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香型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2559发布日期:2018-11-02 23:1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芳香型面料,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料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及材质分类,具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另外根据功能需要,还开发有各种功能型面料。比如伞面料,虽然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工具。人们日常生活中雨伞是不可或缺的用品,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遮风挡雨功能上,尤其是对于夏日烈日暴晒下的女性朋友来说,雨伞是其必备的防晒用具,但是现今常规雨伞面料的遮光防晒效果有限,而且面料功能单一,只具备基础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芳香型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芳香型面料,包括面料主体,其特征是:所述面料主体的中间设有黑色基布层,所述黑色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抗紫外线层,所述抗紫外线层的上表面设有铝膜层,所述铝膜层的上表面设有衬层,所述衬层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包括锦纶丝和金属丝,所述衬层的上表面设有印花层,所述印花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明防水层,所述黑色基布层的下表面设有纳米银纤维层,所述纳米银纤维层的下表面设有透气防水膜层,所述纳米银纤维层和透气防水膜层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内设有若干香味纳米胶囊粉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抗紫外线层和透明防水层的厚度均不大于0.1mm,且抗紫外线层的厚度大于透明防水层的厚度,所述铝膜层的厚度为0.05~0.1mm。

作为优选:所述衬层采用平纹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面料主体的幅宽为136cm。

作为优选:所述面料主体的克重为152g/m2

作为优选:所述锦纶丝和金属丝的比例为1:4或1:3。

作为优选:所述纳米银纤维层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微孔,所述透气微孔的孔径为0.1~1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黑色基本层,能起到遮光和防晒效果,而且在其上面设置抗紫外线层和铝膜层,使得面料主体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功能和隔热效果,提高安全性,同时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透明防水层和透气防水膜层,两面防水,防水效果更加明显;通过设置衬层内添加金属丝,能加强面料主体的强度,也能增加质感;通过设置香味纳米胶囊粉颗粒,可散发天然植物香味,且香味能够持久,给面料主体带来持久清凉清香的功效;通过设置纳米银纤维层,具有抗菌杀菌效果,能避免面料霉烂,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芳香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芳香型面料中衬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透气防水膜层;2、香味纳米胶囊粉颗粒;3、热熔胶层;4、透气微孔;5、纳米银纤维层;6、黑色基布层;7、抗紫外线层;8、铝膜层;9、衬层;10、印花层;11、透明防水层;12、经纱;13、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芳香型面料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芳香型面料,包括面料主体,其特征是:所述面料主体的中间设有黑色基布层6,所述黑色基布层6的上表面设有抗紫外线层7,所述抗紫外线层7的上表面设有铝膜层8,所述铝膜层8的上表面设有衬层9,所述衬层9由经纱12和纬纱13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纱12和纬纱13均包括锦纶丝和金属丝,所述衬层9的上表面设有印花层10,所述印花层10的上表面设有透明防水层11,所述黑色基布层6的下表面设有纳米银纤维层5,所述纳米银纤维层5的下表面设有透气防水膜层1,所述纳米银纤维层5和透气防水膜层1之间设有热熔胶层3,所述热熔胶层3内设有若干香味纳米胶囊粉颗粒2;所述抗紫外线层7和透明防水层11的厚度均不大于0.1mm,且抗紫外线层7的厚度大于透明防水层11的厚度,所述铝膜层8的厚度为0.05~0.1mm;所述衬层9采用平纹组织;所述面料主体的幅宽为136cm;所述面料主体的克重为152g/m2;所述锦纶丝和金属丝的比例为1:4或1:3;所述纳米银纤维层5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微孔4,所述透气微孔4的孔径为0.1~1微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黑色基本层6,能起到遮光和防晒效果,而且在其上面设置抗紫外线层7和铝膜层8,使得面料主体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功能和隔热效果,提高安全性,同时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透明防水层11和透气防水膜层1,两面防水,防水效果更加明显;通过设置衬层9内添加金属丝,能加强面料主体的强度,也能增加质感;通过设置香味纳米胶囊粉颗粒2,可散发天然植物香味,且香味能够持久,给面料主体带来持久清凉清香的功效;通过设置纳米银纤维层5,具有抗菌杀菌效果,能避免面料霉烂,提高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