击碎内侧柱面1-6-2,否则击针尖1-8-1只是在内置刺激粉腔1-6内部做反复运动。

结合图1、图7和图8,所述轴向动能弹丸1-1、t形扩爆管1-3、连接座2、二级延期管3-3、推进剂腔3-5、一级延期管3-9、钢珠导轨3-12和冲击钢珠3-13的中轴线相互重合,所述二级延期管3-3位于推进部外螺纹3-1的内部,所述推进部外螺纹3-1与连接座内螺纹2-1相互配合,将动能打击部1和推进部3牢固连接,所述二级延期管喷口3-2与t形扩爆管1-3的底部连通,所述二级延期药3-4装填在二级延期管3-3内部,所述二级延期管3-3下侧与推进剂腔3-5连通,所述推进剂腔3-5内部装填推进剂3-6,所述推进剂腔3-5下端面开有推进剂腔喷口3-7,所述推进剂腔喷口3-7与长程喷管3-14连通,所述长程喷管3-14的尾部为尾喷口3-15,所述推进剂腔喷口3-7、长程喷管3-14和尾喷口3-15同轴,其数量为4组,所述4组推进剂腔喷口3-7、长程喷管3-14和尾喷口3-15沿推进剂腔3-5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长程喷管3-14大大增加了推进剂3-6燃烧产生燃气的加速距离,使得燃气助推力也大为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了二次推进的飞行距离;所述推进剂腔3-5下端面轴心处开设有与一级延期管喷口3-8连通的孔,所述一级延期管3-9内部装填有一级延期药3-10,所述一级延期管3-9下端口内铆接有火帽3-11,所述一级延期管3-9下侧为钢珠导轨3-12,所述钢珠导轨3-12下端口包裹有冲击钢珠3-13,所述推进部3后部外表面通过弹翼转轴3-17连接有弹翼3-16,所述弹翼3-16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弹翼3-16沿推进部3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弹翼3-16在不使用时折叠在弹翼埋填部3-18,通过弹翼套圈3-19固定,所述弹翼套圈3-19通过弹翼套圈卡扣3-20卡住,在发射前,取下弹翼套圈3-19,将弹翼3-16沿着弹翼转轴3-17逆时针旋转至呈90°张角,所述弹翼3-16用于赋予二次推进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级延期管3-3的延期时间为4s,二次推进距离为400米;所述一级延期管3-9的延期时间为1s,一次推进距离为100米;所述二级延期管喷口3-2、推进剂腔喷口3-7、一级延期管喷口3-8和尾喷口3-15均由热熔胶进行密封。

如图7所示,所述冲击钢珠3-13的直径略大于钢珠导轨3-12的内径,使得在平常的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在较小的冲击载荷下,不会出现冲击钢珠3-13意外击发火帽3-11的情形,同时在正常发射时,所述冲击钢珠3-13受撞击力作用,能快速挤入钢珠导轨3-12,并完成对火帽3-11的高速击发。

结合图1和图9,所述尾管4-1包括尾管粘结处4-1-1,所述尾管粘结处4-1-1为尾管4-1的前端面,所述推进部3和发射部4在尾管粘结处4-1-1通过热熔胶胶粘固定,所述尾管4-1内腔前部设置有缓冲器4-2,所述缓冲器4-2上侧抵靠冲击钢珠3-13,所述缓冲器4-2下侧抵靠有子弹收集器4-3,所述尾管4-1内腔后部为枪管插孔4-5,所述枪管插孔4-5用于插入自动步枪枪管,所述尾管4-1后部外表面铆接有尾翼4-4,所述尾翼4-4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尾翼4-4沿尾管4-1的中轴线呈圆周式阵列分布,所述尾翼4-4与相应位置的弹翼3-16错开45°角,所述尾翼4-4用于赋予一次推进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所述4个尾翼4-4中的2个设置有表尺插孔4-6,所述表尺插孔4-6用于插放表尺。

本实施例中,所述子弹收集器4-3用铝合金制成,射击时在子弹碰击下变形,并挤压缓冲器4-2,所述发射部4受枪管火药气体推力和子弹冲击动能作用,实现一次推进;所述推进剂腔3-5内装的推进剂3-6燃烧产生高温燃气向后喷射助推,实现二次推进。

结合图1和图9,所述尾喷口3-15所喷出的高温燃气烧蚀尾管粘结处4-1-1的热熔胶,迫使发射部4与推进部3脱离,从而有效减轻了二次推进中的弹体重量。

工作原理:

使用本发明时,首先拧开塑料包装桶,取出包裹有铝塑袋的弹体,撕开铝塑袋,按压弹翼套圈卡扣3-20,取下弹翼套圈3-19,将4个弹翼3-16沿着弹翼转轴3-17逆时针旋转,使其呈90°张角,在表尺插孔4-6处插入表尺,将自动步枪枪管插入枪管插孔4-5,关闭自动步枪导气孔,将保险置于单发位置,根据目标距离,选择表尺缺口,使选择的表尺缺口、本发明最高点和目标三点一线,扣动扳机,发射一发实弹,子弹弹头撞击子弹收集器4-3,并被子弹收集器4-3收集,随后枪管火药气体推力和子弹弹头飞行动能转化为本发明的飞行动能,使本发明脱离自动步枪枪管,子弹收集器4-3受力变形挤压缓冲器4-2,迫使缓冲器4-2撞击冲击钢珠3-13,促使其挤入钢珠导轨3-12,冲击钢珠3-13完成对火帽3-11的高速击发,随后,火帽3-11点燃一级延期管3-9内的一级延期药3-10,一级延期药3-10经过1s的延期时间后,点燃推进剂腔3-5内的推进剂3-6,推进剂3-6猛烈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火药燃气,火药燃气烧蚀推进剂腔喷口3-7内的热熔胶,沿着长程喷管3-14快速运动,进一步烧蚀尾喷口3-15、尾管粘结处4-1-1的热熔胶,迫使发射部4与推进部3脱离,减轻了本发明的飞行重量,该过程视为对本发明的一次推动,推进距离约为100米。推进剂3-6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从尾喷口3-15高速喷出,实现对本发明的二次推动,二次推进距离约为400米,推进剂3-6燃烧产生的燃气同时点燃二级延期管3-3内的二级延期药3-4,二级延期药3-4经过4s的延期时间后,烧蚀二级延期管喷口3-2内的热熔胶,迫使二级延期管3-3在二级延期管喷口3-2处发火,点燃t形扩爆管1-3内的扩爆药1-4,扩爆药1-4猛烈燃烧,烧蚀顶面泄压孔1-3-1和侧面泄压孔1-3-2内的热熔胶,火药燃气从顶面泄压孔1-3-1和侧面泄压孔1-3-2高速喷出,燃气热量进而融化t形扩爆管1-3与轴向动能弹丸1-1和径向动能弹丸1-2连接处的热熔胶,促使轴向动能弹丸1-1和径向动能弹丸1-2向预定方向呈爆炸状高速飞出,冲击群体或个体目标,实现动能打击,在冲击过程中,凹球面状击针底座1-8-3受力压缩,促使击针杆1-8-2带动击针尖1-8-1冲压外侧球面1-6-1进而击碎内侧柱面1-6-2,实现对oc刺激粉末1-7的快速喷洒,对目标群体实现刺激驱散。尾翼4-4赋予本发明一次推进飞行稳定性,弹翼3-16赋予本发明二次推进飞行稳定性,使得本发明能实现在500米的射击距离外实现对群体或个体目标精确的动能打击和刺激驱散。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